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ve Attenuation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Coral-Reef Flat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良生 黎满球 +1 位作者 张洪生 隋世峰 《海洋工程:英文版》 EI 200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Several sets of S4 direction-wave-current-tide meters have been deployed on the coral-reef flat of Yongshu Reef in the sea area of Nansha Islands.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sea wave data,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 Several sets of S4 direction-wave-current-tide meters have been deployed on the coral-reef flat of Yongshu Reef in the sea area of Nansha Islands.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sea wave data,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ves propagating on the coral reef flat, the bottom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transfer of wave energy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elative depths of 0.0613~0.0867, the wave height attenuation per unit distance of wave propagation is 22.09%~46.56%, with an average of 31.35%; the wave energ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33.74%~53.22%, with an average of 43.61%. The average of the bottom fric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coral-reef flat is 0.1346, which is about 10 times that on the sand or silt bottom. In the course of propagation on the reef flat, the waves sustain more loss in high frequency than in low frequency and the spectral energy transfers to the low frequency.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island and reef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reef flat wave attenuation wave energy transfer bottom friction
下载PDF
Ecological-sedimentary zonations and carbonate deposition,Xiaodonghai Reef Flat,Sanya,Hainan Island,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Yue1,2, SHEN JianWei1 & LONG JiangPing3 1 Department of Marine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1 位作者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The Second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359-371,共13页
Modern fringing reefs are developed on the intertidal to subtidal area of Xiaodonghai bay, Sanya, Hainan Island. The reef flat extends several dozen meters toward the sea. Various ec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zonations ... Modern fringing reefs are developed on the intertidal to subtidal area of Xiaodonghai bay, Sanya, Hainan Island. The reef flat extends several dozen meters toward the sea. Various ec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zon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cluding, from land to sea, beachrocks, large massive corals, inner reef flat, outer reef flat, and fore-reef slope. The carbonate sediments and constituent hermatypic coral communities are different in these zones. The beachrock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biological sands, including coral skeletons, algae, gastropods, bivalves,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 Quartz sands are less common in this zone. Carbonate diagenesis in beachrocks is characterized by early cementation. The fringing reef flat is progradationally developed toward the sea. Large massive corals grew in the zone next to the beachrocks. These corals are large, flat-toped, and autochthonous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clastic grains and lime mud. Large and massive coral skeletons are surrounded by coral skeletal grains, bioclasts, and lime-mud sediments. The inner reef flat consists mainly of skeletons of branching corals that are covered by bioclasts and lime mud, and living corals are mostly massive in form.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ral-community dynamics shows that the outer reef flat with strong waves is the most suitable place for hermatypic corals to flourish. There, the living corals are most densely distributed. Both massive corals and branching corals (e.g., Acropora corymbosa) are exceptionally healthy in this zone. Bioclasts and lime mud are washed out due to strong wave action. Microbial carbonates generally are deposited within cavities of the beachrocks and coral skeletal cavities and on the surfaces of bioclastic grains. The latter two types, however, are more common. Ecological-sedimentary zonations across the Xiaodonghai reef flat from beachrocks to outer reef flat are controlled by variations in wave strength and water energy. Microbial carbonates rarely developed on outer reef flat under strong wave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carbonates ecological-sedimentary zonation CEMENTATION reef flat Hainan Island
