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Modified Qufeng Runmian Powder(加减祛风润面散)on Acne Vulgaris with Syndromes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Tian-bo BAI Yan-ping +4 位作者 YANG Hao-yu LIU Jiu-li CAO Ri-qu WU Zi-hua LIU Yu-cha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7期490-496,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hinese medicine(CM)Modified Qufeng Runmian Powder(加减祛风润面散,MQFRMP)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with CM syndromes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Methods:In ...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hinese medicine(CM)Modified Qufeng Runmian Powder(加减祛风润面散,MQFRMP)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with CM syndromes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Methods:In this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220 acne vulgaris patients with CM syndrome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using a central area group random design to receive either MQFRMP or the placebo,with 110 cases in each group.MQFRMP or a placebo at 145 g/bag were administered once daily for 4 weeks,respectively.The primary index of efficacy was the effective rate according to the acne severity score(ASS).The secondary indices of efficacy included the changes in 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score,VISIA scores(spots,pores,brown spots,porphyrins and red areas)and skin assessment(skin p H,sebum amount and hydration)according to a SOFT skin multianalyzer.Results:(1)Follow-up:a total of 204 patients completed the follow-up,with 10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01 in the control group.(2)Effective rat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3.5%(86/103)vs.31.7%(32/101),P<0.01)]with 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39.3%–66.4%.(3)DLQI:DLQ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both P<0.01),bu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placebo group(P<0.01).(4)VISIA scores:the scores of spots,brown spots and red area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aseline(P<0.0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brown spots and pore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aseline(P<0.05).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all items(P<0.05).(5)Skin assessment:the p H and sebum score in the both groups decreased drastically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all P<0.01),however,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hydration amount i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both P>0.05).(6)Safety:two cases of mild drug allergy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MQFRMP wa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with syndromes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No.ChiCTR1900020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ne vulgaris syndromes of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Chinese medicine modified Qufeng Runmian Powder PLACEBO randomized con 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Review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n acupuncture versus sham acupuncture in Germany 被引量:2
2
作者 Wei He Yuanyuan Tong +5 位作者 Yingkai Zhao Li Zhang Hui Ben Qingguang Qin Feng Huang Peijing R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Germa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vs sham acupuncture, and to find whether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sham acupuncture has no significan... OBJECTIVE: To examine Germa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vs sham acupuncture, and to find whether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sham acupuncture has no significant deviation from acupuncture. METHODS: We focused on literature from the last ten years (2002-2011) included in PubMed about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n acupuncture vs sham acupuncture carried out in Germany. The methods applied in sham acupunctur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and sham groups were analyzed. We measured effect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and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but similar to sham, both of them have uncertainty regarding treatment effect, or no significant effect. Finally, we reviewed the hypotheses of different scholars on sham acupuncture and analyzed their results.RESULTS: Four type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cluding sham acupuncture on n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s, minimal acupuncture on non-acupoints, placebo needle and sham laser acupuncture had varying results in the 57 articles analyzed. Some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had a better effect than sham, while some suggest acupuncture and sham had similar effects. In all studies using sham acupuncture on non-therapeutic points, sham electrodes, and sham electro-acupunct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than sham. Of the trials, 37 demonstrated that acupuncture had a better effect than sham acupuncture. Only nine trials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sham. Two controlled trials for the same condition (neck pain) conducted by two different German research institutes used the same control method, but reached contradictory conclusions. CONCLUSION: We found problems in conclusions based on result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of sham acupuncture in Germany. Therefore, there is still not enough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statements that "acupuncture and sham acupuncture have no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effect" and "acupuncture is just a placebo effect." The control methods of sham acupuncture used in Germany may not be standardized and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 clinical trial research. We suggest that research on the methodology of sham acupuncture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in the design of acupuncture trial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PLACEBOS con- trolled clinical trials GERMANY
