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七病原联合检测多重q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恩红 祁明普 +5 位作者 项志杰 胡长敏 陈颖钰 陈建国 陈曦 郭爱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了提高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效率,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ppD/F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gcp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 为了提高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效率,以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ppD/F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ompH基因、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gcp基因、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B基因、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以及牛副流感病毒(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BPIV) 3型a和c基因型(BPIV-3a,-3c)的N基因等为检测靶标,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采用3管7联的组合方式建立了7种病原体的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本试验的7种病原有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病原无交叉反应。对M.b、P.m、M.h、IBRV、BRSV、BPIV-3a和BPIV-3c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102、101、102、102、102和101拷贝/μL。组内变异系数小于2.5%,组间变异系数小于5.5%。平行应用该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15份有呼吸道症状牛的鼻拭子进行检测,P.m阳性率36.65%,M.b阳性率27.83%,M.h阳性率25.22%,IBRV阳性率11.30%,BPIV-3c阳性率8.57%,BRSV阳性率0.95%;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6.1%。共检测到11种混合感染模式,主要由M.b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72.7%(8/11);M.b/P.m混合感染的检出率最高,占60%(18/30);M.b、P.m、M.h在混合感染中出现率排前三,其占比分别为73.3%(22/30)、73.3%(22/30)和43.3%(13/30);其次为IBRV,占26.7%(8/30);BPIV-3c占13.3%(4/3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多病原感染的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牛呼吸疾病综合征 混合感染 牛支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 多病原联合检测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冻干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柯丽婷 宋丹丹 +5 位作者 王菲 侯广争 曹鹏程 丁艳磊 刘琪琦 范云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7,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无需冷链运输、操作简便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检测方法,本试验以FIPV的N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制备阳性参考品;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并对本试验方... 为了建立一种灵敏度高、无需冷链运输、操作简便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检测方法,本试验以FIPV的N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制备阳性参考品;筛选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适宜的冻干保护剂并对本试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评估;对冻干体系进行稳定性试验,预测室温条件下的有效期;利用本试验方法和商品试剂盒对临床采集的11份确诊FIP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对比二者检出率;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本试验方法的诊断效果,计算Cut off值。结果显示,本试验方法可特异性检出FIPV;最低检测限为43 copies/mL;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0.12%~1.67%和0.03%~1.62%;室温有效期至少可达567 d;本试验方法的检出率为100%,市售试剂盒的检出率为91%;ROC曲线下面积为1,Cut off值为39.4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FIPV实时荧光定量PCR(冻干型)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方便运输且易于贮藏的优势,可为FIP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 N基因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冻干体系
下载PDF
基于PMA-q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曹梦琪 王旭东 +2 位作者 王俊 盛晟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待检测样品的病原菌细胞用质量浓度为15 ng/μL的PMA暗孵育10 min后,在卤钨灯下曝光5min,以消除死菌细胞DNA的PCR扩增信号。用PMA-q PCR方法对含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和死菌的混合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死菌的存在不会对活菌细胞DNA的扩增产生影响。建立的PMA-q PCR标准曲线显示,在菌液浓度为103~107CFU/m L的范围内,qPCR循环阈值(Ct)与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77x+47.489,R^2=0.997。建立的PMA-q PCR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复杂样本中的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数量,有助于对桑树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制定病害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青枯病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 叠氮溴化丙锭 荧光定量pcr 活细胞
下载PDF
