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Chromium-iron Metal Powder from Chromium Slag by Reduction Roasting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Hong-ming LONG Qing-min MENG +2 位作者 Ping WANG Tie-jun CHUN Yong-lin YAO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771-776,共6页
Chromium slag(CS)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hazardous solid waste containing chromium and iron.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the technology of reduction roasting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was employed to treat CS.The m... Chromium slag(CS)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hazardous solid waste containing chromium and iron.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the technology of reduction roasting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was employed to treat CS.The major impurity element of CS is magnesium and it exists in magnesium ferrite phase,which is hard to recover iron in the absence of additives.During reduction roasting,additives(Al2O3and CaF2)could destroy the structure of magnesium ferrite and improve the iron grade and recovery.The final product,i.e.chromium-iron powder,contains 72.54% Fe and 13.56% Cr,with the iron recovery of 80.34% and chromium recovery of 8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slag reduction roasting magnetic separation chromium-iron metal powder
原文传递
Growth of metallic iron particles during reductive roasting of boron-bearing magnetite concentrate 被引量:4
2
作者 ZHANG Xin LI Guang-hui +5 位作者 RAO Ming-jun MI Huan-peng LIANG Bin-jun YOU Jin-xiang PENG Zhi-wei JIANG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84-1494,共11页
The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ic iron particles during reductive roasting of boron-bearing magnetite concentrat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The size of the metallic iron particles was quantita... The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ic iron particles during reductive roasting of boron-bearing magnetite concentrat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The size of the metallic iron particles wa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via optical image analysis with consideration of size calibration and weighted ratio of image numbers in the core,middle and periphery zones of cross-section of pellets.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54 images were captured in total for each specimen,with a weighted ratio of 1:7:19 with respect to the core,middle and periphery sec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of pellets.Increasing redu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is 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metallic iron particles.Based on the modification of particle size measurement,in terms of time(t)and temperature(T)a predicting model of metallic iron particle size(D),was established as:D=125−0.112t−0.2352T−5.355×10^−4t^2+2.032×10^−4t∙T+1.134×10^−4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dwigite ore reductive roasting metallic iron grain growth size measurement
