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LiZn Ferrites Hollow Microspheres by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旭东 WANG Jianjiang +3 位作者 LI Baochen XU Baocai WU Aihua WANG B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7年第4期812-815,共4页
NaCl aqueous solution(15 wt%) was used as the quenching medium to prepare amorphous Lithium-Zinc ferrite hollow microspheres(LiZn FHMs) based on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s by scanning elect... NaCl aqueous solution(15 wt%) was used as the quenching medium to prepare amorphous Lithium-Zinc ferrite hollow microspheres(LiZn FHMs) based on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s by scanning electro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n diffraction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prove that LiZn FHMs are susceptible to amorphiza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NaCl aqueous solution(15 wt%) has ultra-fast quenching speed, and the growth rate of crystals on LiZn FHMs is so large that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crystal nucleus are significantly restrained.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amorphous LiZn F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lithium-Zinc ferrite amorphous hollow microspheres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tus of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2
作者 Liuxin Jing,Guanji Zhao,Yancheng Dong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 Environ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35,共2页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including air sparing,electro kinetic remediation,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in-situ groundwater bioremediation and permeable 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including air sparing,electro kinetic remediation,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in-situ groundwater bioremediation and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 90%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natural ATTENUATION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下载PDF
Formation of Platinum (Pt) Nanocluster Coatings on K-OMS-2 Manganese Oxide Membranes by Reactive Spray Deposition Technique (RSDT) for Extended Stability during CO Oxidation
3
作者 Hector F. Garces Justin Roller +5 位作者 Cecil K. King’ondu Saminda Dharmarathna Roger A. Ristau Rishabh Jain Radenka Maric Steven L. Suib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4年第1期23-35,共13页
Nanocluster formation of a metallic platinum (Pt) coating, on manganese oxide inorganic membranes impregnated with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K-OMS-2/MWCNTs), applied by reactive spray deposition technology (RSDT) is... Nanocluster formation of a metallic platinum (Pt) coating, on manganese oxide inorganic membranes impregnated with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K-OMS-2/MWCNTs), applied by reactive spray deposition technology (RSDT) is discussed. RSDT applies thin films of Pt nanoclusters on the substrate;the thickness of the film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The K-OMS-2/MWCNTs fibers were enclosed by the thin film of Pt.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SEM/XEDS), focus ion bea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IB/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3D micro-tomography (MicroXCT) which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sultant Pt/K-OMS-2/MWCNTs membrane. The 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MicroXCT) resolves the Pt layer o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 and also shows that the membrane is composed of sheets superimposed into stacks. The nanostructured coating on the composite membrane material has been evaluated for carbon monoxide (CO) oxidation. The functionalized Pt/K-OMS-2/MWCNTs membranes show excellent conversion (100%) of CO to CO2 at a lower temperature 200℃ compared to the uncoated K-OMS-2/MWCNTs. Moreover, the Pt/K-OMS-2/MWCNTs membranes show outstanding stability, of more than 4 days, for CO oxidation at 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 Oxide Membrane PT Nanostructures reactive Spray DEPOSITION technology (RSDT) Film DEPOSITION X-Ray Tomography
下载PDF
Effect of Atmosphere on Synthesizing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by Self-reactive Flame Quenching Technology 被引量:2
4
作者 Lou Hongfei, Wang Jianjiang, Ye Minghui, Hu Wenbin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Advanced Material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03, China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3期43-46,共4页
