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沉淀-局部规整法制备棒状M型钡铁氧体的形成历程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玉琢 孟锦宏 +1 位作者 孙杰 曹晓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89-1993,共5页
以针状α-FeOOH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局部规整法制备了棒状BaFe12O19,通过TG/DTA、FTIR、XRD及SEM/EDS方法研究了BaFe12O19的形成历程。结果表明,前驱体为晶态BaCO3包覆针状α-FeOOH复合物且呈现较好一维针状形貌,其长径比为16~17;前... 以针状α-FeOOH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局部规整法制备了棒状BaFe12O19,通过TG/DTA、FTIR、XRD及SEM/EDS方法研究了BaFe12O19的形成历程。结果表明,前驱体为晶态BaCO3包覆针状α-FeOOH复合物且呈现较好一维针状形貌,其长径比为16~17;前驱体焙烧过程为α-FeOOH首先脱去-OH生成中间相α-Fe2O3,尔后α-Fe2O3与BaCO3反应生成另一中间相BaFe2O4,最后两中间相α-Fe2O3和BaFe2O4在高温(900℃以上)条件下反应生成目标产物BaFe12O19。固相反应引起的晶相转变过程中前驱体焙烧物的长径比随焙烧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1000℃焙烧产物长径比为7~8,存在极少量BaFe2O4和α-Fe2O3中间相,1100℃焙烧产物长径比为2.5~7.0,为BaFe12O19纯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铁氧体 化学沉淀-局部归整法 历程 制备
下载PDF
反应沉淀-焙烧法制备球形LiFePO_4颗粒及其微结构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严红 周建新 沈湘黔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3-987,共5页
以FeSO4,H3PO4,LiOH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反应沉淀-焙烧法制备了球形LiFePO4颗粒.利用XRD和SEM对Fe3(PO4)2和Li3PO4、前驱体及其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TG-DSC分析了Fe3(PO4)2和Li3PO4反应形成LiFePO4的过程.结果表明,LiFePO4的形成过程... 以FeSO4,H3PO4,LiOH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反应沉淀-焙烧法制备了球形LiFePO4颗粒.利用XRD和SEM对Fe3(PO4)2和Li3PO4、前驱体及其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TG-DSC分析了Fe3(PO4)2和Li3PO4反应形成LiFePO4的过程.结果表明,LiFePO4的形成过程及其微结构与两反应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混合状态有关,制备的Fe3(PO4)2微球由片状或棒状微晶沿径向有序排列叠砌而成,内部呈辐射状构架,密度高、分散性和流动性好.由球形Fe3(PO4)2和Li3PO4均匀混合的前驱体在700℃下于N2和H2气氛中焙烧3h得到晶粒细小、无其他杂相、多孔的LiFePO4球形粉体,粒径为1~13μm,粉体振实密度为1.25g/cm3.该粉体有望用作动力型绿色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沉淀-焙烧法 球形LiFePO4 微结构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杂质离子对MgCl2和CO2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贵兰 宋兴福 于建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2-707,共6页
通过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将Mg Cl2和CO_2制备成碳酸镁和氯化氢气体是盐湖老卤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系统地研究了老卤中Na^+、K^+、Ca^(2+)对MgCl_2和CO_2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得到的固体产物晶型晶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a^+和K^... 通过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将Mg Cl2和CO_2制备成碳酸镁和氯化氢气体是盐湖老卤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系统地研究了老卤中Na^+、K^+、Ca^(2+)对MgCl_2和CO_2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得到的固体产物晶型晶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a^+和K^+对耦合过程的影响相似,固体产物均为高纯棒状三水碳酸镁(MgCO_3·3H_2O),且Na^+和K^+均能选择性吸附在MgCO_3·3H_2O晶体的轴面(1 0 1),阻碍该晶面的生长,使得棒状MgCO_3·3H_2O直径变小;Ca^(2+)对反应-萃取-醇析耦合过程有不利的影响,由于CaCl_2能参与反应,生成球状无定形纳米钙镁碳酸盐,使得三水碳酸镁纯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老卤 反应-萃取-醇析耦合 三水碳酸镁 杂质离子 形貌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2S)-4-bromo-2-(L-menthyloxy)-5-oxo-2,5-dihydro-3-furyl]-L-leucine
4
作者 宋秀美 王宁 +1 位作者 汪朝阳 冯宗财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719-1724,共6页
