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red-yellow soil acidifica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of Chinese pine
1
作者 TangHS Wang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Acid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 yellow soil by lowering its pH value and leaching out aluminum(Al) ions that are harmful to the growth of plants. The structure of soil... Acid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 yellow soil by lowering its pH value and leaching out aluminum(Al) ions that are harmful to the growth of plants. The structure of soil will be damaged, resulting in higher viscosity, higher water retention rate and lower air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cformic Carr. ) seeds sowed in soil treated with sulphuric acid(H 2SO 4)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for untreated soil. The direct cause was the large amount of Al ions leached out because of low pH values(≥3.5). The added acid decreased the soil aggregation and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micro aggregates(under 250 μm in diameter). Such changes increased the soil's viscosity, which tied the pine needles to the soil after the seeds had germinated and prevented the seedlings from fully devel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ion germination of Chinese pine red yellow soil soil aggregates soil viscosity
下载PDF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ellow- Red Soils Derived from Granite
2
作者 LUOJIA-XIAN YANGDE-Y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Mineral constituents and their weathering in yellow-red soils derived from granite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studied.Light minerals in fractions greater than silt contained over 80% quartz ... Mineral constituents and their weathering in yellow-red soils derived from granite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studied.Light minerals in fractions greater than silt contained over 80% quartz and feldspar,and heavy ones contained more than 60% various iron minerals and about 30% mica and bornblende.Kaolinite was the main clay mineral,the content of which was about 300-400g/kg.Quartz was weathered very weakly,Ca-feldspar was weathered over 65%,and about 25% of Na-feldspar was weathered.The vermiculitisation of mica was relativly obvious,>50% of mica being eathered to vermiculite.Weatherable minerals were also obviously eathered,the weathering being about 60%.Soil vermiculite was evolv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mica→hydromica→vermiculite-chlorite→vermiculite,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leaching situation and oxidic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壤 土壤矿物 矿物组成 矿物风化 矿物变迁
下载PDF
Study on Exchangeable Cation Determining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of Soil in South China
3
作者 Anqi Wang Xiangzhen Kong +2 位作者 Xiaodong Song Bing Ju Deche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17-26,共10页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is an important soil chemical index in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taxonomy.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exchangeable cation dominates BSP of soil in south China. Therefore, in this ...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is an important soil chemical index in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taxonomy.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at exchangeable cation dominates BSP of soil in south China.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the data of BSPs and exchangeable H+, Al3+, Ca2+, Mg2+, K+ and Na+ of 109 and 45 horizon samples of 50 and 28 soil species in red soil and yellow soil groups in the Database of Chinese Soil Species were used to explore fur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SPs and exchangeable cations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SPs and exchangeable 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exchangeable cations in both red soil and yellow soil groups were in an order of Al3+ (4.55 ± 1.47 and 4.22 ± 1.2 cmol(+)/kg) > Ca2+ (0.32 ± 0.21 and 0.36 ± 0.24 cmol(+)/kg) > H+ (0.23 ± 0.13 and 0.19 ± 0.10 cmol(+)/kg) > K+ (0.16 ± 0.09 and 0.16 ± 0.11 cmol(+)/kg) > Mg2+ (0.13 ± 0.09 and 0.11 ± 0.08 cmol(+)/kg) > Na+ (0.08 ± 0.06 and 0.11 ± 0.06 cmol(+)/kg). For red soil group, Al3+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exchangeable cations, Ca2+ and H+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K+, Mg2+ and Na+;while for yellow soil group, Ca2+, H+ and K+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g2+ and K+. BSP of red soil group was codetermined by Ca2+, Al3+, Mg2+ and Na+, 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33.81%, 19.82% and 14.49%, respectively;while BSP of yellow soil group was codetermined by Al3+, Ca2+, Mg2+, K+ and Na+, 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24.91%, 21.55%, 19.91% and 14.21%, respectively.