原文传递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现涛 苏强 +1 位作者 李浪 黄万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000-2005,共6页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库(2012年第3期)、PubMed(1966—2012年)、EMBase(1900—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2年)、万...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库(2012年第3期)、PubMed(1966—2012年)、EMBase(1900—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2年)、万方数据库(1978—2012年)及Google学术搜索,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 21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Ⅲ级率〔RR=1.33,95%CI(1.20,1.47),P<0.00001〕、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WMD=0.93,95%CI(0.82,1.03),P<0.00001〕、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WMD=-8.43,95%CI(-12.99,-3.87),P=0.0003〕明显改善;观察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RR=0.38,95%CI(0.27,0.54),P<0.00001〕明显降低,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8.92,95%CI(8.04,9.80),P<0.00001〕、术后ST段回落>50%率〔RR=1.30,95%CI(1.15,1.46),P<0.0001〕明显提高,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RR=1.21,95%CI(0.56,2.59),P>0.05〕未见明显增高、手术时间〔WMD=1.64,95%CI(-3.53,6.80),P>0.05〕未见明显延长。结论急诊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可以改善STEMI患者TIMI血流、TMP分级及CTFC,提高LVEF,减少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改善术后ST段回落情况,且安全性较好。但限于纳入研究方法学方面的局限性,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论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海兴华 李华南 +2 位作者 张玮 赵娜 孙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13-2616,共4页
目的:评价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腹部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40min;对照组给予口服丁螺环酮5 ... 目的:评价腹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腹部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40min;对照组给予口服丁螺环酮5 mg,每日3次;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五羟色胺(5-HT)含量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59%,愈显率5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6.96%,愈显率52.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法对于改善紧张不安、失眠健忘两种症状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改善腹胀便溏症状方面,试验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5-HT含量、SAS评分以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SAS评分及HAMA评分均无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SAS评分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反弹(P<0.05)。不良反应分析方面,试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不良反应、疗效稳定持久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用于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燕 蒋晓莉 +1 位作者 袁媛 黎荔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8-62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和口服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方法:将65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随机分为LNG-IUS组(30例)和炔诺酮组(35例)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情况、经前子宫内膜厚度、... 目的:观察和比较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和口服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疗效。方法:将65例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随机分为LNG-IUS组(30例)和炔诺酮组(35例)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情况、经前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激素水平、肝肾功能、血脂及治疗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显著增加,经前子宫内膜变薄,肝肾功能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LNG-IUS组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炔诺酮组雌二醇水平下降,孕酮水平升高;LNG-IUS组治疗满意度高于炔诺酮组。结论:LNG-IUS和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均效果明显,但LNG-IUS较炔诺酮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排卵性功血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左炔诺孕酮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对《针灸临床研究规范》中“对照”的认识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竹行 雷虹 路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WHO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运用现代医学的科研原则与方法,保证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强调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来抵消研究中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对确定针灸适应症和准确评价针灸效果都是极... WHO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运用现代医学的科研原则与方法,保证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强调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来抵消研究中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对确定针灸适应症和准确评价针灸效果都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在齐同对比原则和对照中,伦理学要求下针灸临床研究将面临许多困难,而正确地应用《规范》中的对照方法及原则,提高针灸技术水平及学术水平是我们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 针灸学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即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顺喜 郭永亮 +2 位作者 贺灵慧 吕晓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7-532,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的即时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6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的即时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6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电刺激组给予基于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四通道FES助行仪治疗,患者戴机行走5min;刺激肌肉分别为偏瘫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腘绳肌。安慰电刺激组的电刺激位置及行走时间与电刺激组相同,行走(5min)过程中没有电流输出;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只让患者行走5min。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5min后接受三维步态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电刺激组的步行周期、支撑时间、步行速度、步频、踝背伸角度、踝关节触地时角度均有改善(P<0.05);安慰电刺激组仅在踝关节背伸和踝关节触地时角度有改善(P<0.05);对照组所有参数均无改善,且跨步长缩短、踝关节背伸角度降低(P<0.05)。三组组间比较:治疗后只有触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治疗前后变化率的组间比较,发现三组患者患侧步行周期、支撑时间、步行速度、步频、步长、跨步长、触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5min即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即时步行功能,长期效果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步态分析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甘草有效组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良登 孙晓红 +1 位作者 魏玮 姚魁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6期565-569,575,共6页
目的:评价甘草有效组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0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自建库-2013年12月),纳入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其方法学质量及终点指标行合成分析。结... 目的:评价甘草有效组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0个中英文数据库(时间均自建库-2013年12月),纳入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其方法学质量及终点指标行合成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 RCT 合计2260例 NAFLD 患者,其方法学质量均属于高偏倚风险。所有 RCT 试验组采用甘草有效组分制剂或结合西药或中成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或中成药治疗,均未报告主要终点,仅报告次要终点,有16个 RCT 报告不良反应结局指标。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改善效果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有效且安全,但由于所纳入的 RCT 方法学质量均较低,需要开展更为严格的RCT 以提供充分证据支持临床应用甘草有效组分治疗 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有效组分 非酒精性脂肪肝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下载PDF