Starting from(5S)-(L-menthyloxy)-3,4-dibromo-5H-furan-2-one and L-leucine,the title compound N-[(2S)-4-bromo-2-(L-menthyloxy)-5-oxo-2,5-dihydro-3-furyl]-L-leucine 5(C20H32BrNO5,Mr = 446.37) was obtained in o... Starting from(5S)-(L-menthyloxy)-3,4-dibromo-5H-furan-2-one and L-leucine,the title compound N-[(2S)-4-bromo-2-(L-menthyloxy)-5-oxo-2,5-dihydro-3-furyl]-L-leucine 5(C20H32BrNO5,Mr = 446.37) was obtained in one-pot process via the tandem Michael addition-elimination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hydroxide.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 were confirmed via rotation,UV-Vis,FT-IR,1H NMR,13C NMR,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especially by the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an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 = 12.5249(16),b = 19.005(3),c = 19.719(3) ,V = 4693.7(10) 3,Z = 8,Dc = 1.263 g/m3,μ = 1.778 mm-1,F(000) = 1872,the final R = 0.0617 and wR = 0.1576 for 3967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has two independent molecules in the asymmetric part of the unit cell with the two five-membered furanones being almost planar.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1),C(3),C(1),C(37) and O(7) region and N(2),C(28),C(27),C(30) and O(4) region in the other molecule respectively,but does not take place at the expense of delocalization within the ester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L-menthyloxy)-3 4-dibromo-5H-furan-2-one L-LEUCINE tandem Michael addition-elimination reaction one-pot process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A new study of neutrino energy loss of nuclides ^(53-60)Cr by electron capture in magnetars
5
作者 Jing-Jing Liu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945-951,共7页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an ultrastrong magnetic field (UMF) and utilizing a nuclear shell model, we carry out an estimation of the neutrino energy loss (NEL) rates of nuclides ^53-60...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an ultrastrong magnetic field (UMF) and utilizing a nuclear shell model, we carry out an estimation of the neutrino energy loss (NEL) rates of nuclides ^53-60Cr, which occur by electron capture in magnet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L rates greatly increase when a UMF is present, and can even exceed nine orders of magnitude at relatively lower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e.g. ρ7 = 5.86, Ye = 0.47, T9 = 7.33) in the range from 1013 G to 1018 G.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rates was no more than six orders of magnitude at relatively higher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e.g.ρ7 = 4.86 × 10^8, Ye = 0.39, T9 = 1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data and processes: neutrinos nuclear reactions - stars: super- novae - stars: evolution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烧结过程及其性能分析
6
作者 杨鸿 李学田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镍锰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的高放电平台、低制备成本和低毒性等特点都是社会对锂电池迫切期望具备的特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进行了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烧结反应历程及反应动力学进行... 镍锰酸锂是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的高放电平台、低制备成本和低毒性等特点都是社会对锂电池迫切期望具备的特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酸锂,进行了差热-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烧结反应历程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煅烧过程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反应活化能。