下载PDF
Selective reduction process of zinc ferri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eatment of zinc leaching residues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刚 彭宁 +5 位作者 周兰 梁彦杰 周晓源 彭兵 柴立元 杨志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744-2752,共9页
The traditional zinc hydro-metallurgy generates a large amount of zinc ferrite residue rich in valuable metals. The separation of iron is crucial for resource recycling of valuable metals in zinc ferrite residue. A no... The traditional zinc hydro-metallurgy generates a large amount of zinc ferrite residue rich in valuable metals. The separation of iron is crucial for resource recycling of valuable metals in zinc ferrite residue. A novel selective reduction roasting?leach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separate zinc and iron from zinc leaching residue which contains zinc ferrite.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predominant range of Fe3O4 and ZnO during reduction roasting process of zinc ferrite.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we found thatV(CO)/V(CO+CO2) ratio is a key factor determining the phase composition in the reduction roasting product of zinc ferrite. In the range ofV(CO)/V(CO+CO2) ratio between 2.68% and 36.18%, zinc ferrite is preferentially decomposed into Fe3O4 and ZnO. Based on thermogravimetric (TG) analysi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reduction roasting of zinc ferrite a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temperature 700?750 °C, volume fraction of CO 6% and V(CO)/V(CO+CO2) ratio 30%.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zinc leaching residue rich in zinc ferrite was roasted and the roasted product was leached by acid solution. It is found that zinc extraction rate in zinc leaching residue reaches up to 70% and iron extraction rate is only 18.4%.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zinc and iron can be effectively separated from zinc leaching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ferrite zinc leaching residue reduction roasting metal separation
下载PDF
无缝钢管张力减径工艺减径率分配修正模型理论研究
4
作者 胡建华 郝亚栋 +4 位作者 黄宇龙 双远华 李靖 马家旺 陈建勋 《钢管》 CAS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无缝钢管张力减径工艺减径率分配是孔型分配合理与否的关键步骤,但其分配仍依赖于经验公式。从金属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减径率的分配规律,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两段统合式”减径率分配修正模型。将修正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模型计算... 无缝钢管张力减径工艺减径率分配是孔型分配合理与否的关键步骤,但其分配仍依赖于经验公式。从金属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减径率的分配规律,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两段统合式”减径率分配修正模型。将修正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模型计算结果以及企业生产数据相比,发现变化趋势相近,减径率和减径量变化曲线更加光滑,应用于生产有利于金属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钢管 张力减径 减径率 三点两段统合式 修正模型 金属流动
下载PDF
回转窑高温气氛调节磁化焙烧工艺
5