原文传递
类海啸波在非平整岛礁上传播与演变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高榕泽 王傲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8-1846,共9页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非平整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突变会对类海啸波的传播演变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通过开展波浪水槽物理实验,系统研究了类海啸波在非平整岛礁上传播与演变的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入射波高和...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非平整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突变会对类海啸波的传播演变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通过开展波浪水槽物理实验,系统研究了类海啸波在非平整岛礁上传播与演变的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入射波高和礁坪水深对类海啸波传播演变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入射波破碎点主要位于第二礁坪上,并且破碎点的位置随入射波的增大或礁坪水深的减小向离岸方向移动。礁坪地形突变对类海啸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影响显著,礁坪地形突变会增强入射波的反射强度,尤其是在礁坪水深<0.025 m时,受礁坪地形突变产生的反射系数C_(R2)可达0.3左右;其次,入射波高或礁坪水深的增加都会引起透射系数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海啸波 地形突变 波浪破碎 波浪反射 珊瑚礁 非平整岛礁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et-up and Set-down Induced by Breaking Waves Over A Reef
4
作者 LIU Qing-jun WANG Deng-ting +2 位作者 WEI Zhang-ping XU Hua SUN Tian-t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quation to calculate breaking wave induced wave set-up and set-down along reef flat. 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 was deriv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diation stres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wave 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quation to calculate breaking wave induced wave set-up and set-down along reef flat. The mathematical equation was deriv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diation stres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wave energy. The equation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several physical variables including the breaking wave index, the stable wave index,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wave energy flux, and the flow velocity in the re-stabilization zone.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alibrate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s. Specifically, the breaking wave index,the stable wave index, and the velocity over the reef flat were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wave energy flux in our theoretical equ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alibration by comparing with the laboratory measured wave height.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the velocity based on cnoidal wave theory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velocity over the reef flat if there is no velocity measurement available. Overall, the proposed equation can provide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of wave set-up and set-down along the reef fl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set-up and set-down streamwise variation breaking waves reef flat reef terrain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曾大乾 游瑜春 +12 位作者 李中超 宿亚仙 张睿 姜淑霞 石志良 张纪喜 刘国萍 彭松 王丹丹 李辉 李玉丹 余启奎 李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1,共10页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含硫碳酸岩盐气田为例(以下简称普光气田),对气田开发调整的关键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了储层精细表征及建模、剩余气精细表征与挖潜、控水、控硫、增压开采等5个方面形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揭示了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孔-渗特征,形成了“相控+震控”储层精细建模技术,精细表征了储层非均质性空间展布;②建立了普光气田5种类型剩余气分布模式,确定了普光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控制纯气区剩余气分布,受井网完善程度和高渗条带分布控制,水侵区剩余气分布呈现小零散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剩余气挖潜技术;③提出了普光气田采取“高部位控产、低部位排堵结合”的控水治水对策,实现水侵前缘均匀推进;④明确了储层硫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小于6 m),可导致渗透率最大下降70%~80%(表皮增大6.5~12倍),实验证实了重复酸压治硫效果好于注入溶硫剂;⑤建立了考虑产水及硫沉积的气井多相渗流产能评价方法,确定了气田增压潜力、增压幅度、增压时机及增压方式。结论认为,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的实施,确保了气田自“十四五”以来稳产目标的实现,研究成果对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开发调整 礁滩相储层精细表征 剩余气定量分布与挖潜 水侵规律与治理 硫沉积规律与治理 低压气井增压开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32