常规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文涛 徐爱玲 +6 位作者 加洛 冯建萍 米宝玉 周奎章 李千 吴海生 栗冬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对70匹采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寄生蚤2科3属3种,包括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人蚤(Pulex irritans)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并对11个阳性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 对70匹采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寄生蚤2科3属3种,包括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人蚤(Pulex irritans)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并对11个阳性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敏感性比较。通过常规PCR反应产物和qPCR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qPCR检测敏感性高于常规PCR。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对巴尔通体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巴尔通体 蚤类 青海
下载PDF
芸薹根肿菌活细胞PMAxx-qPCR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菁 张思雨 +8 位作者 刘迪 袁晓伟 李兴盛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柴阿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38-1948,共11页
【目的】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对十字花科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xx,PMAxx)可选择性地穿透受损的死细胞膜... 【目的】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染引起的十字花科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对十字花科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xx,PMAxx)可选择性地穿透受损的死细胞膜,并抑制死细胞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本文将PMAxx与q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芸薹根肿菌活菌的方法,为根肿病的早期诊断及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5、10、20、40、60μmol·L^(-1)的叠氮溴化丙锭PMA和改良叠氮溴化丙锭PMAxx,比较两种核酸染料对芸薹根肿菌死细胞DNA扩增的抑制效果,确定最佳核酸染料及工作浓度;设置光照时间分别为0、2、5、10、15和20 min,进行最佳光照时间的优化,建立芸薹根肿菌活细胞PMAxx-qPCR快速检测体系。设置芸薹根肿菌活孢子百分比为0、0.01%、0.1%、1%、10%、25%、50%、75%和100%的混合体系,验证PMAxx-qPCR体系的准确性,并应用于田间土壤样本中芸薹根肿菌活孢子的定量检测。【结果】PMAxx对芸薹根肿菌死细胞DNA的扩增抑制效果更好,当芸薹根肿菌浓度为1×10^(8)个孢子/mL,PMAxx预处理的最适终浓度为4μmol·L^(-1),最佳光照时间为10 min时,可有效地抑制死孢子DNA的扩增,仅以有活力孢子DNA为靶标选择性地扩增。利用PMAxx-qPCR技术检测已知不同活孢子比例的菌悬液样品,各样品实测孢子存活率和理论存活率之间呈正相关(R^(2)=0.992)。对田间采集的25份土壤样本,采用PMAxx-qPCR方法检测到11份样本中携带芸薹根肿菌,活细胞DNA浓度为32.35-6.97×10^(3)fg·g^(-1)。【结论】建立了基于PMAxx-qPCR的芸薹根肿菌活细胞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解决了qPCR不能仅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根肿病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根肿菌 根肿病 改良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荧光定量pcr 活性孢子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常规PCR与qPCR检测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剑锋 郝晨星 汤丹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5,12,共6页
为促进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监测预警,根据黄龙病菌耐热性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DNA不同保守区域设计了8组引物,分别采用常规PCR和q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 为促进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监测预警,根据黄龙病菌耐热性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DNA不同保守区域设计了8组引物,分别采用常规PCR和q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常规PCR供试的4组引物中,In1/In2引物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其他3组引物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OI1/OI2>LB1/LB2=OL1/OL2,OI1/OI2这组引物对HLB菌的检测下限为98 pg/μL;qPCR供试的4组引物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J900f/LJ900r>Las-I-f/Las-I-r>HLBas/HLBr>Las-O-f/Las-O-r(根据可检测到最低浓度样本的Ct值排序),其中LJ900f/LJ900r这组引物对HLB菌的检测下限为9.8 pg/μL。另外,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农业局提供的11个柑橘HLB疑似样品为材料进行检测,引物LJ900r/LJ900f进行的qPCR检测,检出率为72.7%;引物OI1/OI2进行的常规PCR,检出率为45.5%;表明引物LJ900r/LJ900f结合qPCR方法对于HLB菌的检测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分子生物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常规pcr 引物设计
下载PDF
D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旭阳 卢刚 +13 位作者 程娇娇 蔡思棋 钟林涛 赖志颖 贾斌 徐亮 欧嘉俊 肖雨晴 胡学瑞 王芳 赖悯婷 邵冉 郑飞燕 远立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3-89,137,共8页
为了建立一种可以快捷、灵敏、安全地检测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方法,试验首先将IDV NP基因作为检测目标,根据其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RT-qPCR引物,然后采用单一... 为了建立一种可以快捷、灵敏、安全地检测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方法,试验首先将IDV NP基因作为检测目标,根据其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RT-qPCR引物,然后采用单一变量法对RT-qPCR反应条件中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检测IDV的RT-q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方法的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分别为400 nmol/L和61℃,标准曲线为y=-3.572x+42.02(R^(2)=0.9993);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拷贝数为8.30×10^(1)copies,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左右;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3%;同时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疱疹病毒4型(BHV-4)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244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23%。说明成功建立了IDV 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特异性好的特点,为IDV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流感病毒(IDV)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SYBR GreenⅠ染料 方法 建立 临床检测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8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下载PDF
