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构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芳 吕锐 +3 位作者 张波 唐永 焦家如 孟寒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4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 为实现黄河沿线区域系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内外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构建黄河沿线郑州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框架并提出实现路径。针对空间边界相对明确的遗产廊道,其构建路径包括4个阶段:以全流域视角进行区域总体价值认知;在宏观尺度上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在中观尺度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开展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源综合评价并识别优先发展空间单元;综合考量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和组团集群式分布的优势景源空间,构建“先底后图”的保护-发展空间格局,从生态空间、文化遗产空间、人居景观空间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促进规划落地实施。借此丰富遗产廊道的规划理论与技术,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同类型地区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空间格局 构建路径 黄河沿线郑州段
下载PDF
区域协同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宝娣 钟城豪 +3 位作者 崔东旭 韩青 唐敬超 陈亚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24-4636,共13页
近些年黄河治理卓有成效,但因黄河生态底子薄弱,还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不稳定和退化等问题。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主要贡献在于融合生态、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集成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环境(地)、人类活动(人)和... 近些年黄河治理卓有成效,但因黄河生态底子薄弱,还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不稳定和退化等问题。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主要贡献在于融合生态、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集成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环境(地)、人类活动(人)和地物阻隔(人地耦合)三方面构建流域综合阻力评价体系,提出一个在黄河全流域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框架。具体内容包括:(1)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和景观连通性进行黄河流域生态源地识别;(2)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地物阻隔三方面构建流域综合阻力评价体系,并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进行分级;(3)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黄河流域生态廊道提取及战略点识别。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源地斑块数量为75个,面积为23.13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9.09%;流域高度安全区域面积为17.83万km^(2)、中度安全区域面积为27.83万km^(2)、较低与低安全区域面积为33.84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2.43%、35.00%和42.57%;流域具有94条生态廊道,平均长度为37503 m,主要用地类型为草地和森林;流域生态战略点共有12个,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东部,阻力值相对较高,容易成为影响黄河流域连通性的“瓶颈”。最后探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黄河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以及现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影响,并从利用水资源评估体系优化生态源地的识别、基于电路理论结合指示性物种的迁移优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识别,提出未来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以期为构建面向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黄河流域资源时空配置,提供评价与优化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也为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战略点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沿黄河倾斜平原地区特大城市风道构建路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芳 张波 +2 位作者 孟寒冬 吕锐 唐永 《城乡规划》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科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城市通风不畅、热岛效应等气候问题,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倾斜平原地区在城市冠层(1)的风环境有其独特性,文章以黄河流域特大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气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从区域、城市两个空间尺... 科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城市通风不畅、热岛效应等气候问题,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倾斜平原地区在城市冠层(1)的风环境有其独特性,文章以黄河流域特大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气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从区域、城市两个空间尺度,探索适应特殊地理特征的城市风道构建路径与方法。首先在区域尺度,基于长时段(30年以上)气象观测数据、WRF模型等进行综合背景风环境评估,确定风源;其次在城市尺度,关注倾斜平原地形环境下环流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选取天空开阔度(SVF)和地表粗糙度指数叠加模型,识别计算通风潜力,结合GIS可视化评价,划定一级、二级廊道空间,进行廊道通风效果科学性验证;最后衔接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体系,探索分级、分类管控通风廊道及冷源等核心空间,促进空间落位和精准实施。借此进一步丰富通风廊道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从气象、规划融合视角为我国黄河流域特大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河流域 倾斜平原 城市通风廊道 构建路径
下载PDF
旅游廊道视角下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及其原因——以陕西黄河流域城市为例
4
作者 白艾灵 郭杉桐 朱海艳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文章利用网络关注度分析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剖析目的地形象认知属性并阐释其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的影响。发现:①既有个性形象又有共性形象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个性形象且没有... 文章利用网络关注度分析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剖析目的地形象认知属性并阐释其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的影响。发现:①既有个性形象又有共性形象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个性形象且没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并未受到旅游廊道的影响;空间上具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旅游廊道建设后旅游形象感知水平在区域中的比重得到提升。②目的地共性形象在旅游廊道建设后能够得到强化,旅游形象感知水平也由此提升;具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由于受到其他目的地的关联带动,促进了区域旅游形象感知结构的协调发展。③基于旅游廊道内涵提出的目的地景区维度和空间维度认知属性的5种组合能够指示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形象 整体形象 旅游廊道 陕西黄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视角下黄河流域遗产廊道空间构建研究
