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s of Connexin and Par-3 in the Distal Margin of Rectal Cancer after Ultra-low Anterior Resection
1
作者 刘俊 张维康 +4 位作者 刘金林 卢晓明 龙跃平 周颜才 刘胜洪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3期330-334,共5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connexin and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3 (par-3) in the distal resection margin of rectal cancer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wo proteins with tumor relapse. ...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connexin and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3 (par-3) in the distal resection margin of rectal cancer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two proteins with tumor relapse.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underwent ultra-low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curved cutter stapler. The pathological specimen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 terms of sampling sites: tumor group, 2.0-cm group (in which the tissues were harvested 2.0 cm distal to the tumor tissues), 3.0-cm group (in which the tissues were taken 3.0 cm away from the tumor tissues). All the samples were pathologically observed and then measur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connexin and par-3 by employ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operations in this series went uneventfully. No anastomotic stoma bleeding, stenosis and death occurred postoperatively. Histopathologically, in the tumor group, epithelial cells lost normal pattern of arrangement and polarity, and were loosely connected and even detached. In the 3.0-cm group, the epithelia had normal appearance, obvious cell polarity and essentially intact cell junc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the 3.0-cm group had the strongest expression of connexin and par-3, and the expression in the 2.0-cm group and the tumor group was relatively weak.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wo protei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for all).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own-regulated connexin and par-3 in the distal margin of rectal cancer tissues may indicate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and high likelihood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lthough no tumor cells were found in the sections of the 2.0cm group,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connexin and par-3 may suggest the development of anaplasia and the increased odds of tumor relapse. Therefore, we are led to speculate that tumor resection only including 2.0 cm of unaffected rectum could not completely avoid the distant metastasis and local rela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neoplasma curved cutter stapler ultra-low anterior resection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3 CONNEXIN
下载PDF
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与T_(2)WI对T1和T2期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对照研究
2
作者 张风光 杨开兰 +6 位作者 张宏凯 赵可可 高朋瑞 杜峰 白冰妹 黎海亮 曲金荣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3-1428,共6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与T_(2)WI对T1和T2期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2例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的MRI表现。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腹盆部MRI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采用多期... 目的:比较磁共振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与T_(2)WI对T1和T2期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2例T1和T2期直肠癌患者的MRI表现。由两名具有10年以上腹盆部MRI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采用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与T_(2)WI进行MRI的T分期评价,并进行一致性分析。对直肠癌MRI 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进行χ^(2)检验对照分析,并结合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方式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动态增强联合iShim-DWI与单独T_(2)WI对T1、T2期直肠癌诊断符合率对比分别为87.7%vs.62.3%、85.2%vs.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与单独T_(2)WI对T1期直肠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3%vs.13.2%、95.7%vs.100%、93.1%vs.100%、84.6%vs.60.0%;而对T2期直肠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vs.58.0%、84.9%vs.67.9%、88.1%vs.52.6%、81.8%vs.37.0%。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与单独T_(2)WI对T1、T2期直肠癌术前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 vs.0.566、0.852 vs.0.450。结论:磁共振多期增强联合iShim-DWI对直肠癌T1和T2期的诊断效能高于T_(2)WI,对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T分期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国新 闫鸿涛 +3 位作者 余江 雷尚通 薛琪 程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3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标本长度、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96.1±30.3min),显著长于B组(164.8±22.7min)和C组(158.7±20.9min)(P均< 0.001);A组出血量(72.4±21.5ml)明显多于B组(48.2±16.3 ml)和C组(46.6±15.4 ml)(P<0.001);B、C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11.4%降至B组和C组的2.9%,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A组的17.1%降至B组和C两组的5.7%,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三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手术35例在17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2.1例,B组和C组各用时7个月,平均每月5例。结论无腹腔镜胆囊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直肠肿瘤 学习曲线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小银 刘广健 +10 位作者 周智洋 孟晓春 文艳玲 余俊丽 陈瑶 程文捷 覃斯 曹飞 张文静 蒋清凌 王仪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方法 4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接受ERUS检查,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6例未接受;所有患者于接受ERUS检查后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以术后病理诊断环周切...