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通过激活TFE3介导的自噬发挥对随机皮瓣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韩仲兵 杨慧文 +5 位作者 牛海州 张宽宽 刘洋洋 许盼盼 孔令提 张长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2-1920,共9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促进随机皮瓣存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构建随机皮瓣模型,术后7 d评估皮瓣的外观、水肿程度、颜色和毛发状况。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检测随机皮瓣血管网络和血流...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促进随机皮瓣存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构建随机皮瓣模型,术后7 d评估皮瓣的外观、水肿程度、颜色和毛发状况。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检测随机皮瓣血管网络和血流量;HE染色检测随机皮瓣微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CD34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RIPK1、2和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以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Sal B诱导了随机皮瓣的自噬,促进了血管生成,并减少了坏死性凋亡的发生,显著增加了随机皮瓣的存活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等实验证实,Sal B通过激活TFE3蛋白诱导了随机皮瓣发生自噬。结论Sal B可通过激活TFE3蛋白促进随机皮瓣细胞发生自噬并降低其坏死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 随机皮瓣 TFE3 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与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中瘢痕修复情况及颈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朱广乾 张君君 汪政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与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颈部功能、瘢痕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07月—2023年07月期间本院收集136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 目的研究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与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颈部功能、瘢痕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07月—2023年07月期间本院收集136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方法分胸三角皮瓣组(n=70)、任意型皮瓣组(n=66),前者行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后者行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颈部功能、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生化指标[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烧伤患者健康量表(BSHS-C)评分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胸三角皮瓣组颈部功能优于任意型皮瓣组(P<0.05);术后3个月,与任意型皮瓣组相比,胸三角皮瓣组VSS评分较低(P<0.05);术后1个月,与任意型皮瓣组相比,胸三角皮瓣组PDGF、TGF-β1、VEGF水平较高(P<0.05);术后3个月,与任意型皮瓣组相比,胸三角皮瓣组BSHS-C评分较高、NRS评分较低(P<0.05);胸三角皮瓣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00%)低于任意型皮瓣组(10.60%)(P<0.05)。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能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降低VSS、BSHS-C、NRS评分,改善生化指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烧伤 胸三角皮瓣 随意型皮瓣 颈部功能 瘢痕恢复状况
下载PDF
Transplantation of hypoxia precondition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survival of ultra-long random skin flap 被引量:6
3
作者 WANG Ji-chang XIA Lin +2 位作者 SONG Xiao-bin WANG Chun-e WEI Feng-c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6期2507-2511,共5页
Background Random flap is one kind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kin flaps i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however, partial necrosis of its distal end remains a significant problem now.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Background Random flap is one kind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kin flaps i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however, partial necrosis of its distal end remains a significant problem now.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ypoxia precondition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pBMSCs) transplantation on ultra-long random skin flap survival in rats. Methods Normoxic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BMSCs) were cultured under normoxia (20% 02) and HpBMSCs under hypoxia (1% 02) for 48 hour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Thir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BMSCs group and HpBMSCs group with each consisting of 10 rats. Survival area of ultra-long random skin flap on the dorsal of rats was measured seven days after flap surgery and cell transplantation. Cell survival in vivo,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ere evaluated by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Compared with other two groups, flap survival area in HpBMSC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P 〈0.05). Microvessel density in HpBMSCs group (36.20-.8.19)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BMSCs group (30.01-.5.68) and control group (17.60..4.19) (P 〈0.05). VEGF in HpBMSCs group ((300.05-.50.41) pg/g)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nBMSCs group ((240.55_+33.64) pg/g) and control group ((191.65..32.58) pg/g) (P 〈0.05). Conclusion HpBMSCs transplantation improves ultra-long random skin flap survival via promoting angiogenesis of more surviv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skin flap cell transplantati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ANGIOGENESIS
