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of snow disaster in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TRSR),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ShiJin Wang ShengYun Chen YanQiang Wei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9年第3期248-252,共5页
Historically,frequent and heavy snow disaster(SD)has caused serious livestock death and casualties,resulting in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TRSR).From winter ... Historically,frequent and heavy snow disaster(SD)has caused serious livestock death and casualties,resulting in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TRSR).From winter in 2018 to spring in 2019,the largest SD occurred in this area over the past 10 years,especially in core zones of the Lancang River Source Region.Fiel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the major SD include weak infrastructure(i.e.,roads,communications,warm sheds,and insufficient forage reserve),low rate of domestic animals for sale before the SD,and low loss settlement rate.SD occurrence could furtherly reduc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mitigation and relief of disaster loss.In the future,heavily affected SD areas should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ability of snowfall incidents,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implement grass and livestock balance strategies,optimize livestock structure,improve loss settlement rate,and develop a modern compound model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model that combines breeding,slaughtering and deep processing of animal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 SNOW disaster severely affected area risk prevention control strategy
下载PDF
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遗留煤柱对被保护层回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学习 盛贵松 高泽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探究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遗留煤柱对被保护层回采效果的影响,以平顶山六矿戊_(8)煤层的戊_(8)-22310机巷和戊_(8)-32010风巷之间遗留宽度为4 m的区段煤柱和丁_(5-6)-2219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合的方法... 为探究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遗留煤柱对被保护层回采效果的影响,以平顶山六矿戊_(8)煤层的戊_(8)-22310机巷和戊_(8)-32010风巷之间遗留宽度为4 m的区段煤柱和丁_(5-6)-2219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柱影响范围、煤柱区域垂直应力分布及影响区相关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宽4 m遗留煤柱的影响范围为27.3 m,极限强度为25.9 MPa,塑性区宽度为2.26 m,弹性区宽度为2.68 m;煤柱两侧工作面均回采后,其承载的最大垂直应力87.9 MPa,远超煤柱本身的承载极限;在煤柱影响范围内测得的残余瓦斯含量、压力与卸压保护区无明显差异,并均小于突出危险临界值,煤柱影响区内瓦斯得到较好释放;煤柱影响范围内未产生明显应力集中现象,遗留小煤柱对被保护效果影响较小,保护效果在倾向上有连续性,对被保护层工作面回采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保护层开采 煤柱影响区 残存煤柱 保护范围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长江流域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园 刘布春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4-1126,共13页
利用1949-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粮食生产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流域7省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上海... 利用1949-2020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上海和四川)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分析区域粮食生产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流域7省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上海)灾情-产量评估模型,估算各省(市)1949-2020年粮食因灾损失及产量,并构建四川省1949-2020年粮食作物的灾情-产量模型;明确了影响区域粮食产量的主要灾种,构建了主要灾种-产量评估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模型构建方法的通用性。结果表明:(1)过去72a,全国、长江流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平均分别为11.60×10^(7)hm^(2)和2.70×10^(7)hm^(2),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沪苏浙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全流域玉米、小麦、其他作物和稻谷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9%、14.9%、34.6%和44.6%,稻谷种植面积增加趋势显著(P<0.05)。(2)1949-2020年,全国、全流域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分别为3.67×10^(8)t和1.38×10^(8)t,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全流域玉米、小麦、其他作物和稻谷产量分别占全区粮食作物种植产量的的6.0%、12.0%、11.9%和70.1%,其中稻谷产量显著上升(P<0.05)。同期,全流域和全国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分别为138%和214%,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浙江省复种指数从1980s的250%降至2010s的100%,降幅较大。