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方法 4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接受ERUS检查,其中1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6例未接受;所有患者于接受ERUS检查后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以术后病理诊断环周切缘(CRM)的结果为金标准,判断E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MRF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T1期2例,T2期17例,T3期25例;CRM阳性2例,CRM阴性42例。低位直肠癌16例,中位直肠癌28例。肿瘤位于前壁和前侧壁26例,后壁和后侧壁13例,累及肠壁全周5例。ERUS对术前接受和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15/18)和92.31%(24/26);肿物位于前壁和前侧壁时,诊断准确率为80.77%(21/26),而肿物位于后壁和后侧壁时为100%(13/13);对于低位和中位直肠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00%(12/16)和96.43%(27/28);总准确率为88.64%(39/44)。结论 ERUS是术前评估直肠癌是否累及MRF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直肠 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筋膜
下载PDF
热疗联合^(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溪 韩今华 +1 位作者 李云峰 杨艳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3-96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评价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手术且放疗后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20例手术治疗患者,1例患者无法耐受...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评价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方法:手术且放疗后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20例手术治疗患者,1例患者无法耐受热疗退出),术前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粒子间距为1.0cm,植入后立即复查CT,再行剂量验证,植入粒子数量为12~58颗,每颗粒子放射性活度为0.5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90~140Gy。射频热疗,每次60min,维持温度43℃,每周2次,连续3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通过影像学结果和血清中CEA水平变化评价有效率,并评估尿频、尿痛、血尿和直肠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随访6个月后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缩小;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EA水平由治疗前(30.25±8.32)mg·L^(-1)降低到(11.89±5.22)mg·L^(-1)(t=13.158,P<0.01);局部有效率94.7%(18/19),疼痛缓解率为94.4%(17/18);治疗前NRS评分中位数为6(4,7)分,治疗后NRS评分中位数为1(0,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尿频、尿痛、血尿和直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热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复发性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复发性直肠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125I放射性粒子 直肠肿瘤 复发
下载PDF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COX-2和Bcl-2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田慧军 邓涛 +3 位作者 沈志祥 唐明武 胡志芳 陈会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 探讨COX 2及Bcl 2基因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2 8例大肠癌、2 8例大肠腺瘤和 10例正常黏膜中COX 2及Bcl 2表达 ,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黏膜中C... 目的 探讨COX 2及Bcl 2基因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2 8例大肠癌、2 8例大肠腺瘤和 10例正常黏膜中COX 2及Bcl 2表达 ,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黏膜中COX 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82 1%、85 7%和 0 0 %。Bcl 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75 0 %、78 6%和 2 0 0 %。大肠癌与腺瘤的COX 2及Bcl 2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 (P <0 0 1)。大肠癌中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大肠腺瘤 (χ2 =8 80 ,P <0 0 5) ,COX 2和Bcl 2的表达均与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腺瘤P <0 0 1;癌P <0 0 5) ,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P >0 0 5) ,大肠癌高、中、低分化各组间及不同Dukles分期 (A、B期和C、D期 )各组间凋亡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COX 2和Bcl 2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表达增强 ,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腺瘤 COX-2 BCL-2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ABC法 TUNEL法
下载PDF
管状吻合器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琴远 胡饶 +2 位作者 肖镇寰 黄欢 彭鸿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9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用于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优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将73例行miles手术结肠永久性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吻合器吻合肠造口39例,B组手工缝合肠造口34例。术后对2组造口方法从手术时间、术后造口排气时间、平均住...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用于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优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将73例行miles手术结肠永久性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吻合器吻合肠造口39例,B组手工缝合肠造口34例。术后对2组造口方法从手术时间、术后造口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A组手术时间、术后造口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造口肠管水肿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行管状吻合器乙状结肠造口术操作简单,造口形态一致,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吻合器 乙状结肠 单腔造口术 直肠肿瘤
下载PDF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成世盈 李丹 +2 位作者 刘升锋 刘祺 崔龙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对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1月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64例,36例(A组)未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28例(B组)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 目的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对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1月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64例,36例(A组)未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28例(B组)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A组9例发生吻合口瘘,B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A、B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3 d和25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术中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能有效地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前切除 回肠造口术
下载PDF