5
作者 杜怡帆 史承勇 +1 位作者 唐英 陈聪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流域内遗产资源认识不全面、保护不系统、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凸显。本文采用CCSPM模型、MC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探讨流域视角下遗产廊道多级空间的构建。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遗产资源共计5917...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流域内遗产资源认识不全面、保护不系统、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凸显。本文采用CCSPM模型、MC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探讨流域视角下遗产廊道多级空间的构建。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遗产资源共计5917处,集中在晋陕豫黄河干流流域,分布格局呈“整体凝聚、局部分散、分布不均”的特征。遗产廊道空间约29.71万平方千米,分布格局呈“一总六分”的态势,分布方式与形态由河流特征决定,空间破碎化、间断化、异质化问题突出;核心区集中于三晋—关中—中原文化遗产廊道区,约为7.65万平方千米,涵盖2846个遗产资源点,分布形态呈“人”字形,集聚于渭河、汾河、沁河沿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遗产廊道 空间构建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政策内涵及路径
6
作者 蔺洁 苏比汉·恩尼 王婷 《创新科技》 2024年第8期14-25,F0002,共13页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提出与发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缩小沿黄地区的地域差异。但是,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面临着地理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创新发展不均衡、创新网络不完善和民生发展滞后等挑战。在...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提出与发展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缩小沿黄地区的地域差异。但是,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面临着地理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创新发展不均衡、创新网络不完善和民生发展滞后等挑战。在界定科技创新走廊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新发展理念,从推动沿黄地区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5个方面,阐述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政策内涵;并从强化重点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经济一体化、生态保护优先、拓展科技创新网络和提升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等5个方面,探讨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走廊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走廊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菏泽市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策略研究
7
作者 许爱超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菏泽市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通过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建设黄河绿色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等举措,积极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在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法治保障体系不足、林长制工作落实不到位、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大等问题... 菏泽市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通过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建设黄河绿色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等举措,积极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在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法治保障体系不足、林长制工作落实不到位、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大等问题。菏泽市应通过健全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深化林长制改革、注重黄河水生态保护等措施,全力打造集多功能为一体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菏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市 黄河下游 绿色生态廊道 策略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of the Yellow River swings and its subdeltas during 1855―2000 被引量:8
8
作者 YE QingHua1,3?, CHEN ShenLiang2, HUANG Chong4, XUE YunChuan5, TIAN GuoLiang3, CHEN ShuPeng3,4, SHI YaNan4, LIU QingSheng4 & LIU GaoHuan4 1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ITP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Beijing 100085,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2 位作者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RSA),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4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5 Qingdao Meteorological Bureau, Qingdao 266003,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566-1577,共12页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artography on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evolution in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and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pattern and process ...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artography on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evolution in Geo-information Tupu (Carto-methodology in Geo-information, CMGI) and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pattern and process in landscape ecology, the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in studying the swing process of the Yellow River (YR) ove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during 1855― 2000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1)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2) evolution process Tupu of YR rump channels; (3) evolution process Tupu of the 7 pieces of subdeltas in YRD during 1855―2000; (4)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of the modern YRD and the current YRD; (5)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of YR rump channels on the 7 pieces of subdeltas during 1855―2000; and (6) corridor-matrix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by YR swings. The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here is still primary but we hope that it could provide a new tool for exploring an integrated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approaches for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information Tupu LANDSCAPE INFORMATION Tupu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Y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corridor-matrix LANDSCAPE
