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PSO算法在RFID网络调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微 陈贺新 +1 位作者 陈瀚宁 陈绵书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在寻优过程中有效地保持算法的种群多样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PSOPC(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based on Predator-prey Coevolution)。PSOPC算法将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竞争协同进化机制... 为在寻优过程中有效地保持算法的种群多样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PSOPC(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based on Predator-prey Coevolution)。PSOPC算法将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猎物的竞争协同进化机制嵌入到PSO算法中。基于PSOPC进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读写器网络调度模型的求解,根据读写器冲突关系的变化在线进行读写器的时隙分配求解与控制,在不影响读写器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消除密集读写器环境下的读写器冲突问题,并优化整个读写器网络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射频识别 协同进化 读写器调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生态捕食模型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渐进式读者培训模式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喻梦倩 李泰峰 侯壮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2,共8页
高校人才培养以创新为重要目标,图书馆界也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向创新素养教育转型。此文通过网络调研,梳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现状,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探讨以读者创新能力培养为... 高校人才培养以创新为重要目标,图书馆界也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向创新素养教育转型。此文通过网络调研,梳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现状,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探讨以读者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和顶层设计,结合读者各阶段学习需求,形成层级递进、内容关联衔接、形式及空间可个性化定制的高校图书馆渐进式读者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培训 创新素养 渐进式
下载PDF
走向修辞的读者阐释:《米德尔马契》的修辞叙事学解读
3
作者 汪程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对于读者反应的阐释,是从修辞性叙事学的视角解读乔治·爱略特的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读者通过文本实现了跨时空的多层次动态交流,受控制的叙事进程使读者一直保持着阅... 对于读者反应的阐释,是从修辞性叙事学的视角解读乔治·爱略特的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和读者通过文本实现了跨时空的多层次动态交流,受控制的叙事进程使读者一直保持着阅读兴趣。多萝西娅作为读者的兴趣中心,最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利德盖特只是被作为反例以烘托她初衷和好意及行为的相对无效性,从而使小说关于失败的主题更加丰富。修辞性叙事学的研究充分展现出该小说的虚构人物从读者中汲取的永恒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修辞 叙事进程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殷彦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147,共6页
[目的 /意义]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过去10年的变化,探讨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师生科研和学习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过程]对2006-2015年发表的高校电子阅览室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和分析,对论文的来源、数量、年代等数据进行简要分... [目的 /意义]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过去10年的变化,探讨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师生科研和学习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过程]对2006-2015年发表的高校电子阅览室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和分析,对论文的来源、数量、年代等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对论文的主题内容进行重点研究。[结果 /结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过去的10年间适应了用户的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科研教学需求,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需要加快改革与转型,确立新的定位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读者服务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黑暗之心》的目标读者与康拉德的“理想读者”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9,共12页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在20世纪的批评与阐释中已是评论家和理论家们的"战场"和"试验地"。作品在新世纪以后依然引发新的议题:集中于马洛的叙述风格,一部分评论家们认为作品为"精英读者"而创作,意味着康...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在20世纪的批评与阐释中已是评论家和理论家们的"战场"和"试验地"。作品在新世纪以后依然引发新的议题:集中于马洛的叙述风格,一部分评论家们认为作品为"精英读者"而创作,意味着康拉德有意疏远大众文化和"普通读者";侧重于题材上的"帝国罗曼司"特点,不少评论家指出,作品的"目标读者"恰恰是当时英国文学市场上的"普通读者"。不过从出版语境反观,通俗题材以及相应的读者仅仅是他用于构建"理想读者"的障眼法。以马洛作为主要叙述者,将故事中的聆听场景作为一个邀约机制,康拉德引导读者从"普通读者"的阅读立场深入关于故事意义的象征阅读;这一形式策略以及相应的阅读进程暗含了康拉德寄寓于"普通读者"中的"理想读者":即,以通俗题材吸引普通读者进入故事世界,通过"嵌套结构"、"聆听场景"、"延缓解码"、象征叙述等一系列手法引导读者超越起初囿于通俗故事和出版语境的阅读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目标读者 理想读者 修辞策略 阅读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