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on-point output of different agriculture landuse types in Zhexi hydraulic region of Taihu Basin 被引量:2
1
作者 LIHengpeng LIUXiaomei HUANGWeny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This paper takes Zhexi hydraulic region in Taihu Basin as a study area. On the basis of hydraulic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8.3, the drainages were delineated by select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and discharge stations... This paper takes Zhexi hydraulic region in Taihu Basin as a study area. On the basis of hydraulic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gis8.3, the drainages were delineated by select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and discharge stations as outlets. The landuse map were finished by denoting the TM/ETM image. The precipitation map was finished by spatial interp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ainfall monitoring records. Overlaying the drainage boundary, landuse map and precipitation map, the rainfall, different landuse type area, and runoff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runoff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se data in different sub-watersheds, by Origin7.0 regression tool, a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runoff us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noff, precipitation depth and land use patterns in each of the sub-watersheds. Selecting the sub-watershed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rest landuse type, the mean runoff concentration (MRC) from sub-watershed has been estimated. The mean runoff concentration of farmland has been estimated by the same methods after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st landuse type was removed. The results are: for the forest landuse type, the mean runoff concentrations of COD, BOD, Total N and Total P are 2.95 mg/l, 1.080 mg/l, 0.715 mg/l, and 0.039 mg/l, respectively; for the farmland, the mean runoff concentrations of COD, BOD, Total N and Total P are 5.721 mg/l, 3.097 mg/l, 2.092 mg/l, and 0.166 mg/l,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se results, the agriculture non-point pollution loads have been assessed. The loads of COD, BOD, Total N and Total P in Zhexi region are 14,631.69 t/a, 6401.93 t/a, 4281.753 t/a and 287.67 t/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basin Zhexi hydraulic region LANDUSE non-point pollution
下载PDF
太湖设防水位变化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毛颂平 张舒羽 孙大勇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10期51-55,共5页
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中心位置,是流域的洪水集散地,其设防水位是评判流域防洪形势的重要特征水位之一,也是部署流域防汛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的流域性洪水中,太湖水位多次突破原设防水位,对区域防洪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太湖流... 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中心位置,是流域的洪水集散地,其设防水位是评判流域防洪形势的重要特征水位之一,也是部署流域防汛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的流域性洪水中,太湖水位多次突破原设防水位,对区域防洪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太湖流域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研究太湖设防水位的变化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设防水位与上游区域洪水位呈正相关,与下游区域洪水位呈负相关。太湖设防水位的升高,使得上游区域超特征水位的幅度和历时逐渐增大,特别是对湖西区和长兴平原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太湖流域 设防水位 区域防洪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江苏省太湖地区沿江潮位特征要素变化分析
3
作者 吴小靖 柳子豪 +2 位作者 钟栗 吴心艺 秦灏 《江苏水利》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感潮地区外江潮位变化对区域洪涝体系的有效发挥非常重要。目前江苏省太湖地区现状防洪规划并未将外江潮位变化纳入区域防洪标准的制定进行考虑。根据江苏省太湖地区沿江3个潮位代表站长系列潮位资料,对沿江潮位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感潮地区外江潮位变化对区域洪涝体系的有效发挥非常重要。目前江苏省太湖地区现状防洪规划并未将外江潮位变化纳入区域防洪标准的制定进行考虑。根据江苏省太湖地区沿江3个潮位代表站长系列潮位资料,对沿江潮位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代表站年内最高潮位与汛期排涝设计潮位均表现出整体升高的趋势,其中以镇江(二)站变化最为显著。进入21世纪,沿江潮位特征值均出现由降低转为升高的突变现象,也反映出外部排江环境在变差,在后续地区防洪规划修编时,要增加考虑潮位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流域上游的湖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位 洪涝灾害 感潮地区 太湖流域 江苏省
下载PDF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被引量:81
4
作者 李恒鹏 刘晓玫 黄文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1-408,共8页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利分区 土地利用 面源污染 浙江 耕地 林地
下载PDF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被引量:16
5