(3)研究期内长江流域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平均分别为1.08×10^(7)hm^(2)、0.48×10^(7)hm^(2)和0.08×10^(7)hm^(2),分别占全国的30.8%、29.2%和28.8%,变异率分别为51.5%、64.4%和115.5%。干旱和洪涝总灾情占比较高,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干旱和洪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74.3%、74.0%、66.9%,低温、风雹和台风引起的总灾情分别占全国的36.6%、32.4%和25.5%。(4)基于已构建的1949-2014年长江流域灾情-产量评估模型,将数据扩展至2020年,对模型进行再检验,结果表明,1949-2020年苏皖浙赣湘粮食产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均高于0.97,沪鄂决定系数(R2)略偏低(分别为0.78和0.80,P<0.01)。72a间,四川省新建模型模拟结果精度高,决定系数为0.99。8省(市)中以上海和浙江粮食因灾减产率相对较高(27.4%和33.4%),苏皖赣鄂湘川粮食因灾减产率分别为13.0%、15.5%、9.0%、10.3%、6.47%和0.14%,明确区域重点防御灾种后,构建新的主要灾种-粮食产量回归模型,仍可以解释粮食减产量95%以上。进一步区域评估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全国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模型 粮食产量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绝收面积
下载PDF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及与历史场次干旱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建刚 万金红 +2 位作者 谭徐明 马建明 张念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2期196-200,共5页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厄尔尼诺影响,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占全国同期耕地受旱面积的78%,受灾人口和大牲畜饮水困难头数都达到了近十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比本次和历史场...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厄尔尼诺影响,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占全国同期耕地受旱面积的78%,受灾人口和大牲畜饮水困难头数都达到了近十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通过对比本次和历史场次干旱发现,西南干旱并非稀遇现象,1951~1990年的40年间该地区曾发生干旱12次,且1949年以来,干旱有缓慢加重的趋势;本次旱灾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但从气象干旱的角度来看,虽然1963年部分受旱地区无有效降雨历时为11个月,高于本次旱灾的6个月,但本次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9年以来的最大值,说明在快速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面对干旱显得更为脆弱。这些结论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历史场次干旱 受灾率 成灾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趋势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5
作者 马建勇 许吟隆 潘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 依据东北地区1971-2009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研究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除风雹受灾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均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70年代干旱受灾比要比洪涝受灾比偏大,80-90年代相反,2000年以后又处于较旱时期,低温受灾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1世纪初期反弹增大;R/S分析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的Hurst指数均>0.5,说明未来变化都将与过去一致,其中,风雹受灾比将减弱,干旱受灾比将增加,而洪涝与低温受灾比仍将呈现波动幅度较大的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的影响在不同省份表现不同,在辽宁为干旱>风雹>洪涝>低温,而吉林为洪涝>干旱>低温>风雹,黑龙江为干旱>洪涝>低温>风雹,说明干旱和洪涝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而低温灾害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升高也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粮食产量 R/S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1 位作者 周金莲 刘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6-332,共7页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耐涝性能较强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而旱地面积相对增加,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设备老化,河道淤积,排洪灌溉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干旱 受灾面积 成灾率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热带气旋灾害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珊珊 任福民 +1 位作者 高歌 黄大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32,共9页
利用最新搜集的2004—2013年热带气旋(TC)灾情资料,研究在影响我国TC的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下TC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2004—2013年,TC灾害造成我国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百分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人口、受灾人口... 利用最新搜集的2004—2013年热带气旋(TC)灾情资料,研究在影响我国TC的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背景下TC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2004—2013年,TC灾害造成我国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百分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和倒塌房屋数量均比上个十年(1994—2003年)显著减少。我国致灾TC年频数整体呈增加态势,但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特征,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我国TC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总量与TC灾害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较一致。从平均单次损失来看,我国北方和内陆的部分地区由TC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农作物受灾面积 人口转移安置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 被引量:71