对制备得到的镍锰酸锂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首次充放电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备镍锰酸锂正极材料时,700℃前碳酸锂基本不参与反应,此时的反应主要为前驱体的分解与氧化;在700℃后碳酸锂开始熔融分解并与前驱体开始进行反应,且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锰酸锂 共沉淀法 反应历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表面绿泥石膜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晓峰 李书恒 +2 位作者 宋鹏 丁黎 于均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砂岩的方解石胶结物表面发现了绿泥石膜,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对砂岩致密化的影响。研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是方解石胶...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砂岩的方解石胶结物表面发现了绿泥石膜,通过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对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形成机制和过程及对砂岩致密化的影响。研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是方解石胶结物发生溶解-沉淀反应的产物。中成岩A期,油气携带酸性流体进入砂岩,方解石胶结物开始溶解。由于此时砂岩的渗透率低,流体流动缓慢,导致酸性流体供给不足,同时溶出的钙质流体也不能及时运移出去,二者共同作用促使方解石胶结物周缘迅速转化为碱性微域,随之方解石沉淀,有钙质参与的绿泥石膜生长。溶解-沉淀反应过程中,方解石胶结物的粒缘溶孔不断扩大,形成的绿泥石晶体逐渐增大,晶形变好,晶间微孔增多。这种新发现的绿泥石膜为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成岩早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8砂岩的致密化过程发生在早成岩阶段,而成岩晚期则是一个扩容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膜 方解石胶结物 油气充注 溶解-沉淀反应 扩容过程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疆某选厂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斌 王军 刘成龙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1,共6页
研究了新疆某选厂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并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了选矿验证试验。确定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联合处理选矿废水。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H值在2左右,FeSO 4·7H 2O投加量为理论值,石灰乳调节溶液p... 研究了新疆某选厂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并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了选矿验证试验。确定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联合处理选矿废水。结果表明,当初始废水pH值在2左右,FeSO 4·7H 2O投加量为理论值,石灰乳调节溶液pH值于7~8,活性炭的投加量为0.3 g/L时,废水中重金属以及COD的去除率最高。处理后的选矿废水中Cr、Cu、Pb以及COD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选矿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废水 硫酸亚铁 氧化还原反应 中和沉淀 活性炭吸附
下载PDF
蓄电池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志茹 李宁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12期90-92,133,共4页
针对蓄电池生产废水的特点,主要是含有浓度较高的氟化物和重金属铅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主要处理方法为物理化学方法。粉煤灰处理含氟水、石灰-硫酸-铁盐法、聚合硫酸铁和氢氧化钙以及聚丙烯酰胺联合处理含氟废水等... 针对蓄电池生产废水的特点,主要是含有浓度较高的氟化物和重金属铅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主要处理方法为物理化学方法。粉煤灰处理含氟水、石灰-硫酸-铁盐法、聚合硫酸铁和氢氧化钙以及聚丙烯酰胺联合处理含氟废水等处理方法都具有较高的除氟率。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目前工业中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采用pH调节-石灰-铝盐反应沉淀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氟、铅及部分磷酸盐,采用生化处理去除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生产废水 含氟废水 含铅废水 石灰-铝盐反应沉淀工艺
下载PDF
球形蓝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周建新 李东红 +1 位作者 沈湘黔 王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774-777,共4页
以硫酸铝铵、碳酸钠、硝酸镁、硝酸钡和硝酸铕为原料,采用控制反应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在1300℃还原焙烧5 h,成功制得了纯相的球形Ba_(1-x)Eu_xMgAl_(10)O_(17)(BAM,0.1≤x≤0.2)蓝色荧光粉。利用SEM,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BAM粉体样品的... 以硫酸铝铵、碳酸钠、硝酸镁、硝酸钡和硝酸铕为原料,采用控制反应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在1300℃还原焙烧5 h,成功制得了纯相的球形Ba_(1-x)Eu_xMgAl_(10)O_(17)(BAM,0.1≤x≤0.2)蓝色荧光粉。利用SEM,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BAM粉体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其相成分;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粉相对亮度测量仪对这种球形BAM荧光粉的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AM荧光粉颗粒宏观呈球形,无明显的烧结团聚现象。在254 nm紫外光激发下,球形BAM荧光粉发射光谱的最大峰值在450 nm附近。助熔剂的添加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性能,2%硼酸+2%氟化铝的助熔剂组合效果最佳,球形BAM荧光粉发射强度比未加助熔剂的样品提高了约28%。相对于传统荧光粉,实验制备的球形BAM蓝粉有较好的抗热劣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BAM荧光粉 控制反应沉淀-焙烧法 发光性能 助熔剂