原文传递
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及美学效果
4
作者 刘汉成 李慧明 马立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NP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NP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联合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并发症及随访1年的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1.36%(P<0.05);术后1个月内,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随访1年,联合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NPM,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美学效果,且治愈率高,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区段切除术 随意皮瓣转移术 非哺乳期乳腺炎 美学效果 复发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家瑞 刘达恩 +3 位作者 农庆文 梁坤兰 李顺堂 李开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8.0cm×2.0cm动物模型,直接皮下注射5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溶液,术后7天观察皮瓣颜色、质地、毛细血管回流、坏死...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8.0cm×2.0cm动物模型,直接皮下注射5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溶液,术后7天观察皮瓣颜色、质地、毛细血管回流、坏死范围、切割皮瓣出血情况;计算皮瓣的存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算毛细血管平均密度。通过自身前后对照、与生理盐水组对照,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组皮瓣的存活率81.45%±2.74%,与对照组的42.82%±7.03%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毛细血管数分别为12.70±1.35、12.31±1.22,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毛细血管数分别为39.67±4.83、21.50±1.8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后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实验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超长任意皮瓣 血管内皮细胞 存活率
下载PDF
随意超薄皮瓣的超薄层次及长宽比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相斌 陈卫平 +4 位作者 杨勇 朱晓海 林子豪 何清濂 刘会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1-73,T005,共4页
选用12只体重25~30kg的家猪为实验动物,对随意超薄皮瓣的超薄层次、长宽比例及断蒂时间与传统随意型皮瓣移植后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随意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为2:1;皮瓣超薄至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2~3mm脂肪... 选用12只体重25~30kg的家猪为实验动物,对随意超薄皮瓣的超薄层次、长宽比例及断蒂时间与传统随意型皮瓣移植后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随意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为2:1;皮瓣超薄至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2~3mm脂肪及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1/3浅筋膜,这二种超薄层次的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均为2.5:1,并可提前到术后6天断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皮瓣 超薄皮瓣 皮瓣 皮肤移植
下载PDF
天然水蛭素对猪随意型皮瓣静脉淤血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智勇 王刚 +3 位作者 杨晓楠 杨健祥 滕晓颦 殷国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天然水蛭素对猪随意型皮瓣移植后静脉淤血的影响。方法6~8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3只,雌雄不限,体重10~15kg。于每只猪背两侧制备6个大小为14cm×4cm的随意型皮瓣,共18个皮瓣。根据术后注射药物不同,皮瓣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天然水蛭素对猪随意型皮瓣移植后静脉淤血的影响。方法6~8月龄广西巴马小型猪3只,雌雄不限,体重10~15kg。于每只猪背两侧制备6个大小为14cm×4cm的随意型皮瓣,共18个皮瓣。根据术后注射药物不同,皮瓣随机分为3组(n=6)。术后即刻、1、2、3d,A组:局部注射3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B组:局部注射3mL天然水蛭素20ATU;C组:局部注射3mL天然水蛭素40ATU。术后1、10d行大体观察,1、7d行组织学观察,3、7d测定湿重/干重比值,5d测定皮瓣表面温度,7d皮瓣局部血流彩色超声检测,12d测定皮瓣成活率。结果术后即刻,3组皮瓣均出现远端2/3范围内轻度淤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组皮瓣淤血长度明显长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A、C组皮瓣坏死长度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d,B组真皮内毛细血管及微静脉红细胞淤滞现象较A组明显减轻;术后7d,B组皮下胶原及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优于A组。术后3d,A、B、C组湿重/干重比值分别为3.94±0.14、3.43±0.14、3.60±0.19,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B、C组湿重/干重比值分别为3.61±0.11、3.08±0.13、3.34±0.2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A、B、C组皮瓣表面温度分别为(36.64±0.70)、(38.61±0.42)和(37.50±0.4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皮瓣局部血流彩色超声检测示A组血流信号稀少,B组见较完整的动静脉回流信号,可见垂直于皮肤的动脉穿支,C组可见动脉血流信号。术后12d,A、B、C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45%±7%、67%±4%、52%±4%,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天然水蛭素对猪随意型皮瓣移植后静脉淤血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蛭素 随意型皮瓣 静脉淤血 小型猪