作者 王建平 《河北冶金》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磁化焙烧是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将褐铁矿、菱铁矿、沉积型赤铁矿等类型的弱磁性铁矿转变成强磁性铁矿物,再通过弱磁选工艺将其中的含铁物料与脉石进行分离的工艺。回转窑是传统的铁矿石磁化焙烧设备,普遍将0~15 mm铁矿石及还原煤从... 磁化焙烧是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将褐铁矿、菱铁矿、沉积型赤铁矿等类型的弱磁性铁矿转变成强磁性铁矿物,再通过弱磁选工艺将其中的含铁物料与脉石进行分离的工艺。回转窑是传统的铁矿石磁化焙烧设备,普遍将0~15 mm铁矿石及还原煤从入料端加入,存在产能低、能耗高、焙烧矿质量差、窑内“结圈”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难选铁矿石全粒级高温气氛调节磁化焙烧工艺。该工艺将5~15 mm粗粒级矿先入窑干燥、预热和前期预还原,改善粗颗粒矿还原磁化过程动力学条件;常温0~5 mm细粒级矿石和高挥发分的煤分批次同步后入窑,通过高温还原气氛调节手段,控制料层中还原气氛浓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保证粗颗粒表面和芯部、粗颗粒和细颗粒间均匀还原,稳定Fe 3O_(4)的生成。在焙烧温度950℃、还原时间30 min、还原剂配比1.8%、还原剂粒度5~10 mm的工艺条件下,0~15 mm镜铁山粉矿的磁化焙烧效果最佳;稳定焙烧试验中焙烧矿采用两段磨矿三段磁选的流程,可得到精矿TFe品位58.26%、金属回收率90.29%的磁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焙烧 全粒级 还原气氛 金属回收率
下载PDF
铁精矿氧化球团回转窑直接还原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振中 贺明 陈得贵 《甘肃冶金》 2024年第2期64-66,70,共4页
采用新疆某地生产的铁精矿氧化球团,在Φ2.8 m×48 m回转窑中试装置开展煤基直接还原试验,研究外配碳量、投料量、还原时间、供风结构等因素对铁精矿氧化球团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投料量4 t/h、外配碳比40%、还原时间266... 采用新疆某地生产的铁精矿氧化球团,在Φ2.8 m×48 m回转窑中试装置开展煤基直接还原试验,研究外配碳量、投料量、还原时间、供风结构等因素对铁精矿氧化球团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投料量4 t/h、外配碳比40%、还原时间266 min、采用窑背风机多点供风模式下,金属化球团的金属化率可以达到8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精矿氧化球团 回转窑 煤基直接还原 金属化球团 金属化率
下载PDF
生物质用于氢气还原磁铁矿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帅 艾立群 +3 位作者 洪陆阔 佟帅 陈建松 周美洁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共6页
针对高温下氢气还原磁铁矿粉矿还原产物易烧结、球团矿制备直接还原铁效率低的现象,提出在磁铁矿中配加适量生物质。在粉矿及压矿中分别配加生物质,并与无生物质添加的磁铁矿开展氢气还原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铁摩尔比增加,粉... 针对高温下氢气还原磁铁矿粉矿还原产物易烧结、球团矿制备直接还原铁效率低的现象,提出在磁铁矿中配加适量生物质。在粉矿及压矿中分别配加生物质,并与无生物质添加的磁铁矿开展氢气还原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铁摩尔比增加,粉矿还原产物金属化率先急剧提高,后缓慢提高再下降,当碳铁摩尔比为0.08时,还原产物金属化率比无生物质添加时提高接近11个百分点,且生物质的添加有利于改变反应过程的限制性环节,减轻在高温条件下烧结过程的加速现象;随着碳铁摩尔比增加,压矿还原产物金属化率先快速提高后缓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氢气还原 气体通道 金属化率 限制性环节
下载PDF
碱式氧化焙烧-水浸-还原法从电镀污泥中制备三氧化二铬
8
作者 周铭江 李磊 +1 位作者 肖阳 吴国东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电镀污泥中铬主要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氧气气氛中以Na_(2)CO_(3)为添加剂对电镀污泥进行焙烧,并对焙烧渣进行水浸处置,最后加入Na_(2)S还原,可实现铬资源的高效回收。结果显示:O_(2)流量40 mL/min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控制Na_(2)CO... 电镀污泥中铬主要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氧气气氛中以Na_(2)CO_(3)为添加剂对电镀污泥进行焙烧,并对焙烧渣进行水浸处置,最后加入Na_(2)S还原,可实现铬资源的高效回收。结果显示:O_(2)流量40 mL/min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控制Na_(2)CO_(3)添加量100%、焙烧温度700℃和焙烧时间90 min,焙烧渣水浸工艺中铬浸出率可达97.8%,一定范围内,增加Na_(2)CO_(3)添加量、提高焙烧温度和延长焙烧时间,可促进Cr由尖晶石相(FeCr_(2)O_(4)和AlCr_(2)O_(4))转变为Na_(2)CrO_(4),使铬浸出率提高;Na_(2)CrO_(4)浸出液Na_(2)S还原工艺中,在60℃条件下,控制还原反应物料比n(CrO_(4)^(2-))/n(S^(2-))为8∶9,反应80 min,还原工艺中铬回收率可达92.3%,增加Na_(2)S添加量、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可以促进Na_(2)CrO_(4)转变为Cr_(2)O_(3),提高铬收率,但过多的Na_(2)S会使体系pH值升高,导致Cr_(2)O_(3)反溶,造成铬回收率下降。研究实现了电镀污泥中铬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碱式氧化焙烧 铬尖晶石 硫化钠还原 三氧化二铬 浸出 铬回收率
下载PDF
高锌含量铅锌氧化渣直接还原试验研究
9