2021—2022年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流行情况调查
9
作者 赵文秀 万晓媛 +5 位作者 夏继涛 姚亮 徐瑞东 王伟 余星潼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3,共9页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 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虾类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使对虾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掌握近年CMNV在我国主要养殖虾类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21—2022年间在全国主要虾类养殖地区开展了CMNV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利用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和电镜分析等方法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期间,从天津、山东、江苏、海南、湖北及新疆等地共采集1299份样品,样品种类包括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日本对虾(P.japonicus)、中国对虾(P.chinensis)和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等主要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中的共生生物。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RT-qPCR)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CMNV检测,结果表明,凡纳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等主要养殖虾类中均可检测到CMNV阳性,阳性样品采集地包括山东、江苏、海南、新疆、广西和天津等省市;除养殖虾类外,采集的虾类鲜活饵料以及虾类养殖池塘共生生物包括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和卤虫(Artemia sinica)中也可检测到CMNV阳性。2021年和2022年所采集样品中CMN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4%(69/687)和11.44%(70/612)。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室外池塘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累计死亡,室内养殖对虾中CMNV感染主要引起对虾甲壳软化和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导致其大量死亡。对TaqMan RT-qPCR检测呈阳性的样品进行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患病虾肝胰腺和前中肠盲囊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附肢神经可见空泡化病理损伤,这些发生病理损伤的组织中均有明显CMNV RNA探针紫色杂交信号。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地养殖虾类以及养殖池塘共生生物中仍存在较高的CMNV阳性检出率,该病毒的流行危害风险仍然较高。建议在甲壳类养殖过程中加强CMNV检测与监测预警,进一步降低其扩散和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CMD)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21—2022年我国沿海养殖虾类中虾肝肠胞虫(EHP)流行病学调查
10
作者 余星潼 万晓媛 +5 位作者 贾田畅 夏继涛 徐婷婷 姚亮 赵文秀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 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养殖虾类EHP流行情况调查,共采集样品936份,并采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和组织病理检测对样品进行分析。TaqMan qPCR检测结果表明,2021和2022年所采集的虾类样品中,EH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7%(54/506)和13.72%(59/430);2021和2022年主要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检出EHP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10%(54/383)和16.71%(58/347),且检出EHP阳性的凡纳对虾主要来自山东、辽宁、广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1份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中检出EHP阳性,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克氏原螯虾(Protocrayfish cruzi)、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中国对虾(P.chinensis)等虾类样品中未检出EHP阳性。对TaqMan qPCR检测呈阳性的凡纳对虾进行组织病理检测,在其肝胰腺上皮细胞中观测到分散或成簇的EHP孢子以及处于生长阶段的EHP原质团。本研究表明,2021—2022年EHP仍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对虾中流行,尽管其流行率较前几年呈下降趋势,但其对凡纳对虾养殖产业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EHP) 流行病学调查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建鲤IL–1β和IL–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东 肖拉 倪学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632,共6页
