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一个现代取向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永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27,共6页
当代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旨在促使教师重视、关注与回归教育实践的同时,却推动、固化了一种实践主义的独断论。这种实践主义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种实践暴力、实践的至上性与优先性、方法主义的崇拜,以及实践主义的思维方式。为了更... 当代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旨在促使教师重视、关注与回归教育实践的同时,却推动、固化了一种实践主义的独断论。这种实践主义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种实践暴力、实践的至上性与优先性、方法主义的崇拜,以及实践主义的思维方式。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师需要发展一种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是教师正确思考教育实践的方式,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品性。实践理性的意义在于教师需要完整地审视教育实践,让追求自我卓越成为一种习惯,对自我专业发展进行重审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主义 实践理性 教师专业化 自我发展 教师品性
下载PDF
《礼记·学记》中“学”的意涵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冯丕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8,共6页
"学乃教之本"是理解《学记》主旨的正确进路,《学记》中"学"的内涵要在该语境中才能被准确把握。"善学则逸教"是《学记》中"学"的基本意涵。"善学"有条件,"逸教"也非无&qu... "学乃教之本"是理解《学记》主旨的正确进路,《学记》中"学"的内涵要在该语境中才能被准确把握。"善学则逸教"是《学记》中"学"的基本意涵。"善学"有条件,"逸教"也非无"教",而是指教师应为促成或保持学生"善学"状态而积极作为。针对时下"以教代学"乱象,《学记》中"学"给予我们三方面启示:首先,理性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树立"因学论教"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应服务于"学"且以"长善救失"为宗旨;最后,国家、学校及教师当为学生"善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学乃教之本 善学逸教 长善救失
下载PDF
试论高校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回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9-102,共4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要求价值主体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水平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师德建设中最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应根据师德认识、内涵认识、实践和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的主要内容.努力建构互动式师德建设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 师德建设 机制
下载PDF
孔子的师德观及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勇樽 黄丽英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3-87,共5页
教育家孔子认为,职业理念、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风范、职业态度、职业修养、职业技能等都是从师任教所应具备的道德要求。孔子的师德观,对当代教师的职业成长仍熠熠生辉。
关键词 孔子 师德观 职业成长
下载PDF
师德修养刍议
5
作者 徐声慧 于建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6期84-85,共2页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此相一致,社会亦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促成师德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亦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师德修养的内涵入手分析论述当前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目标...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此相一致,社会亦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促成师德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亦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师德修养的内涵入手分析论述当前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目标与方法,以及师德修养应当达到的三重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修养 师德境界 尊师重教 公民道德建设
下载PDF
“两课”教师师德建设途径探索
6
作者 梁国平 杨嘉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3-65,共3页
高校“两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的重任。而“两课”教师的师德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效果。本文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高校“两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的重任。而“两课”教师的师德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效果。本文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强调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育人的本领和素质,从而增强大学生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课”教师 师德建设 德育实效性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性
7
作者 李丽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8-72,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把德性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作为人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德性至少应包含着两个层面,即作为人的教师个体德性和在职业生活中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把德性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作为人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德性至少应包含着两个层面,即作为人的教师个体德性和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德性 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 高校
下载PDF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加强德育课教学建设
8
作者 陈绍斌 《安康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70-73,共4页
“以德治国”是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它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为高校德育课教学带来了创新机遇。加强德育目标体系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 ,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德育能力 ,加快内容创新 ,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 “以德治国”是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它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为高校德育课教学带来了创新机遇。加强德育目标体系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 ,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德育能力 ,加快内容创新 ,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是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加强德育课教学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治国 德育课教学 教学方式 高校 德育工作
下载PDF
涵育师德修养的“君子”向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迟海波 吴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7-185,共9页
儒家君子道德人格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典范,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致力于传统文化精髓之当代传承,旨在借儒家君子道德人格之内涵涵养当代师德,系统总结君子型教师之道德人格特点,并从哲学、心理学... 儒家君子道德人格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典范,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致力于传统文化精髓之当代传承,旨在借儒家君子道德人格之内涵涵养当代师德,系统总结君子型教师之道德人格特点,并从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研究君子型教师养成之机理,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三个维度讨论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知识、有雅趣的君子型教师之养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修养 君子 人格
下载PDF
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10
作者 雷俊杰 程洪波 《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第3期168-169,171,共3页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时代对师德的新要求,提出如何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育 师德
下载PDF
教师教学生活如何走向幸福
11
作者 孙志富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10期81-85,共5页
对教师教学生活的研究认为教学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在其中寻求幸福。然而教学生活的日常化使教学生活僵化机械,无幸福可言。因此,如何使教师教学生活走向幸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幸福与教学生活幸福概念的分析,认... 对教师教学生活的研究认为教学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在其中寻求幸福。然而教学生活的日常化使教学生活僵化机械,无幸福可言。因此,如何使教师教学生活走向幸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幸福与教学生活幸福概念的分析,认为教师教学生活幸福在于赋予教学生活以生命与精神品性,源于教育理想的召唤,保障于"好的"学校,成就于完整而高尚的教师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生活 幸福 教育理想 教师德性
下载PDF
传统教师德性内涵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毋丹丹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基于对教师德性内涵的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反思,本文从两个范畴对传统教师德性的内涵进行了现代建构:一是在身份认同指向的社会属性范畴,教师德性是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在内在心性指向的伦理范畴,教师德性是教师仁。两者在教师德性... 基于对教师德性内涵的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反思,本文从两个范畴对传统教师德性的内涵进行了现代建构:一是在身份认同指向的社会属性范畴,教师德性是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在内在心性指向的伦理范畴,教师德性是教师仁。两者在教师德性的现代发展中都衍生出了新的涵义。本文以期在一个更为整全和宽阔的视域中对教师德性进行一种多角度的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德性 内涵 传统 现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