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tical approaches in the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sugar isomerization and epimerization after Fischer-History,challenges,and prospects
1
作者 Da-Ming Gao Xun Zhang +5 位作者 Haichao Liu Hidemi Fujino Tingzhou Lei Fuan Sun Jie Zhu Taoli Huhe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35-453,共19页
The transformation of aldose to ketose or common sugars into rare saccharides,including rare ketoses and aldoses,is of great value and interest to the food industry and for saccharidic biomass utilization,medicine,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ldose to ketose or common sugars into rare saccharides,including rare ketoses and aldoses,is of great value and interest to the food industry and for saccharidic biomass utilization,medicine,and the synthesis of drugs.Nowadays,high-fructose corn syrup(HFCS)is industrially produced in more than 10 million tons annually using immobilized glucose isomerase.Some low-calorie saccharides such as tagatose and psicose,which are becoming popular sweeteners,have also been produced on a pilot scale in order to replace sucrose and HFCS.However,current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processe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utilize in biomass conversion and also have strong substrate dependence in producing high-value,rare sugars.Considering the specific reaction properties of saccharides and catalysts,since the pioneering discovery by Fischer,various catalysts and catalytic systems have been discovered or developed in attempts to extend the reaction pathways,improve the reaction efficiency,and to potentially produce commercial products.In this review,we trace the history of sugar isomerization/epimerization reactions and summarize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for each reaction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that remain unresolved to d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sugars ISOMERIZATION KETONIZATION EPIMERIZATION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Macroalgae-derived rare sugars: Applications and catalytic synthesis 被引量:1
2
作者 Asep Bayu Mega F.Warsito +2 位作者 Masteria Y.Putra Surachai Karnjanakom Guoqing Guan 《Carbon Resources Conversion》 2021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Rare suga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y are highly beneficial for health as alternative sweeteners and full of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in industry.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rare sugars in nature has pr... Rare sugar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y are highly beneficial for health as alternative sweeteners and full of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in industry.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rare sugars in nature has promoted efforts on the conversion of sugars obtained from terrestrial plants into rare sugars,either via biological or chemo-catalytic approaches.However,the processes are generally complicated and consist of multiple steps.Macroalgae or seaweeds have been industrially used as a natural source of phycocolloids.These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contain monomeric sugars with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are categorized as rare.In this review,the potency of macroalgae as a sustainable source of rare sugars and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ir catalytic conversion,either via biological or chemo-catalytical process,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Especially,the depolymerization of macroalga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are sugars is presented.It is expected to enrich our knowl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rare sugars from macroalg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sugars Carbohydrates MACROALGAE Seaweeds PHYCOCOLLOIDS
原文传递
Anti-Obesity Effects of Dietary d-Allulose and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in High-Fat Diet-Fed Rats
3
作者 Tatsuhiro Matsuo Chihiro Yokoyama +4 位作者 Takako Yamada Tetsuo Iida Susumu Mochizuki Akihide Yoshihara Kazuya Akimitsu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CAS 2024年第8期701-710,共10页