In order to obtain high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HCMs), used Al-Cr2O3 as the main reaction system, HCMs were prepared by Self-reactive flame quenching technology in Ar2 and N2 atmosphere ... In order to obtain high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HCMs), used Al-Cr2O3 as the main reaction system, HCMs were prepared by Self-reactive flame quenching technology in Ar2 and N2 atmosphere respectively. Effects of the two different atmospheres on synthesizing HCM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in Ar2 atmosphere, because of incomplete reaction of agglomerate powders, porous particles with hollow structure and smooth-faced HCMs constitute the products. However in N2 atmosphere, because agglomerate powders react completely, all of them become smooth-faced HCMs. Results above show that experiment atmosphere is a important parameter to synthesize HCMs and to a great extent influences reaction process of agglomerate powders in the flam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ATMOSPHERE self-reactive flame quenching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s absorbent based on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5
作者 Jian-Jiang Wang Hong-Fei Lou +1 位作者 Jin-Hua Wen Xu-Dong Cai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4-350,共7页
A1 + BaO2 + Fe2O3 + sucrose and O2 as reaction system and feeding gas, respectively, are used to prepare hollow multiphase ceramic microspheres (HMCMs) absorbent based on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The m... A1 + BaO2 + Fe2O3 + sucrose and O2 as reaction system and feeding gas, respectively, are used to prepare hollow multiphase ceramic microspheres (HMCMs) absorbent based on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The morphologi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hollow 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iz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enching products possess high sphere-forming rate, and most of them are hollow structures. Owing to the self-burst, the particle size is between 40 and 70 μm. The phase compositions contain Al2O3, Fe3O4, Fe2O3, Ba2Fe14O22, BaO2 and BaFe4O7.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tests show that the lowest reflectivity of HMCMs is -19 dB. The frequency bands less than -10 dB are from 13.0 to 15.8 GHz. The reasons for HMCMs possessing goo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may be their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special hollow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reactive quenching technology Hollow multiphase ceramic microspheres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Procion MX Dyes在彩色蜡染制作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余宏刚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章以彩色蜡染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将文献研究法与实践相结合,从画蜡技巧、上色与固色原理、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解读Procion MX Dyes在彩色蜡染制作工艺中的应用原则和技巧。借助Procion MX Dyes的应用,提升了彩色蜡染的艺术表现力和... 文章以彩色蜡染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将文献研究法与实践相结合,从画蜡技巧、上色与固色原理、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解读Procion MX Dyes在彩色蜡染制作工艺中的应用原则和技巧。借助Procion MX Dyes的应用,提升了彩色蜡染的艺术表现力和使用价值,为蜡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活性染料 彩色蜡染 蜡染工艺 印染工艺 工艺创新
下载PDF
CO_(2)化学转化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的能量集成和碳流分析
7
作者 纵华健 李英 张香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9-5380,共12页
CO_(2)化学转化可获得高值化学品,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碳中和”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两步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副产乙二醇,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该过程面临的CO_(2)活化难、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难题... CO_(2)化学转化可获得高值化学品,实现CO_(2)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碳中和”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两步酯交换法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副产乙二醇,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针对该过程面临的CO_(2)活化难、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难题,本文采用碳酸乙烯酯一步吸收环氧乙烷、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精馏实现酯交换以及变压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共沸物等过程强化方法实现CO_(2)两步转化。本文首先利用AspenPlus完成全流程模拟,再采用BP神经网络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优化酯交换过程参数,基于夹点技术对酯交换过程进行能量集成并对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碳流分析。能量集成结果表明,酯交换过程热公用工程用量降低40.34%;碳流分析结果表明,全过程总碳原子利用率达到99.81%,考虑能源消耗的间接碳排放,碳原子利用效率为86.90%,净CO_(2)排放量0.314kgCO_(2)/kgDMC。与文献报道的工艺相比,本文工艺流程所得DMC产品纯度较高(99.9995%)、能耗更小(1.10kW·h/kgDMC),可为CO_(2)化学转化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化学转化 酯交换 反应精馏 遗传算法 夹点技术 碳流分析
下载PDF
