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etry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A Case Study of 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1
作者 CHENG Yanjun 《译苑新谭》 2024年第2期24-35,共12页
In the summer of 2023,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got published as one of the“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edited by Cao Shunqing.... In the summer of 2023,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got published as one of the“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edited by Cao Shunqing.It presents Zhang’s latest theory and praxis of 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ms.As a kind of rewriting,Zhang’s translations are similar to modern English poems—with creative expressions in contemporary English,the enjambments from free verses,the form of concrete poetry,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but without the rhymes in original works.How this poetry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 generates in the constraints of ideology,poetics,and patronage is to b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André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By examining the non-textual factors related to Zhang’s rewriting,it aims to reveal how this rewriting,as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poetry translation,can shed light on the global circu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WRITinG ideology POETICS PATRONAGE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原文传递
5 Chinese Classic Must Reads
2
作者 Susie Gordon 《ChinAfrica》 2011年第12期62-62,共1页
The can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so huge and intimidating that it’s hard to know where to start. And thanks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only the most serious scholars can read the classics in their o... The can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so huge and intimidating that it’s hard to know where to start. And thanks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only the most serious scholars can read the classics in their original form.Luckily there are some excellent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reat Chinese novels,offering you the chance to widen your reading horizons and learn about the culture of the country you’re living in.Here are five 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lassic Must Reads
下载PDF
基于MS OFFICE的古文字工具书自动编纂技术简论
3
作者 张再兴 《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 2011年第10期31-32,54,共3页
充分发掘MS OFFICE套件中Access和Word的交互功能,在VBA代码的支持下,可以完美实现古文字工具书的自动化编纂。本文探讨了古文字工具书的技术特征,提出了自动编纂的技术实现方式,并总结了其优势。
关键词 MS ofFICE VBA 古文字 工具书 自动编纂
下载PDF
On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Nation as One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ing History——Taking the Liao,Western Xia,Jin,Yuan Dynasties as Research Focuses
4
作者 Long WANG Ruiqing LI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2期36-68,共33页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one community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economy,culture,and natural environment,but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in historical dev...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one community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economy,culture,and natural environment,but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However,cultural identity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Classics are the essence of national culture,and they have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communicating,identifying,and integrating ethnic cultures.In Chinese history,regardless of whether various ethnic groups were in control of a region or entered the Central Plains,they relied on reading Chinese classics and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as the basis for their survival,and identified themselves as memb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This eternal historical law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 Liao,Western Xia,Jin,and Yuan dynasties.Summarizing the reading history of these ethnic groups and societies,learning from their historical experience,and exploring and inheriting the reading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re necessary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one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History chinese Nation as One Community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 integration chinese Classics
原文传递
“表达驱动”教学理论赋能国际中文读写教材编写实践——以《立体中国·国际中文读写课本》为例
5
作者 高航 荀文娟 钟英华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教学理论对于教材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产生经历了酝酿、探索与实践三个阶段,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基础,适用于国际中文读写教材的编写。教材单元体例设计包含四个模块八个构件:表达需求驱动、表达过程调节(表达... 教学理论对于教材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产生经历了酝酿、探索与实践三个阶段,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基础,适用于国际中文读写教材的编写。教材单元体例设计包含四个模块八个构件:表达需求驱动、表达过程调节(表达初体验、阅读输入、沉浸体验、互动协商、体验调节)、表达输出和表达评价。国际中文教育读写教材编写要注重读写主题的相关性与真实性;读写技能的互促性与系统性;习题设置的层次性与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表达驱动”教学理论 国际中文教育读写教材 中文教材编写
下载PDF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6
