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60 nm red light-enhanc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treatment
1
作者 Xianchao Li Wensheng Hou +4 位作者 Xiaoying Wu Wei Jiang Haiyan Chen Nong Xiao Ping Zh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neonatal hy- 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owever, the in vivo transplantation effects are poor and their survival, colonization and dif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neonatal hy- 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owever, the in vivo transplantation effects are poor and their survival, colon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efficiencies are relatively low. Red or near-infrared light from 600-1,000 nm promotes cellular migration and prevents apoptosis. Thu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red light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ould b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this study, the migra- tion and colonization of cultur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primary neurons after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were detected using Transwell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 40-hour irradiation under 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at 660 nm and 60 mW/cmz,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green fluorescence-label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igrated towards hypoxic-ischemic damaged primary neurons. Meanwhile, neonatal rats with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were given a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1 x 106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llowed by irradiation under 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at 660 nm and 60 mW/cm2 for 7 successive days. Shuttle box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phototherapy an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 rate of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ra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after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on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660 nm 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irradiation promotes cells, thereby enhancing the contribution ic-ischemic brain damage. the mig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tem cells Transwell assay red light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ell migration learning ability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pDsRed1-N1基因核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镇洲 徐如祥 +2 位作者 姜晓丹 滕晓华 周虎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以最近发展起来的核转染技术直接将编码红色荧光蛋白DNA质粒转染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细胞核内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NucleofectorTM技术转染pDsRed1-N1(DsRed组... 目的探讨以最近发展起来的核转染技术直接将编码红色荧光蛋白DNA质粒转染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细胞核内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从兔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以NucleofectorTM技术转染pDsRed1-N1(DsRed组) ,以同期培养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测定细胞的活力、贴壁率、生长曲线以及转染的效率。结果在转染后48h成功发现DsRed的表达。两组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变化、贴壁率以及生长曲线。DsRed的表达逐渐增强,至第10天达到最高峰(54·2 %) ,观察1个月未发现表达减弱。结论pDsRed1-N1基因核转染对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 DsRed可以作为兔骨髓基质细胞有效的基因表达标记; NucleofectorTM技术是一种简易而高效的转染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细胞 核转染
下载PDF
腹壁脂肪组织、唇腺及骨髓3部位活检联合质谱分析技术诊断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价值
3
作者 宋丽君 宋丽风 +4 位作者 薛毅苗 苏燕 陈俊敏 包慎 魏玉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90-2894,共5页
目的:分析腹壁脂肪组织、唇腺及骨髓3部位联合活检在诊断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中的应用,探讨3种微创活检方法在不同器官累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3部位联合活检对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01月至2022年09月期间诊断的6... 目的:分析腹壁脂肪组织、唇腺及骨髓3部位联合活检在诊断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中的应用,探讨3种微创活检方法在不同器官累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3部位联合活检对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01月至2022年09月期间诊断的61例具有梅奥分期数据的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部位微创活检的阳性率,器官累及情况与不同部位活检的结果,2018年01月后我中心对于任1部位刚果红阳性的病例加做激光显微切割联合质谱(LMD/MS)分析。结果:联合应用腹壁脂肪活检、唇腺活检及骨髓活检的40例患者,至少1个部位阳性的为36例(90%),对刚果红阳性部位加做LMD/MS阳性率为100%。