根据Gen Bank上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定并合成特异性引物,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和标准曲线的制作。熔解曲线表明,β–actin、IL–1β、IL–8的基因产物均为特异性产物,其Tm值分别为86、8... 根据Gen Bank上的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定并合成特异性引物,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和标准曲线的制作。熔解曲线表明,β–actin、IL–1β、IL–8的基因产物均为特异性产物,其Tm值分别为86、82.5和84℃;标准曲线表明,各基因Ct值的检测范围为12~32,扩增效率分别为96.3%,103.2%和102.6%,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r2均大于0.990;组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14%~0.86%,0.18%~0.93%和0.13%~0.86%;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健康建鲤头、肾组织中IL–1β、IL–8的表达情况,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和1.71。综合分析,建立的建鲤IL–1β、IL–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检测范围广,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建鲤IL–1β、IL–8基因的表达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IL-1β、IL-8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优化及其在恙虫病东方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凤屏 徐新 +9 位作者 王江桥 柯昌文 罗君 唐建红 周海燕 王箭 周建英 管振祺 刘玉兰 郑礼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用于诊断粤北山区恙虫病东方体(Ot)基因型。方法采用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Ot的患者和鼠类的血液和组织标本检测Ot DNA载量并分析其基因型,并与未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的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用于诊断粤北山区恙虫病东方体(Ot)基因型。方法采用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Ot的患者和鼠类的血液和组织标本检测Ot DNA载量并分析其基因型,并与未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60例发热患者,有224例检测到Ot,其中108例是发热5d内的早期患恙虫病患者,以及在55份鼠类的标本中有12份能检测到感染Ot,均为Gilliam型;未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患病7d以上才能检测到Ot。同时,在鼠类基因扩增片段还显示出与Gilliam、Karp、Kato3株国际参考株不同,经巢式PCR分型证实为Kawasaki型,与巢式PCR基因分型的结果相符。结论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作为早期诊断恙虫病的实验方法,用于快速分析Ot基因型,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GALNT7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张正攀 周新明 +3 位作者 冯珍珍 蔡子仁 徐之璨 向选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 探讨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7(GALNT7)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90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目的 探讨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7(GALNT7)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90例接受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GALNT7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GALNT7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GALNT7 mRNA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GALNT7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GALNT7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56%(50/9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1.11%(1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的GALNT7 mRNA表达水平为1.51±0.2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NT7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ALNT7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GALNT7水平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GALNT7异常高表达参与肺癌的发生,且有作为肺癌患者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GALNT7 免疫组织化学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预后
下载PDF
叠氮溴化丙锭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P-8活菌数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之皓 郭帅 +5 位作者 黄天 郑岩 王月娇 白梅 王记成 张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3-189,共7页
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乳制品中活菌DNA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检测发酵乳品中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活菌数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PMA作用的浓度、暗孵育和曝... 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乳制品中活菌DNA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检测发酵乳品中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活菌数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PMA作用的浓度、暗孵育和曝光时间等因素进行试验,确定最佳PMA处理方案。结果表明:L. plantarum P-8经80℃处理60 s,即为膜损伤菌;当PMA质量浓度为40μg/m L,暗孵育时间10 min,曝光时间为20 min时,PMA既不影响活菌DNA的PCR扩增,又能渗透进入细胞膜受损的死菌并抑制其PCR扩增;通过制备L.plantarum P-8质粒标准品并建立标准曲线,其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 992 9,最低检测限为103CFU/m L,特异性良好。该方法为完善发酵乳产品益生菌活菌数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PM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荷花腐败病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华强 舒灿伟 +1 位作者 曾莉莎 周而勋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4期127-132,共6页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定量检测荷花腐败病菌(Fusarium commune)的技术,评估该技术用于荷花腐败病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并对东莞莲湖的土壤、莲藕等样品的荷花腐败病菌数量进行动态监测,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依据。采用以SYBR Green I为...