作者 陆玉麒 董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7-596,共10页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该地区虽然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并有太湖等大小湖泊存在,但并不影响中心地结构在该区域的形成,其形成机理是地形平坦、水系呈规则的圩田塘埔系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该中心地结构的中...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该地区虽然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并有太湖等大小湖泊存在,但并不影响中心地结构在该区域的形成,其形成机理是地形平坦、水系呈规则的圩田塘埔系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该中心地结构的中心城市是苏州,而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几何中心;另一方面,不同等级中心地的间距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性。据此,根据太湖流域中心地的形成过程,可以给出以下的中心地结构的形成路径:区域几何中心决定最高等级中心地的区位;区域面积决定一级中心地与二级中心地之间及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高等级中心地之间的间距决定以后,余下的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即可同时决定。由此,太湖流域中心地结构的形成体现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中心地形成过程与类型。这一形成过程具有一般性,即对任何一个中心地而言,都有一个自低等级中心地向高等级中心地的转化、升级过程,但对整个区域而言,却是高等级中心地首先形成,然后才是以此为中心各级不同等级中心地的相继形成,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其研究结论丰富与完善了中心地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中心地结构 中央中心地 苏州 结构 明清时期 几何中心 长江三角洲 高等级 组成部分
下载PDF
太湖流域小圩区设计排涝模数计算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建康 朱春龙 罗国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4-66,共3页
 圩区设计排涝流量的计算对圩区的水安全和有效减免涝灾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以设计流量过程调蓄计算方法确定设计排涝模数,并以太湖流域圩区为实例,分析了圩区设计排涝模数计算的数学模型,得出设计排涝模数与水面率之间的二次...  圩区设计排涝流量的计算对圩区的水安全和有效减免涝灾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为此以设计流量过程调蓄计算方法确定设计排涝模数,并以太湖流域圩区为实例,分析了圩区设计排涝模数计算的数学模型,得出设计排涝模数与水面率之间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系数与圩区面积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圩区 排涝模数
下载PDF
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羽 许有鹏 +3 位作者 吴雷 王强 高斌 周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4-471,共8页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地下水总体呈由北往南、自西向东的流场方向,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际及丰水期埋深有所减小,枯水期反之,各区域变化过程不一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受不同量级降水总量和次数的显著影响,且与地表水过程关系密切,汛期反之.此外均受到引排水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具有滞后性,多滞后1~2 d;通过对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河湖密度以及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可表达为耕地区、水网密布区、高度城镇化区及低山林区4种特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滞时 分区 平原水网区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地区线性矩法在太湖流域暴雨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俊梅 林炳章 邵月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2,96,共9页
介绍了基于水文气象途径的地区线性矩法的概念,通过基于次序统计量的线性矩进行参数估计与基于水文气象一致区的地区分析法相结合,以太湖流域1d时段的年极值降雨资料为例,进行暴雨频率分析。应用水文气象一致区的判别准则,将太湖流域划... 介绍了基于水文气象途径的地区线性矩法的概念,通过基于次序统计量的线性矩进行参数估计与基于水文气象一致区的地区分析法相结合,以太湖流域1d时段的年极值降雨资料为例,进行暴雨频率分析。应用水文气象一致区的判别准则,将太湖流域划分为8个水文气象一致区;综合考虑三种拟合优度检测方法,选择1~8区的最优分布线型分别为:GEV、GLO、GEV、GEV、GNO、GNO、GEV、GNO;根据地区分析法原理,估算各雨量站的暴雨频率设计值。分析表明:太湖流域各重现期下的年极值降雨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一致,西南山区是太湖流域的暴雨高风险区,应该在地区防洪规划中引起重视。结果表明:地区线性矩法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为防洪规划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工作,以满足工程防洪设计、地区防洪规划、山洪预警和城市防涝防洪规划等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暴雨频率分析 线性矩法 地区分析法 水文气象一致区
下载PDF
近18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嘉兴 王继尧 +1 位作者 梁涛 唐翔 《地理空间信息》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根据1990、2000和2008年TM/ETM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了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太湖流域近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该流域各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 根据1990、2000和2008年TM/ETM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了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太湖流域近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该流域各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18年内,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和耕地的大量减少;②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差异 太湖流域 遥感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平星 陈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7-243,共7页
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导致的生态脆弱性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较少有研究定量揭示2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案例,借助Polsky等人提出的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 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导致的生态脆弱性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较少有研究定量揭示2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并提出针对性的空间管制措施。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案例,借助Polsky等人提出的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并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在内的、由10个要素和21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生态脆弱性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格局;(2)太湖流域以中低强度的脆弱区为主,不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较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占比分别为19%、26%、33%、15%和7%;(3)现状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分布于相对脆弱的区域内,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城乡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较脆弱区和很脆弱区内,独立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较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内,交通用地则主要分布于一般脆弱区和较脆弱区内;(4)原有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性依然存在,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已经成为是太湖流域脆弱性的主要诱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强度的增加将会导致脆弱性的进一步增高。结合脆弱性分区及其诱因,对不同类型脆弱区提出了空间开发或生态保护的建议和措施。极脆弱区以疏散人口和产业、强化生态建设为主;很脆弱区和较脆弱区是未来开发建设的重点,要坚持适度开发、生态开发,避免脆弱性提高;一般脆弱区作为区域开敞空间,以农业生产为主,坚持点状开发;不脆弱区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是太湖流域主要的生态服务供应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 生态脆弱性 VSD模型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引江济太工程调水效益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晓晶 金科 +1 位作者 梁忠民 常文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38,共4页