6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1 位作者 魏新善 任军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40,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作为勘探的现实目标;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育多类有效储层及圈闭,成藏潜力巨大,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白云岩 风化壳 礁滩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天然裂缝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4
7
作者 赵向原 胡向阳 +4 位作者 曾联波 肖开华 李宏涛 游瑜春 冯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61,共10页
研究裂缝的有效性对认清储层类型和性质、明确储层渗流机制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 研究裂缝的有效性对认清储层类型和性质、明确储层渗流机制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并阐明有效裂缝的开发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构造—溶蚀缝以及压溶缝;(2)高角度构造缝有效性最好,其次为水平缝,再次为斜交缝,压溶缝有效性最差;(3)构造裂缝中NW—SE向及近E—W向裂缝的有效性要好于NE—SW向裂缝;(4)裂缝形成时间越早,越容易被方解石或白云石充填而成为无效裂缝;(5)在油气充注之前或与之同时形成的裂缝易被有机质充填成为无效裂缝,在油气充注之后的晚期裂缝大多为有效裂缝,对储层贡献最大;(6)与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裂缝张开度大,有效性好。结论认为,天然裂缝的充填特征和开度特征决定了裂缝是否有效,而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分布及组合特征、缝洞的匹配关系等进一步决定了有效裂缝的开发意义;当有效裂缝较为发育且相互连通形成较大范围的裂缝网络,才能对储层中分散、孤立的孔隙和溶蚀缝洞起到较好的连通作用,极大地改善储层物性,使得气井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岩石) 有效性 礁滩相 储集层 开发意义 晚二叠世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兴—飞仙关组的有利储集相带 被引量:27
8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3 位作者 刘满仓 杨威 金惠 朱秋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5-38,共4页
为预测和优选有利的勘探区带,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8个层序17个体系域,并建立了相关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的研究,发现该盆地长兴—飞仙关组发育台缘礁... 为预测和优选有利的勘探区带,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8个层序17个体系域,并建立了相关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的研究,发现该盆地长兴—飞仙关组发育台缘礁滩有利储集相带,并受开江—梁平海槽、鄂西—城口海槽及川西海槽的控制,沿海槽两侧呈条带状分布;通过台缘礁滩分布预测成果,结合多种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出3大类8小类有利勘探区带:Ⅰ.台缘礁滩区,包括鄂西-城口海槽西侧、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川西海槽两侧;Ⅱ.台内礁滩区,包括川西区块、川中区块;Ⅲ.台内白云岩区,包括川南区块、川东区块。其中Ⅰ类是最为有利的勘探区带,是当前勘探的重点;Ⅱ类是Ⅰ类的有益补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探;Ⅲ类面积大,整体勘探和研究程度低,应加强综合地质研究,力争早日取得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岩相古地理 有利储集相带 台缘礁滩 台内礁滩 台内白云岩
下载PDF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9
作者 耿威 郑荣才 +3 位作者 李爽 李瑰丽 郑超 胡忠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7,共9页
在岩心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套储层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 在岩心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套储层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最为发育;储层物性中等-较差,但裂缝和溶缝较发育,对改善储层孔渗性有重要贡献,为典型的低孔中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的质量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以及构造活动的综合影响,其中以礁、滩相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域上礁、滩相沉积的分区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埋藏白云石化是储层发育的基础;而溶蚀和破裂扩大作用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 上二叠统长兴组 滩微相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下载PDF
礁滩储层内部孔隙结构模型模拟与孔隙度预测 被引量:24
10
作者 蒋炼 文晓涛 +1 位作者 贺振华 黄德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4-1633,共10页
地下岩石是由岩石基质和孔隙流体组成的双相介质,其有效弹性参数受岩石基质、孔隙度、孔隙结构及孔隙流体的影响,因此为了得到孔隙度与岩石有效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消除其他因素对孔隙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引进等效体的概念和Eshelby... 地下岩石是由岩石基质和孔隙流体组成的双相介质,其有效弹性参数受岩石基质、孔隙度、孔隙结构及孔隙流体的影响,因此为了得到孔隙度与岩石有效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消除其他因素对孔隙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引进等效体的概念和Eshelby椭球包体裂缝理论,然后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运用Gassman流体替换方程,推导并建立了生物礁滩储层孔隙度与其他弹性参数和描述岩石孔隙形状的孔隙纵横比的关系式,合理和有效地模拟了非均质性较强的生物礁滩储层的孔隙结构.经实际资料验证,利用建立的孔隙度与弹性参数的关系式可以较有效地进行生物礁滩储层的孔隙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滩储层 孔隙结构 Gassman方程 岩石物理 孔隙度预测
下载PDF
