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ctivity of Chihe seg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被引量:1
1
作者 YAO Da-quan(姚大全) +1 位作者 LIU Jia-can(刘加灿)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6期678-685,共9页
By means of differenti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field seismo-geological survey, analysis on drilling explora- tion materials, sampling and dating of rock samples, combined with seismicity and microscopic tectoni... By means of differenti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field seismo-geological survey, analysis on drilling explora- tion materials, sampling and dating of rock samples, combined with seismicity and microscopic tectonic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cent activity of Chihe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hihe fault segment undergoes the deformation alternately in the mode of stick slip and creep during Late Quaternary, and its recent activity is mainly cr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lu fault zone Chihe segment structure resolution recent activity
下载PDF
Research of the Late Quaternary Recent Activity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Kouquan Fault
2
作者 Xu Wei Liu Xudong Zhang Shim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4期479-490,共12页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middle part of Kouquan fault has been done through conducting 1∶50000 geologic mapping combining with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spo...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middle part of Kouquan fault has been done through conducting 1∶50000 geologic mapping combining with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spot imaging, field validating and chronology research of the research area.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middle part of Kouquan fault has had strong activity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which controls the tectonic evolvement of the nearby mountains and Datong basin. The recent activity of this fault has faulted the sandy gravel layers of T1 terrace and the lower part of dark loessial soils over the terrace on the north of Chanfang village.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is over 3m in the area between Xiaoyukou village and Louzikou village, and to the south of Dayukou village and the north of Emaokou village, the displacement decreases to 0.5m and 0.25m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cent faulted landforms and combined with dating, we determined the age of recent activity of the fault in the research area to be between 7.71ka B.P. to 3.00 ka B.P. Discussions are made on this in combination with previou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uquan fault faulted landform Radiocarbon dating recent activity offault
下载PDF
The Feature of Segmentation Activity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 Zone Since Late Pleistocene
3
作者 Tang Rongchang,Qian Hong,Huang Zuzhi,Wen Dehua,Wu Xianguo,Cai Changxing and Tian Hong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41,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4年第4期134-142,共9页
Based on fault geometric features,composite pattern,faulting land-forms and seismic data,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ctivity behavior along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from Xichang to Shimian)since the La... Based on fault geometric features,composite pattern,faulting land-forms and seismic data,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ctivity behavior along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Anninghe fault(from Xichang to Shimian)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ctive segments by discrepancies of their activity: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Mianning,the segment from Mianning to Zimakua,and the segment from Zimakua to Tianwan.The southern segment has the background of occurrence of great earthquakes,but the middle and the northern segments can generate strong and moderate events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quartz from fault goug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ovement features along the fault and indicated the stick-slipping feature on the segment from Xichang to Zimakua,the creeping feature on the segment from Jiziping to Tianwan and the transitional feature on the segment in betw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inghe fault faultING LANDFORM Most recently active surface fault STICK slipping CREEPING