下载PDF
远红外线热成像图在观察随意皮瓣活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旭东 缪建良 +4 位作者 姚卫华 茅东升 吴近芳 刘晓宇 赵启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在观察随意皮瓣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只SD鼠均刮除背部鼠毛,设计一个8cm×2.5cm蒂在尾部的随意皮瓣。切取后原位缝合,随后于术后0.5h、6h、24h、3天和7天应用远红外线热成像仪拍照,拍摄的热...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在观察随意皮瓣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只SD鼠均刮除背部鼠毛,设计一个8cm×2.5cm蒂在尾部的随意皮瓣。切取后原位缝合,随后于术后0.5h、6h、24h、3天和7天应用远红外线热成像仪拍照,拍摄的热图通过热红外成像系统v5.3.2H进行分析。观察不同部位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将热图与大体标本对比。结果:在热图上,0.5h时整个皮瓣温度均较低,6h后近段皮温开始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中、远段皮温仍较低。24h后,中段皮温开始升高,并在7天后达到正常水平。而远段皮温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大体标本上,3天时可见皮瓣远端开始部分坏死,7天后边界清楚,平均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32.17%。通过对比热图低温区和皮瓣坏死区,发现二者相似性很强。结论:应用IRT可以预测皮瓣的活性,在6h后皮温下降的区域,部分皮瓣将发生坏死,而在24h后皮温没有开始回升者,其皮瓣坏死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应用IRT在术后6h后通过连续观察,可以推测皮瓣血运和后期坏死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热成像 随意皮瓣 皮瓣血运
下载PDF
颈胸部超长随意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3
9
作者 原林 钟世镇 +1 位作者 马福顺 杨智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在32具成人尸体上,经过解剖观察和墨汁灌注透明显示,对颈胸部皮肤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模式进行了归纳。颈胸部皮瓣动脉较分散,沿胸锁乳突肌两缘纵列;静脉较集中。向锁骨上窝的中心汇聚。根据血供模式,设计了颈胸部两种超长随意皮瓣。... 在32具成人尸体上,经过解剖观察和墨汁灌注透明显示,对颈胸部皮肤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模式进行了归纳。颈胸部皮瓣动脉较分散,沿胸锁乳突肌两缘纵列;静脉较集中。向锁骨上窝的中心汇聚。根据血供模式,设计了颈胸部两种超长随意皮瓣。充分利用胸锁乳突肌两缘的动脉,设计了薄型超长皮瓣,以乳头下静脉网为回流途径:利用知名的颈外静脉干为回流途径,设计了全厚超长皮瓣。上述两类皮瓣设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皮瓣 胸部 解剖学
下载PDF
重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大鼠背部超长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冬梅 刘勇 +1 位作者 段伟强 岑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局部注射重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CTGF)对超长比例皮瓣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大鼠背部建成8cm×2cm的超长全厚随意皮瓣。术后在皮瓣分别距蒂端4cm、7cm的中线处皮下注射rCTGF(实验组,rCFGT120ng、160ng、200ng)或生... 目的探讨皮下局部注射重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CTGF)对超长比例皮瓣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大鼠背部建成8cm×2cm的超长全厚随意皮瓣。术后在皮瓣分别距蒂端4cm、7cm的中线处皮下注射rCTGF(实验组,rCFGT120ng、160ng、200ng)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完毕,立即原位缝合皮瓣。术后10d将皮瓣平均分成近、中、远三段,选取分别距蒂部1.5cm、4.5cm和7cm的皮瓣组织块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并用因子对皮瓣的近,中两段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血管数进行计数。结果对照组的近段皮瓣血管数为13.88±1.959,rCRGF小、中、大剂量实验组皮瓣近段血管数分别为21.00±3.423,27.38±3.114,37.38±3.583。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rCRGF小、中、大剂量组皮瓣中段血管数分别为9.50±1.927,15.50±2.777,24.63±3.335和28.63±4.984,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rCTGF能诱导皮瓣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皮瓣的存活,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随意超长皮瓣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耳前随意皮瓣转移修复耳廓前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震 游晓波 张丽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669-1670,共2页
目的:总结评价耳廓前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取耳前随意皮瓣皮下隧道转移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9例耳廓前侧体表肿瘤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16~79岁,平均59岁,病程0.5~16年。其中血管瘤4例,基底细胞癌3例,... 目的:总结评价耳廓前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取耳前随意皮瓣皮下隧道转移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9例耳廓前侧体表肿瘤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16~79岁,平均59岁,病程0.5~16年。其中血管瘤4例,基底细胞癌3例,鳞状细胞癌2例。肿瘤范围0.5cm×0.5cm~3.0cm×2.0cm,形状各异,不规则。根据肿瘤不同性质、大小和范围,选择不同术式完整切除肿瘤,并行耳前随意皮瓣皮下隧道转移修复,术后7~10天拆线。结果:术后患者切口Ⅰ期愈合9例,其中2例愈合过程出现皮瓣远端肿胀、紫红色,皮瓣均成活。9例获随访1年以上,耳廓无变形,瘢痕不明显,患者效果满意。结论:耳前随意皮瓣皮下隧道转移能很好的修复耳廓前侧体表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具有术后瘢痕小,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隐蔽的优点,取得满意效果,是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随意皮瓣 皮下隧道转移 修复 耳廓 缺损
下载PDF