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发现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招明 于红枫 +2 位作者 吉云刚 敬兵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异常复杂,地面条件极其艰苦,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挑战。经过15年艰苦攻关,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古隆起及斜坡控藏控储、多成因叠合复合缝洞系统地质模型、多充注点多期次大面积复式混源...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异常复杂,地面条件极其艰苦,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挑战。经过15年艰苦攻关,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古隆起及斜坡控藏控储、多成因叠合复合缝洞系统地质模型、多充注点多期次大面积复式混源成藏理论;创新了海相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大漠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采集处理、缝洞量化雕刻、烃类检测、高产稳产井部署、超深高温碳酸盐岩钻井完井工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酸压改造等配套技术。运用上述理论及技术查明了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十亿吨级凝析气田,已探明中国奥陶系第一个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3×108 t油气规模基本落实,100×104 t产能初步建成;发现了塔中北坡鹰山组层间岩溶大型凝析气田,7×108 t油气规模逐步明朗,400×104 t产能建设全面启动。创新成果丰富了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推动了关键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礁滩复合体 油气成藏理论 奥陶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海军 胡太平 +3 位作者 于红枫 李新生 赵宽志 董立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6,251,共8页
塔中I号坡折带位于塔中古隆起北斜坡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北缘,呈北西-南东走向,台缘坡折带长220km,宽8-18km,发育上奥陶统大型礁滩复合体,油气藏埋深3700-7200m。该带地表沙丘起伏,地下结构复杂,地震剖面品质差,奥陶系碳酸盐岩储... 塔中I号坡折带位于塔中古隆起北斜坡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北缘,呈北西-南东走向,台缘坡折带长220km,宽8-18km,发育上奥陶统大型礁滩复合体,油气藏埋深3700-7200m。该带地表沙丘起伏,地下结构复杂,地震剖面品质差,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储层控制因素复杂。通过地质、测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分析了奥陶系礁滩体不同类型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总结出适合干该带碳酸盐岩礁滩体储层预测的方法,对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精细描述,在礁滩体复合体的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响应 地震响应 储层预测 井位优选 坡折带 礁滩复合体 塔中地区
下载PDF
礁滩相地震响应特征和油气勘探远景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殊 郭旭升 +1 位作者 马宗晋 曲国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452-458,共7页
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在川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含气量丰富,但生物礁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发现生物礁的钻井多数为随机钻遇的。为此,利用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从已知气田预测模式入手对未知区域进行分析的方法,对长兴期礁滩... 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在川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含气量丰富,但生物礁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发现生物礁的钻井多数为随机钻遇的。为此,利用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从已知气田预测模式入手对未知区域进行分析的方法,对长兴期礁滩相的分布状态进行了预测。首先对研究区的构造和沉积背景进行了描述,对长兴组礁滩相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解剖普光气田长兴组礁滩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和层序地层学特征,确立了礁滩相储层预测方法,重点对通南巴构造和通南巴构造带-九龙山构造南侧的礁滩相层序地层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预测了这2个构造的礁滩相分布区,评价了礁滩相的油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旺海槽 生物礁 礁滩相 地震相 沉积相 层拉平 油气勘探远景
下载PDF
礁滩相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靳秀菊 王寿平 +2 位作者 毕建霞 刘志远 宿亚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与常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具有厚度大、孔隙发育等特点,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局部发育裂缝,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法等裂缝识别方法适应性差。文中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识别裂缝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礁... 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与常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具有厚度大、孔隙发育等特点,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局部发育裂缝,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法等裂缝识别方法适应性差。文中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识别裂缝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点的裂缝识别方法,即采用深电阻率与自然伽马、孔隙度的交会图版法识别致密岩性段裂缝,采用电阻率滤波差值法识别孔隙发育段裂缝,优选叠前方位振幅、方位频率衰减等地震属性预测裂缝空间展布,进而模拟建立裂缝分布模型研究裂缝分布特征。研究成果较好地指导了气藏地质模型建立和气井合理配产,并为开发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该研究方法基于常规的测井资料,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储层 裂缝识别 滤波差值 地震属性 普光气田
下载PDF
龙岗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气水控制因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16
15
作者 闫海军 贾爱林 +2 位作者 郭建林 程立华 何东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124,共4页
流体分布的复杂性是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在对四川盆地龙岗气田礁滩型气藏特征、储层及流体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流体分布整体上受构造控制,同时储层岩性、物性控制着局部和微观... 流体分布的复杂性是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在对四川盆地龙岗气田礁滩型气藏特征、储层及流体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流体分布整体上受构造控制,同时储层岩性、物性控制着局部和微观气水的分布。结果认为,龙岗气田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主要存在3种气水分布模式:①边水型气水分布模式;②统一底水型气水分布模式;③分散底水型气水分布模式。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龙岗气田高效井布井和对水侵井的综合防治,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气田 碳酸盐岩 礁滩型气藏 气水系统 控制因素 流体分布 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体基质次生孔隙成因——以塔中62井区为例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玉善 韩杰 +1 位作者 张丽娟 谭泽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1-547,589,共8页
