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叶翔 章文琼 王爱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7,共9页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平均沉积速率最小(仅为0.36 cm/a),大嶝岛西南侧近岸潮间带平均沉积速率最高(可达3.94 cm/a),大嶝岛南侧近岸和北侧大嶝水道顶端海域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6、1.14 cm/a.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主要受沉积动力过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控制.在潮流输沙的作用下,大量悬沙在大嶝岛西南侧海域沉积从而导致该海域沉积速率最高,而大嶝岛东侧近岸由于海底经常发生侵蚀,故沉积速率较低(仅为0.58 cm/a).近年来的高强度围填海活动及海堤建造等都明显加速了大嶝海域的沉积过程,其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大嶝岛西南侧浅滩地区的沉积速率提高了4倍;围填海活动导致大量泥沙入海,对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沉积过程 沉积速率 高强度人类活动 围填海 大嶝岛
下载PDF
可实现废弃水基钻井液再生利用的电化学吸附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水祥 任雯 +5 位作者 乔川 仝坤 孙静文 张明栋 刘晓辉 张哲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0,共5页
现有的固、液分离技术及设备均难以去除钻井液中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有害固相及超细微颗粒,钻井现场多采用无害化处理后填埋的方式处置,不仅资源化利用率偏低,还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为此,提出了采用电化学吸附法对废弃水基钻井液进... 现有的固、液分离技术及设备均难以去除钻井液中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有害固相及超细微颗粒,钻井现场多采用无害化处理后填埋的方式处置,不仅资源化利用率偏低,还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为此,提出了采用电化学吸附法对废弃水基钻井液进行再生处理的技术思路:首先通过室内实验,在电吸附电极上施加电压,研究电压、吸附时间、膨润土浓度、极板间距及无机盐浓度对电吸附效果的影响;然后分别考察了4种常用无机盐(NaCl、KCl、CaCl_2、Na_2CO_3)在不同浓度下的电吸附极板对模拟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吸附能力;最后在确定最佳电吸附条件的基础上,以国内某油田废弃聚磺钻井液为样品,验证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电化学吸附法通过吸附去除水基钻井液中的劣质固相,实现了废弃水基钻井液的再生,提高了钻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后期钻井废弃物的处理量及成本;(2)含5%膨润土、2 g/LNaCl的模拟废弃钻井液最佳电吸附条件为吸附电压36 V、吸附时间5 min、极板间距5 cm;(3)上述样品经电化学吸附法处理后,1~10μm粒径劣质固相的去除率超过90%,表明该方法对于去除废弃聚磺钻井液中的劣质固相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水基钻井液 电化学吸附法 劣质固相 超细微颗粒 去除率 再生回用 资源化利用率
下载PDF
低分子聚乙烯模料渣化问题探讨
3
作者 张兰惠 高光锋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5-45,共1页
对低分子聚乙烯模料使用中出现的渣化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多次试验取得了理想的回收效果,证实了低分子聚乙烯模料没有皂化现象。
关键词 低分子量 聚乙烯 皂化 回收 模料 渣化 铸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