下载PDF
西藏申扎—定结裂谷南段丁木错正断层的最新史前大地震事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4
作者 田婷婷 吴中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3-55,共3页
申扎—定结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7~8条近南北向裂谷带中部条第四纪活动性强烈的裂谷。丁木错地堑是该裂谷南段规模较大的地堑之,控制其边界发育的丁木错断裂为条规模中等且连续的全新世活动正断层,拟建的中尼铁路日喀则—吉隆段将穿越该... 申扎—定结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7~8条近南北向裂谷带中部条第四纪活动性强烈的裂谷。丁木错地堑是该裂谷南段规模较大的地堑之,控制其边界发育的丁木错断裂为条规模中等且连续的全新世活动正断层,拟建的中尼铁路日喀则—吉隆段将穿越该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木错正断层 近期史前地震 地震经过时间 断层活动 地震风险
下载PDF
祁连山昌马断裂晚更新世滑动速率 被引量:20
5
作者 罗浩 何文贵 +2 位作者 王定伟 袁道阳 邵延秀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5-777,共13页
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及其变形模式。昌马断裂为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中一条活动强烈的走滑断裂带,其连接着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基于昌马断裂的活动特征和几何分布将其分为4段,并... 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及其变形模式。昌马断裂为河西走廊-祁连断裂系中一条活动强烈的走滑断裂带,其连接着阿尔金断裂和海原断裂。基于昌马断裂的活动特征和几何分布将其分为4段,并获取了其中3段的左旋滑动速率,分别为西段(1.33±0.39)mm/a、中西段(3.11±0.31)mm/a、中东段(3.68±0.41)mm/a,以及西段的缩短速率(0.70±0.20)mm/a。结果显示,昌马断裂的左旋滑动速率由西向东具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昌马断裂的活动调节了阿尔金断裂约30%滑动速率减小量。研究证实了昌马断裂与祁连山西段其他次级断裂的左旋滑动、地壳缩短和盆地内部变形共同承担着阿尔金断裂东段多数的左旋位移,这种构造转换模式支持青藏高原东北缘是具有侧向挤出的地壳持续增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活动性 滑动速率 昌马断裂 阿尔金断裂 祁连山西段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备 朱光 +3 位作者 翟明见 顾承串 宋利宏 刘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1-630,共20页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广泛存在,自北向南分别沿着嘉山盆地的东、西边界、合肥盆地东界与大别造山带东界分布。走向上自北向南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向,倾向上与早期盆缘正断层一致。这些活断层以逆右行平移活动为...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广泛存在,自北向南分别沿着嘉山盆地的东、西边界、合肥盆地东界与大别造山带东界分布。走向上自北向南由北北东向转为北东向,倾向上与早期盆缘正断层一致。这些活断层以逆右行平移活动为主,显示了逆冲分量随着断层倾角变小而增大的现象。依据一系列活断层擦痕实测数据的反演,指示它们活动时的应力状态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与现代应力状态一致。从多种现象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从而该段没有强震记录或小震群集现象。本次工作表明,区内活断层主体上是早期盆缘正断层直接复活成因。由于其第四纪期间有限的累计垂直位移分量,并没有改变白垩-古近纪盆地发育阶段的地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活断层 运动学 应力场 最新活动时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及其现代活动性 被引量:34
7
作者 马润勇 朱浩平 +1 位作者 张道法 潘爱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00-408,共9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基底断裂 新构造活动 现代活动性
下载PDF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西北段几何结构及其新活动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方敏 袁道阳 +6 位作者 陈桂华 程建武 张兰凤 何文贵 葛伟鹏 苏鹤军 陆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7-560,共14页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在大地构造上属昆仑—祁连—秦岭加里东-华力西造山系,其西北段位于兰州中生代盆地内部。通过对该段的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弄清了其几何结构,获取了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的若干地质地貌证据和年龄证据。结果表明... 甘肃马衔山北缘断裂在大地构造上属昆仑—祁连—秦岭加里东-华力西造山系,其西北段位于兰州中生代盆地内部。通过对该段的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弄清了其几何结构,获取了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的若干地质地貌证据和年龄证据。结果表明,该段断裂由咸水沟—马泉沟、新城沟和青石咀3小段构成,其中咸水沟—马泉沟小段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活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新城沟和青石咀两小段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全新世晚期以来,咸水沟—马泉沟小段的左旋位移量5~8m,位移速率0.5~1.7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北缘断裂 几何结构 活动时代 活动性质 位移速率
下载PDF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2 位作者 才树华 刘小凤 王永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23,共9页