结论:3部位微创活检可以明显提高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确诊率,LMD/MS技术最终对淀粉样变性的类型起定性作用;建议临床对怀疑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常规进行腹壁皮下脂肪组织、唇腺、骨髓3部位活检并通过LMD/MS进一步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腹壁脂肪 唇腺 骨髓 刚果红染色 激光显微切割联合质谱分析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勇 王生艳 +1 位作者 易静静 崔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RB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拔1500 m条件+NaCl溶液)、模型组(海拔5000m条件+NaCl溶液)和药物组(海拔5000 m条件+0...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RB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拔1500 m条件+NaCl溶液)、模型组(海拔5000m条件+NaCl溶液)和药物组(海拔5000 m条件+0.15 g·kg^(-1)·d^(-1)红景天苷),每组15只。检测各组大鼠血常规中RBC数、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骨髓CD71+有核RBC中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RBC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RBC数、Hb水平和HCT水平均升高(P<0.01),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和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升高(P<0.01),骨髓CD71+有核RBC中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外周血中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和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降低(P<0.01),骨髓CD71+有核RBC中MMP水平升高(P<0.05),Caspase-3、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有效抑制HAPC大鼠骨髓有核RBC凋亡增加,并改善低氧引起的RBC过度积累,可能在大鼠HAPC发病过程起预防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红景天苷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凋亡 红细胞
下载PDF
输注贮存红细胞在炎症条件下对巨噬细胞调节作用的动物实验
5
作者 张艳春 晋晶 吴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射铜绿假单胞菌200μL/只,并使用吸入式麻醉剂异氟烷(1%~3%)麻醉后,通过小鼠眼后静脉丛,实验组输注鼠源贮存悬浮红细胞(>14 d)400μL/只、对照组每只输注等量新鲜悬浮红细胞(贮存<24 h);于输注后2、4、8 h脱就猝死各结束2组小鼠生命5只,摘取鼠肝,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0μL/只)小鼠的股骨、胫骨骨髓来源的BMDMs,流式细胞术检测BMDMs中分化簇86(CD86)、分化簇197(CD197)[巨噬细胞1型(M1)基因特异性标志物]、分化簇209(CD209)[巨噬细胞2型(M2)基因特异性标记]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F4/80、M1、M2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BMDMs中CD86和CD197的表达(%)分别为8688±1.01 vs 79.24±2.65、38.59±3.73 vs 25.95±0.86(P<0.05),CD209(%)为23.88±2.23 vs 21.91±3.58(P>0.05)。输注红细胞后2、4 h,小鼠肝F4/80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3±0.11 vs 0.75±0.06、0.46±0.06 vs 0.33±0.06(P<0.05),8 h后分别为0.33±0.03 vs 0.35±0.05(P>0.05);输注红细胞2、4、8 h,小鼠肝M1基因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4±0.20 vs 2.46±0.08、9.25±0.55 vs 2.67±0.12、2.80±0.08 vs 2.39±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69±0.22 vs 1.13±0.03、1.44±0.24 vs 0.96±0.09、1.31±0.05 vs 0.96±0.0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别为4.96±0.08 vs 4.28±0.27、4.63±0.04 vs 2.07±0.09、2.28±0.19 vs 1.33±0.03(P<0.05);M2基因中精氨酸1(Arg1)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1±0.21 vs 0.82±0.18、0.66±0.11 vs 0.58±0.09、0.39±0.17 vs 0.37±0.15,甘露糖受体C型2(Mrc2)分别为0.99±0.91 vs 0.97±0.08、0.98±0.12 vs 1.02±0.11、0.59±0.19 vs 0.57±0.08,重组蛋白163(CD163)分别为1.75±0.20 vs 1.69±0.18、0.22±0.02 vs 0.21±0.01、0.04±0.01 vs 0.03±0.01(P>0.05)。结论实验小鼠输注贮存红细胞明显促进其肝脏组织巨噬细胞朝向M1表型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 红细胞输注 炎症 巨噬细胞 肝组织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重组人工骨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会平 刘强 +3 位作者 王志强 李钢 张立峰 彭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 b inan t hum an insu lin-like grow th factor 1,rh 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 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 togeneous red bone m 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 b inan t hum an insu lin-like grow th factor 1,rh 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 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 togeneous red bone m arrow,ARBM)复合构建重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成年中国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制成双侧桡骨干11 mm骨-骨膜全层缺损模型,每组动物双侧缺损分别随机植入两种不同材料,形成自体对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1组:实验组(A组,植入CHA/ARBM/rh IGF-1)和对照组(B组,植入CHA/ARBM);2组:实验组(C组,植入CHA/rh IGF-1)和对照组(D组,植入CHA);3组:实验组(E组,植入取自对侧相应缺损骨段的自体骨)和对照组(F组,缺损旷置)。于术后2、4、8和12周行X线片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能力。结果A组在各时间点X线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均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A组12周时可形成均匀致密的板层骨,整个过程与自体骨移植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基本相似。12周抗弯生物力学测试,A组和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优于其它各组(P<0.01);C组和D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效果低于A、B和E组。