8
作者 张星 郑有飞 周乐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8-421,共4页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为旱灾>冻害>风、雹灾>水灾,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5a的农业年景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到了总数的88%,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99年,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84年;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而且波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灾面积 灰色关联分析 农业气象灾害 年景评估 福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赵海燕 张文千 +3 位作者 邹旭恺 张强 沈子琦 梅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9,共11页
基于1951-2018年各省(自治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干旱受灾面积、干旱成灾面积等数据,构建了干旱影响强度和干旱成灾强度特征指标,并分析近70a各省(自治区)空间尺度的农业干旱灾害的分布、发生次数、变化趋势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阶段性变化... 基于1951-2018年各省(自治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干旱受灾面积、干旱成灾面积等数据,构建了干旱影响强度和干旱成灾强度特征指标,并分析近70a各省(自治区)空间尺度的农业干旱灾害的分布、发生次数、变化趋势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研究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河北省等省(自治区)的干旱受灾面积、干旱成灾面积、干旱影响强度和干旱成灾强度的多年平均值均位于前列;(2)中度及以上干旱等级发生次数最多的前10位均为北方省份(自治区),总次数均≥25次,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位居农业干旱发生次数最多前三位;(3)16省(自治区)的干旱受灾面积和干旱影响强度存在减小趋势,但大部分地区即23个省(自治区)的干旱成灾面积和27个省(自治区)的干旱成灾强度存在增加趋势;(4)受气候变化影响,各省(自治区)在气候较冷的I阶段(1951-1984年)农业干旱较轻,在气候增暖明显的II阶段(1985-1997年)农业干旱大幅加重,在气候增暖趋缓的III阶段(1998-2018年)农业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干旱影响强度普遍减小,但其成灾强度在加重。总之,农业干旱具有明显的南轻北重特征,且北方农业干旱更加频繁,因此北方地区仍需加强防御,减轻重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干旱影响强度 干旱成灾强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东北三省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布春 刘园 +5 位作者 郑飞翔 朱永昶 郭安红 陈迪 杨晓娟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7-498,共12页
为阐明新时期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对区域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利用1981−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东北三省和全国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 为阐明新时期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对区域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利用1981−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东北三省和全国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近10a灾情数据,估算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因灾损失及最终产量,并对已建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981−2020年,东北三省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大幅增加,占全国比例稳步提高,2020年种植面积、2012年以来总产量占比均达到全国的1/5。(2)在全国灾情呈先增强后减轻的显著变化趋势下,东北三省灾情并无明显增减趋势,40a内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单产分别以65.96kg·hm^(−2)·a^(−1)和252.5kg·hm^(−2)·a^(−1)增加,近10a东北三省粮食单产极显著增加,增幅为52.6kg·hm^(−2)·a^(−1)。(3)2011−2020年全国平均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分别为23704.5×10^(3)和11204.7×10^(3)hm^(2),东北三省分别为3899.1×10^(3)和1900.0×10^(3)hm^(2);10a内全国和东北三省的灾情均显著低于前3个年代,是40a中灾情相对最轻的10a。(4)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模拟精确度高,黑龙江、吉林、辽宁粮食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0.90和0.88;斜率分别为1.05、1.02和0.98(P<0.01);40a平均因灾损失率分别为10.4%、17.9%和18.0%,50%的年份因灾损失率高于8.0%、17.0%和16.0%。(5)受灾情总体偏轻的影响,该模型对吉林和辽宁近10a的粮食产量略有高估。基于1981−2010年数据构建的区域粮食因灾损失评估模型,经检验能很好地评估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气象灾害对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全国灾情影响的平均水平,鉴于东北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的占比较高,新时期防范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区域灾情 因灾损失评估模型 气象灾害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下载PDF
1951-2010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粮食减产风险评估 被引量:38
11