下载PDF
基于FGCN的针铁矿沉铁过程建模
11
作者 陈宁 周佳琪 +1 位作者 桂卫华 王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1148,共8页
针铁矿沉铁过程是由多个连续反应器级联,并且包含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等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具有强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灰色认知网络(fuzzy gray cognitive network,... 针铁矿沉铁过程是由多个连续反应器级联,并且包含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等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具有强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灰色认知网络(fuzzy gray cognitive network,FGCN)的针铁矿沉铁过程的建模方法。根据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建立针铁矿沉铁系统的模糊灰色认知网络模型,利用带终端约束的非线性Hebbian学习算法(nonlinear Hebbian learning,NHL)对权值进行学习。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对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灰色认知网络能够在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下对复杂工业系统进行有效模拟,收敛到一个灰度为零或者灰度很小的灰数平衡点,利用白化函数得到一个准确的控制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灰色认知网络 针铁矿沉铁过程 非线性Hebbian学习 化学反应 氧化 水解
下载PDF
球形氧化锆的湿法制备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健 沈湘黔 周建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氯氧化锆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连续反应沉淀法制备了微米级球形氧化锆前驱体,此前驱体在500℃下于空气气氛中煅烧2h得到球形氧化锆粉体。探讨了锆盐溶液浓度、加料速度、pH、反应时间对粉体颗粒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经SEN,XRD... 以氯氧化锆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连续反应沉淀法制备了微米级球形氧化锆前驱体,此前驱体在500℃下于空气气氛中煅烧2h得到球形氧化锆粉体。探讨了锆盐溶液浓度、加料速度、pH、反应时间对粉体颗粒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经SEN,XRD,TG—DSC和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锆前驱体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在8—1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氧化锆 反应沉淀法 成球机制
下载PDF
典型海相油田注水分析及工艺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国泉 《当代化工》 CAS 2019年第11期2604-2607,共4页
塔里木某油田注水开发区块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水质矿化度高、水质不稳定以及沿线注水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已经出现了许多井组地层污染和堵塞,造成注水压力增高甚至注不进水的现象,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为确保... 塔里木某油田注水开发区块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注水水质矿化度高、水质不稳定以及沿线注水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已经出现了许多井组地层污染和堵塞,造成注水压力增高甚至注不进水的现象,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为确保注好水、注够水,通过注水中悬浮沉淀物化学分析,得出沉淀物中主要包括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根据污水沉淀原理,得出溶解氧超标,水中溶解的铁离子与氧发生沉淀反应,造成水质极不稳定;通过工艺评价,找出注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开展三个阶段的工艺及管理优化,现场应用水质站内外输达标率从82.07%达到96.88%,井口达标率从56.25%达到了9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二次污染 化学分析 溶解氧 沉淀反应 注水处理工艺 现场应用
下载PDF
连续流高效制备成核剂中间体二芳基磷酰氯
14
作者 姚翰林 辛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0-1296,共7页
