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胶粉改性沥青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1
作者 路本升 杨帆 +2 位作者 张国扬 周晓静 唐乃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共7页
高温法Terminal Blend(TB)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同时解决了传统橡胶沥青黏度大、存储稳定性差、恶臭排放的问题,但260℃高温工艺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且生产难度较高。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溶解度试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流变学试... 高温法Terminal Blend(TB)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同时解决了传统橡胶沥青黏度大、存储稳定性差、恶臭排放的问题,但260℃高温工艺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且生产难度较高。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溶解度试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流变学试验、存储稳定性试验,综合对比了高温法(260℃)、化学活化法(200℃)、高速剪切法(200℃)制备胶粉改性沥青的分子结构、溶解度、分子量分布、流变性质、离析等指标。结果表明:3种方法制备的胶粉改性沥青,均发生了脱硫反应(红外光谱966 cm^(-1)峰活性聚合物基团增强)与降解反应(部分胶粉大分子链段降解,产生与沥青质尺寸相当的分子链),高温法和化学活化法的脱硫降解程度比剪切法剧烈;高温法和化学活化法制备TB胶粉改性沥青的溶解度不低于96%,较剪切法提高4%~7%,135℃黏度约为1.2~1.3 Pa·s,约为剪切法的1/3;20%胶粉含量下,200℃高速剪切法及48 h发育难以制备出低黏度TB胶粉改性沥青;降低胶粉含量可在发育过程中加快胶粉的降解,高速剪切法具有制备低含量TB胶粉改性沥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TB胶粉改性沥青 脱硫降解 反应机理 流变性质
下载PDF
反应型氟橡胶/改性EPDM并用胶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明 刘岚 +1 位作者 罗远芳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含氟丙烯酸酯为接枝单体制备了改性三元乙丙橡胶(MEPDM)和氟橡胶(FPM)/MEPDM反应型并用胶。利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橡胶硫化分析仪(OD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FPM/MEPD...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含氟丙烯酸酯为接枝单体制备了改性三元乙丙橡胶(MEPDM)和氟橡胶(FPM)/MEPDM反应型并用胶。利用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橡胶硫化分析仪(OD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FPM/MEPDM并用胶的结构与性能,同时考察了材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单体的接枝率为28.03%,接枝效率为58.54%;并用胶可以实现共硫化,硫化胶界面结合紧密;硫化胶的综合性能随着FPM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且老化后力学性能有所改善,含氟官能团向材料表面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改性三元乙丙橡胶 含氟丙烯酸酯 反应型并用胶
下载PDF
可交联PVC的合成及其交联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管建均 杨文君 +1 位作者 刘勇 梅礼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155,共4页
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简称NaSR)取代PVC链中的部分氯原子,制得不同官能度的功能高分子PVC-SR.在热的作用下,实现了PVC-SR的自交联和PVC-SR/NBR共混体系的共交联.研究了温度、铜试剂用量对取代反应的影响及PVC-S... 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简称NaSR)取代PVC链中的部分氯原子,制得不同官能度的功能高分子PVC-SR.在热的作用下,实现了PVC-SR的自交联和PVC-SR/NBR共混体系的共交联.研究了温度、铜试剂用量对取代反应的影响及PVC-SR官能度对交联反应硫化曲线、产物的凝胶含量、玻璃化温度、拉伸性能和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交联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交联反应 丁腈橡胶 共混改性 PVC-SR
下载PDF
环氧化天然橡胶改性PA6/EPDM共混物 被引量:5
4
作者 谢邦互 杨鸣波 +3 位作者 冯建民 李忠明 李思东 敖宁建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0,共3页
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对聚酰胺6(PA6)/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NR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韧性,ENR含量为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14kJ/m^2,同时不会降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DSC分... 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对聚酰胺6(PA6)/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NR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韧性,ENR含量为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14kJ/m^2,同时不会降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点。DSC分析证明,共混物的相容性有所改善,共混物相界面间可能有PA6/ENR接枝共聚物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环氧化天然橡胶 接枝反应 相容性 PA6/EPDM 共混物
下载PDF
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笑风 曹荣吉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的复杂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组分分析及胶粉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混溶体系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胶粉溶胀后互相粘连,形成网络结构,基质沥青由匀质体变成了胶粉和沥青构... 针对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的复杂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组分分析及胶粉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混溶体系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胶粉溶胀后互相粘连,形成网络结构,基质沥青由匀质体变成了胶粉和沥青构成的两相连续共混结构体系;胶粉与基质沥青间以物理溶胀为主,但存在弱化学反应,且随时间延长,化学反应越明显;溶胀胶粉形成阻尼作用,提高了橡胶沥青粘度;沥青的改性源于溶胀胶粉构成的网络结构和胶粉脱硫降解对沥青组分的改善作用;天然橡胶对沥青的改性效果优于合成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橡胶粉 改性机理 物理共混 化学反应