通过详细地质填图研究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学、新活动性、断错微地貌及滑动速率等的定量资料。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活动断裂 ,其几何形态较简单 ,总体走向N6 0°W ,全长约 115 .5km。根据断裂分叉、... 通过详细地质填图研究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几何学、新活动性、断错微地貌及滑动速率等的定量资料。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活动断裂 ,其几何形态较简单 ,总体走向N6 0°W ,全长约 115 .5km。根据断裂分叉、拐弯及不连续阶区等几何特征和活动性的差异 ,大致可以将该断裂划分为 4条次级断层段 ,自东向西分别称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断裂的新活动具分段性 ,其中的内官营段为具逆断特性的晚更新世活动段 ,而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均为全新世活动段。该断裂早期具逆断特性 ,大约自中更新世以来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运动分量 ,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阶地等的左旋断错 ,断距几米至几百米。沿断裂带的水平位移具分组现象 ,可能反映了断裂的黏滑活动特性。根据Ⅰ ,Ⅱ级阶地的左旋断错值及其年代 ,得到了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 3.73mm/a。同时沿断裂带还保存有断崖和断坎等 ,其中Ⅰ级阶地上的断坎高 1~ 1.5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滑动速率 兰州市 马衔山 地震活动 几何形态
下载PDF
粤西玻璃陨石的发现及其断代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虎男 陈伟光 +2 位作者 李子权 张福来 袁宝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对粤西电白、茂名、吴川一带发现的玻璃陨石(雷公墨),进行了年代和化学成分测定,证明它们和邻近的雷琼地区以至澳亚散布区内其它地区的玻璃陨石一样,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本文根据雷公墨所在层位,大体确定了若干第四系剖面的时代,为... 对粤西电白、茂名、吴川一带发现的玻璃陨石(雷公墨),进行了年代和化学成分测定,证明它们和邻近的雷琼地区以至澳亚散布区内其它地区的玻璃陨石一样,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本文根据雷公墨所在层位,大体确定了若干第四系剖面的时代,为判断吴川-四会断裂带的近期活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墨 年代和化学成分测定 断代 吴川一四会断裂 近期活动性
下载PDF
青岛沧口-温泉断裂的空间展布及现代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栾光忠 张海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3-68,共6页
以野外地质观察和断裂的地质剖面为依据 ,阐述了青岛沧口 -温泉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构造特征。并应用区域地貌、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方法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资料对青岛沧口 -温泉断裂现代活动性进行了研究 ,认为上述断裂自晚更新世以来 ... 以野外地质观察和断裂的地质剖面为依据 ,阐述了青岛沧口 -温泉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构造特征。并应用区域地貌、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方法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资料对青岛沧口 -温泉断裂现代活动性进行了研究 ,认为上述断裂自晚更新世以来 ,其活动趋向稳定状态 ,属于晚第四纪不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沧口-温泉断裂 空间展布 现代活动性 环境地质 断裂活动 地震
下载PDF
东秦岭铁炉子断裂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厚云 韩慕康 侯建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0-398,共9页
描述了东秦岭山地铁炉子断裂新活动的方式、表现以及断裂所在地区的新构造应力场。从河流阶地所反映的断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错距和错动速率看 ,铁炉子断裂的新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 ,其水平活动规模比垂直活动大一个数量... 描述了东秦岭山地铁炉子断裂新活动的方式、表现以及断裂所在地区的新构造应力场。从河流阶地所反映的断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错距和错动速率看 ,铁炉子断裂的新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 ,其水平活动规模比垂直活动大一个数量级 ;该断裂垂直活动比较明显的地方是沿盆地发育的地段 ;断裂活动有加速的趋势。铁炉子断裂的新活动方式很可能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挤入欧亚板块及由此造成青藏高原隆起 ,使中国东部地块向东或东南方向差异性滑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铁炉子断裂 新构造应力场 断裂活动方式 河流阶地
下载PDF
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新构造和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方敏 邓志辉 +4 位作者 马晓静 祖金华 楚全芝 尹功明 周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动的影响,古近纪—新近纪有较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并一直持续到早、中更新世。谷地及其两侧基岩中发育NE—NNE向与NW向2组断裂,前者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后者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中控制新生代盆地发育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而发育在前新生界内部且规模较小的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前第四纪。谷地中第四系厚度为10-50m,主要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等厚线总体分布平稳,为正常的河谷堆积。沿谷地及其两侧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仅发生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地震为1585年巢湖南534级地震,另有1次541级地震、2次43/4级地震,1970年有仪器记载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为ML3.7。这些特征有利于该段谷地的地壳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谷地 断裂 新活动时代 第四系厚度
下载PDF
宿松-枞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翟洪涛 郑颖平 +1 位作者 李光 孟凡月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567-571,共5页
宿松—枞阳断裂卫星影像清晰,是一条对构造、地貌、中新生代盆地有着控制意义的断裂。本文对该断裂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断裂的发育历史,选择典型剖面,对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进行调查。根据野外地质考察和断裂沿线... 宿松—枞阳断裂卫星影像清晰,是一条对构造、地貌、中新生代盆地有着控制意义的断裂。本文对该断裂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断裂的发育历史,选择典型剖面,对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进行调查。根据野外地质考察和断裂沿线地震活动统计结果,对断裂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认为,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仍然有所活动,但活动强度已减弱,未来可能发生无地表位错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综合判定为M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枞阳断裂 最新活动时代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最新活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伟 刘旭东 张世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6-395,共10页