作者 欧阳坤 苏飞 +1 位作者 豆志河 刘永富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铅锌氧化渣熔融还原是得到金属铅和锌的重要步骤,但氧化渣中锌含量升高和铅含量降低会导致熔化温度增加,使得还原工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高锌含量铅锌渣(Zn≈25%)的还原工艺条件和渣型制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还原煤量、还原温... 铅锌氧化渣熔融还原是得到金属铅和锌的重要步骤,但氧化渣中锌含量升高和铅含量降低会导致熔化温度增加,使得还原工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本文对高锌含量铅锌渣(Zn≈25%)的还原工艺条件和渣型制度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还原煤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Fe/SiO_(2)、CaO/SiO_(2)对铅锌氧化渣中Pb、Zn、Cu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锌渣Pb、Zn、Cu金属回收率随着还原煤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煤比和还原温度不利于Pb、Cu回收率的提高;铅锌渣Pb、Zn、Cu金属回收率随着Fe/SiO_(2)和CaO/SiO_(2)的增加而增加,但Fe/SiO_(2)增加至0.78,CaO/SiO_(2)增加至0.8时,继续增加Fe/SiO_(2)和CaO/SiO_(2)将降低Pb、Zn、Cu金属回收率。试验用铅锌渣的适宜还原条件为煤比1.2~1.4、还原温度1623~1673 K、还原时间90~120 min、Fe/SiO_(2)=0.78~1.17,CaO/SiO_(2)=0.5~0.8。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铅锌氧化渣中Pb、Zn、Cu回收率分别可达84.01%、94.51%、85.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混合矿 高锌含量铅锌渣 直接还原 金属回收率 还原工艺 渣型制度
下载PDF
某鲕状赤铁矿深度还原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孙永升 李淑菲 +2 位作者 史广全 韩跃新 李艳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3,共4页
鲕状赤铁矿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铁矿石资源,但由于其组成结构特殊,采用常规选矿的方法尚不能实现有效分选。采用深度还原与分选工艺处理某鲕状赤铁矿石,通过试验确定了深度还原的主要条件,所得产品的铁品位、金属化率和铁回收率分别在85%、... 鲕状赤铁矿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铁矿石资源,但由于其组成结构特殊,采用常规选矿的方法尚不能实现有效分选。采用深度还原与分选工艺处理某鲕状赤铁矿石,通过试验确定了深度还原的主要条件,所得产品的铁品位、金属化率和铁回收率分别在85%、97%和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状赤铁矿 深度还原 金属化率
下载PDF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还原焙烧回收Li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严康 熊正阳 +3 位作者 刘志楼 徐志峰 王瑞祥 聂华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67-3378,共12页
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料还原焙烧回收Li的工艺、还原焙烧过程中Li还原产物及其形态变化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对Li氢化浸出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S... 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料还原焙烧回收Li的工艺、还原焙烧过程中Li还原产物及其形态变化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用量对Li氢化浸出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还原焙烧产物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焙烧过程热力学,研究还原焙烧过程中Li还原产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形式以及不同形式的存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 h,含碳量(即碳质量分数)为20%时,Li的浸出率最高,达90.33%;随着焙烧温度从500℃提高到750℃,Li2CO3及低价有价金属稳定区呈现出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高温、长时间焙烧对于Li2CO3生成有抑制作用;当含碳量低于10%时,增加含碳量对还原反应影响较大,当含碳量高于10%时,增加含碳量对还原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回收 还原焙烧 热力学 浸出率
下载PDF
白云鄂博氧化矿石深度还原-磁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高鹏 韩跃新 +1 位作者 李艳军 孙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6-889,共4页
采用深度还原技术将白云鄂博氧化矿石转化为高金属化率的还原物料,然后再经选矿实现了铁、稀土、铌等元素的有效分离及富集.通过对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碳比等条件的优化,得到了铁金属化率94.48%的还原矿,经阶段磨矿—粗细分选流程的... 采用深度还原技术将白云鄂博氧化矿石转化为高金属化率的还原物料,然后再经选矿实现了铁、稀土、铌等元素的有效分离及富集.通过对还原温度、还原时间、配碳比等条件的优化,得到了铁金属化率94.48%的还原矿,经阶段磨矿—粗细分选流程的选别,可获得全铁品位为91.61%,金属化率为93.79%,铁回收率为93.23%的铁粉,该铁粉可作为炼钢的原料;尾矿中稀土品位12.25%,回收率98.73%,可作为分选稀土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氧化矿石 深度还原 金属化率 金属铁颗粒 磁选