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exchangeable cation does not mean the higher importance of the cation to soil B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Exchangeable CATIONS Correlation red soil yellow soil South China
下载PDF
南方红黄壤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4
作者 谢双鹏 蒋啸虎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3年第5期44-49,共6页
针对南方红黄壤的理化性质,基于EDEM软件选取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作为红黄壤的接触模型进行参数标定,通过试验获取了红黄壤的本征参数;通过数据库确定了接触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堆积角试验完成了红黄壤物理参数的标定。以实际堆... 针对南方红黄壤的理化性质,基于EDEM软件选取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作为红黄壤的接触模型进行参数标定,通过试验获取了红黄壤的本征参数;通过数据库确定了接触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堆积角试验完成了红黄壤物理参数的标定。以实际堆积试验测得的堆积角29.5°为仿真土壤模型堆积角寻优目标,通过寻优得到最优组合参数:JKR表面能0.84 J/m^(2)、恢复系数0.32、静摩擦因数0.63、动摩擦因数0.46,该参数的仿真堆积角与试验测定堆积角误差为1.0%。利用堆积角试验的最优参数作为南方红黄壤-65Mn接触仿真过程的土壤参数,以物理穿刺试验与仿真穿刺试验对比进行红黄壤-65Mn接触参数标定,得到红黄壤-65Mn之间的接触参数:静摩擦因数0.32、滚动摩擦因数0.50、碰撞恢复系数0.20,并通过对比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中力-位移变化曲线的拟合情况分析仿真参数可靠性,结果表明标定得到的相关参数可用于南方红黄壤的离散元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壤 离散元仿真模型 参数标定 土壤穿刺试验
下载PDF
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7
5
作者 张祥 王典 +3 位作者 姜存仓 朱盼 雷晶 彭抒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9-984,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我国南方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强酸性红壤施用生物炭能明显提高pH而降低其酸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我国南方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强酸性红壤施用生物炭能明显提高pH而降低其酸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生物炭量/土壤量:0、0.5%、1.0%、2.0%)的增加,改良效果不断加强;弱酸性黄棕壤施用生物炭也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对该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不同生物炭用量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2.0%时对两种土壤各理化性质影响均表现为最明显,红壤pH平均增加0.61,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分别平均提高203.4%、369.3%、368.0%、30.4%,而黄棕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平均增加0.55、124.2%、57.5%、50.3%。因而,相同用量的生物炭对红壤的改良效应好于黄棕壤,且施用生物炭对两种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pH、速效磷、碱解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红壤 黄棕壤 土壤改良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酸性黄红壤上施用白云石的作物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宏斌 王允青 +2 位作者 武际 王文军 郭熙盛 《土壤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0,共4页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旱地上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施用白云石改良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白云石能显著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小麦增产11.6%~13.4%,油菜增产9.4%~27.2%,红豆增产21.9%~49.7%,玉米增产1... 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旱地上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定位试验,以探讨施用白云石改良土壤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白云石能显著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小麦增产11.6%~13.4%,油菜增产9.4%~27.2%,红豆增产21.9%~49.7%,玉米增产10.9%~44.6%,黄豆增产6.6%~29.8%,其增产后效与使用量成显著正相关。施用白云石粉处理三年六季作物累计增加的纯收入为2511.6~5376.8元/hm2,产投比为27.9~12.4∶1。从作物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评价来看,适宜的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100~16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黄红壤 白云石 作物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改良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红黄壤茶园不同培肥模式的土壤理化效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利民 林新坚 +2 位作者 黄东风 李卫华 邱孝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7,65,共5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不施肥(CK)、全量化肥(C)、(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C1/2O1/2)、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CL)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C1/2O1/2L)等6种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不施肥(CK)、全量化肥(C)、(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C1/2O1/2)、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CL)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C1/2O1/2L)等6种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模式相比,其他模式均能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其中,处理O和C1/2O1/2L的改良效益相对较佳,砂粒(0.05 