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
作者 李洋 杨明峰 +3 位作者 王莹 张坚 刘嘉馨 孙保亮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282-288,共7页
红细胞输注已广泛应用于创伤救治、外科手术、输血治疗以及战伤急救等多个方面,但依然存在血液资源紧缺、储存期短、输前需交叉配型、可能经血传播病原体等问题。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是一类由无基... 红细胞输注已广泛应用于创伤救治、外科手术、输血治疗以及战伤急救等多个方面,但依然存在血液资源紧缺、储存期短、输前需交叉配型、可能经血传播病原体等问题。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是一类由无基质血红蛋白通过化学修饰等方法制备的可溶性纳米级具有携释氧功能的氧载体,能代替红细胞为体内各器官、组织输送氧气,且具有无血型和病毒传播风险、储存长,即时可用的特点,也称为红细胞代用品。本文旨在综述HBOCs研究的进展,同时探讨其在除替代红细胞输血治疗以外,针对其他如器官保存、脑缺血、肿瘤等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代用品 血红蛋白氧载体 创伤 贫血 器官保存 脑缺血 肿瘤
下载PDF
RDW联合TTS评分对肺挫伤致ARDS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丁珏婧 张晓娇 林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胸部创伤严重性(TTS)评分对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WBC)、RDW、C反...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胸部创伤严重性(TTS)评分对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WBC)、RDW、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胸部CT、创伤原因、既往病史、并发症、TTS评分。根据柏林标准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绘制RDW、TTS评分及RDW联合TTS评分的ROC曲线。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5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发生ARDS的有25例,31例未发生ARDS。其中发生机制为车祸伤42例,堕落伤5例,爆裂伤4例,重物砸伤2例,其他原因外伤3例。两组发生肺挫伤的患者中男性均多于女性,肺挫伤中创伤原因为车祸的人数最多。TTS评分、RDW、WBC、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WBC、TTS、RDW/ALB呈正相关(r=0.186,P=0.05;r=0.648,P=0.001;r=0.812,P=0.003),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013,P=0.006)。RDW、TTS、RDW联合TT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966、0.976,RDW联合TTS评分的AUC高于RDW及TTS评分单独预测。结论RDW、TTS、RDW联合TTS评分对肺挫伤致ARDS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但RDW联合TTS评分评估肺挫伤致ARDS发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优于单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 胸部创伤严重评分
下载PDF
RDW联合TTS评分对肺挫伤致ARDS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哲 王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胸部创伤严重(TTS)评分对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白细胞...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胸部创伤严重(TTS)评分对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白细胞计数、RDW、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氧合指数、肝功能、肾功能、胸部CT、创伤原因、既往病史、并发症、TTS评分。根据柏林标准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绘制RDW、TTS评分及RDW联合TTS评分的ROC曲线。结果本研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56例,其中男性42人,女性14人。发生ARDS的有25人,31人未发生ARDS。其中发生机制为车祸伤37人,堕落伤9人,爆裂伤4人,重物砸伤2人,其他原因外伤4人。两组发生肺挫伤的患者中男性均多于女性,肺挫伤中创伤原因为车祸的人数最多。TTS评分、RDW、WBC、PaO_(2)/FiO_(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TTS、RDW/ALB呈正相关性(r=0.186,P=0.05;r=0.648,P=0.001;r=0.812,P=0.003),与PaO_(2)/FiO_(2)呈负相关性(r=-0.013,P=0.006)。RDW、TTS、RDW联合TTS评分的AUC为0.811、0.966、0.976,RDW联合TTS评分的AUC为0.976,高于RDW及TTS评分。结论RDW、TTS、RDW联合TTS评分对ARDS都有较强的预测价值,RDW联合TTS评分评估肺挫伤后ARDS发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优于单个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胸部创伤严重评分(TTS)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志强 淡桂林 +2 位作者 张倩 张永恒 白旭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CRBC)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枝江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新鲜...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CRBC)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枝江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新鲜冰冻血浆与CRBC低比例输注(1︰3),观察组64例采用新鲜冰冻血浆与CRBC高比例输注(1︰1),对两组输血前及输血后1 d免疫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输血前、输血后1 d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1 d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与CRBC比例输注在改善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相对而言,高比例输注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浓缩红细胞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以1∶1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少丰 陈楚填 陈醒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患者,将其按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1比例输注治疗组... 目的探讨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患者,将其按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比例的不同分为1∶1比例输注治疗组、1∶2比例输注治疗组、1∶3比例输注治疗组,每组均40例。输注后,比较三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凝固角(α-Angle)、输血后凝固时间(K)值、反应时间(R)值以及血栓最大幅度(MA)值],并记录术后24 h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血容量恢复时间。结果输注后,1∶1比例输注治疗组的α-Angle、MA值高于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K值、R值较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低(P<0.05);1∶1比例输注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均较1∶2、1∶3比例输注治疗组短(P<0.05)。结论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以1∶1的比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改善其凝血状态,并为其预后的改善提供积极助力,其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去白悬浮红细胞 严重创伤 血栓弹力图指标 急诊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探讨
6