12周时F组缺损未修复。结论CHA/ARBM/rh IGF-1重组后可协同实现骨再生、骨传导和骨诱导三重促成骨功效,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珊瑚羟基磷灰石 自体红骨髓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黄艳平 孟宪勇 阴彦林 李化光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8期582-584,628,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联合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双侧股骨头3例,右单侧7例,左单侧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期4髋,期11髋;C型臂X线...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联合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双侧股骨头3例,右单侧7例,左单侧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期4髋,期11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8髋,良5髋,可2髋,差0髋,优良率为86.66%。结论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空心钛钉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在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塌陷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 自体红骨髓 骨形成蛋白 组织工程 骨移植
下载PDF
自体骨膜细胞及红骨髓经皮注射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庆仲 闫红艳 +2 位作者 王鹏 郭文希 李正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 (RBM )混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在 36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 (造模同时取骨膜细胞培养、传代 ) ,分为四组 :自体骨膜细胞与红骨髓混合植入组 (A1组 :18侧 )、自体红骨髓植入组 (A2组 ...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 (RBM )混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在 36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 (造模同时取骨膜细胞培养、传代 ) ,分为四组 :自体骨膜细胞与红骨髓混合植入组 (A1组 :18侧 )、自体红骨髓植入组 (A2组 :18侧 )、自体骨膜细胞植入组 (B1组 :18侧 )、空白对照组 (B2组 :18侧 )。在 2 ,4 ,8,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12周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A1组 8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 ,12周时己完全修复 ,A2 ,B1组的骨缺损在 12周时基本修复 ;生物力学测试术后 12周时的最大扭距和抗扭刚度为 :A1>B1>A2。结论 :自体骨膜细胞和红骨髓混合经皮注射到骨缺损内有较强的成骨能力 ,骨缺损修复快、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细胞 红骨髓 骨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自体红骨髓修复兔骨缺损与骨不连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正庭 马平 +1 位作者 吕荣 王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修复骨缺损与骨不连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挠骨中上段截去15mm,包括骨膜,每10个缺损为一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人(s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修复骨缺损与骨不连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挠骨中上段截去15mm,包括骨膜,每10个缺损为一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人(s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聚乙烯毗咯烷团(PVP)一A组,BMP/PVP-B组,RBM/PVP-C组和PVP-D组,植人后2wk~8wk做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植入后A组在2wk时可见有骨及软骨再生,B、C组在4wk时可见骨痴形成,A组8wk时在形态特征、组织学特性和生物力学性质均类似于正常骨,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明显优于B、C组,已完成骨性连接、髓腔再通及板层骨改建.对照组D只在两截骨端有少量软骨细胞及稀少编织骨形成,缺损区为结缔组织填充,从组织切片中发现BMP/RBM/PVP植人后,骨髓内的定向性骨祖细胞(DOPC)及诱导性骨祖细胞(IOPC)在BMP作用下,以多个软骨、骨岛样骨化中心成骨,逐步连成一体,最后与两端骨痴连接而完成骨缺损的修复.结论:MBP/RBM/PVP经皮注射植人在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时,具有较强的骨再生能力,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红骨髓 骨再生 骨缺损 骨移植
下载PDF
未经分离纯化和经分离纯化的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苏立军 李金 曾春萍 杨峰 孟宪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未经分离纯化和经分离纯化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骨囊肿分为A、B两组,其中肱骨近端14例,股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以透明质酸钠为载体抽取自体髂骨红骨髓(未经分离纯化和经分离纯化)加入甲强龙,在X... 目的比较未经分离纯化和经分离纯化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骨囊肿分为A、B两组,其中肱骨近端14例,股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以透明质酸钠为载体抽取自体髂骨红骨髓(未经分离纯化和经分离纯化)加入甲强龙,在X线透视下,将2根骨穿针经皮分别自囊腔顶部和底部刺入骨囊肿内,抽去囊液,冲洗囊腔后注入复合物。其中21例注射1次,3例注射2次间隔2~3个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0月~24月,平均18个月,骨愈合良好,无复发及并发症,治愈率100%。骨囊腔愈合时间A组4~10个月,平均6个月,B组4~9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未经分离纯化与经分离纯化的自体红骨髓复合物相比较具有治疗骨囊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费用较低,是一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新型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自体红骨髓 骨髓基质干细胞 类固醇 甲强龙 载体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以带蒂筋膜瓣为膜材料应用GBR技术修复兔骨缺损的血管化作用及成骨方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宪勇 杨新明 +3 位作者 彭阿钦 王耀一 齐志民 白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10-15,共6页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作为膜材料应用于膜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效果方法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于骨诱导活性材料(Os... 