mm<D≤2.0 mm)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5.05%、20.44%,粉粒(0.002 mm<D≤0.05 mm)含量分别增加了24.33%、33.21%,黏粒(D<0.002 mm)含量分别增加了17.98%、24.42%;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5.50%、40.79%,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27.84%、129.26%;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了44.48%、29.62%;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速效K质量分数,CEC,土壤含水量与极粗砂粒、粗砂粒和中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砂粒和黏粒含量均呈正相关(R0.05=0.468,n=18)。这表明O或C1/2O1/2L培肥模式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水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肥模式 红黄壤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下载PDF
杉木中龄林施肥效应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贻铨 陈道东 +3 位作者 纪建书 李瑞成 区晋祥 黄罗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0-396,共7页
亚热带丘陵黄红壤区杉木中龄林间伐后4年施肥试验表明,施肥当年效应不明显,第2、第3年N肥效应极显著。在蓄积量和胸径增长上,P肥有效、K肥效应低。树高对施肥反应不明显。P、K肥单施效应低于N、NP和NPK肥。两次施肥,每次施尿素263kg/hm^... 亚热带丘陵黄红壤区杉木中龄林间伐后4年施肥试验表明,施肥当年效应不明显,第2、第3年N肥效应极显著。在蓄积量和胸径增长上,P肥有效、K肥效应低。树高对施肥反应不明显。P、K肥单施效应低于N、NP和NPK肥。两次施肥,每次施尿素263kg/hm^2或尿素263kg/hm^2+钙镁磷肥503kg/hm^2,胸径净生长量增加36%~48%,蓄积净生长量增加32%~48%,投入产出比为1:3.75~3.78。大、中径木肥效明显高于小径木。施肥前林分本底值对林木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干扰肥效,施肥前对林分进行下层疏伐,将本底值调整到同一水平进行分析检验,提高肥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中龄林 施肥 效应
下载PDF
长期培肥下红黄壤区茶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利民 李卫华 +3 位作者 范平 邱孝煊 黄东风 林新坚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7-352,共6页
通过红黄壤区茶园长期培肥试验,研究不施肥、全量化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 通过红黄壤区茶园长期培肥试验,研究不施肥、全量化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肥模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特别是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可显著增强这3种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82、7.73、0.33倍,而长期施用化肥对这些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则较小。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含水量、茶树株高及茶叶产量与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这些酶对培肥模式的变化反应灵敏,可作为红黄壤区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弱,该酶活性不能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更有利于加快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增加茶树的养分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培肥 红黄壤 土壤酶
下载PDF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烟草吸收镉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钊 高远 +1 位作者 张艳玲 尹启生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黄壤与红壤土研究了蛭石、草木灰、花生壳生物黑炭、秸秆生物黑炭、海泡石、腐植酸钠6种改良剂对降低烟叶中镉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施用草木灰和腐植酸钠外,其他改良剂均不同程度降低了烟叶中镉含量,以...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黄壤与红壤土研究了蛭石、草木灰、花生壳生物黑炭、秸秆生物黑炭、海泡石、腐植酸钠6种改良剂对降低烟叶中镉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施用草木灰和腐植酸钠外,其他改良剂均不同程度降低了烟叶中镉含量,以海泡石处理的效果最好,可分别使黄壤和红壤土上栽培的烟叶镉含量降低32%~42%和86%,两种生物黑炭处理仅在红壤中效果较好,可降低烟叶镉含量31%~52%。不同改良剂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镉与烟叶中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P<0.01),改良剂的作用是通过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而达到降低烟叶镉含量的效果。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随土壤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黄壤土的pH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P<0.01),但红壤土中二者关系不显著。说明改良剂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烟草 红壤 黄壤
下载PDF
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优质油菜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研究Ⅰ.不同油菜品种的氮磷营养特性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郭庆元 李志玉 涂学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亚热带红黄壤地区稻田土壤上 ,研究 5个双低油菜新品种 (品系 )和 2个常规油菜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养分吸收积累差异及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低油菜品种中油 1 1 9、中双 4号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氮浓度... 在亚热带红黄壤地区稻田土壤上 ,研究 5个双低油菜新品种 (品系 )和 2个常规油菜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养分吸收积累差异及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低油菜品种中油 1 1 9、中双 4号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氮浓度略低于常规油菜中油 82 1 ,品种间的植株磷浓度差异不显著。苗期中双 4号、中油 1 1 9的氮吸收量大于中油 82 1和 831 3,花期则反之。生育前期不同品种磷吸收量的差异不显著 ,成熟期双低品种磷积累量低于常规品种。在 NK基础上增施磷 ,使油菜植株氮代谢高峰期推迟 ,氮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提高 2 0 % ,植株磷浓度和吸收量大幅度提高 ,当季作物磷肥的利用率达到 32 %。