光动力抗菌技术在鲜切菜加工除菌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潘晓琴 肖珊 +4 位作者 邹水洋 王波 蔡燕雪 陈璇 王际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微生物灭活作为鲜切菜加工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关系着鲜切菜的保质期与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和利用各种除菌技术以延长鲜切菜保鲜期、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十分重要。光动力抗菌技术(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technology,PDAT)是... 微生物灭活作为鲜切菜加工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关系着鲜切菜的保质期与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和利用各种除菌技术以延长鲜切菜保鲜期、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十分重要。光动力抗菌技术(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technology,PDAT)是一种新兴的食品非热除菌技术手段,利用光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攻击微生物细胞的多个靶点,不易产生耐药性,在鲜切菜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考虑到鲜切菜本身具有的生理活性成分与光敏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离体实验,PDAT在鲜切菜中的应用效果有限,应将其视为额外的除菌工具,而不是其他传统除菌技术的替代品。本文以鲜切菜的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综述了PDAT的原理、方法优势及劣势,鲜切菜的代谢生理变化与PDAT在鲜切菜领域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促进净菜产业的食品安全和PDAT的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抗菌技术 鲜切菜 光敏剂 微生物灭活 活性氧自由基 代谢
下载PDF
发电机组低负荷下的SVG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分析
9
作者 罗浩 刘守豹 +5 位作者 汪凤月 曾恕嘉 袁洋 侯俊宏 李宏博 赵国亚 《电工技术》 2024年第8期106-109,共4页
低负荷运行容易导致发电机组无功功率不足、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探讨了在发电机组低负荷条件下应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技术进行无功补偿的途径。分析了SVG在维持电压稳定、改善功率因数以及减轻低负荷运... 低负荷运行容易导致发电机组无功功率不足、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探讨了在发电机组低负荷条件下应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技术进行无功补偿的途径。分析了SVG在维持电压稳定、改善功率因数以及减轻低负荷运行对发电机组的不良影响等方面的表现和有效性,并通过实验和仿真开展评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 无功补偿 SVG技术 电压稳定
下载PDF
固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哲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240-243,共4页
为切实提升固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质量,降低设备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证地下水资源安全。对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在固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本文论点进一步验证,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固废填埋场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环境质量
下载PDF
活性染料浸染残液的再利用技术
11
作者 李靖 刘佳 +1 位作者 聂冠华 宋明姝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为了践行印染行业节水减排、节能降耗的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及其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采用棉阳离子改性、残液酸化复原部分水解染料、残液与织物的交联染色3种不同方案探讨活性染料浸染残液的再利用技术。测试... 为了践行印染行业节水减排、节能降耗的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及其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采用棉阳离子改性、残液酸化复原部分水解染料、残液与织物的交联染色3种不同方案探讨活性染料浸染残液的再利用技术。测试活性浸染残液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染色织物的K/S值、色牢度,优化工艺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3种处理技术较残液直接染色效果均有提高,其中经酸化处理后的X-3B残液染色棉织物的上染率达63.56%,固色率近50%,上染率、固色率和K/S值分别提高1.1倍、1.5倍和1.1倍;残液交联染色随着交联剂用量和焙烘温度的提高,X型和K型活性残液染色棉织物的K/S值均增加,直至趋于平缓,尤其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由2.0级提升至3.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浸染残液 再利用技术 节水减排 绿色染整
下载PDF
GaAs基底上制备圆孔阵列光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石铸 全保刚 +1 位作者 阚强 胡放荣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3-330,共8页
为解决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泰尔博特位移光刻曝光技术在Ga As衬底上制作周期光栅的方法,并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和抗反射层对制备的周期光栅质量的影响。利用二次光刻工艺和反应离子蚀刻工艺在Ga As衬底上制备圆孔阵列... 为解决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泰尔博特位移光刻曝光技术在Ga As衬底上制作周期光栅的方法,并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和抗反射层对制备的周期光栅质量的影响。利用二次光刻工艺和反应离子蚀刻工艺在Ga As衬底上制备圆孔阵列周期光栅;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蚀刻设备制造均匀光栅。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可制备深度为20~150 nm的动态可调圆孔阵列周期光栅;当曝光剂量为30 m J·cm^(-2),曝光光强度为2 m W·cm^(-2),显影时间为1 min时,所曝光出的周期光栅符合实验要求;重复实验证明了利用泰尔伯特位移光刻技术制备光栅工艺的可行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尔伯特位移光刻曝光技术 光栅 反应离子蚀刻 电感耦合等离子蚀刻 半导体激光器
下载PDF
棉织物活性染色/防皱整理短流程技术研究
13
作者 康雄 陈镇 +1 位作者 周衡书 罗湘春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8-62,89,共6页
基于一相法轧染工艺和轧烘焙整理工艺,将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及抗皱整理常规两步法加工技术合并为一浴一步短流程加工新技术.采用浸轧法探讨染料、助剂及工艺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染色织物K/S值、折痕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指标分析... 基于一相法轧染工艺和轧烘焙整理工艺,将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及抗皱整理常规两步法加工技术合并为一浴一步短流程加工新技术.采用浸轧法探讨染料、助剂及工艺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染色织物K/S值、折痕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指标分析,得出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K型活性染料与2D树脂整理剂(用量为80 g·L~(-1))、氯化铵催化下进行实验,得到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3 min时加工效果最好.与传统技术相比,短流程技术加工效果在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活性染料染色 防皱整理 浸轧法 短流程技术
下载PDF
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4
作者 肖鹏 陈胜迁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阐述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特点,探讨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集中供热热源站自动化管理、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降低电能传输损耗、选择无功补偿的策略。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优化配置 无功补偿策略