为了解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生产率变动法、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等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对调水效益进行量化,初步评估2010年引江济太调水为太湖流域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各种效益和影响... 为了解引江济太工程的调水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生产率变动法、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模型等方法,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对调水效益进行量化,初步评估2010年引江济太调水为太湖流域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各种效益和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度引江济太调水综合效益约44.4亿元,工程调水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 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太湖流域受水区
下载PDF
区域协同机制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以太滆南运河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娟 王惠中 +1 位作者 吴云波 张倩 《环境科技》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太湖流域属于平原河网区,水系相互连通。单一河流的整治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整个区域的协同控制。区域成员在统一规划的运作下,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区域间协作,实现所有区域的信息共享,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从而构成公平、共赢的局面,... 太湖流域属于平原河网区,水系相互连通。单一河流的整治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整个区域的协同控制。区域成员在统一规划的运作下,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区域间协作,实现所有区域的信息共享,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从而构成公平、共赢的局面,进而保持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机制 太湖流域 入湖河流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太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地位、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雯 刘伟 孙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7-335,共9页
太湖及太湖流域在长三角自然和经济地理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地区.在当前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太湖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着重体现在水环境治理形势更加... 太湖及太湖流域在长三角自然和经济地理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地区.在当前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太湖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着重体现在水环境治理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和水资源供给压力不断提升两方面.传统水陆分割治理难以解决湖泊问题,行政区治理难以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水资源共享和付费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构成了较大阻滞.太湖水问题绝不局限于太湖本身,需要从湖泊-流域系统视角构建资源、环境、生态、社会与经济多要素协调统筹治理的新体系,考虑水陆空间协同治理与开发和不同次区域经济、社会、自然效益的均衡,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研究提出新背景下的太湖及流域治理思路:推动太湖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以及与流域经济社会的联动,撬动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思维创新;探索关键卡脖子技术研发和流域管理综合集成的科学体系,推动长三角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一体化发展;探索太湖流域跨行政区域的水生态环境共治、水资源共享和绿色发展机制,牵动一体化协调制度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湖泊流域系统 长三角一体化 水资源环境共保共治共享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朱昊 王船海 +4 位作者 李书建 曾贤敏 杜世鹏 乐红玲 李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针对利用现有单位线方法模拟平原河网区汇流特性难以得到较好结果的问题,在传统单位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平原河网区的实际特点,基于河网多边形和河道水位资料,提出了适用于平原区的单位线模型。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平原区单位线进行率定和... 针对利用现有单位线方法模拟平原河网区汇流特性难以得到较好结果的问题,在传统单位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平原河网区的实际特点,基于河网多边形和河道水位资料,提出了适用于平原区的单位线模型。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平原区单位线进行率定和缩放,获得了适用于平原河网的平原区单位线,并利用太湖流域1998年和200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建模和验证。结果表明,平原河网区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能基本消除太湖流域的洪峰(水位)滞时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 河网多边形 坡面汇流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军 谭显英 陈祖军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85-90,共6页
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进展,研究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中的生态补偿问题,设计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生态补偿依据、补偿范围、补偿主体和客体、补偿模式、补偿标的和标准... 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进展,研究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中的生态补偿问题,设计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生态补偿依据、补偿范围、补偿主体和客体、补偿模式、补偿标的和标准,提出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即,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和规划工作;拓展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和生态补偿方式;完善生态补偿行政管理系统,健全生态补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水资源保护 生态补偿 省际边界地区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永祥 王高旭 +5 位作者 丰华丽 伍永年 徐慧 雷四华 汤绍青 施睿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6,共9页