作者 胡亚南 李阔 许吟隆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段4种灾害对华北平原各省份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粮食减产风险。结果表明,除干旱外,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均存在突变年,分别为1970、1988和1974年;干旱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其灾害强度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洪涝受灾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灾害强度显著下降(P<0.05);风雹受灾比和灾害强度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总体上过去60a干旱是华北平原各省(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影响程度最小,但不同时段内4种气象灾害对各省(市)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60a间华北平原粮食因灾损失量不断增加,因旱灾减产风险度最高;随时间推移旱灾减产高风险区不断向华北平原北部转移,风雹灾减产风险逐渐加大且北部风险增加速度大于南部,但洪涝和低温冷害减产的风险度一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灾害强度 模糊综合评判 粮食灾损风险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时空格局变化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维京 左金清 +4 位作者 宋艳玲 刘景鹏 李瑜 沈雨旸 李景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模态。总体而言,在1961—2013年南方地区平均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长期趋势变化。其中,夏季和冬季南方区域平均降水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秋季降水的年代际演变几乎与上述两个季节的相反。不过,在近30年南方各季降水量发生年代际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在21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进入干位相,冬季和夏季降水则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之后进入湿位相。自21世纪初期以来,南方夏季和冬季降水逐渐转入中性位相。此外,南方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均呈增多趋势。对于西南地区,除了春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出现了季节连旱的特征,尤其是秋旱最为严重。不过,不管是季节降水量还是旱/涝日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南方降水年代际分量对降水变率存在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还发现,我国南方区域洪涝受灾面积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干旱受灾面积则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十多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和洪涝受灾出现了交替互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旱涝 时空格局 旱涝受灾面积 年代际变化 长期趋势
下载PDF
基于复杂性测度的中国洪灾受灾面积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义星 许有鹏 陈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6,共6页
采用复杂性测度方法来进行中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洪灾受灾面积及其复杂度均持续上升,说明洪灾剧烈,而且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进入21世纪,两者趋缓或下降,即中国洪涝灾害有所缓解;(2)从... 采用复杂性测度方法来进行中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洪灾受灾面积及其复杂度均持续上升,说明洪灾剧烈,而且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进入21世纪,两者趋缓或下降,即中国洪涝灾害有所缓解;(2)从分省区的结果来看,洪灾受灾面积的未来趋势具有区域特征,主要可划分为两个加剧的区域和两个减缓的区域;全国各省市区依据受灾面积趋势可划分为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给出中国的未来洪灾受灾面积趋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测度 中国洪涝灾害 受灾面积 变化 趋势
下载PDF
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赵珊珊 高歌 +1 位作者 黄大鹏 何文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利用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的灾情资料,采用无量纲化法和归一化法构建了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指数,对中国各种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除直接经济损失外,中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和农... 利用2004—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的灾情资料,采用无量纲化法和归一化法构建了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指数,对中国各种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除直接经济损失外,中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和农业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及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呈减少的趋势。暴雨洪涝和干旱灾害是影响中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最多,干旱灾害造成的农业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最多。暴雨洪涝灾害在长江流域影响较重,干旱灾害在西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地区影响较重,中国东南沿海为台风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局地强对流灾害严重影响华北和黄淮地区,低温冷冻害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地区。中国中东部地区为气象灾害综合损失严重的地区,其中四川、湖南及湖北地区气象灾害综合损失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损失 受灾人口 农作物受灾面积 综合损失指数
下载PDF
2000~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辉 许新宜 +1 位作者 张磊 王红瑞 《水利经济》 2011年第5期5-9,71,共5页
利用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数据,分析了我国2000~2010年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直接受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洪涝灾害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受灾损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近10年来我国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提出了我国... 利用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数据,分析了我国2000~2010年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直接受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洪涝灾害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受灾损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近10年来我国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提出了我国洪水管理及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防灾减灾 受灾人口 农业受灾面积 直接经济损失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及波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1 位作者 高秉博 任艳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3,共9页