原文传递
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初探——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星 李文兵 +1 位作者 伍延基 张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0,96,共6页
从分析城市建成区居民生活与闲暇现状出发 ,对构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进行了理论思考 ,认为 :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适合城市建成区居民户外游憩活动谱中较小尺度的游憩行为 ;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闲暇需求而建构的游憩系统 ,必须遵循... 从分析城市建成区居民生活与闲暇现状出发 ,对构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进行了理论思考 ,认为 :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适合城市建成区居民户外游憩活动谱中较小尺度的游憩行为 ;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闲暇需求而建构的游憩系统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才能达到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 ;以人为本是户外游憩系统构建的总原则 ,地方性、内向定位等则是总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 ,以兰州市为例 ,提出了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的实际构想———构建兰州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 ,既要看到该市建成区环境具有明显的“廊道”效应、黄色为背景色等特征 ,又不能忽视在建成区内的一百多万城市居民的生活实际。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 ,在充分利用兰州市现有的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的前提下 ,提出了滨河游憩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户外游憩系统 滨河游憩走廊 城市中心体系游憩系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政海 王海梅 +2 位作者 刘书润 宋国宝 高吉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7-582,共6页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为主线,并结合2003年9月和2004年10月两次实地地面植被调查,主要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植物区系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植被结构简单、覆盖度低、生态系统年轻性特点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明显;植物种类少、常具有抗盐、抗旱特性;旱生、中旱生植物以及与内蒙古共有植物种类多,充分体现了黄河的生物廊道作用;主要保护动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这些特征既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的盐化生境特点,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河流通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物多样性特点 廊道作用
下载PDF
河西走廊流域治理的科学问题及其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忠静 郑航 耿国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针对河西走廊三流域治理,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水资源利用秩序等方面,剖析各流域产生生态问题的科学必然性,以及流域治理手段的针对性。从黑河、石羊河流域治理的效果及流域演化基本规律出发,提出河西走廊三流域后治理... 针对河西走廊三流域治理,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水资源利用秩序等方面,剖析各流域产生生态问题的科学必然性,以及流域治理手段的针对性。从黑河、石羊河流域治理的效果及流域演化基本规律出发,提出河西走廊三流域后治理时代可持续发展在气候变化、经济转型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科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权 流域治理
下载PDF
1988年9月张掖地区的太阳辐射状况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季国良 江灏 +3 位作者 左勇前 候旭宏 文军 周晓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4-201,共8页
1988年8~9月,在河西走廊的化音和张掖地区进行了一次预备性观测实验。本文利用预备观测中所取得的少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地区太阳辐射各个分量和太阳分光谱辐射的一些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大气透明度较好;光资源充足;兰紫光... 1988年8~9月,在河西走廊的化音和张掖地区进行了一次预备性观测实验。本文利用预备观测中所取得的少量资料,分析了干旱地区太阳辐射各个分量和太阳分光谱辐射的一些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秋季大气透明度较好;光资源充足;兰紫光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较大;地表净辐射具有平原地区的特征,其值介于平原与高原地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光谱 辐射 反射率
下载PDF
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对建设大黄河旅游走廊的构想 被引量:16
13
作者 薛宝琪 范红艳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竞争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主要形式.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位置优越.在遵循开发与保护、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竞争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主要形式.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位置优越.在遵循开发与保护、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整体推进、突出区域主题形象等原则下,实现黄河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大黄河旅游走廊,是黄河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参与区域竞争的必要选择.为此,黄河沿线各省区要加强合作,在编制全流域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旅游推广合作、共拓客源市场等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线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整合 大黄河旅游走廊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清贺 马丽娇 +4 位作者 刘倩 丁圣彦 卢训令 曹梓豪 张祎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3-992,共10页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年呈增加趋势,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距离阈值下,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植被 景观连接度 斑块重要值 植被廊道网络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法的滨水游憩资源分布特征研究——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璐 张志斌 +1 位作者 魏娟 贾琳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8期996-1000,F0004,共6页