未施磷条件下 ,中油 1 1 9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常规品种 ,施磷则表现中油 82 1的增产率高于中油 1 1 9、中双 4号等双低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壤 油菜 氮磷营养 施肥效果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云南烟区典型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江舟 张庆忠 +4 位作者 娄翼来 张立猛 杜章留 刘杏认 王一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土壤养分尤其是氮、钾的淋失是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关于生物炭在云南植烟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土柱淋洗模拟... 土壤养分尤其是氮、钾的淋失是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关于生物炭在云南植烟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土柱淋洗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南方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硝态氮、磷、钾养分淋失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的合理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生物炭后,紫色土、赤红壤和黄棕壤的硝态氮淋洗总量分别减少16%、14%和22%;紫色土、赤红壤的磷素淋洗总量分别减少41%和32%,黄棕壤磷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紫色土和黄棕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分别增加19%和23%,赤红壤的钾素淋洗总量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是控制云南植烟土壤氮磷淋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养分淋失 紫色土 赤红壤 黄棕壤
下载PDF
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占丽平 李小坤 +4 位作者 鲁剑巍 丛日环 王瑾 王筝 廖志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1-599,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水稻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以期为土壤供钾机制研究及合理的钾素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施钾条件下(NP处理),潮土上种植作物的生物量和吸钾量最高,黄褐土次之,红壤最低;施钾条件...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水稻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以期为土壤供钾机制研究及合理的钾素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施钾条件下(NP处理),潮土上种植作物的生物量和吸钾量最高,黄褐土次之,红壤最低;施钾条件下(NPK处理),3种土壤上种植作物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作物吸钾量为黄褐土>潮土>红壤。整个轮作期,红壤、黄褐土和潮土NPK处理的作物生物量较NP处理分别增加55.6%、45.2%和23.2%,作物吸钾量分别增加368.8%、166.8%和74.5%。轮作前季(黑麦草季),NP处理的3种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和交换性钾含量均降低,潮土非交换性钾含量明显降低,红壤和黄褐土非交换性钾含量在前期变化不大,中期有升高的趋势,后期显著降低;NPK处理的土壤钾含量均高于NP处理,且各种形态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处理基本相同。轮作后季(水稻季),NP处理的3种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变化不大,交换性钾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非交换性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K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在水稻生长前期明显升高,中期下降,后期有略微上升,水溶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在不施钾条件下,轮作期内各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降低,并促进了非交换性钾的释放;施钾能提高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并向非交换性钾方向转化,施钾对黑麦草和水稻有显著增产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供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供钾能力 红壤 黄褐土 潮土 黑麦草 水稻
下载PDF
湖北红黄壤地区茶园土壤状况及培肥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利 范先鹏 +3 位作者 赵书军 陈福林 张长川 龙慈凡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湖北省红黄壤地区茶园是全省茶的主要产区。分析了该类地区茶园土壤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提出了其培肥途径 ,即深翻茶园、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加覆盖、间作绿肥、调节土壤酸度。
关键词 湖北 红黄壤 茶园 土壤培肥 翻耕 有机肥 平衡施肥 覆盖 间作 绿肥 土壤酸度
下载PDF
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57
15
作者 袁金华 徐仁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2-476,共5页
采用低温热解方法制备稻壳炭,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壳炭在20 g.kg-1加入量水平下对酸性红壤和黄棕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后,红壤和黄棕壤的pH值均较不加稻壳炭的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入稻壳炭降低了红壤和黄棕壤... 采用低温热解方法制备稻壳炭,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壳炭在20 g.kg-1加入量水平下对酸性红壤和黄棕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后,红壤和黄棕壤的pH值均较不加稻壳炭的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入稻壳炭降低了红壤和黄棕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了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数量,提高了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加入稻壳炭能显著降低红壤和黄棕壤中有毒形态铝含量。稻壳炭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优于黄棕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红壤 黄棕壤 酸度 改良 PH
下载PDF