综合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剩余法和方差分解法,系统分析了1978—2012年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波动特征及引起成灾面积波动的灾害类型差异和地区差异,旨在为中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农作物成灾面积"... 综合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剩余法和方差分解法,系统分析了1978—2012年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波动特征及引起成灾面积波动的灾害类型差异和地区差异,旨在为中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农作物成灾面积"先增后降",旱灾和水灾是主要灾害类型;成灾面积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2)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波动特征明显,存在3a和8a左右的准周期波动。(3)在灾害类型上,旱灾和水灾成灾面积波动的总方差贡献为91.77%,是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的主要灾害类型。(4)从八大粮食产区看,长江中下游区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的总方差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应重点关注这几个地区的成灾面积变化和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成灾面积 波动性 粮食生产区 经验模态分解 方差分解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抽样的农作物灾害损失评估方法(Ⅱ)——实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毅 朱秀芳 +1 位作者 李慕义 李宜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14-118,共5页
为实现农业保险中快速精确获取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受灾等级的目标,作者设计了一套基于分层系统抽样的农作物受灾评估方法.本文基于该方法,以GF-1影像为实验数据,对2014年河南襄城2个村进行了旱灾灾情评估.实证研究表明:研究区受灾面积总... 为实现农业保险中快速精确获取农作物受灾面积与受灾等级的目标,作者设计了一套基于分层系统抽样的农作物受灾评估方法.本文基于该方法,以GF-1影像为实验数据,对2014年河南襄城2个村进行了旱灾灾情评估.实证研究表明:研究区受灾面积总量反推精度为90.00%左右,各等级受灾面积精度均在80.00%以上,基于遥感抽样的方法能获取高精度的受灾总面积和各等级受灾面积,且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此外,相对于通常以遥感反演参数直接人为进行等级划分的受灾等级评估方法,这种以真实减产比率为基础的方法可以为不同灾种、不同地区间的灾情程度的比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灾害损失评估 分层系统抽样 受灾等级 受灾面积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减灾资金应急投入的风险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永刚 王宝华 付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5,共6页
对近20年(1983-2004 a)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受灾面积和国家补助救济费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灾情严重的年份或地区,减灾投入及救济费的多少与其农业受灾程度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农业减灾投入的随机性很大,或存在着一定的减... 对近20年(1983-2004 a)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受灾面积和国家补助救济费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灾情严重的年份或地区,减灾投入及救济费的多少与其农业受灾程度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农业减灾投入的随机性很大,或存在着一定的减灾投入风险,这对于反思国家救灾预算和资金投入及其倾斜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灾面积 救济费 相关性 投入风险
下载PDF
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价格波动——基于中国1978—2010年间的数据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10期38-43,共6页
因为研究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价格波动的相关关系对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故以1978—2010年反映粮食价格以及农业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采用互谱分析方法分析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 因为研究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价格波动的相关关系对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故以1978—2010年反映粮食价格以及农业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采用互谱分析方法分析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受灾率、成灾率和灾害强度波动与粮食价格波动存在相关关系,在短周期波动中受灾率波动与粮食价格波动相关性最大;在中长期波动周期中成灾率与粮食价格波动相关性最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受灾率 成灾率 灾害强度 互谱分析
下载PDF
严重自然灾害危机对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洋 李蔚 +1 位作者 李珊 李双 《中大管理研究》 2011年第3期90-105,共16页
严重自然灾害危机对旅游行业、景区和相关企业的影响已经备受关注。已有文献多从行业视角、企业和景区视角研究严重自然灾害危机的影响,而忽视了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游客。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行为信念、规范影响、自控... 严重自然灾害危机对旅游行业、景区和相关企业的影响已经备受关注。已有文献多从行业视角、企业和景区视角研究严重自然灾害危机的影响,而忽视了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游客。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行为信念、规范影响、自控信念、他控信念和负面情感是严重自然灾害危机影响旅游意愿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游客可以分为控制型和敏感型两类,并且敏感型游客去灾区旅游的意愿显著低于控制型游客。回归分析显示,行为信念、他控信念和主观规范是影响旅游意愿的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自然灾害危机 受灾景区 旅游意愿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