作者 汪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文系统阐述文学救亡思路,揭橥“立人”方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复杂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情感将近代文言的论说能力推向极致;《域外小说集》以古雅文言直接对接“异域文术新宗”,对文言直译现代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极端试验;《怀旧》则已是用文言创作的现代小说。鲁迅的文言写作兼及论说体和叙事体两类文章体式,在文言论文、文言翻译和文言小说诸方面都代表了晚清文言的最后努力,这一过程充满障碍,但正是这一挫折经验,使其五四时期坚定转向白话文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言写作 前“五四” 近代文言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书评与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
7
作者 温庆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9,共11页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比较视野下鲁迅的古代小说研究著述在价值层面的意义构建。此举隐含着现代书评以不断新生的社会思想文化去消解时人研究的学术重构意图,希冀在“质之读者”的再构建中催生新的“辩解”。作为一种批评媒介,现代书评重提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时并非一味取悦他人。此举有助于在逻辑一致性与文化同源性的构建中,强化品评的主导性。这是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被予以典范建构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评 古代小说研究 经典构建 学术史 著述
下载PDF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
8
作者 李泉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16,共14页
本文在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高级汉语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独特的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论述了该课程教学的多元理论基础,明确了“研读”和“读懂”是该课程的基本形态和目标追求,前者指向文本... 本文在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高级汉语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独特的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论述了该课程教学的多元理论基础,明确了“研读”和“读懂”是该课程的基本形态和目标追求,前者指向文本,后者指向学生。文章着重从字词研读、语篇研读、语境研读和文化研读等角度,展示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反思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级汉语教学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 语篇语法 语境意识 语境化理解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创新探索——以“百部经典校园行”活动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龙春芳 董梦华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文章阐述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的价值意蕴,以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百部经典校园行”活动为研究案例,总结其多主体参与、集成优质资源、着力激励性引导、加强新媒体互动等成功经验,并据此从搭建一体化... 文章阐述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的价值意蕴,以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百部经典校园行”活动为研究案例,总结其多主体参与、集成优质资源、着力激励性引导、加强新媒体互动等成功经验,并据此从搭建一体化推广体系、整合高品质内容资源、加强过程性阅读激励、优化多感官交互体验四方面提出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传统文化经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百部经典校园行
下载PDF
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结构验证及表现分析
10
作者 刘亚萍 朱思宇 祝新华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93,共11页
明确阅读能力结构是发展语文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估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结构,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而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则少之又少。本研究对我国香港地区1637名高中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 明确阅读能力结构是发展语文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估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结构,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而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则少之又少。本研究对我国香港地区1637名高中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验证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结构,并分析了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表现。结果显示,文言文阅读测试在试题质量、信度、效度等方面表现良好,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文言文阅读的五个能力层次,包括复述、解释、重整、伸展和评鉴。学生在复述和解释等初级能力上表现相对较好,而在高阶能力上表现相对较差,其中伸展表现最差,其次是评鉴和重整。本研究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评估和教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阅读能力结构 阅读测评 香港地区
下载PDF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语文读写一体化模式建构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靖 黄雯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的背景下,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读写分离、被动学习、整体意识缺乏等问题,构建符合新理念的语文课堂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正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套包含理念、过...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的背景下,针对语文课堂存在的读写分离、被动学习、整体意识缺乏等问题,构建符合新理念的语文课堂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正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套包含理念、过程和策略的系统性方法,能为读写一体化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核心阶段,即明确核心知识与学习目标、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与真实问题、形成结构化的学习任务群。以初中语文现代诗歌为主题的应用案例和实证分析,展现了该模式的具体路径,验证了其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我调节 读写一体化
下载PDF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新媒介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伟荣 刘晓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新版初高中语文课标对文学名著阅读与交流提出了新要求与新目标,基于这一根本规范,语文教学进行文学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聚焦于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实现双重提升,即在这种文学名著跨媒介阅读与... 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新版初高中语文课标对文学名著阅读与交流提出了新要求与新目标,基于这一根本规范,语文教学进行文学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聚焦于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实现双重提升,即在这种文学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中,依托教材单元目标,融入其它任务群教学,通过多任务群学习的互通互联,在多方位实践体验中,共同提升媒介素养与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素养 媒介素养 文学名著教学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下载PDF