d-Allulose, a rare sugar, exerts anti-obesity effects by inhibiting hepatic lipogenesis and promoting energy expenditure.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MCTs) consist of three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connected by glycer... d-Allulose, a rare sugar, exerts anti-obesity effects by inhibiting hepatic lipogenesis and promoting energy expenditure.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MCTs) consist of three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connected by glycerol. MC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reduce body fat accumulation. We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 dietary d-allulose and MCT (5% - 13%) in rats;however, we could not confirm 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MCT or observed synergetic effects between d-allulose and MCT on body fat loss. We speculated that our previous studi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excessive amount of MCT in the diets.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the simultaneous intake of d-allulose and MCT in rats fed an obesity-inducing high-fat diet with a low amount of MCTs (2%). Thirty-two male Wistar rats (3-week-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d-allulose, MCT, and d-allulose + MCT groups.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fed ad libitum on a control (no d-Allulose or MCT), 5% d-allulose, 2% MCT, or 5% d-allulose + 2% MCT diets for 16 weeks. Abdominal adipose tissue weigh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allulose die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reas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results of the MCT-supplemented groups. The total body fat mas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allulose and MCT diet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MCT-supplemented group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nti-obesity effects of dietary d-allulose were observed, an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MCTs were weaker than those of d-allulose. Moreover, we confirm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ary d-allulose and MCT on indicators of obesity. Interestingly, their effects were not synergistic, as MCT supplementation offset the anti-obesity effects of dietary d-allulose. However,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ose effects remain unknown, warrant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sugar d-Allulose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Body Fat RAT
下载PDF
葡萄糖/木糖混合发酵产乳酸过程调控研究
4
作者 孙轶男 李源 +1 位作者 王娟 刘建国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木质纤维素水解后会形成以葡萄糖和木糖为主的混合液,而乳酸菌在利用这种混糖发酵生产乳酸的过程中由于碳分解代谢阻遏效应的原因使得乳酸产量较低。本研究通过调节混糖比以及添加碳酸钙、维生素B、稀土元素等方法提高混糖发酵的乳酸产... 木质纤维素水解后会形成以葡萄糖和木糖为主的混合液,而乳酸菌在利用这种混糖发酵生产乳酸的过程中由于碳分解代谢阻遏效应的原因使得乳酸产量较低。本研究通过调节混糖比以及添加碳酸钙、维生素B、稀土元素等方法提高混糖发酵的乳酸产量。结果表明,当总还原糖浓度为50 g/L,混糖比为葡萄糖∶木糖=4∶1,初始pH为9.0,发酵温度为37℃时,乳酸产量最高;当分别添加30 g/L的碳酸钙、5 g/L的维生素B、5 mg/L的氯化钕、30 mg/L的氯化铒时,乳酸浓度分别提高了27.07%、25.4%、23.10%和23.14%。本研究通过对混糖发酵体系的优化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发酵生产乳酸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乳酸 混糖发酵 维生素B 稀土元素
下载PDF
D-阿洛酮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康 隋松森 +4 位作者 郭传庄 孙瑞成 李小双 徐振上 王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63-167,共5页
D-阿洛酮糖,作为D-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是一种新型低热量甜味剂。目前多项研究已证明D-阿洛酮糖的食用安全性,且其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食品行业。D-阿洛酮糖不仅能够作为低热量甜味剂用于饮料和膳食补充品中,还因其具有... D-阿洛酮糖,作为D-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是一种新型低热量甜味剂。目前多项研究已证明D-阿洛酮糖的食用安全性,且其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食品行业。D-阿洛酮糖不仅能够作为低热量甜味剂用于饮料和膳食补充品中,还因其具有预防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功能,在健康、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该文就D-阿洛酮糖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和其降血糖、减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神经保护等生理功能以及在食品和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糖 D-阿洛酮糖 合成 生理功能 应用
下载PDF
Effect of Rare Earth on Physiolog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Growth of Aloe in Tissue Culture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子学 胡能兵 +1 位作者 刘侠 许海平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22-525,共4页
In adopting tissue culture, effects of rare earth on Physi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roliferation and rootage in alo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itable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of rare earth... In adopting tissue culture, effects of rare earth on Physi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roliferation and rootage in alo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itable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of rare earth increases content of reducing sugar and protein, enhances activity intens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isozymes and stripes of POD isozymes in the leaves. It also increases rate of proliferation and rootage respectively.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rare earth is 20~40 mg·L -1 in proliferation and rootage of al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E reducing sugar soluble protein SOD POD ISOZYME tissue culture rare earths
下载PDF
D-阿洛酮糖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温鑫 宁宇航 +6 位作者 刘光文 Mesfin Angaw Tesfay 林建强 任一林 林慧彬 宋欣 林建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8-296,312,共10页