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定量检测荷花腐败病菌(Fusarium commune)的技术,评估该技术用于荷花腐败病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并对东莞莲湖的土壤、莲藕等样品的荷花腐败病菌数量进行动态监测,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依据。采用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不同发病级别的荷花植株及其地下土壤的荷花腐败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病菌含量与病害级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qPCR技术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为1 fg/μL,添加健康荷花组织的基因组DNA后,该qPCR技术的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对该qPCR反应的溶解曲线进行分析,扩增的产物仅有1个峰值,表明采用该qPCR技术扩增的DNA产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染病植株中荷花腐败病菌的DNA含量与其发病程度呈正相关,而莲湖土壤荷花腐败病菌含量与病害级别的相关性低,但土壤中荷花腐败病菌的数量随着病害级别提高而增大。该qPCR检测体系能够对莲湖的土壤、发病莲藕等进行荷花腐败病菌的动态监测,可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腐败病 荷花腐败病菌 定量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动态监测
下载PDF
番茄褪绿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天波 刘晓蓓 +2 位作者 李洁 魏可可 褚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13-2022,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的方法,用于测定田间植株样品及其传毒媒介烟粉虱(Bemesia tabaci)中To CV...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的方法,用于测定田间植株样品及其传毒媒介烟粉虱(Bemesia tabaci)中To CV的含量。【方法】首先根据To CV次要外壳蛋白(minor coat protein,CPm)基因的保守区域序列,运用Primer 3.0在线软件设计To CV特异性检测引物To CVq F和To CVq R,并通过Primer-BLAST进行比对保证检测引物的特异性;其次分别以感染To 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的番茄样品为模板,应用该对引物进行To CV基因片段的克隆鉴定;将阳性克隆样品放入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并提取质粒,获得To CV质粒标准品,将To CV质粒标准品按10倍浓度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同样以按10倍浓度梯度稀释的To CV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同时运用RT-q PCR和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比较这两种方法检测To CV的灵敏度;最后应用该方法对田间采集的8份疑似To CV感染的番茄样品以及获毒24 h后的单头烟粉虱进行病毒检测,结合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和Ct值对待测样品中的带毒情况和带毒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感染To CV的番茄样品和阳性对照中,引物To CVq F和To CVq R均能够特异扩增出To CV CPm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大小为230 bp,而在感染TYLCV、TSWV的番茄样品、健康番茄样品和空白对照中,该对引物则无法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说明该对引物特异性较强;构建To CV的RT-q PCR标准曲线结果表明,随着To CV质粒标准品模板浓度逐渐降低,Ct值出现递增趋势,并且在质粒标准品浓度2.7×103—2.7×109 copies/μL范围内,To CV标准曲线Ct值同质粒标准品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100%,决定系数R2=0.9911,直线方程为y=-3.32×lgx+40.06(y代表循环阈值即Ct值,x代表质粒初始浓度),该曲线将用于To CV含量的测定。RT-q PCR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出的To CV质粒标准品最低浓度为2.7×103 copies/μL,而常规RT-PCR仅能够检测出2.7×105 copies/μL的病毒样品,通过RT-q PCR法检测To CV比常规RT-PCR法灵敏100倍。该方法能成功检测出田间植物样品携带To CV情况,8份疑似To CV感染的番茄样品中有6份携带To CV,同常规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出感染To CV的番茄样品带毒量分别为2.48×105、2.21×105、7.97×104、3.74×107、3.37×107、2.78×106 copies/μL;烟粉虱获毒24 h后,携毒率为100%,单头烟粉虱最高带毒量为2.55×104 copies/μL,最低为6.46×102 copies/μL。【结论】建立的RT-q PCR检测To CV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实现植物样品和媒介昆虫携带To CV情况和病毒含量的检测,可为To CV的准确、有效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粉虱 检测
下载PDF
荧光PCR扩增相关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亚旭 刘紫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0-899,共10页
利用荧光PCR(FPCR)技术扩增DNA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FPCR的发明为起始,以其主要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介绍和阐述了实时定量式PCR(QPCR,包括染料法、水解探针法及其衍生种类、划分为分子信标和阴阳探针等类型的杂交探针法、... 利用荧光PCR(FPCR)技术扩增DNA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FPCR的发明为起始,以其主要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介绍和阐述了实时定量式PCR(QPCR,包括染料法、水解探针法及其衍生种类、划分为分子信标和阴阳探针等类型的杂交探针法、染料熔解曲线法和探针熔解曲线法)与数字式PCR(DPCR,主要是芯片式DPCR,cdPCR和微液滴DPCR,ddPCR)这2代阶段性方法的原理、要点、设计技巧及实际运用等,总结其主要应用领域与局限性,对比不同类型各自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pcr(Fpcr)扩增 实时定量式pcr(qpcr) 熔解曲线 数字式pcr(Dpcr)
下载PDF