高中语文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吉鸿晓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3期85-88,共4页
高中语文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时,应当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的内核,体会其中的深邃思想,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文章阐述... 高中语文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时,应当着重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的内核,体会其中的深邃思想,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文章阐述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强调高中语文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探讨高中语文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指导一线教师科学导读、推进、收尾,确保学生读有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经典著作 教学策略 综合素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的策划与推广--以《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为例
14
作者 于浩 《河北科技图苑》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作为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对传统经典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文章从丛书的选目、编纂、解读等方面,探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编撰出版特点,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在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作为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对传统经典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文章从丛书的选目、编纂、解读等方面,探析《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编撰出版特点,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在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具体实践,提出阐发典籍里的中国精神,融合地域文化,强化馆社结合等经典阅读推广策略,为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策划出版 阅读推广
下载PDF
元认知视角下的中华传统典籍游戏化阅读推广探析
15
作者 谭翔尹 《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了使中华传统典籍游戏化阅读推广线下活动能够实现融学于趣的目标,文章引入元认知理论搭建以提升用户典籍阅读元认知能力为导向的中华传统典籍游戏化阅读推广的思路框架,并结合游戏化DMC系统提出活动的策划要点,分别为明确活动目标、... 为了使中华传统典籍游戏化阅读推广线下活动能够实现融学于趣的目标,文章引入元认知理论搭建以提升用户典籍阅读元认知能力为导向的中华传统典籍游戏化阅读推广的思路框架,并结合游戏化DMC系统提出活动的策划要点,分别为明确活动目标、构建游戏逻辑、挖掘典籍价值、制定玩法规则、关注用户体验,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从现阶段的典型实践案例中归纳出多场景自由式、剧情类、棋牌类三种适用于图书馆的线下活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游戏化 中华传统典籍 阅读推广
下载PDF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法探究
16
作者 张翠兰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课文为范例,带领学生赏析学习教材课文的立意、选材、构思、技法和语言,把作文教学融入到日常阅读教学中,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阅读 写作
下载PDF
论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17
作者 易羚康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27-29,共3页
将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美育教育的全过程,既能丰富高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能让大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力量及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本文从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美育教育的价值彰显、现... 将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美育教育的全过程,既能丰富高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能让大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力量及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本文从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美育教育的价值彰显、现实困境展开分析,并提出创新中华经典诵读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为高校开展美育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丰富创新高校美育工作模式,助力高校更好进行育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经典诵读 美育 实践策略 创新
下载PDF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以针灸医籍选读为例
18
作者 吕中茜 刘延祥 +2 位作者 孟向文 魏连海 公一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7-9,共3页
针灸医籍选读是一门介于古籍经典与临床基础之间的、带有研究性质的专业提高课。文章旨在从通读经典、泛读经典、研读经典、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培养与提高针灸医籍选读等中医经典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传承精华,弘扬国... 针灸医籍选读是一门介于古籍经典与临床基础之间的、带有研究性质的专业提高课。文章旨在从通读经典、泛读经典、研读经典、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培养与提高针灸医籍选读等中医经典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传承精华,弘扬国粹。针灸医籍选读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中医经典的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读经典 泛读经典 研读经典 中医经典课程
下载PDF
评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研究
19
作者 张晓丽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文化认同需在文化经典的阅读与思考中完成。经典阅读推广是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组织学生经典阅读之际融入评点,在阅读与评点间碰撞出学生在... 文化认同需在文化经典的阅读与思考中完成。经典阅读推广是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组织学生经典阅读之际融入评点,在阅读与评点间碰撞出学生在经典细读后的生命感悟与理性思考。实践效果显示,经典阅读+评点的育人路径,虽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却不失为一条深化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点 经典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互文性理论视角下旁批的价值与应用策略研究
20
作者 肖菊梅 董雨薇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助读系统中的旁批是较为“边缘”的存在,其蕴含的重要价值未被教师们深度挖掘。“互文性”关注文本与文本间的指涉、参照关系。基于互文性理论,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构成要素之一的旁批因其独特的价值,...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助读系统中的旁批是较为“边缘”的存在,其蕴含的重要价值未被教师们深度挖掘。“互文性”关注文本与文本间的指涉、参照关系。基于互文性理论,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构成要素之一的旁批因其独特的价值,可作为各类文本的链接节点,链接教材内外的文本,触类旁通,形成一个立体的文本网络,进而触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域等。将互文性和教学性有机统一,活用旁批构建文本改写产生的互文、文本与类文本产生的互文等多种教学形态,可有效帮助教师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提高读写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课内外读写结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旁批 小学语文 阅读与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