下载PDF
基于无功补偿技术的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
15
作者 张行星 代德亮 +1 位作者 王莎 张行钊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20期71-73,共3页
常规的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方法主要使用功能扩展板调整连接切换指令,易受操作单元参数设定的影响,导致通信线路切换成功率较低,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无功补偿技术的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方法。利用无功补偿技术确定通信... 常规的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方法主要使用功能扩展板调整连接切换指令,易受操作单元参数设定的影响,导致通信线路切换成功率较低,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无功补偿技术的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方法。利用无功补偿技术确定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的位置,设计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越区切换算法,从而完成电气设备通信线路的自动化切换。实验结果表明,文章设计的电气设备通信线路自动化切换方法在不同切换触发条件下的通信线路切换成功率较高,切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无功补偿技术 通信线路 自动化切换
下载PDF
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研究
16
作者 李亮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颈动脉斑块超声B-Flow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斑块性质,并检测外周血NLR、CRP水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统计超声B-Flow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分析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水平三者单独及联合诊断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52例CAS患者检出66例易损斑块,86例为稳定斑块;超声B-Flow检查出72例易损斑块,80例稳定斑块,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B-Flow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81.39%、82.89%;易损斑块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水平诊断CAS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48、81.39%、0.907,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高于单独诊断(P<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相近。结论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均对CAS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 易损斑块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研究
17
作者 王晓杰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前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存在抗折强度不高、脆性大、体积稳定性不良等缺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抗渗性,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用量和结构自重,从而达到安全可靠、节约成本的目的。该文将活... 目前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存在抗折强度不高、脆性大、体积稳定性不良等缺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抗渗性,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用量和结构自重,从而达到安全可靠、节约成本的目的。该文将活性粉末混凝土应用于公路预应力箱梁中,通过创新优化配合比、改变传统运输工艺、蒸气养生棚养生技术研究,有效缩短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保证浇筑质量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箱梁 配合比 运输工艺 养生技术
下载PDF
反应性挤出技术制备碳基乙炔氢氯化催化剂
18
作者 杜盛郁 牛强 张鹏飞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Au催化剂是乙炔氢氯化反应的重要无汞催化剂之一,如何增强Au催化剂的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设计新型载体材料是增强Au催化剂稳定性的优选策略.反应性挤出技术可精准控制反应条件,将材料合成与加工成型二合一,可实现连续生产.... Au催化剂是乙炔氢氯化反应的重要无汞催化剂之一,如何增强Au催化剂的稳定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设计新型载体材料是增强Au催化剂稳定性的优选策略.反应性挤出技术可精准控制反应条件,将材料合成与加工成型二合一,可实现连续生产.用反应性挤出技术制备碳基材料,可极大提高反应的合成效率.以瓜尔胶为主要前驱体,采用反应性挤出技术合成多种异质元素掺杂的碳基材料,将碳基材料负载氯金酸并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N掺杂的多孔碳为载体的Au催化剂Au/G-N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在乙炔空速为180 h-1,反应温度为180℃的条件下,Au/G-N催化的乙炔转化率为83%,反应3 600 min后乙炔的转化率仅下降3%.这主要归因于载体中N与Au物种的相互作用,提高了Au的分散度,减少了氧化态Au被还原并发生团聚的情况.同时N的引入有效抑制了催化剂的积碳行为,避免了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因被覆盖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催化剂 稳定性 反应性挤出技术 多孔碳基材料
下载PDF
活性染料在二元介质中上染棉纤维的技术进展
19
作者 刘芷钧 陈雅雪 +1 位作者 陈桂春 刘林云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4,共5页
阐述纤维素极性-非极性二元介质活性染料染色技术的加工原理及产业化现状。介绍染料、碱、染色介质间的作用机理,概述染色溶剂的理化性质及毒理学信息、去除或回收原理、生物降解性能。与传统染色相比,二元介质染色技术可提高染料在染... 阐述纤维素极性-非极性二元介质活性染料染色技术的加工原理及产业化现状。介绍染料、碱、染色介质间的作用机理,概述染色溶剂的理化性质及毒理学信息、去除或回收原理、生物降解性能。与传统染色相比,二元介质染色技术可提高染料在染液中化学势,提高利用率,实现无盐、低碱、少水染色,但增加溶剂去除和回收工艺,提高加工成本。二元介质染色技术有利于从源头制止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随着高固色率活性染料、配套染色助剂、数字化加工技术等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活性染料 极性-非极性二元染色介质 溶剂染色技术
下载PDF
基于无功补偿技术的矿井供电系统优化
20
作者 王永红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以实际矿井供电系统为例,通过分析矿井供电系统现状,提出无功补偿优化改造方案,探讨无功补偿原理和优化改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无功补偿技术在节约电费支出、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供配电能力、减少电压损失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基... 以实际矿井供电系统为例,通过分析矿井供电系统现状,提出无功补偿优化改造方案,探讨无功补偿原理和优化改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无功补偿技术在节约电费支出、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供配电能力、减少电压损失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基于无功补偿技术的矿井供电系统优化是一种有效的改造方案,对于提高矿井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技术 矿井供电系统 谐波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