D-阿洛酮糖具有低热量、低吸收特点,是目前最具市场和研究价值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糖,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的多国监管机构的认可,可以用于食品。文章简述了D-阿洛酮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介绍了D-阿洛酮糖生... D-阿洛酮糖具有低热量、低吸收特点,是目前最具市场和研究价值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糖,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的多国监管机构的认可,可以用于食品。文章简述了D-阿洛酮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介绍了D-阿洛酮糖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的生物酶、生物转化过程、产品分离纯化和结晶的方法,讨论分析了当前D-阿洛酮糖生产过程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糖 D-阿洛酮糖 生理功能 生物转化 分离纯化
下载PDF
D-塔格糖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温鑫 刘光文 +6 位作者 宁宇航 TESFAY Mesfin Angaw 林建强 任一林 林慧彬 宋欣 林建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26-333,共8页
D-塔格糖,是D-半乳糖的同分异构体、D-山梨醇的C-3位差向异构体和D-果糖的C-4位差向异构体,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92%,热量是蔗糖的1/3,为1.5 kcal/g。D-塔格糖能够预防龋齿和肥胖、降低血糖,并对肠道健康有... D-塔格糖,是D-半乳糖的同分异构体、D-山梨醇的C-3位差向异构体和D-果糖的C-4位差向异构体,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92%,热量是蔗糖的1/3,为1.5 kcal/g。D-塔格糖能够预防龋齿和肥胖、降低血糖,并对肠道健康有益。该文简述了D-塔格糖的生理功能及应用,介绍了当前生物合成D-塔格糖所需主要的生物酶L-阿拉伯糖异构酶,综述了近几年D-塔格糖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并对未来D-塔格糖的生物合成研究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糖 D-塔格糖 生理功能 L-阿拉伯糖异构酶 生物转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宇 邢家溧 +7 位作者 沈坚 毕晓丽 毛玲燕 徐晓蓉 张书芬 娄永江 吴希 穆应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1-788,共8页
稀有糖在固态食品中的应用量与日俱增,引发了掺假、过量添加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固态食品中稀有糖(阿洛酮糖、塔格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和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 稀有糖在固态食品中的应用量与日俱增,引发了掺假、过量添加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固态食品中稀有糖(阿洛酮糖、塔格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和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的分析方法。选用Zorbax Original NH_(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系统的漂移管温度设置为50℃,雾化器载气为高纯氮,载气流速为1.0 mL/min,压力为275.79 kPa,增益值为3。样品经25 mL水提取,振荡涡旋10 min,分别加入200μL的乙酸锌溶液和200μ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净化,4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 mL,过0.22μm水相滤膜,待上机分析。6种稀有糖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0.9985,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60 g/100 g。以空白固态食品样品为基质,在3种加标水平下,6种稀有糖的回收率为92.6%~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0.7%~4.4%。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实际固态食品样品中6种稀有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实际成分和食品标签所示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应用于日常监测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的含量,同时为稀有糖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稀有糖 固态食品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L-酪氨酸发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硕 时唐恩 +1 位作者 赵春光 徐庆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4,共7页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取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此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糖酸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该研究以发酵过程中菌体量、L-酪氨酸产量、糖酸转换率以及耗糖速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La^(3+)、Ce^(3+)、Nd^(3+)对L-...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取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此工艺存在生产周期长、糖酸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该研究以发酵过程中菌体量、L-酪氨酸产量、糖酸转换率以及耗糖速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La^(3+)、Ce^(3+)、Nd^(3+)对L-酪氨酸发酵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稀土元素的添加组合,提高了菌体的活力,缩短了延滞期,延长了产酸高峰期。实验结果表明,向L-酪氨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80 mg/L La^(3+)、2 mg/L Ce^(3+)、0.3 mg/L Nd^(3+)对发酵有利。发酵耗时35 h,缩短了2.2%;最高菌体量达到80.3,提升了10.8%;产酸量达到55.7 g/L,提升了9.7%;糖酸转化率为23.4%,提升了6.4%。验证了添加稀土元素的可行性,为L-酪氨酸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酪氨酸 稀土元素 耗糖速率
下载PDF
稀有糖类益生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子龙 赵雯 +7 位作者 黄小玉 徐海芳 师晓敏 刘晨 张冰玉 杨家乐 吕玉红 岳昌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9-446,共8页
活性稀有糖是一类有特殊化学结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发酵、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益生元;活性稀有糖作为健康食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功能饮料等的生产。... 活性稀有糖是一类有特殊化学结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发酵、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益生元;活性稀有糖作为健康食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功能饮料等的生产。近年来,活性稀有糖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型活性稀有糖挖掘、结构解析、提取工艺优化、稀有糖生物发酵或生物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拓展及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本文对这些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重点总结了活性稀有糖类的结构、生物活性、生物转化研究进展并就其工业化应用、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为新型活性稀有糖的开发、功能挖掘及产业化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活性糖 稀有糖 生物转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稀有糖的生物转化生产策略:Izumoring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沐万孟 张涛 +1 位作者 江波 张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9-136,共8页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综述了一种稀有糖的生物转化生产策略——Izumoring方法,即利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醛糖异构酶和多元醇脱氢酶等进行所有单糖及...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综述了一种稀有糖的生物转化生产策略——Izumoring方法,即利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醛糖异构酶和多元醇脱氢酶等进行所有单糖及糖醇之间的相互转化;利用该原则,分别构建了己糖类、戊糖类和丁糖类的Izumoring转化策略,并可获得所有稀有糖的酶反应和生物转化生产途径。同时,展望了稀有糖生物转化生产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糖 生物转化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 醛糖异构酶 多元醇脱氢酶