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少良 朱冠宝 +3 位作者 姚建高 蓝升红 周宏众 邵永孚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  1999年 3月~ 2 0 0 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5例 ,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 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 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 4例 ,乙状结肠双腔造瘘... 目的 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  1999年 3月~ 2 0 0 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5例 ,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 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 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 4例 ,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 1例。 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 1.8(1.1~ 2 .9)年 ,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 1年后逐渐脱落 ,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 ,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乙状结肠造瘘术 管状吻合器 并发症
下载PDF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琪 刘恩卿 《医师进修杂志》 1999年第3期22-23,共2页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旁移行膜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癌帝 行膜的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差异显著,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差别有显著意义,不同人化程度的直肠癌之间,差别...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旁移行膜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癌帝 行膜的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差异显著,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差别有显著意义,不同人化程度的直肠癌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提示对粘癌或Ddispl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肠粘膜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琳 左明 +2 位作者 刘超 燕锦 刘宝善 《四川肿瘤防治》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造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间 4 34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 337例 (称腹膜外组 ) ,经腹膜内通路 97例 (称传统组 )... 目的 :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造设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间 4 34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 ,经腹膜外通路 337例 (称腹膜外组 ) ,经腹膜内通路 97例 (称传统组 )分别造设人工肛门的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腹膜外组有 2例患者 (0 . 5 % )发现造口狭窄 ,5例患者 (1 4. 8% )发现造口周围炎 ,1例患者 (0 . 3% )发现造口旁疝 ,87例患者获排便感觉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 1%。腹膜内组造口狭窄 11例 (11. 34% ) ,发现造口周围炎 3例 (5. 5 % )、造口回缩 2例 (2 .16 % )、造口脱垂 4例 (4. 12 %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 98% ,患者没有排便感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都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5 )。结论 :直肠癌APR术后经腹膜外通路造设人工肛门术 ,较传统手术并发症少 ,手术操作简单 ,便于护理且可获排便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术 直肠癌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经腹膜外通路 肿瘤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 被引量:1
12
作者 折占飞 杨秀峰 +2 位作者 杨哲 王二明 陶玉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保留植物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86例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26±42min,术中失血平均235、30±189...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保留植物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86例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26±42min,术中失血平均235、30±189.50ml,发生吻合口瘘2例(2.33%)。术后拔尿管时间3~14d,平均6.23d。术后4周随访,保肛组67例中51例(76.1%)控便能力良好,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4.1%(14/58),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7.6%(16/58)。随访时间6个月~9年,平均46个月。发生局部复发2例(2.33%)。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和63.2%。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预防中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采用TME手术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保留植物神经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植物神经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20-321,共2页
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病人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对于减少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例病人分为2组,观察TME基础上保留盆腔植物神经(TME+PANP)组(65例)和不保留植物神经(TME)... 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病人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对于减少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例病人分为2组,观察TME基础上保留盆腔植物神经(TME+PANP)组(65例)和不保留植物神经(TME)组(55例)病人术后性功能障碍、排尿功能障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随访2年观察局部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1.5%(14/65)和41.8%(23/55),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3.1%(15/65)和45.5%(25/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导尿时间分别为5.5±3.4d和10.8±4.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3/65)和3.6%(2/5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2%(4/65)和5.5%(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TME基础上实施PANP,在不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的情况下,可改善病人术后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保留骨盆植物神经
下载PDF
B7-H4基因在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梁群英 冯爱菊 +2 位作者 张玉文 邱晓娣 窦颖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研究B7-H4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7-H4基凶分子在65例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B7-H4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8.5%(51/65);B7-H4基因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性... 目的研究B7-H4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7-H4基凶分子在65例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B7-H4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8.5%(51/65);B7-H4基因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B7-H4基因阳性表达的直肠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36±7)个月比(48±9)个月,P〈0.05]。结论B7-H4基因在直肠癌组织的过表达,町能为直肠癌新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基因 肿瘤 B7-H4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直肠癌内分泌分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15