应用多种镜下微观分析方法,探讨塔中地区塔中一号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基质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并依据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追踪分析。研究认为,该区良里塔格组储集层基质次生孔隙主要形成于中—深埋藏环境下的中成岩阶段:塔中一号... 应用多种镜下微观分析方法,探讨塔中地区塔中一号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基质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并依据成岩演化序列进行了追踪分析。研究认为,该区良里塔格组储集层基质次生孔隙主要形成于中—深埋藏环境下的中成岩阶段:塔中一号断裂带沟通了中寒武统膏岩层和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层,在高温下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产生的高温、高H2S含量的溶液沿断层和破裂带进入储集层进行溶蚀(被溶蚀组分以含藻或藻粘结的泥晶灰岩砂屑和渗流粉砂为主),形成了以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的基质次生孔隙。台地边缘的粒屑滩亚相是易溶组分的富集带,即形成基质次生孔隙的有利相带,因此该亚相内裂隙体系发育带是优质储集层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62井区 礁滩体 基质次生孔隙 溶蚀作用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下载PDF
礁滩相碳酸盐岩气藏气层下限标准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靳秀菊 姜贻伟 +2 位作者 刘志远 毕建霞 万晓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1-574,共4页
普光气田是中石化在川东北探区首个投入开发的大型礁滩相碳酸盐岩气田。由于气田埋藏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物性在纵横向上差异大,且具有多套气水系统等特征,导致物性较差的Ⅲ类气层和气水过渡带处气、水层识别难度大。本文在... 普光气田是中石化在川东北探区首个投入开发的大型礁滩相碳酸盐岩气田。由于气田埋藏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物性在纵横向上差异大,且具有多套气水系统等特征,导致物性较差的Ⅲ类气层和气水过渡带处气、水层识别难度大。本文在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判别基础上,利用测井、试气、分析化验等资料,建立单位气层厚度产能与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电阻率与孔隙度等各种交会图版,识别气层、干层、水层,确定出了普光气田气层物性、电性等下限标准。研究成果直接指导了普光气田气水关系研究、井位部署及井型优化、投产层段优选、储层改造措施确定等,取得较好效果,并为气田动用储量评价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储层 孔隙结构 气层下限标准 普光气田
下载PDF
塔北隆起区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国强 邵大力 +4 位作者 刘树根 李国蓉 武恒志 阎相宾 于海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19,共4页
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是目前塔河油田油气勘探向南扩展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礁滩沉积体通常隐伏于台地相大套石灰岩地层中,长期以来难以通过地震资料及已有的认识进行预测。文章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礁滩层地震标定... 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是目前塔河油田油气勘探向南扩展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礁滩沉积体通常隐伏于台地相大套石灰岩地层中,长期以来难以通过地震资料及已有的认识进行预测。文章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礁滩层地震标定,一间房组及其上下地层的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坡折带、礁滩沉积体发育带的地震识别标志,阐明了古隆起与坡折带及礁滩沉积体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地质模式。结果表明,对应于中奥陶世塔北古隆起的构造转折带发育的一间房组台内坡折带控制了礁滩沉积体的发育分布,位于该坡折带以北环绕古隆起呈带状分布的8个礁滩沉积体发育区块,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北隆起区 奥陶纪 坡折带 礁滩沉积体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26
19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1-750,共10页
勘探思路从以构造圈闭为主转变为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在总结前人40年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与地震资料,建立了区内礁滩相沉积模式,深层碳酸盐岩... 勘探思路从以构造圈闭为主转变为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白云岩储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相气田——普光气田。在总结前人40年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与地震资料,建立了区内礁滩相沉积模式,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三元控储”机理及“复合控藏”模式;外围构造在飞仙关组三段、四段鲕滩灰岩及嘉陵江组二段白云岩也取得了勘探上的较大突破;同时,形成了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理论体系及以储层综合预测为主的勘探技术系列。新的勘探成果表明区内具有多个勘探领域,是四川盆地未来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叠系 礁滩相白云岩 天然气成藏 川东北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海南岛三亚小东海岸礁礁坪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月 沈建伟 +2 位作者 王旭 杨红强 刘苗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6,共8页
对海南岛三亚小东海东北岸礁礁坪表面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REE为80.22mg/kg,稀土元素含量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明显负异常(0.58),Ce无异常,Y/Ho低(27.60)的陆相模式特征。根... 对海南岛三亚小东海东北岸礁礁坪表面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REE为80.22mg/kg,稀土元素含量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明显负异常(0.58),Ce无异常,Y/Ho低(27.60)的陆相模式特征。根据小东海礁坪沉积样品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推测出礁坪珊瑚表面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也是陆源物质的直接反映。此外,小东海东北礁坪的地貌和生态分带(从陆地向海方向依次为大块珊瑚带、礁坪内带和礁坪外带)中沉积物受到海洋和生物作用程度不同,但稀土元素的含量和特征参数变化很小。小东海岸礁礁坪沉积物特有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其所处地域基岩的稀土元素有关,并受到热带海洋气候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分布特征 环境意义 岸礁礁坪 三亚小东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