下载PDF
D-塔格糖与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沐万孟 张涛 +1 位作者 江波 张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0,共7页
D-塔格糖是一种天然的低能量填充型甜味剂,并具有抑制高血糖、改善肠道菌群和不致龋齿等多种生理功效。D-塔格糖是一种稀有糖,因此通常利用化学转化或生物转化方法进行大量生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是生物法工业化生产D-塔格糖的有效酶。... D-塔格糖是一种天然的低能量填充型甜味剂,并具有抑制高血糖、改善肠道菌群和不致龋齿等多种生理功效。D-塔格糖是一种稀有糖,因此通常利用化学转化或生物转化方法进行大量生产。L-阿拉伯糖异构酶是生物法工业化生产D-塔格糖的有效酶。文中对D-塔格糖的性质、功能及利用L-阿拉伯糖异构酶生产D-塔格糖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塔格糖 甜味剂 稀有糖 L-阿拉伯糖异构酶
下载PDF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沐万孟 张涛 +1 位作者 江波 张龙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7-131,共5页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其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 3-epimerase,缩写为DTE)家族蛋白在稀有糖生物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DTE家族蛋白的最新进...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其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D-tagatose 3-epimerase,缩写为DTE)家族蛋白在稀有糖生物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DTE家族蛋白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DTE家族蛋白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糖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 生物转化
下载PDF
新型甜味剂D-阿洛酮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龙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其衍生物。D-阿洛酮糖是一种重要的稀有糖,在食品、保健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对D-阿洛酮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关键词 稀有糖 D-阿洛酮糖 功能 甜味剂
下载PDF
D-阿洛糖的功能及生物转化生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沐万孟 张龙涛 +1 位作者 江波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192-10193,10200,共3页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及衍生物,其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D-阿洛糖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理功能,是近年来稀有糖研究的热点之一。对D-阿洛糖的功能及生物转化生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稀有糖 D-阿洛糖 生物转化
下载PDF
戊糖类物质生物转化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沐万孟 江波 程丽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3-97,共5页
戊糖类物质包含4种戊酮糖、4种戊糖醇和8种戊醛糖,它们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戊糖类物质的大量获得通常需要利用化学合成或生物转化方法进行。文中综述了戊糖类物质生物转化生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趋势。
关键词 戊糖类 稀有糖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基于RhaD醛缩酶的“一锅四酶法”合成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雅慧 金则成 +3 位作者 钱超 李子杰 中西秀树 高晓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10-214,共5页
利用L-1-磷酸鼠李树胶糖醛缩酶(RhaD)以较低成本同时合成稀有糖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为避免直接使用价格昂贵且不稳定的底物磷酸二羟基丙酮(DHAP),以便宜的底物DL-3-磷酸甘油作为前体,采用基于RhaD和磷酸酶(AP或YqaB)的"一锅四酶... 利用L-1-磷酸鼠李树胶糖醛缩酶(RhaD)以较低成本同时合成稀有糖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为避免直接使用价格昂贵且不稳定的底物磷酸二羟基丙酮(DHAP),以便宜的底物DL-3-磷酸甘油作为前体,采用基于RhaD和磷酸酶(AP或YqaB)的"一锅四酶法"对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的合成进行了优化。产物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用TLC、HPLC进行检测,并分别采用硅胶、P-2凝胶、Ca2+离子交换树脂对产物进行纯化以及1H NMR对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一锅四酶法"以及分离纯化方法可高效地应用于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的实际生产。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其他稀有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aD 醛缩酶 一锅四酶法 磷酸二羟基丙酮 稀有糖
下载PDF
稀有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阳 张名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307,共5页
自然界中含量极少的稀有糖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简述了几种常见稀有糖的抗癌、清除自由基、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并主要列举了3种成熟的稀有糖合成策略,包括关环转换合成法、两步合成法、Izumoring合成法... 自然界中含量极少的稀有糖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简述了几种常见稀有糖的抗癌、清除自由基、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并主要列举了3种成熟的稀有糖合成策略,包括关环转换合成法、两步合成法、Izumoring合成法。同时,对稀有糖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糖 生物活性 合成
下载PDF
弗吉尼亚鼠刺叶片中稀少糖醇生物转化及分离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窦德泉 曾艳 +2 位作者 朱玥明 刘灿 孙媛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32,共5页
为探讨使用鼠刺植物制备稀少糖醇的可能性,以弗吉尼亚鼠刺叶片为原料,热水提取其所含的稀少糖及糖醇,使用产酸克雷伯氏菌静息细胞对提取物的单糖类物质进行生物转化,再利用絮凝、离子树脂色谱分离以及乙醇结晶连用手段对转化的提取物进... 为探讨使用鼠刺植物制备稀少糖醇的可能性,以弗吉尼亚鼠刺叶片为原料,热水提取其所含的稀少糖及糖醇,使用产酸克雷伯氏菌静息细胞对提取物的单糖类物质进行生物转化,再利用絮凝、离子树脂色谱分离以及乙醇结晶连用手段对转化的提取物进行纯化,最后使用核磁共振谱对获得的稀少糖醇进行分析鉴定。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弗吉尼亚鼠刺叶片提取物含有稀少D-阿洛酮糖和蒜糖醇,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7.86%和7.86%;利用制备的产酸克雷伯氏菌的静息细胞进行60 h催化反应后,提取物中86%的D-阿洛酮糖转化为蒜糖醇,其余被细胞代谢消耗。多种分离纯化手段的联合使用,能有效去除杂质和色素,获得蒜糖醇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鼠刺 稀少糖醇 提取纯化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