设计了一种内嵌特殊连续螺旋式静态混合片的盘管式连续流反应器,并应用于成核剂中间体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氧基)磷酰氯(简称二芳基磷酰氯)的高效合成中。在流速≥0.4 m/s(180 mL/min)且沉淀含量<10%时,沉淀产物三乙胺盐... 设计了一种内嵌特殊连续螺旋式静态混合片的盘管式连续流反应器,并应用于成核剂中间体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氧基)磷酰氯(简称二芳基磷酰氯)的高效合成中。在流速≥0.4 m/s(180 mL/min)且沉淀含量<10%时,沉淀产物三乙胺盐酸盐在强湍动流场中可随液相稳定流动,成功解决了反应通道易堵塞的难题。毫米级尺度保持了反应器良好的传质特性,高流速下可实现反应物料的快速均匀混合,同时又大幅增加了生产通量。得到了在此连续流反应系统中的最佳合成工艺:盘管后20%管段使用空管以减小系统整体的压降,混合采用T型射流,停留时间3.5 min,反应温度90℃,n[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酚(简称二芳基酚)]∶n(三乙胺)∶n(POCl_(3))=1∶2.8∶1.10,二芳基酚和POCl_(3)的初始进料浓度分别为0.29和0.32 mol/L。产物收率从间歇式反应的90%提升至连续流反应的96%,空时产率提升了约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芳基磷酰氯 连续流制备 静态混合 工艺优化 沉淀反应 强湍动流场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铝土矿粉应用微碱化度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儒富 吴平 王蓉 《四川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铝土矿粉+硫酸为原料,菱镁石矿粉为碱化剂,硫化钠或螯合剂为重金属沉淀剂。铝土矿粉在加压反应釜通过微碱化度生产工艺,与一定量的硫酸发生酸溶-水解-碱式化-桥连聚合反应,分三步生产聚合碱式硫酸铝多元盐净水剂。
关键词 铝土矿粉 碱化剂 重金属沉淀剂 加压反应釜 微碱化度生产工艺
下载PDF
光伏行业含氟废水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进 《山西化工》 2012年第6期73-76,共4页
太阳能光伏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广泛。其生产废水因含有F-,腐蚀性强,治理困难。采用两级反应沉淀法,先添加氯化钙除氟,再加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沉淀,在一级、二级沉淀池中分别进行沉降。结果显示,出水F-质量浓度降至10 mg/L以... 太阳能光伏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应用前景广泛。其生产废水因含有F-,腐蚀性强,治理困难。采用两级反应沉淀法,先添加氯化钙除氟,再加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沉淀,在一级、二级沉淀池中分别进行沉降。结果显示,出水F-质量浓度降至10 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解决了企业废水处理问题,废水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行业 含氟废水 污水处理工艺 两级反应沉淀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锌铝尖晶石粉体及其反应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云琴 梁杰 +1 位作者 马爱琼 侯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53-1959,共7页
以Al2(SO4)3·18H2O和ZnO为原料、Na2SO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锌铝尖晶石粉体,研究了熔盐用量、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影响,分析熔盐法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反应机理,及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采用TG-DSC对比... 以Al2(SO4)3·18H2O和ZnO为原料、Na2SO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锌铝尖晶石粉体,研究了熔盐用量、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影响,分析熔盐法合成锌铝尖晶石的反应机理,及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采用TG-DSC对比分析不加熔盐和加10%(质量分数)Na2SO4熔盐2个体系的不同反应过程。结果表明:以Na2SO4为熔盐,加入量10%,焙烧温度1 000℃、保温时间3 h时可以合成高纯锌铝尖晶石粉体;熔盐法合成的锌铝尖晶石晶体大部分呈六棱柱状,少部分呈八面体结构,晶体尺寸100~200 nm;加入Na2SO4可使体系在较低的温度下生成锌铝尖晶石,在液相环境中锌铝尖石生成主要遵循"模板合成"反应机理,小部分遵循"溶解-沉淀"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锌铝尖晶石 反应过程 模板合成反应机理 溶解–沉淀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pH对中和沉淀法处理涂装废水效果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海娟 池勇志 +3 位作者 赵建海 田秉晖 付翠莲 郑先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96-1906,共11页
采用中和沉淀法对涂装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H(4~12)对废水中总磷、COD、浊度、总铁、总镍、总锰等12种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结合絮体粒度分布、Zeta电位、絮体形貌和XRD图谱等表征方式对COD和重金属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 采用中和沉淀法对涂装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H(4~12)对废水中总磷、COD、浊度、总铁、总镍、总锰等12种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结合絮体粒度分布、Zeta电位、絮体形貌和XRD图谱等表征方式对COD和重金属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后续生化处理需要和处理成本的条件下,中和沉淀法处理涂装废水的适宜pH为8,废水经处理后所有重金属离子浓度和总磷浓度均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B级标准,COD、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0.05%、46.51%和72.49%。无机污染物去除的主要途径包括磷酸盐沉淀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形成和吸附絮凝作用。COD的去除机制随着pH的变化而不同,在pH=2.18~8时,COD的去除主要由于不溶性金属络合物的形成、电性中和与卷扫网捕,在pH=10~12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氢氧化物絮体对其的吸附作用和卷扫网捕。这对中和沉淀法工艺处理实际涂装废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装废水 中和沉淀法 重金属 去除率 絮体形貌 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