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退役石油平台造礁的流场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伯涵 张学庆 +2 位作者 郑西来 管瑞 宋晓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将海上石油平台改建为人工鱼礁是一种理想的退役平台处置方式,流场对人工鱼礁发挥功效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对平台造礁的流场效应仍有待研究。基于埕岛油田退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构建了渤海埕岛油田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在实际海况条... 将海上石油平台改建为人工鱼礁是一种理想的退役平台处置方式,流场对人工鱼礁发挥功效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对平台造礁的流场效应仍有待研究。基于埕岛油田退役平台造礁示范工程,构建了渤海埕岛油田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定量研究不同规模平台造礁对流场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当布设鱼礁山后,在鱼礁山两侧及上方沿水平来流方向均形成流速增大区域,而迎流面和背流面出现了流速减小区域;与无鱼礁山时相比,随着鱼礁山高度增加和来流速度增大,鱼礁山区域流速变化幅度和变化区域面积逐渐增大,且鱼礁山高度对流速影响范围更大,来流速度则决定流速变化幅度;在垂向上会产生明显的上升流与背涡流,随着水平来流速度增大,鱼礁山高度对垂向流场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造礁 数值模拟 人工鱼礁山 流场效应 埕岛油田
下载PDF
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方法在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岳大力 林承焰 +1 位作者 吴胜和 侯连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79,共5页
对南海流花 11 1油田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的方法中引入了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概念 ,克服了以往研究工作中只应用单一因素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反映储层的实际情... 对南海流花 11 1油田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的方法中引入了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概念 ,克服了以往研究工作中只应用单一因素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 ,进而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快速、直观地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在综合分析了油藏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 ,根据对该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成果 ,提出了剩余油潜力区 ,并在潜力区部署了侧钻井位。实际生产情况与非均质研究结果一致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定量表征 非均质综合指数 剩余油 生物礁油田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东红 唐海雄 +4 位作者 熊友明 魏宏安 韦红术 胡小康 黄映仕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借鉴砂岩油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对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B1和B3层进行了速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酸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应力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油田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礁灰岩储层 敏感性评价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0
4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礁灰岩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连华 吴锡令 +2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大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0,73,共5页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测试渗透率刻度地震孔隙渗透率 ,得到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从而得到了既具有地震资料广泛分布特点又具有准确体现地下储层流体渗流特征的非单重介质渗透率地质模型。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证实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比孔隙渗透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 ,在油田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礁灰岩储层 流体 渗流特征 孔隙渗透率 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地质模型
下载PDF
礁灰岩油藏隔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李燕 衡立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是底水驱动的块状生物礁油藏,已处于油田开发中期,礁灰岩油藏内部的隔夹层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将该油田生物礁储集体中隔夹层划分为4... 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是底水驱动的块状生物礁油藏,已处于油田开发中期,礁灰岩油藏内部的隔夹层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将该油田生物礁储集体中隔夹层划分为4类,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揭示了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在综合分析油藏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主要根据隔夹层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并在潜力区部署了侧钻井位,实际生产与研究结果一致,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剩余油 生物礁 储集层非均质性 表征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7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继晖 衡立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礁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涛 闫相宾 +1 位作者 王恕一 余茂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66,471,共6页
塔河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广泛发育的生物礁滩相具有台地内部的点礁、点滩性质,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微裂缝一次生溶蚀孔隙。储层纵向上分布层位不稳定;平面上总体显示出西强东弱的特点;储层段内储渗空间的发育也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塔河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广泛发育的生物礁滩相具有台地内部的点礁、点滩性质,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微裂缝一次生溶蚀孔隙。储层纵向上分布层位不稳定;平面上总体显示出西强东弱的特点;储层段内储渗空间的发育也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受控于加里东期或海西早期大气水岩溶作用、后期构造破裂作用和深埋溶蚀作用的叠加改造,以晚期深埋溶蚀作用为主。烃源岩的热降解和储层中的烃类热催化裂解,生成有机酸和二氧化碳,引起深层碳酸盐岩发生溶解作用。温度差所产生的热对流循环系统是驱动流体流动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间房组 生物礁滩相 深埋溶蚀 次生溶蚀孔隙 塔河油田
下载PDF
流花油田礁灰岩储层微观性质及驱替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宁玉萍 王峻峰 +2 位作者 罗东红 张伟 戴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4,共11页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礁灰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且具有油湿性,其水驱油机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采用"岩芯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润湿性"等静态资料与"微观驱替及岩芯驱替实验"等动态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礁灰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且具有油湿性,其水驱油机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采用"岩芯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润湿性"等静态资料与"微观驱替及岩芯驱替实验"等动态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静态数据动态化"的渗流机理研究新方法,明确了礁灰岩储层的微观性质与流体驱替特征的关系以及不同孔隙结构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流花礁灰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分为4类,其中,Ⅰ、Ⅱ、Ⅲ类为有利储层,具有低排驱压力、低退汞效率及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储层渗流能力与储层类型关系密切,主控因素有储层类型、孔喉半径比和润湿性3个关键因素。水驱前后的油水分布特点及不同岩芯驱替动态与驱替效果受储层微观性质控制并有直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油田 礁灰岩储层 微观性质 驱替特征 微观孔隙结构