下载PDF
辐射对PP/BR共混体系界面粘接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慧丽 徐俊 +1 位作者 宋春雷 刘长海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研究了在多官能团单体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存在下,辐射对PP/BR共混体系的影响,并用SEM,DSC和动态力学性能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辐射引发TAIC参与的界面反应改变了PP/BR的形态结构,增强了... 研究了在多官能团单体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存在下,辐射对PP/BR共混体系的影响,并用SEM,DSC和动态力学性能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辐射引发TAIC参与的界面反应改变了PP/BR的形态结构,增强了两相的界面粘接,改善了相容性,提高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顺丁橡胶 共混物 界面 粘接 相结构
下载PDF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与SBS的交联反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艳 黄卫东 +1 位作者 林鹏 宋君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等从化学和微观角度对TB+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观测,对其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动态震荡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其流变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汉堡车辙试验对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进行验证,以期找...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等从化学和微观角度对TB+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观测,对其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动态震荡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对其流变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汉堡车辙试验对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进行验证,以期找到高温性能俱佳的掺配比例.结果表明:TB+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配合比为:w(胶粉)为20.0%,w(SBS)为3.0%;SBS的掺加使TB沥青产生了交联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弹性恢复能力增强,从而使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考虑TB沥青在经济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 交联反应 红外光谱试验 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下载PDF
反应共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炭黑填充溶聚丁苯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葛会勤 赵素合 +1 位作者 王焰 吴友平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9-373,共5页
采用动态反应共混法制备了含硫的硅烷偶联剂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和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Si-75)改性纳米SiO2/炭黑填充溶聚丁苯橡胶(SSBR)硫化胶,分析了胶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 采用动态反应共混法制备了含硫的硅烷偶联剂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和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Si-75)改性纳米SiO2/炭黑填充溶聚丁苯橡胶(SSBR)硫化胶,分析了胶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纳米填料在胶料中呈现较理想的分散状态;当纳米SiO2与炭黑填料的总量为70份时,随改性纳米SiO2用量的增加,SSBR硫化胶的邵尔A硬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撕裂强度下降,拉伸强度变化不大,300%定伸应力显著提高,生热明显下降,其中Si-75改性纳米SiO2/炭黑填充的SSBR综合性能更优;纳米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好,胶料的动态生热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炭黑 硅烷偶联剂 动态反应共混 改性 溶聚丁苯橡胶
下载PDF
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界面反应对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业崇 刘大晨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33-238,共6页
采用两种工艺研究丁腈橡胶(NBR)/丁苯橡胶(SBR)并用胶界面反应对相容性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对比发现新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性能好.对比例50/50(质量份)的并用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交联密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采用两种工艺研究丁腈橡胶(NBR)/丁苯橡胶(SBR)并用胶界面反应对相容性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对比发现新工艺比传统工艺的性能好.对比例50/50(质量份)的并用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交联密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得到的NBR/SBR并用胶的界面上产生了氢键,交联密度增大,产生了共交联;并用胶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相互靠近;两相界面间作用力增强,结合更加紧密.NBR/SBR并用胶的相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丁苯橡胶 并用 界面反应 相容性 新工艺 氢键 共交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