石蜡包埋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娄丽萍 张文迪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74-76,I0007,共4页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临床确诊为结核病与40例非结核肉芽肿性疾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RT-qPCR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同时进行Ziehl-Neelse...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临床确诊为结核病与40例非结核肉芽肿性疾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RT-qPCR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同时进行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比较RT-qPCR与抗酸染色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58例结核病例中通过RT-qPCR检测有56例为阳性,灵敏度为96.6%(56/58);通过抗酸染色检测有16例为阳性,灵敏度为27.6%(16/58),两者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40例非结核性肉芽肿病例通过RT-qPCR检测有39例为阴性,特异度为97.5%(39/40),通过抗酸染色检测有36例为阴性,特异度为90.0%(36/40),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结论相对结核抗酸染色,RT-qPCR灵敏度较高,是石蜡包埋组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有效工具,是快速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包埋组织 结核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抗酸染色
下载PDF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N和NSm基因的VIGS载体构建
19
作者 崔玥 赵立华 +4 位作者 陈思 文俊元 邱润霜 张仲凯 赵明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TZSV)由传毒介体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且能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作物,对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蔬菜的产量和观赏作物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TZS... 【目的】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TZSV)由传毒介体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且能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作物,对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蔬菜的产量和观赏作物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TZSV的N和NSm基因与病毒分类、运动和系统侵染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构建N和NSm基因沉默载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TZSV N和NSm基因在病毒侵染方面的功能提供材料,为抗病育种以及田间绿色防控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根据TZSV N和NSm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RCR技术扩增得到TZSV N和NSm基因片段,将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EASY-Blunt-Zero载体上,含有N和NSm基因序列的pEASY-Blunt-Zero载体和pTRV-pTV00载体用Bam HI和Hind III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并将酶切产物进行纯化回收,纯化后产物与pTRV-pTV00载体使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获得pTRV-PTV00-N和pTRV-PTV00-NSm重组载体,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GV3101中,并注射到本氏烟和栽培烟K326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病毒N和NSm基因的沉默效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D-ELISA)检测N和NSm蛋白的含量。【结果】RT-qPCR分析表明,本生烟和栽培烟K326中N和NSm基因在接种TZSV后5 d沉默效率均大于90%。ID-ELISA结果显示,2个蛋白含量在不同时间内均显著下降,其中NSm蛋白含量连续9 d显著下降。【结论】TZSV N和NSm基因沉默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试验于本氏烟和栽培烟K326。通过构建TZSV N和NSm基因沉默载体,为研究TZSV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为田间抗TZSV育种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草脆裂病毒
下载PDF
热胁迫下棉花粉蚧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芳 陆永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46-1154,共9页
【目的】筛选出热胁迫下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棉花粉蚧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α-tub,β-tub,rpl32,GAPDH,SDHA和TBP共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7个不同... 【目的】筛选出热胁迫下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棉花粉蚧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α-tub,β-tub,rpl32,GAPDH,SDHA和TBP共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7个不同温度处理(恒温18℃和32℃,以及37℃,39℃,41℃,43℃和45℃热激处理1 h并在26℃恢复1 h)下mRNA表达水平的稳定性;应用ge 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 Finder软件分析6个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在不同高温胁迫下2龄若虫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值M由小到大依次为α-tub(0.579)<GAPDH(0.654)<TBP(0.663)<β-tub(0.668)<rpl32(0.675)<SDHA(0.755),SD值排序为TBP(0.31)<α-tub(0.37)<rpl32(0.38)<SDHA(0.52)<β-tub(0.53)<GAPDH(0.57);3龄若虫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值M由小到大依次为α-tub(0.542)<β-tub(0.596)<TBP(0.618)<GAPDH(0.655)<SDHA(0.668)<rpl32(0.749),SD值排序为α-tub(0.29)<β-tub(0.40)<rpl32(0.45)<TBP(0.49)<GAPDH(0.50)<SDHA(0.55);雌成虫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值M由小到大依次为rpl32(0.554)<α-tub(0.635)<GAPDH(0.662)<β-tub(0.666)<SDHA(0.704)<TBP(0.837),SD值排序为rpl32(0.31)<α-tub(0.35)<GAPDH(0.44)<TBP(0.44)<β-tub(0.48)<SDHA(0.71)。Ref Finder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在7个不同温度处理下2龄若虫和3龄若虫中α-tub最稳定,雌成虫中rpl32最稳定。【结论】α-tub可作为棉花粉蚧2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内参基因,rpl32可作为雌成虫的内参基因。本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热胁迫下棉花粉蚧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规律研究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粉蚧 温度 热胁迫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