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方法,对其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和不同类别游憩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格局。(2)黄河风情线... 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方法,对其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和不同类别游憩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格局。(2)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总体是以城关区段为"单核心"的集聚空间结构,不同行政区游憩资源分布集聚度不同,东段游憩资源分布呈片区密集状分布,西段游憩资源则为组团离散状分布。(3)4类游憩资源区域分异:自然风光类和人文历史类游憩资源为资源主导型分布模式,休闲健身类游憩资源因受到政策引导和规划建设而呈相对均匀分布态,购物餐饮类游憩资源则为市场主导型集聚分布在城市繁华商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风情线 游憩资源 空间特征 兰州市
下载PDF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现实条件与有效路径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张永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1,共10页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对新时代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动力学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创新和变革理论,立足于全局性与局部性相结合、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优先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架构了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期望以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西北五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并以走廊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北五省区的生态保护。指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助推黄流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果和深度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时代要求;同时,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也具备良好的区位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样本和模式基础、国际贸易通道基础。新时代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明确西北五省区发展的个性定位基础上找到走廊发展的共性目标,在明晰五省区发展的功能区划基础上找准走廊发展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重点经济区、城市群、省会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对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撬动能力,以科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找准走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倡议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西北五省区
下载PDF
黄河源头地区景观时空变化与廊道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泺 薛达元 +1 位作者 杜世宏 曹丽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采用1986年和2006年两期的遥感数据,研究了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源头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沿岸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影响,分析了沿黄河两岸不同尺度景观廊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头区域主要是以草地、灌... 采用1986年和2006年两期的遥感数据,研究了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源头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沿岸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影响,分析了沿黄河两岸不同尺度景观廊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头区域主要是以草地、灌木灌丛等类型为主的资源景观,各种草地景观连接度较高。廊道效应在距离黄河10km内作用明显,并具有尺度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廊道效应
下载PDF
商丘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作余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8-21,共4页
加快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突出问题。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需要强化保护,促进黄河故道生态协调发展;加强传承,弘扬黄河故道生态文化;统筹谋划,提供黄河故道生态保障;打造产业,发展黄河故道生态经济;注重体验... 加快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突出问题。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需要强化保护,促进黄河故道生态协调发展;加强传承,弘扬黄河故道生态文化;统筹谋划,提供黄河故道生态保障;打造产业,发展黄河故道生态经济;注重体验,开展黄河故道生态旅游;深化合作,促进黄河故道生态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黄河故道 生态走廊 文化走廊 旅游走廊
下载PDF
并协原理对慢旅游的启示:特征内涵与开发路径——以河南省黄河旅游廊道为例
19
作者 高伟洁 杨静怡 李翠翠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第5期86-92,共7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使得慢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所推崇的旅游方式。目前国内并未对慢旅游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以新时代发展战略下的河南段黄河慢旅游廊道为例,跨学科借用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使得慢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所推崇的旅游方式。目前国内并未对慢旅游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以新时代发展战略下的河南段黄河慢旅游廊道为例,跨学科借用物理学的并协原理探究慢旅游与黄河旅游廊道之间的关系,归纳分析出慢旅游的5C理论特征和内涵;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为沿黄慢旅游廊道的发展提出保护生态、节奏舒适、突显文化和追求个性的开发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协原理 慢旅游 黄河旅游廊道 特征内涵 开发路径
下载PDF
自然、文化、游憩一体的大西安渭河景观廊道构建
20
作者 虞春隆 党纤纤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8期170-175,共6页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是城市空间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西安大都市圈的确立,渭河随之成为西安的城中河。本文探讨了西安城市发展与渭河的关系,从保护渭河水系、挖掘地域文化、突显城市特色角度出发,构建集自然生...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是城市空间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西安大都市圈的确立,渭河随之成为西安的城中河。本文探讨了西安城市发展与渭河的关系,从保护渭河水系、挖掘地域文化、突显城市特色角度出发,构建集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渭河景观廊道,形成了大西安特有的水系廊道,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自然生态 文化遗产 休闲游憩 景观廊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