作者 堵敏霞 上官志敏 +1 位作者 韦俐 屈晨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例严重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24 h内输入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分为低比例组(65例,血浆:红细胞=1∶2~1∶1)和高比例组(70例,血浆:红细...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例严重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24 h内输入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分为低比例组(65例,血浆:红细胞=1∶2~1∶1)和高比例组(70例,血浆:红细胞>1∶1)。比较两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入院24 h内输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的Hb、HCT、PLT、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两组患者Hb、HCT、PLT、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低比例组和高比例组的Hb、HCT、PT、APTT水平与本组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低比例组PLT、FIB分别为(167.63±99.60)×10^(9)/L、(1.72±1.05)g/L,高比例组分别为(142.27±99.41)×10^(9)/L、(1.64±2.01)g/L;输血24 h后,低比例组PLT、FIB分别为(79.89±44.90)×10^(9)/L、(2.27±1.45)g/L,高比例组分别为(66.06±52.01)×10^(9)/L、(2.90±2.28)g/L。输血24 h后,低比例组和高比例组的PLT均明显低于本组输血前,FIB水平均明显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24 h内输注红细胞量、输注冷沉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比例组入院24 h内输注血浆量(21.23±12.92)U显著高于低比例组(12.95±7.89)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比例组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22.86%明显高于低比例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与低比例血浆输注比较,高比例血浆输注并无很大的优势,推荐比例为1∶2~1∶1,因为过于抬高血浆的比例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输血 血浆 红细胞 输注比例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微循环和红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亦江 房士琦 +2 位作者 李清泉 朱秉智 陈广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4-88,共5页
探讨和研究红细胞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血液保护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超微结构和甲皱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 探讨和研究红细胞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为临床血液保护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超微结构和甲皱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聚集性增加以及异常红细胞的出现,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毛细血管阻塞、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红细胞损伤与体外循环时间、红细胞聚集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防治红细胞损伤和破坏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红细胞损伤 微循环
下载PDF
输注高/低比例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虞芳 钟涛 武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高/低比例(≥1∶2/<1∶2)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高/低比例(≥1∶2/<1∶2)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对创伤后需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的疗效。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患者24 h及30 d死亡率、24 h生存率。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计1024例患者,两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高比例组患者24 h死亡率明显降低(OR0.35,95%CI[0.25,0.48],P<0.000 01);高比例组患者30 d死亡率仍明显低于低比例组(OR0.55,95%CI[0.41,0.75],P=0.0001);高比例组患者24 h生存率也显著提高(HR2.34,95%CI[1.46,3.73],P=0.000 01)。结论输注高比例血浆及红细胞可显著降低创伤后需要大量输血救治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量输血 血浆 META分析 创伤性凝血病
下载PDF
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念 徐晓玲 舒会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SRBC)的比例,...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按入院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SRBC)的比例,以100 ml∶1U为比例单位,将患者分为低比例组(FFP∶SRBC=1∶3,n=32)、中比例组(FFP∶SRBC=1∶2,n=43)和高比例组(FFP∶SRBC=1∶1,n=45);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结果输血1 d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低比例组,蛋白C(P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R)、切线与水平夹角(α-Angle)及最大振幅(MA)均高于低比例组(P<0.05);高比例组D-D显著高于低比例组,FIB和MA高于中比例组(P<0.05)。结论输注时提高血浆浓度可有效改善急性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同时改善TEG的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急性创伤患者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急诊输血方案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喜军 石源 +1 位作者 陈剑 张峻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7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输血方案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的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新方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照原输血流程进行救治,新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输血方案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行急诊输血的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新方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照原输血流程进行救治,新方案治疗组则采用新的急诊输血方案进行救治,监测两组患者入抢救室时、输血24h后的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数量(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首次输血时间、入院24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悬液(PRBC)数量;统计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新方案治疗组在输血后24h的INR、APTT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 <0.05)。新方案治疗组首次输血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 <0.05),入院24h内输注FFP数量多于常规治疗组(P <0.05)。住ICU时间方面,新方案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实施急诊输血方案和止血等综合救治措施,按一定比例输注血制品,能够降低创伤性凝血病发生,提高血制品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输血 创伤 新鲜冰冻血浆 红细胞悬液
下载PDF