目的研究带蒂筋膜瓣作为膜材料应用于膜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效果方法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于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设为A组,左侧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设为B组。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X线检查、光密度比值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交界区血管图像计量分析,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16周,骨修复交界区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筋膜瓣组明显多于生物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12周,筋膜瓣组随着成熟骨结构形成,血管结构减少或消失。结论带血运筋膜瓣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作用并通过促血管化而促进成骨并具备膜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骨修复特点,即早期促进外骨痂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带蒂筋膜瓣 膜引导组织再生 自体红骨髓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两期 陈卫 +4 位作者 石玲玲 丁真奇 林坤山 刘晖 洪加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9月,选择25例创伤后骨不连、骨缺损患者,其中胫骨9例,股骨13例,肱骨3例。骨不连、骨缺损引起须植骨长度1~6 cm,平均2.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9月,选择25例创伤后骨不连、骨缺损患者,其中胫骨9例,股骨13例,肱骨3例。骨不连、骨缺损引起须植骨长度1~6 cm,平均2.7 cm,均在椎间盘镜下行瘢痕清除,然后在骨缺损部位植入异体松质骨,再于髂骨取自体红骨髓15~20 ml注入植骨处。结果25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症状。除2例术后内固定失败外,余23例骨不连、骨缺损均获骨性愈合,植骨生长良好,骨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5.1月,无感染及再出现骨不连。结论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骨不连和骨缺损,无须自体髂骨取骨,局部创伤小,血运破坏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植骨 红骨髓 骨不连 骨缺损
下载PDF
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孟宪勇 阴彦林 黄艳平 邹宇纬 李化光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04-608,共5页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NFH)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C臂X线机及关节镜监视下行髓芯减压、刮除坏死骨,对照组仅植入ARBM与骨诱导活性材料... 目的比较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与联合空心钛钉支撑的复合物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NFH)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C臂X线机及关节镜监视下行髓芯减压、刮除坏死骨,对照组仅植入ARBM与骨诱导活性材料(OAM)组成的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组联合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定期随访,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线表现及临床疗效方面,对NFHⅠ期病变两组治疗效果相同,但对NFHⅡ期病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ARBM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对于早期NFH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对NFHⅡ期病变联合空心钛钉支撑,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具有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 自体红骨髓 组织工程 骨移植 钛钉
下载PDF
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孔志刚 田德虎 +2 位作者 于海泉 冯文岭 刘长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6年4月,应用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38岁。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11例,严重粉...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2006年4月,应用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38岁。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11例,严重粉碎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或感染性骨缺损9例,陈旧性骨折需矫形植骨5例。肱骨干骨折8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4例,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骨开放(GustiloⅠ、Ⅱ型)粉碎性骨折4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21例。局限性骨缺损23例,范围3cm×3cm×2cm~7cm×4cm×3cm,整段骨缺损15例,范围在3cm以内。骨折按AO/ASIF分类,B2型5例,B3型10例,C2型16例,C3型7例。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5~17d,平均8d;陈旧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5~13个月,平均7.5个月。术中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体20~50g,平均28g。结果3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3.2年。复查X线片示36例达骨性愈合,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陈旧性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7个月。同种异体松质骨6~8周开始与自体骨融合爬行替代。1例感染性骨缺损移植后迟发性感染,去除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置管冲洗、局部稳定后再次植骨愈合,随访2年1个月骨感染未复发;1例钢板松动致骨折未愈合,再次行内固定、自体骨移植后骨折愈合。根据Mankin等和Komender等标准评定,满意36例,不满意2例。结论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安全、有效,是修复骨折和骨缺损的较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松质骨 自体红骨髓 复合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人体内羟基磷灰石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波 余楠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4-86,共3页