下载PDF
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同步脱磷新脱磷剂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永利 孙体昌 +1 位作者 徐承焱 刘占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7-834,共8页
为开发高磷鲕状赤铁矿,采用直接还原焙烧的方法对含TFe品位为43.58%,磷含量0.83%的鄂西某宁乡式高磷鮞状赤铁矿进行系统研究。通过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提铁降磷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使用NCP和新脱磷剂TS2种脱... 为开发高磷鲕状赤铁矿,采用直接还原焙烧的方法对含TFe品位为43.58%,磷含量0.83%的鄂西某宁乡式高磷鮞状赤铁矿进行系统研究。通过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提铁降磷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使用NCP和新脱磷剂TS2种脱磷剂的条件下,可以获得TFe品位为91.35%、铁回收率为85.12%、磷含量为0.081%的直接还原铁粉。原矿加入脱磷剂焙烧后,含磷矿物的物相并没有发生变化,仍以氟磷石的形式存在,通过细磨磁选实现提铁降磷。加入的脱磷剂有助于破坏鲕状结构,使金属铁颗粒与脉石颗粒的接触面变得平滑、清晰,改善高金属铁和脉石的解离条件,同时脱磷剂还能促进中间产物铁橄榄石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鲕状赤铁矿 直接还原焙烧 脱磷剂 磁选 脱磷率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碳热还原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兰花 陶东平 +2 位作者 方民宪 曾富洪 蒲霞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6-410,共5页
采用回归正交法设计实验,在实验室用电阻炉模拟转底炉工艺研究了温度、时间、配碳量、金属粉配比和钠盐配比等因素对钒钛磁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的金属化率和失氧率的影响。对试验结果回归,建立了金属化率、失氧率与因素间的关系模型,并... 采用回归正交法设计实验,在实验室用电阻炉模拟转底炉工艺研究了温度、时间、配碳量、金属粉配比和钠盐配比等因素对钒钛磁铁矿碳热还原过程中的金属化率和失氧率的影响。对试验结果回归,建立了金属化率、失氧率与因素间的关系模型,并解决和验证了各因素的优化解。结果表明,添加金属粉和钠盐后钒钛磁铁矿还原温度明显降低;添加2.5%金属粉和0.5%钠盐,还原温度在1280℃左右,还原时间30min左右,配碳量22.7%时,钒钛磁铁矿还原的金属化率可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碳热还原 回归正交 金属化率
下载PDF
从热滤渣中富集贵金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舒波 范兴祥 +3 位作者 黄卉 付光强 杨坤彬 刘振楠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针对含贵金属热滤渣物料的物相及元素组成,提出了氧化焙烧脱硫-硫酸选择性浸出贱金属铜和镍富集贵金属工艺,讨论了物料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贵金属富集比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热滤... 针对含贵金属热滤渣物料的物相及元素组成,提出了氧化焙烧脱硫-硫酸选择性浸出贱金属铜和镍富集贵金属工艺,讨论了物料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贵金属富集比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热滤渣粒度0.080~0.106 mm,焙烧时间6 h,焙烧温度700℃,硫酸浓度45%,浸出时间5 h,浸出温度95℃。在此条件下,脱硫率达到98.89%,铜、镍浸出率分别为98.33%和98.12%,硫酸浸出渣中Au含量1 198.60 g/t,Ag含量1 807.79 g/t,Pt含量1 801.27 g/t,Pd含量1 937.66 g/t。从原料到硫酸浸出渣,贵金属富集比达到14.19倍。该工艺流程操作简单、富集比高、回收率高、成本低,可为从热渣中富集贵金属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热滤渣 焙烧 脱硫率 浸出率 富集比
下载PDF
七宝山铁尾矿还原焙烧—弱磁选回收铁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红召 王威 +2 位作者 王守敬 曹耀华 高照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76,共5页
江西七宝山铁尾矿成分复杂,铁品位达38.74%,主要铁矿物为针铁矿。为了高效回收其中的铁,采用还原焙烧—弱磁选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煤粉添加量、延长焙烧时间、提高焙烧温度均有利于提高还原焙烧产物中铁的金属化率和金属... 江西七宝山铁尾矿成分复杂,铁品位达38.74%,主要铁矿物为针铁矿。为了高效回收其中的铁,采用还原焙烧—弱磁选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煤粉添加量、延长焙烧时间、提高焙烧温度均有利于提高还原焙烧产物中铁的金属化率和金属铁粉的指标;在煤粉添加量为15%,还原焙烧温度为1 250℃,还原焙烧时间为60min,焙烧产物磨至-325目占58.80%,弱磁选磁场强度为88 kA/m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88.80%、铁回收率为92.28%的金属铁粉。还原焙烧产物的微观分析表明:在还原焙烧初期,焙烧产物中生成了大量微细粒铁颗粒,随着还原焙烧时间的延长,细小的铁颗粒不断兼并、集聚,60 min后铁颗粒不再明显集聚、长大;随着还原温度的提高,焙烧产物中的铁颗粒显著长大,在1 250℃情况下,铁颗粒长至100μm左右;长大的铁颗粒中包裹细小脉石颗粒是造成金属铁粉铁品位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还原焙烧 弱磁选 金属化率 金属铁粉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氧化球团性质及其气基直接还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柱成 易凌云 +1 位作者 彭虎 姜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89-2895,共7页