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文 邵明义 +2 位作者 魏明 陈静 邱建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系统评价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2000年1月—2010年3月近10年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 系统评价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2000年1月—2010年3月近10年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83篇,最终纳入评价的文献21篇。经Meta分析显示,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OR=3.02,95%CI为[2.14,4.26],合并效应的检验Z=6.31,P<0.00001),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同样存在显著差异(OR=4.20,95%CI为[1.91,9.25],合并效应的检验Z=3.57,P<0.00001),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药治疗相比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文苑 蔡定华 +2 位作者 朱乃训 庄德荣 倪晓兵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经颈动脉彩超证实颈动脉IMT≥1.1mm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予瑞舒伐他...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经颈动脉彩超证实颈动脉IMT≥1.1mm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予瑞舒伐他汀10mg/d,对照组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IMT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HDL-C)比值较治疗前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DL-C及LDL-C/HDL-C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DL-C及LDL-C/HDL-C比值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G、TC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颈动脉IMT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辛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具有有效调节血脂及能减缓或逆转颈动脉IMT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脂代谢异常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疗效及毒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建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695-2699,共5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NCRT组)与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CRT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NCRT组)与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CRT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纳入新辅助化疗+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Jadad质量记分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4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CRT组较CRT组可进一步提高CR率及2、3年OS,但同时中重度毒副反应亦有所增加,白细胞减少及口腔黏膜炎NCRT组分别是CRT组的1.78、1.75倍。结论:新辅助化疗+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可在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但在毒副反应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新辅助化疗 同期放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性颅脑创伤后外周血SOD和MDA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宝东 陈冬云 +5 位作者 谢建勤 殷桥 陶玉峰 杨来华 吴旻 陈泽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20期3113-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AD)在评价急性颅脑创伤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丹阳市中医院外一科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AD)在评价急性颅脑创伤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丹阳市中医院外一科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49例、中型组(GCS 9~12分)48例和重型组(GCS 3~8分)23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的丹阳市中医院工作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外周血SOD和MAD检测,其中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在入院时,入院第3、7、14天采集静脉血检测外周血SOD和MDA水平;同时,伤后3个月对所有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根据患者GOS将120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3分)47例和预后良好组(GOS 4~5分)73例。比较各组外周血SOD和MDA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患者伤后外周血SOD和MDA的相关性及其与入院时GCS及3个月后GOS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7、14天外周血SOD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以第3天最为显著;第7天SOD水平开始回升,MDA水平开始下降,第14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其中中、重型组SOD水平下降较轻型组更迅速,MDA水平上升较轻型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重型组各时间段SOD、MDA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创伤后外周血SOD水平与入院时GCS和伤后3个月GOS呈正相关(r=0.597 6、0.672 3,P〈0.05);伤后第3天外周血MDA水平与入院时GCS及伤后3个月GOS呈负相关(r=-0.485 6、-0.436 4,P〈0.05),SOD水平与MDA呈负相关(r=-0.784 3,P〈0.05)。结论 颅脑创伤后监测SOD、MDA水平变化,对评估颅脑创伤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颅脑创伤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颅脑损伤 预后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临床麻醉学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分析
13
作者 林雪梅 马玉姗 黄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5,75,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麻醉学临床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RCT)论文的方法学质量。方法人工检索 1999~ 2 0 0 3年 9月《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表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 ,根据Cochran... 目的分析临床麻醉学临床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 ,RCT)论文的方法学质量。方法人工检索 1999~ 2 0 0 3年 9月《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表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 ,根据Cochrane中心手检指南严格鉴定其中的RCT。结果 1999~ 2 0 0 3年 9月《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分别登载临床治疗研究论文为 4 12篇、378篇和14 2篇 ,其中RCT分别为 2 37篇 (5 7.5 2 % )、2 2 1篇 (5 8.4 7% )和 6 8篇 (4 7.89% )。结论临床麻醉学临床治疗RCTs数逐年增加 ,但质量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方法 RCT 公共卫生
下载PDF
安慰针刺对照设计的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55
14
作者 刘京 王俊英 +1 位作者 刘俊岭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89-392,424,共5页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临床设计中为了避免失败,应当恰当地考虑安慰剂及假穴位的概念、穴位及经脉作用的特异性等。在以往的针灸研究中,对假穴位对照的设计常常拘泥于安慰剂定义。与化学药物作用于特异性受体不同,针刺可对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种细胞、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激素、多种受体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针刺治疗如疼痛、紧张情绪等症状的临床效果常被斥之为是安慰效应。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其它许多研究提供的证据强烈提示:针刺对脑内多个心理和情感控制中枢,如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等有明显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调节,也可产生一定的安慰效果,但这种安慰效果对病人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针刺可能是治疗身心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安慰对照在针灸临床研究中需要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临床研究 安慰/假针刺对照 循证医学 随机双盲试验
下载PDF
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晓明 刘忠达 +1 位作者 张尊敬 李权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10期1730-1733,1736,共5页