作者 王道存 贾云英 +3 位作者 魏民 王立东 刘益清 刘晓红 《实用癌症杂志》 1998年第4期278-279,共2页
为了探讨直肠癌内分泌分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49例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和EGFR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CGA及EGFR的表达... 为了探讨直肠癌内分泌分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49例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中嗜铬蛋白A(CGA)和EGFR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CGA及EGFR的表达率均为38.8%(19/49)。有内分泌分化和无内分泌分化的直肠癌,其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57.9%(11/19)和26.7%(8/30),有显著性差异(P<0.05)。EGFR的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内分泌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内分泌分化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下载PDF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综合治疗价值的探讨
16
作者 周绍兵 刘阳晨 项其昌 《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病例放射治疗和化疗的价值及毒副反应。[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直肠癌70例 ,其中35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放化组) ,35例仅接受术后放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MV_X线DT:48Gy ,24次 ,5~6周...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病例放射治疗和化疗的价值及毒副反应。[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Ⅱ、Ⅲ期直肠癌70例 ,其中35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放化组) ,35例仅接受术后放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MV_X线DT:48Gy ,24次 ,5~6周完成。化疗采用LFP方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和顺铂静脉滴注)。[结果]术后放化组和单放组均未因急性毒副反应中断治疗 ,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和40.0%(χ2=4.64,P<0.05)。[结论]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配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并未增加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副作用 预后 直肠癌 治疗
下载PDF
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17
作者 范培锡 王营 +1 位作者 樊军伟 潘海燕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 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 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 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 目的 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 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 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 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腹胀、主切口及造口感染、造口狭窄 ,A组分别发生 10、7、 4例 ,与B组的 2 4、15、 2 0例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外置肠管血运不良A、B组分别为 5例和 6例 (P >0 .0 5 )。结论 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兼备腹膜外隧道法及结肠内插管端式造口的优点 ,克服了其缺点 ,手术简单易行 ,是一种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插管 经肠造口术 大肠癌 临床资料
下载PDF
PI3K和Akt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张甘露 赵长林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PI3K和Akt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60例直肠癌组织、30例直肠腺瘤组织及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6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PI3K和Akt蛋白在直肠癌...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PI3K和Akt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60例直肠癌组织、30例直肠腺瘤组织及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6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PI3K和Akt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PI3K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前CEA水平、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均P<0.05或0.01);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形态无关(均P>0.05)。Akt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前CEA水平、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均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形态、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I3K和Akt蛋白的高表达与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PI3K AKT 预后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防治
19
作者 宋延强 吕文平 戴瑞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防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 结果 再次手术证实局部复发的病例中 ,吻合口复发 7例 ,吻合口周围组织局部复发 15例 ,直...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防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 结果 再次手术证实局部复发的病例中 ,吻合口复发 7例 ,吻合口周围组织局部复发 15例 ,直肠系膜复发 2 4例 ,予手术切除 2 7例 ,余 19例无法切除。 结论 局部复发与首次手术时未严格遵循无瘤操作原则、淋巴清扫不彻底、肠管切除不足、全直肠系膜切除不够等有关。把握好第一次手术术式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前切除术 局部复发 防治 术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多药耐药基因与p53基因产物的关系
20
作者 吴建农 冯一中 +1 位作者 王愈华 刘敏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77-578,共2页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多药耐药基因 (MultidrugResistanceGene ,MDR )与p5 3基因产物的关系 ,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 5 1例结、直肠癌MDR1、p5 3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MDR1基因产物Pgp阳性表...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多药耐药基因 (MultidrugResistanceGene ,MDR )与p5 3基因产物的关系 ,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 5 1例结、直肠癌MDR1、p5 3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MDR1基因产物Pgp阳性表达共43例 ,强度为 +~ + + ;p5 3阳性表达共 41例 ,强度为 +~ + + + ,Pgp与p5 3的表达结果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MDR1基因与p5 3基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p5 3基因对MDR1基因的调节可能在MDR1基因的转录过程中通过对MDR1基因CAT的作用而产生影响 ,说明可以通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来检测肿瘤的基因表达产物 ,从而了解p5 3对MDR1基因的影响 ,由此进一步通过对p5 3基因的控制来调节MDR1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腺癌 基因表达 多药耐药基因 P53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