为了解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植入人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变化以及成骨情况,对一例患胫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接受自体红骨髓(bone-marrow,BM)与HAP复合移植的患儿,在术后1年取组织... 为了解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植入人体内的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变化以及成骨情况,对一例患胫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接受自体红骨髓(bone-marrow,BM)与HAP复合移植的患儿,在术后1年取组织,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AP-BM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坏死和腐蚀,HAP基本被新生的骨组织替化,并与周围的骨组织紧密结合。结果表明,在人体内HAP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AP-BM移植既能为成骨提供成骨细胞和诱骨物质,又能为骨生长提供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红骨髓移植 骨肿瘤 骨缺损
下载PDF
早期关节内减压加自体红骨髓移植联合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剑锋 邹祝艺 +6 位作者 丁东胜 谢学义 李金生 陈钊鹏 利东升 符远征 温淑芬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9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内减压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X线片检查确诊暴力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行闭合复位空心加...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内减压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X线片检查确诊暴力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囊内多点穿刺减压和自体红骨髓移植。术后随访12~36个月,X线片复查判断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同时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不愈合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观察组Harris总分(88.6±9.8)分明显大于对照组(83.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关节内减压和自体红骨髓移植,可显著降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减压 红骨髓移植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体红骨髓接种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江 黄文良 +2 位作者 韩小松 徐林 王世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02-3305,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hIGF-I)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的效果。方法:采用5月龄家兔36只,随机分成6组,制备双侧桡骨2cm全层骨缺损动物模型,以植入ARBM接种CHA/rhIGF-I复合人工骨...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hIGF-I)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的效果。方法:采用5月龄家兔36只,随机分成6组,制备双侧桡骨2cm全层骨缺损动物模型,以植入ARBM接种CHA/rhIGF-I复合人工骨材料为实验组,以分别植入CHA/rhIGF-I、ARBM/CHA、CHA、ARBM及缺损不处理为对照组,术后于4、8、12周行一般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各时间点一般观察、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血管化程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干重塑上,ARBM接种CHA/rhIGF-I复合人工骨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X射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M接种CHA/rhIGF-I复合人工骨构建种植体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自体红骨髓 复合人工骨 骨缺损
下载PDF
未成年人胫骨近端松质骨的力学性质及讨论 被引量:9
18
作者 华筑信 刚芹果 +1 位作者 林振福 李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5-357,366,共4页
本文报道了未成年人胫骨近端骺板及松质骨的力学性质。作者指出,未成年人胫骨近端松质骨在构造上呈弹性网状结构,其中充满了红骨髓。对松质骨作单轴压缩试验时有红骨髓溢出,压缩强度极限为0.54MPa,远低于成熟骨压缩强度极限... 本文报道了未成年人胫骨近端骺板及松质骨的力学性质。作者指出,未成年人胫骨近端松质骨在构造上呈弹性网状结构,其中充满了红骨髓。对松质骨作单轴压缩试验时有红骨髓溢出,压缩强度极限为0.54MPa,远低于成熟骨压缩强度极限。松质骨作为承载结构应是固-液二相耦合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骨髓 单轴压缩 耦合承载 力学性质
下载PDF
同种脱钙骨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附35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知非 韩祖斌 +3 位作者 李承球 孙贤敏 陈履平 杨秀珍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41-243,共3页
应用同种脱钙骨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和骨折等35例,取得满意效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异常反应。术后随访到21例,随访期6~30个月(平均18.2个月)。结果:16例骨肿瘤或瘤样病变、1例陈旧性骨折、1例脊柱侧凸均获... 应用同种脱钙骨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和骨折等35例,取得满意效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异常反应。术后随访到21例,随访期6~30个月(平均18.2个月)。结果:16例骨肿瘤或瘤样病变、1例陈旧性骨折、1例脊柱侧凸均获得骨性愈合或骨性融合。1例指骨内生软骨瘤术后新骨形成缓慢。1例肱骨骨囊肿和1例肱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脱钙骨移植 骨肿瘤 骨折
下载PDF
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结合铁染色和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雯雯 朱君 +2 位作者 常林 韩晶晶 陈红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检测,还对其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检查。选取388例IDA及255例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s anemia,ACD)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SF的检测,并与203例健康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8例IDA患儿异常形态红细胞占56.25%~92.34%,骨髓细胞铁染色随血清铁蛋白检测指标的增高而增高。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最高,达99.9%。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结论: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IDA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血清铁蛋白 骨髓铁染色 异常红细胞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