目的评价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 目的评价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活血逐水法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13项(共1 2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活血逐水方剂联合西医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有一定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具体表现在临床总有效率[RR=1.16,95%CI(1.11,1.22)]、胸膜增厚粘连率[RR=0.23,95%CI(0.10,0.55)]、胸腔积液吸收时间[MD=-10.07,95%CI(-12.06,-8.07)]、胸腔积液排出总量[MD=684.61,95%CI(372.33,996.90)]、胸膜厚度[MD=-0.53,95%CI(-1.03,0.02)]、中医证候评分[MD=1.15,95%CI(1.03,1.28)]、肺功能[FVC MD=1.04,95%CI(0.55,1.53);FEV1 MD=1.11,95%CI(0.64,1.57);FEV1/FVC MD=6.56,95%CI(3.10,10.02)]、肿瘤坏死因子-α[MD=64.21,95%CI(57.43,70.98)]、转化生长因子-β1[MD=6.53,95%CI(4.45,8.61)]、纤维蛋白原[MD=0.68,95%CI(0.41,0.95)],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RR=0.44,95%CI(0.23,0.86)]及胃肠道反应[RR=0.33,95%CI(0.15,0.73)]。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活血逐水法中药可有效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疗效,降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仍需设计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提供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活血逐水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模式降低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再入院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倪圆圆 冀璇 +2 位作者 石磊 李宏伟 李虹彦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10期3684-3687,共4页
[目的]对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降低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再入院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涉及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7月1日,严格按照... [目的]对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降低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再入院率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涉及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7月1日,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中文7篇,英文2篇;中等质量文献5篇,低质量文献4篇,共涉及2 442例病人;病人随访主要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问、门诊随访或其中两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持续3个月~6个月时,再入院率降低,且干预效果稳定。[结论]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6个月可降低我国老年慢性病病人的再入院率,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过渡期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模式 老年人 慢性病 再入院率 延续护理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儿童青少年弱视有效性的Meta分析及GRADE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爽 张丽霞 +3 位作者 张绿园 魏宇娇 倘孟莹 陈文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97-504,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近10年来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儿童青少年弱视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 6大数据库,筛选关于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儿童青少年弱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近10年来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儿童青少年弱视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 6大数据库,筛选关于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儿童青少年弱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GRADEprofiler3.6软件对结果证据质量进行评级。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涉及研究对象1,214例,Meta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儿童青少年弱视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①例数OR=2.96,95%CI(2.00,4.36),Z=5.47,P=0.000;②眼别OR=3.75,95%CI(2.20,6.40),Z=4.8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最佳矫正视力(BCVA):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弱视的在提高BCVA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MD=0.10,95%CI(0.06,0.15),Z=4.21,P=0.000。(3)弱视程度: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弱视程度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OR=3.35,95%CI(1.23,9.17),Z=2.36,P=0.020。(4)立体视觉: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对儿童青少年弱视的立体视恢复有较好疗效。(5)患者依从性:目前尚不能认为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在患者依从性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P>0.05)。(6)不良反应: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弱视的安全性较强,可用于儿童青少年。(7)GRADE证据等级:BCVA证据等级为中级,总有效率、弱视程度及患者依从性均为低级。结论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儿童青少年弱视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可以认为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干预弱视安全有效,但该结论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弱视 儿童青少年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巴合班·叶尔江 巫志姗 +6 位作者 王伟 王郝嘉 伍超 陆珊 黄志鸿 谭影影 吴嘉瑞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87-79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4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共计116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与仅用利巴韦林(对照组)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利巴韦林(试验组)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1.24,95%CI(1.18,1.30),P<0.001]。此外,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利巴韦林还可适当缩减患儿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鸣时间。安全性方面,3项研究明确表明没有明显药品不良反应,3项研究共报告15例药品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6例,对照组9例。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仅用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总有效率,缩减患儿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鸣时间,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利巴韦林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吕纹良 杨继鹏 赵红 《四川中医》 2014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针刺组4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舍曲林加常规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针刺组4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舍曲林加常规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国际公认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疗效的差别。结果: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可靠,没有明显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舍曲林 卒中后抑郁症 随机对照
下载PDF
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疗效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承 张元华 姚易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7-852,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超声(超声组)对比PiCCO(PiCCO组)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v 0.... 目的评估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超声(超声组)对比PiCCO(PiCCO组)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v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772例患者.超声组6 h复苏达标人数明显高于PiCCO组.同时,超声组CRRT人数、6 h液体复苏量和ICU入住时间均明显少于PiCCO组.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SA分析表明目前的样本量尚不足以判断两种监测方式对患者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论超声可以有效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但对28 d病死率的影响还需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脓毒性休克 随机对照研究 Meta分析 试验序贯分析(T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