考查焙烧温度对氧化球团抗压强度、孔隙率、Fe3O4含量及显微结构等性质的影响,研究不同焙烧温度下球团的还原行为,计算其还原过程动力学并确定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氧化球团抗压强度增大,晶粒间互联... 考查焙烧温度对氧化球团抗压强度、孔隙率、Fe3O4含量及显微结构等性质的影响,研究不同焙烧温度下球团的还原行为,计算其还原过程动力学并确定还原过程的限制性环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氧化球团抗压强度增大,晶粒间互联及渣相增多,球团内Fe3O4含量及孔隙率则明显降低;在1 200℃焙烧时球团还原最快,其次为1 150℃和1 250℃,最慢的是于1 100℃焙烧球团;在1 100,1 150和1 200℃焙烧球团还原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而1 250℃焙烧球团在还原过程前期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后期受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球团 焙烧温度 显微结构 还原速率 还原动力学
下载PDF
铁酸锌还原焙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解立群 施哲 胡汉 《矿冶》 CAS 2011年第3期76-78,共3页
对锌焙砂进行还原焙烧,再对还原焙砂进行浸出。浸出温度70~80℃;pH值2~3;液固比6∶1;浸出时间2 h。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还原焙烧的温度900℃、焙烧时间60 min、粉煤配比1∶10。这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铁浸出率15%左右。再对浸出渣磁... 对锌焙砂进行还原焙烧,再对还原焙砂进行浸出。浸出温度70~80℃;pH值2~3;液固比6∶1;浸出时间2 h。对比试验得到最佳还原焙烧的温度900℃、焙烧时间60 min、粉煤配比1∶10。这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铁浸出率15%左右。再对浸出渣磁选,得到了铁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焙砂 还原焙烧 浸出 浸出率 铁精矿
下载PDF
残积型红土镍矿金属化还原焙烧—磁选高效回收镍铁 被引量:4
19
作者 揭晓武 王成彦 +2 位作者 尹飞 陈永强 杨永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3,共4页
采用添加促进剂金属化还原焙烧—磁选工艺从残积型红土镍矿中富集镍、铁,考察焙烧温度、促进剂用量、恒温时间、配煤量对金属化焙烧过程镍、铁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的促进剂后,精矿镍、铁的回收率分别由41.9%、39.22%提高到93.31... 采用添加促进剂金属化还原焙烧—磁选工艺从残积型红土镍矿中富集镍、铁,考察焙烧温度、促进剂用量、恒温时间、配煤量对金属化焙烧过程镍、铁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的促进剂后,精矿镍、铁的回收率分别由41.9%、39.22%提高到93.31%、75.65%。优化的焙烧工艺条件为:原矿添加5%的促进剂、7%的煤混匀造球,1 200℃恒温焙烧150min,焙砂中94.02%的镍及77.39%的铁以镍铁合金形式产出;焙砂磨矿—磁选分离,得含Ni 7.32%、Fe 73.85%的精矿,且精矿镍回收率>93%,铁回收率>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金属化还原焙烧 促进剂 磁选 镍铁
下载PDF
某铁尾矿还原焙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威 刘红召 +3 位作者 高照国 曹耀华 柳林 张博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某铁尾矿用煤粉作还原剂进行了还原焙烧试验研究。通过对尾矿中铁的物相分析表明,褐铁矿是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其在矿石中含量为67.8%。主要研究了还原剂加入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尾矿中铁的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煤粉为... 对某铁尾矿用煤粉作还原剂进行了还原焙烧试验研究。通过对尾矿中铁的物相分析表明,褐铁矿是矿石中主要的有用矿物,其在矿石中含量为67.8%。主要研究了还原剂加入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尾矿中铁的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煤粉为还原剂通过还原焙烧可以获得金属铁,在煤粉添加量15%、还原焙烧温度1 200℃、还原焙烧时间60 min的条件下,铁的金属化率可以达到94%以上,经过一段磁选可以得到铁品位88.90%、铁回收率93.14%的铁精矿。96.22%的铅和95.19%的锌在焙烧过程中以烟尘的形式挥发,可以在烟尘中进一步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还原焙烧 金属化率 磁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