早期补充凝血底物对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光华 徐庆余 +2 位作者 郑旭东 陈纯白 吴海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4期124-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凝血底物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凝血底物治疗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浓缩红细胞复苏或手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凝血底物,治疗组在输注首剂红细胞或术前给予凝血底物。分别分析两组在术后12h和5d的凝血、纤溶指标和15d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凝血、纤溶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早期实施凝血底物治疗对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底物 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 红细胞复苏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淑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105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FP与SRBC比例不同分3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FFP:SRBC=1... 目的探究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105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FP与SRBC比例不同分3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FFP:SRBC=1:1,对照1组采用FFP:SRBC=1:2,对照2组采用FFP:SRBC=1:3。比较3组病死率、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液制品(FFP、SRBC、血小板)使用情况,输注前、输注后6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86%,高于对照1组、2组的5.71%、5.71%,但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FFP使用较对照1组、对照2组多,对照1组FFP使用较对照2组多(P<0.05),3组SRBC、血小板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6 h观察组PT、TT、APTT较对照1组、对照2组短,FIB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PT、TT、APTT较对照2组短,FIB较对照2组高(P<0.05)。结论FFP与SRBC等比例输注应用于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 冰冻血浆 等比例输注 悬浮红细胞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创伤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19
13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 周吉成 胡丽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6期469-476,共8页
严重创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多达800万人死亡,而创伤性出血是伤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国尚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伤性出血的血液复苏规范,影响伤者的预后。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推出的《创伤性出血患者血... 严重创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多达800万人死亡,而创伤性出血是伤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国尚缺乏切实可行的创伤性出血的血液复苏规范,影响伤者的预后。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推出的《创伤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强调创伤性出血患者的血液管理一定要基于正确的损伤控制性复苏基础上,重视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管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创伤性出血的大量输血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出血 患者血液管理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下载PDF
自制胸腔引流袋在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俊峰 郑军 +3 位作者 徐迪晖 张世范 孟辉 刘传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780-781,795,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胸腔引流袋在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只Beagle犬制作成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为A组(采用自制专利胸腔引流袋救治,n=7)和B组(采用市售胸腔引流袋救治,n=6),观察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A... 目的观察自制胸腔引流袋在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只Beagle犬制作成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为A组(采用自制专利胸腔引流袋救治,n=7)和B组(采用市售胸腔引流袋救治,n=6),观察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A组各个时间段的红细胞、血小板、肝肾功等方面的救治效果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胸腔引流完成时间、胸腔引流量以及抢救的存活率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专利胸腔引流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 红细胞 血小板 肝肾功 胸腔引流袋
下载PDF
不同配比输血方案治疗严重创伤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更伟 单爱军 +4 位作者 王进 钟贤良 龙连宫 钟源波 柳勋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红细胞悬液(packed red blood cell,PRBC)的不同配比对严重创伤出血预后的影响,探索合理输血配比。方法回顾性研究严重创伤出血患者150例,分为低配比组(FFP/PRBC≤1:2,51...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红细胞悬液(packed red blood cell,PRBC)的不同配比对严重创伤出血预后的影响,探索合理输血配比。方法回顾性研究严重创伤出血患者150例,分为低配比组(FFP/PRBC≤1:2,51例)、中配比组(1:2〈FFP/PRBC≤1:1,49例)和高配比组(FFP/PRBC〉1:1,50例);方差分析比较三组24h液体输注量及24h后实验室检查(Hb、PLT、INR、APTT、pH值);卡方检验比较并发症(感染、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及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24h、30d);对不同时点生存率行生存分析。结果三组人院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配比组24h内晶体液使用量高于中、高配比组,24h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差于中、高配比组;与低配比组比较,高配比组感染和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显著升高,而中配比组未见显著升高。生存分析显示,中配比组24h和30d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低配比组,而高配比组24h生存率虽高于低配比组,但30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FFP/PRBC配比可以改善输血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利于提高短期生存率(24h),但当配比〉1:1时,则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因此,推荐输血配比为1:2〈FFP/PRBC≤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份输血 创伤 大出血 新鲜冰冻血浆 红细胞悬液