河湖功能区划是加强流域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对于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较为均一的区域,河流功能难以按其沿河道的空间分异性进行划分.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的概念,建立了由因素层、区划层和功能层构成的区域层面河... 河湖功能区划是加强流域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对于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较为均一的区域,河流功能难以按其沿河道的空间分异性进行划分.基于这一特点,提出了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的概念,建立了由因素层、区划层和功能层构成的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体系,并提出了区划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了太湖流域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实践,将该区域共划分为3类13个河湖功能区,给出了每一区的功能定位和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的概念与方法合理可行,为平原河网区的河湖管理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功能区划 区划体系 区域层面 太湖流域
下载PDF
以农业景观为主体的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区域景观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通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5年第8期23-28,共6页
农业景观虽然占有着国土绝大部分面积,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土的面貌,是区域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却得不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以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为研究对象,以农业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隋唐五代至近现代为主要研究时期,通过文... 农业景观虽然占有着国土绝大部分面积,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土的面貌,是区域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却得不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以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为研究对象,以农业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隋唐五代至近现代为主要研究时期,通过文献综合、实地考察、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具体地展示了风景园林学视角下,区域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途径和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景观 太湖流域 水网平原 自然景观 农业景观 聚落景观
下载PDF
从水因子角度对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地理研究——以太湖流域六大古镇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环宙 汪波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江南水乡古镇的基础是水,水因子滋养着这里的水稻文化、桥文化、船文化、渔文化,形成城镇布局和建筑空间,进而酝酿了温柔秀美的江南水乡文化.文章从水因子角度,通过对太湖流域六大古镇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归纳了江南水乡古镇的一般... 江南水乡古镇的基础是水,水因子滋养着这里的水稻文化、桥文化、船文化、渔文化,形成城镇布局和建筑空间,进而酝酿了温柔秀美的江南水乡文化.文章从水因子角度,通过对太湖流域六大古镇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归纳了江南水乡古镇的一般地理历史特征,并分别就地域分布的地理特征、形成类型上的特征、内部空间特征及其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江南水乡古镇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回答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因子 太湖流域 水乡古镇 历史地理 特征
下载PDF
太湖流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与失衡性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伟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改变地表下垫面水文条件,成为导致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并引发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近年来地理学界开展了大量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和适宜...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改变地表下垫面水文条件,成为导致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并引发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近年来地理学界开展了大量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和适宜性分区的研究,为区域空间管理和建设用地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以单一行政区为对象,缺少流域等跨行政区的自然地理单元的分区研究,忽视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整体性.为此,本文在借鉴相关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为例,探讨了流域单元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指标选择与综合评价等技术方法,将太湖流域划分为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四种类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建设用地配置规模与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对应关系和均衡程度,据此判断流域空间开发的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空间失衡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区域现代化对太湖流域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爽 张阳 《水利经济》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对太湖流域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流域水利发展的方向:提高防洪能力,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迎合体制改革与流域统一管理的趋势,积极推进水权、水市场的改革,充分利用区域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科技人才领... 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对太湖流域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流域水利发展的方向:提高防洪能力,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迎合体制改革与流域统一管理的趋势,积极推进水权、水市场的改革,充分利用区域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科技人才领先以及区域文化的条件,并与之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区域现代化 水利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