通过航、卫片解译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口泉断裂中段在禅房以北断错了T1阶地砂土卵砾石层,最顶部一直断错至阶地上覆的黑垆土层下部。最大垂直断... 通过航、卫片解译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野外调查表明,口泉断裂中段在禅房以北断错了T1阶地砂土卵砾石层,最顶部一直断错至阶地上覆的黑垆土层下部。最大垂直断距位于小峪口至楼子口一带,不小于3m,向南北两侧分别至大峪口、鹅毛口的垂直位移衰减分别为0.50m、0.25m,表明小峪口至楼子口一带为中段活动中心。根据测年结果,确定中段最新活动发生在距今7.71ka~3.00k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段晚第四纪最新活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泉断裂 断错地貌 14C测年 最新活动
下载PDF
乌鲁木齐西山逆断层组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传勇 沈军 +3 位作者 李军 向志勇 胡军 伊力亚尔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7-344,共8页
通过大比例尺的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乌鲁木齐西山逆断层组的几何学特征、新活动和运动速率等相关的定量资料。西山逆断层组由5条长度十几~30余千米、近乎平行的次级断层组成,总体走向NEE,分布在南北宽约6.5km的条带范围内。该断层... 通过大比例尺的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乌鲁木齐西山逆断层组的几何学特征、新活动和运动速率等相关的定量资料。西山逆断层组由5条长度十几~30余千米、近乎平行的次级断层组成,总体走向NEE,分布在南北宽约6.5km的条带范围内。该断层组南侧的两条断层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北侧3条全新世以来仍有活动,其新活动具有分组和组合破裂的特征。西山逆断层组以向南的逆冲运动为主,地表形成了一系列阶地断错、挤压鼓包和断塞塘等新活动现象。根据对断层运动量的测量及年代学测定,获得该断层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所造成的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为1.0~1.5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为0.22m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西山逆断层组 新活动 地壳缩短速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戴华光 贾云鸿 +3 位作者 苏向洲 陈永明 刘洪春 侯康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5-20,共6页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 在分析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断裂带的基础上,确定了NNW向最新活动构造体系。该体系的主体构造是由一系列呈NNW向相间展布的现代隆起带和沉降带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构造变形是该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另外,还对体系的变形特征及“敏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构造变形 活动断裂 地震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池河段的新活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姚大全 刘加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22,共7页
对郯庐断裂带池河段进行了遥感影像判读 ,地震地质实地调查 ,钻孔探测资料分析 ,样品采集测试 ,以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和微观构造解析 .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池河段晚第四纪期间仍具有粘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 ,最新活动方式以蠕滑活动... 对郯庐断裂带池河段进行了遥感影像判读 ,地震地质实地调查 ,钻孔探测资料分析 ,样品采集测试 ,以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和微观构造解析 .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池河段晚第四纪期间仍具有粘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 ,最新活动方式以蠕滑活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池河段 构造解析 新活动
下载PDF
新疆特克斯河下游河段断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兰斌 李祖信 +3 位作者 唐汉军 林传勇 陈孝德 刘行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3-20,共8页
新疆特克斯河上拟修建的恰普其海电站和山口电站位于断裂构造发育、新活动强烈的天山地区。野外地质研究表明,工程区的5条主要断层在第四纪均有活动。对采自工程区的特克斯河断层和F_1断层上的各种断层岩样品,应用变形岩石显微构... 新疆特克斯河上拟修建的恰普其海电站和山口电站位于断裂构造发育、新活动强烈的天山地区。野外地质研究表明,工程区的5条主要断层在第四纪均有活动。对采自工程区的特克斯河断层和F_1断层上的各种断层岩样品,应用变形岩石显微构造分析法、石英颗粒表面形貌法和热释光测年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早期沿断层部位发生过慢速率的韧性变形作用,后沿韧性变形带发生脆性破裂。断层主活动期在上新世末期到早更新世,断层活动时的差异应力为130MPa,以挤压为主。更新世以后,断层活动强度大大减弱,但仍有明显活动,断层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的下限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为确保工程安全,在最后确定场址时应尽可能避开活断层,在工程设计上也应增加一定的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性 断层物质 特克斯河
下载PDF
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断层最新活动年龄及工程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兴唐 袁登维 周继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8-86,共9页
经野外调查和验证,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的NNW向遥感线性形迹是地形、岩性和小型断层的反映。对区内断层带样品进行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判定出青林口断层在距今49×r0~4a曾有轻微活动,其余的四条断层第四纪(240×10~4a)以来无活动... 经野外调查和验证,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的NNW向遥感线性形迹是地形、岩性和小型断层的反映。对区内断层带样品进行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判定出青林口断层在距今49×r0~4a曾有轻微活动,其余的四条断层第四纪(240×10~4a)以来无活动。地貌、地质和微震(M<3)分布表明,这些断层现代是不活动的,非控震构造,对三峡水库、大坝工程稳定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活动 长江三峡 狮子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