下载PDF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崔允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的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为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严重骨折患者70例,根据输注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分为低比例组(n=21)、中比例组(n=26)、高比例组... 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的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为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严重骨折患者70例,根据输注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分为低比例组(n=21)、中比例组(n=26)、高比例组(n=23)。比较三组输血前,输血后第1、3、5天时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在年龄、呼吸频率、脉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输血后第1天时PT、APTT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但中比例组PT、APTT延长时间短于低比例组(P<0.05),FIB降低幅度小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PT、APTT延长时间短于中比例组(P<0.05),FIB降低幅度小于中比例组(P<0.05)。结论在采用成分输血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实施抢救时,应避免输入不合理的血液成分而影响凝血功能,在大量输血早期将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红细胞按1∶1的比例输注,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FIB水平和PT、APTT变化情况,若血小板减少,可将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按1∶1∶1的比例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红细胞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患者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红细胞输注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彩凤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2期43-44,共2页
目的评价多发伤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15例多发伤输注红细胞患者按照性别分为两组,研究两组的输血反应、ALT、TP、CR、K+、BUN以及Hb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71%的患者输注后血压等指标恢复良好。输血前和输血后48h相比:... 目的评价多发伤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15例多发伤输注红细胞患者按照性别分为两组,研究两组的输血反应、ALT、TP、CR、K+、BUN以及Hb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71%的患者输注后血压等指标恢复良好。输血前和输血后48h相比:男性和女性的TP、CR、BUN以及Hb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输血前后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输血前后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伤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循环,且对血钾和ALT的改变不大,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红细胞输注 效果 评价
下载PDF
创伤患者血小板红细胞输注比例对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
18
作者 刘勇 叶华 +4 位作者 田金飞 李翠玲 罗金海 周昭雄 曾潍贤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对创伤患者血小板与红细胞比例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确定创伤患者血小板的最佳比例。方法:检索1998年1月-2015年6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RCT注册网站关于创伤患者血小板与红细胞比例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的期刊文献,... 目的:对创伤患者血小板与红细胞比例对死亡率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确定创伤患者血小板的最佳比例。方法:检索1998年1月-2015年6月PUBMED,Cochrane Library,RCT注册网站关于创伤患者血小板与红细胞比例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的期刊文献,观察对象≥16周岁。涉及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其他血液病问题的文章被排除。采用STATA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篇RCT论文纳入研究,856例病例。实施高血小板红细胞输血策略的患者为430例。高血小板红细胞输注比例对24 h和28 d死亡率无影响(24h RR 1.00,[95%CI,0.48 to 2.07),28d(RR 1.45,[95%CI,0.67 to 3.10)。结论 :高血小板红细胞输注增加24h止血率,但对24h和28d死亡率较常规输血策略无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血小板与红细胞比例 META分析
下载PDF
在急性创伤大出血早期应用未交叉配血的通用性血制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允忠 冯静 高兴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前急性创伤合并大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在创伤早期尽早应用包括血液,血液制品在内的控制性复苏手段,对快速控制大出血、减少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以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通过检索国内外大量关于急性创伤大出血诊治的相关文献... 目前急性创伤合并大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在创伤早期尽早应用包括血液,血液制品在内的控制性复苏手段,对快速控制大出血、减少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以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通过检索国内外大量关于急性创伤大出血诊治的相关文献,围绕急性创伤大出血患者早期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重要性,时限性以及应用非交叉配血的O型全血或红细胞、AB型血浆、A型血浆的安全性、可行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出血 创伤性凝血病:输血 红细胞 血浆
下载PDF
血性脑脊液与颅脑CT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向阳 张凤歧 +1 位作者 赵丽萍 陈永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7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血性脑脊液检出率与颅脑CT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9例典型脑震荡病人行腰椎穿刺,检查其血性脑脊液的发生率。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颅脑CT复查,当颅脑CT正常时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在49例典型脑震荡病人中,...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血性脑脊液检出率与颅脑CT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9例典型脑震荡病人行腰椎穿刺,检查其血性脑脊液的发生率。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颅脑CT复查,当颅脑CT正常时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在49例典型脑震荡病人中,血性脑脊液检出率为18.4%(n=9)。在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当颅脑CT显示出血吸收时,血性脑脊液检出率为90.5%(n=38)。红细胞计数平均为14.1×106/L。结论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颅脑CT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率,只有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达到一定数值,才能出现颅脑CT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脑脊液 红细胞计数 颅脑CT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