下载PDF
双重介质定量描述技术在复杂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流花4-1油田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伟新 宁玉萍 +3 位作者 王华 程佳 陆嫣 汪莹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1,共7页
裂缝作为礁灰岩储层的主要流体渗流通道,其空间展布规律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实现定量描述一直存在技术困难。以珠江口盆地流花4-1礁灰岩油田为例,依托钻井、取心、测井、GVR成像及地震等资料,利用沉积演化模拟和离散裂缝网... 裂缝作为礁灰岩储层的主要流体渗流通道,其空间展布规律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实现定量描述一直存在技术困难。以珠江口盆地流花4-1礁灰岩油田为例,依托钻井、取心、测井、GVR成像及地震等资料,利用沉积演化模拟和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探索对复杂礁灰岩油田储层和裂缝空间展布规律的定量表征技术,建立了该油田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模型,开展了基于双重介质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并在充分考虑裂缝影响下分析了复杂礁灰岩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而立体评价了剩余油分布情况,为该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灰岩油田 裂缝-孔隙双重介质 建模与数模 沉积演化模拟 离散裂缝网络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GVR成像测井在礁灰岩油田水平井开发中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华 陆嫣 +2 位作者 汪莹 刘洋 刘博 《中外能源》 CAS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礁灰岩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决定了油田开发中水平井钻井风险高,有效储层钻遇难度大。为了确保钻井安全,提高储层钻遇率,在南海东部礁灰岩油田水平井开发中,应用GVR成像测井技术,对水平井进行实时地质导向,快速识别地层倾角以及裂... 礁灰岩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决定了油田开发中水平井钻井风险高,有效储层钻遇难度大。为了确保钻井安全,提高储层钻遇率,在南海东部礁灰岩油田水平井开发中,应用GVR成像测井技术,对水平井进行实时地质导向,快速识别地层倾角以及裂缝,根据地层倾角的变化和裂缝发育程度,优化钻井轨迹。流花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利用GVR成像测井技术实施的7口水平井均没有发生严重井漏,成功规避了钻井风险.且单井初始日产油量在283.3~1828.4m3,确保了优质储层钻遇率。同时,GVR成像测井的裂缝解释突破了传统单一依靠地震的识别方法,为定量描述井旁裂缝空间分布以及裂缝对产能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礁灰岩储层中单井产能与裂缝发育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单井裂缝发育程度越高其产能也越高,为油田后期调整井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R成像测井 裂缝 水平井 轨迹优化 礁灰岩油田开发
下载PDF
利用示踪剂模拟分析礁灰岩油田油水运动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宁玉萍 程佳 +2 位作者 张伟 吴浩武 刘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0,11,共4页
针对开发过程中无法精准预测并描述单一油藏内不同小层或特定区域的油水运动规律的问题,开展了利用示踪剂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油水运动追踪的方法研究。提出的研究方法可在开采过程中直观地明确油藏内不同小层或者特定区的原油动用情... 针对开发过程中无法精准预测并描述单一油藏内不同小层或特定区域的油水运动规律的问题,开展了利用示踪剂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油水运动追踪的方法研究。提出的研究方法可在开采过程中直观地明确油藏内不同小层或者特定区的原油动用情况和底水运动规律等。该方法被首次应用于特高含水期的礁灰岩底水油藏MX2-1油田,对不同层原油定义不同油相示踪剂分析模拟计算结果可定量给出各小层实际的储量动用情况,对底水进行水相示踪,可更加清楚地判断动油水界面变化情况,结合油水运动规律分析成果可有效找出平面和纵向潜力区,对此类油田的后期开发调整的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模拟 储量动用情况 动油水界面 礁灰岩油田 双重介质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流花油田生物礁储层裂缝预测建模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永江 吴意明 +1 位作者 周晓舟 熊文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66-69,共4页
流花油田是南海东部海域深水生物礁灰岩稠油油田,具有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构造不确定性大、灰岩储层物性评价困难、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裂缝发育、双孔介质特征明显等诸多特点。为了研究该油田储层裂缝分布特征,在礁灰岩沉积演化及相带... 流花油田是南海东部海域深水生物礁灰岩稠油油田,具有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构造不确定性大、灰岩储层物性评价困难、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裂缝发育、双孔介质特征明显等诸多特点。为了研究该油田储层裂缝分布特征,在礁灰岩沉积演化及相带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礁灰岩三维裂缝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流花油田储层中礁相主要发育低角度压溶缝和溶蚀缝,裂缝开度较大,而滩相多发育高角度成组缝,以构造缝和构造溶缝为主,优势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影响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礁灰岩裂缝发育的既有构造因素,又有成岩后生作用。研究结果与开发动态情况对比表明,该研究方法可有效指导油田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油田 礁灰岩 应力场 成像测井 裂缝网络模型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以珠江口盆地A油田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涂乙 刘伟新 +3 位作者 戴宗 王华 汪莹 熊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3,共7页
珠江口盆地流花礁灰岩油藏的储集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综合珠江口盆地A油田地震、测井、沉积和地质等资料,分析其礁灰岩储层的沉积微相、隔夹层等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进而在相控条件约束下,利用熵权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 珠江口盆地流花礁灰岩油藏的储集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综合珠江口盆地A油田地震、测井、沉积和地质等资料,分析其礁灰岩储层的沉积微相、隔夹层等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进而在相控条件约束下,利用熵权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并建立不同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定量表征储层质量参数和几何形态参数;综合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与油藏动态资料,确定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为0.5~0.7的区域为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且剩余油主要富集于研究区礁体西北翼、东南翼以及靠近西南翼断层的构造高部位。在剩余油分布潜力区部署9口水平井,均获得较高的平均日产油量,与ODP设计日产油量相比,提高至少50 m^3/d,且平均含水饱和度上升较缓慢,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因此,利用熵权法对礁灰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的结果基本可以表征其储层的非均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礁灰岩 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 剩余油分布 A油田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