白云石粉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磷组分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文军 郭熙盛 +1 位作者 武际 朱宏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在施用P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白云石粉,用酸性土壤无机P分级方法测定皖南红黄壤各形态P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P肥能明显提高土壤全P、无机P和土壤速效P含量;土壤速效P与无机P各组分的相关性以Al-P最好,Fe-P、O-P次之,Ca-P最差。施用白云石... 在施用P肥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白云石粉,用酸性土壤无机P分级方法测定皖南红黄壤各形态P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P肥能明显提高土壤全P、无机P和土壤速效P含量;土壤速效P与无机P各组分的相关性以Al-P最好,Fe-P、O-P次之,Ca-P最差。施用白云石粉,当季土壤Ca-P含量及其在无机P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Al-P的形成受到抑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更有利于有效性较高的Al-P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酸性红黄壤 无机磷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春季马唐-秋季冬萝卜红壤和黄壤中尿素氨挥发损失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键 周静 +2 位作者 马友华 王国强 关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5-269,共5页
通过在耕作红壤和黄壤上施用尿素轮作马唐和冬萝卜,研究了春秋两季两种土壤尿素氨挥发损失的状况。结果表明,红壤和黄壤尿素氨挥发通量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其最大值分别均出现在春季基肥的第7~8d,秋季基肥的第7~8d,模拟降雨追肥的第1~2... 通过在耕作红壤和黄壤上施用尿素轮作马唐和冬萝卜,研究了春秋两季两种土壤尿素氨挥发损失的状况。结果表明,红壤和黄壤尿素氨挥发通量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其最大值分别均出现在春季基肥的第7~8d,秋季基肥的第7~8d,模拟降雨追肥的第1~2d。同种施尿素氮水平和养分管理下,氨挥发春季高于秋季,黄壤高于红壤。其中春季氨挥发红壤和黄壤分别为0.67和7.84kg.hm-2,占施用氮素0.42%和4.90%;秋季氨挥发红壤和黄壤分别为3.04和3.75kg.hm-2,占施用氮素的1.21%和1.50%。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春季红壤与黄壤氨挥发通量差异达到比较显著水平(P<0.1),秋季基施和追施红壤和黄壤氨挥发通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红壤 黄壤 尿素 氨挥发
下载PDF
不同水分状况对红壤和黄褐土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丛日环 李小坤 +3 位作者 鲁剑巍 周六凤 姜存仓 廖志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2-1077,共6页
通过120 d的实验室恒温(25±1)℃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含水量0、25%和40%及干湿交替)对红壤和黄褐土速效钾(K)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钾与否,红壤恒湿处理(25%和40%)的速效K高于干燥土壤,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增... 通过120 d的实验室恒温(25±1)℃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含水量0、25%和40%及干湿交替)对红壤和黄褐土速效钾(K)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钾与否,红壤恒湿处理(25%和40%)的速效K高于干燥土壤,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黄褐土与红壤相反,恒湿处理的速效钾低于干燥土壤。同一土壤25%和40%含水量恒湿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土粒表面水膜的厚薄不是影响土壤钾有效性的控制因素。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壤速效钾变化不明显,黄褐土速效钾逐渐增加,干燥过程可促进黄褐土层间K^+的释放。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红壤固钾能力有增加的趋势,黄褐土的固钾能力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黄褐土 土壤速效钾 土壤水分 干湿交替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和黄褐土K^+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占丽平 丛日环 +4 位作者 李小坤 鲁剑巍 王瑾 王筝 廖志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7-1157,共11页
采用连续流动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下供试土壤的钾素吸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描述土壤K+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结果发现,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作用下,红壤吸附的K+量均低于对照(不加有机酸)处理,0.1 mmol L-1草酸处理除外。黄褐... 采用连续流动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下供试土壤的钾素吸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描述土壤K+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结果发现,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作用下,红壤吸附的K+量均低于对照(不加有机酸)处理,0.1 mmol L-1草酸处理除外。黄褐土对K+的吸附因K+浓度的不同而差异明显。当K+浓度为0.1 mmol L-1时,有机酸作用下黄褐土吸附的K+量低于对照,而当K+浓度为1.0 mmol L-1时,有机酸作用下的黄褐土K+吸附量高于对照。K+吸附反应速度与时间的自然对数lnt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05=0.754,r0.01=0.874)。1.0 mmol L-1KCl处理的初始吸附速率较高,反应速度降低的较快。对红壤、黄褐土吸附K+的数据进行拟合,双常数方程、指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好。双常数方程的相关系数(r)高于Elovich方程和指数方程,双常数方程是描述红壤和黄褐土在有机酸作用下K+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有机酸对两种土壤吸附能力的影响均表现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有机酸作用下红壤和黄褐土的K+吸附过程主要受土壤电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黄褐土 低分子量有机酸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磷对土壤中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51
20
作者 雷梅 陈同斌 +2 位作者 范稚连 莫良玉 黄泽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89-1992,共4页
在黄壤、红壤和褐土中进行As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 ,在不添加P的情况下 ,3种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随土壤 pH的升高而降低 ,随土壤粘粒含量的降低而减弱 ,3种土壤吸附能力为黄壤 >红壤 >褐土 .As在土壤中的吸附受P存在的影响 ,6 0mg... 在黄壤、红壤和褐土中进行As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 ,在不添加P的情况下 ,3种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随土壤 pH的升高而降低 ,随土壤粘粒含量的降低而减弱 ,3种土壤吸附能力为黄壤 >红壤 >褐土 .As在土壤中的吸附受P存在的影响 ,6 0mg·kg-1的P可以降低黄壤和红壤对As的最大吸附量 .吸附质中P∶As的比例不同 ,P对土壤吸附As的影响差异很大 :吸附质中P∶As =1∶2时 ,土壤对As的吸附能力均强于P∶As =1∶1和P∶As=2∶1,后两者差异不显著 ,表明土壤中的吸附点位对As和P的亲和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黄壤 红壤 褐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