局部注射VEGF对皮瓣抗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辉 张景华 +1 位作者 张松林 郭万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皮瓣抗菌力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 cm×4 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局部注射VEGF 1.0μg/瓣,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术后第3天实验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皮瓣抗菌力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 cm×4 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局部注射VEGF 1.0μg/瓣,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术后第3天实验组bFGF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术后第4天中段和远段皮瓣SDH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升高;细胞内杀菌率较对照组高,术后第11天皮瓣存活面积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时相内肉眼及光镜观察,实验组皮瓣各段的病理改变较轻,真皮层发现较多毛细血管,炎细胞浸润较少。电镜观察见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好。术后第11天实验组IL-1β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皮瓣在100低倍镜视野计算血管密度实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VEGF能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任意皮瓣成活、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菌力
下载PDF
bFGF微球对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璐 郭树忠 +2 位作者 伍尚敏 潘华 马显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任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任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bFGF微球组(A组)、bF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5.42±2.19)%,(54.38±4.52)%,(45.43±2.71)%,微球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最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28.75±2.36,21.28±3.82,18.68±5.4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球 任意皮瓣 存活
下载PDF
bFGF-FG对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斌 鲜华 +2 位作者 欧阳晟 阎慧博 张大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2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蛋白胶(bFGF-FG)对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后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制备bFGF-FG,将bFGF-FG喷涂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下方,4d后断蒂,断蒂后10d观察皮瓣成活率、微血管密度,并与单独使用bFGF组进行对比。结...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蛋白胶(bFGF-FG)对大鼠随意皮瓣早期断蒂后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制备bFGF-FG,将bFGF-FG喷涂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下方,4d后断蒂,断蒂后10d观察皮瓣成活率、微血管密度,并与单独使用bFGF组进行对比。结果皮瓣成活率bFGF-FG组为(75.6±8.9)%,bFGF组为(68.3±9.3)%,对照组为(51.4±11.2)%。微血管血管密度bFGF-FG组为(24.15±6.42)/mm2,bFGF组为(20.6±4.56)/mm2,对照组为(13.95±5.18)/mm2。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bFGF-FG能够更好地提高随意皮瓣早期断蒂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物蛋白胶 随意皮瓣
下载PDF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移植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盛玲玲 杜子婧 +3 位作者 李华 李慧婕 周达 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是否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成活,及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4周龄Wistar大鼠脂肪中的SVF及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RT-PCR检测VEGF和bFGF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移植...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是否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成活,及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4周龄Wistar大鼠脂肪中的SVF及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RT-PCR检测VEGF和bFGF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移植细胞的不同,将2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BM-MNCs组和SVF组。在大鼠背部设计一个10 cm×3 cm大小的矩形皮瓣,分别将含有5×107个SVF及BM-MNCs的混悬液各1 mL均匀注射至皮下组织层,对照组单纯注射1 mL PBS。2 d后,皮瓣掀开原位缝合,术后7 d统计皮瓣的成活率。取各组皮瓣相同部位的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结果 SVF和BM-MNCs细胞中VEGF和bFGF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皮瓣原位缝合后7 d,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72.2±2.0)%和(76.4±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4.6)%(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SVF移植入皮瓣后可以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如VEGF和bFGF等增加皮瓣的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 随意皮瓣 血管化
