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分的辩证法——《暴风骤雨》人物本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6,共8页
《暴风骤雨》之郭全海、赵玉林、韩凤歧等人物形象在故事发生地多有原型基础,其原型人物皆是生活于东北乡村自身生存逻辑与符号系统之中的普通人物。这些混杂难辩的人物本事进入小说后,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重新增删、归类和... 《暴风骤雨》之郭全海、赵玉林、韩凤歧等人物形象在故事发生地多有原型基础,其原型人物皆是生活于东北乡村自身生存逻辑与符号系统之中的普通人物。这些混杂难辩的人物本事进入小说后,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重新增删、归类和组织,进而被重建为历史化的"自我"与"他者"。"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功能性结构为当时"弱者的反抗"生产了新的人生认同与价值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暴风骤雨》 人物本事
下载PDF
启蒙与革命--茅盾如何创作《虹》
2
作者 季可盈 张均 《写作》 2020年第2期85-96,共12页
1929年,经历大革命失败并对革命产生犹疑情绪的茅盾在重振革命信心以后,主要以胡兰畦为原型创作了小说《虹》及其主人公梅行素。为表达积极情绪并向文坛证明自己,茅盾从"启蒙"与"革命"两个层面对胡兰畦的本事材料... 1929年,经历大革命失败并对革命产生犹疑情绪的茅盾在重振革命信心以后,主要以胡兰畦为原型创作了小说《虹》及其主人公梅行素。为表达积极情绪并向文坛证明自己,茅盾从"启蒙"与"革命"两个层面对胡兰畦的本事材料进行了必要的增删与虚构。这表现在,为提供启蒙展开的场域与合法性,茅盾将早期梅女士改造为懵懂青年的形象,并将其所处的环境消极化。与此同时,由于茅盾特殊的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创作心理,《虹》以革命的"人在历史中成长"的叙事设置,对梅女士在上海以后的人生予以叙写,使之成为茅盾自身革命思考与早期中国革命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虹》 人物本事 成长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