下载PDF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洪琪 姜孟臣 +1 位作者 邢同义 邢玉玺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在瘢痕邻近部位埋置1~4个50~600ml容积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囊,采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 【目的】探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在瘢痕邻近部位埋置1~4个50~600ml容积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囊,采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结果】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共放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囊115个,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滑行推进皮瓣45个,旋转皮瓣32个,易位皮瓣12个,滑行推进、旋转与易位皮瓣复合转移26个。10个皮瓣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皮瓣下血肿5个,皮瓣血运障碍4个,刀口感染1个,经处理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瘢痕邻近部位皮肤色泽、质地与缺损区组织近似,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烧伤瘢痕 随意皮瓣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丁盛 蔡乐益 李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2-854,I0004,共4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2.5 m L/kg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后分别检测两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并取皮瓣组织做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80.61±5.56)%,对照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48.7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坏死与存活并存的中区血管化程度,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皮瓣中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刺激VEGF表达,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增生,改善皮瓣血供,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大鼠随意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随意皮瓣 皮瓣存活 大鼠
下载PDF
任意皮瓣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抗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辉 张景华 +1 位作者 张松林 郭万厚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皮瓣抗菌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cm×4 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局部注射VEGF1.0μg/瓣,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①术后第5天VEGF组白...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皮瓣抗菌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cm×4 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局部注射VEGF1.0μg/瓣,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①术后第5天VEGF组白细胞吞噬指数(0.12±0.02)较生理盐水对照组(0.08±0.03)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细胞内杀菌率VEGF组(78.58±1.63)%较生理盐水对照组(36.17±2.31)%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术后第11天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为(66.06±5.05)%较生理盐水对照组(50.15±4.46)%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③同一时相内肉眼及光镜观察,VEGF组皮瓣各段的病理改变较轻,真皮层发现较多毛细血管,炎细胞浸润较少。④术后第11天皮瓣在100低倍镜视野计算血管密度,VEGF组(35.64±5.41)/cm2较生理盐水对照组(16.42±4.13)/cm2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VEGF能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任意皮瓣成活、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菌力
下载PDF
S-100吸收性止血绫于兔皮肤、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阳 田光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目的:观察S-100吸收性止血绫于家兔皮肤、皮瓣移植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其对移植皮肤、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于普通级成年家兔背中线两侧行皮肤和皮瓣移植术,一侧创面覆盖S-100止血绫,随即行皮肤、皮瓣移植,另一侧则实施机械性压迫,待出血... 目的:观察S-100吸收性止血绫于家兔皮肤、皮瓣移植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其对移植皮肤、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于普通级成年家兔背中线两侧行皮肤和皮瓣移植术,一侧创面覆盖S-100止血绫,随即行皮肤、皮瓣移植,另一侧则实施机械性压迫,待出血停止后再做皮肤、皮瓣移植,观察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及皮肤、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2、4周取材,观察止血绫的残留量、组织反应程度。结果及结论:S-100吸收性止血绫起效速度及止血效果均优于机械性压迫,组织反应轻,对移植皮肤、皮瓣成活无明显影响,有于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吸收性止血绫 皮肤 皮瓣移植术 应用 观察 埋植 止血效果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大鼠随机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齐勇 许卫红 王灯亮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rMSCs体内促进大鼠随机皮瓣存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MSCs。将SD大鼠随机分成rMSCs组和对照组,于其背部形成超长随意皮瓣。以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rMSCs,注射于皮下。观察皮瓣的存活... 目的观察rMSCs体内促进大鼠随机皮瓣存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MSCs。将SD大鼠随机分成rMSCs组和对照组,于其背部形成超长随意皮瓣。以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标记rMSCs,注射于皮下。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并计算皮瓣坏死率。取皮瓣远端标本,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情况。结果r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5代。术后七天,在移植组皮下能检测到DAPI标记的细胞,移植组大鼠皮瓣坏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0.05),移植组的皮下血管数及VEGF的表达密度和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大鼠背部,局部移植rMSCs,能存活并增加皮瓣局部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减轻皮瓣的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皮瓣 大鼠 骨髓基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