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4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of a reservoir slope due to slope aging effect,rainfall,and reservoir water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zhen Jia Ye Zhou +3 位作者 Xiufeng He Nan Xu Zhixiang Yang Minfeng So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1年第4期266-278,共13页
Landslides are common hazards in reservoir areas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dam operation and human lives.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slides,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generation i... Landslides are common hazards in reservoir areas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dam operation and human lives.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slides,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generation is essential.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key external factors influenc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Luobogang Reservoir Slope in Hanyuan County,China.Displacements had been monitored by a surface-displacement-monitor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118 GPS stations during 2012-2015.To identify the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their influence zones,and slope responses,we analyzed 32 months of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and other multi-source datasets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Overall,the results show that slope aging effect,rainfall,and reservoir water levels are three main driving factors.F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aging effect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and predominantly affects the edges of landslides,the gob cave,and the public building zones.The secondary factor is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which mainly acts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lope and reservoir water surface.The closer the slope zone is to the reservoir water,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impact is.Regarding vertical displacement,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rainfall.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caused by rainfall accounts for 56.76% of the total vertical displacements.However,rainfall induces elastic displacements that generally cause less damage to the slope.The secondary factor is aging effect,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caused by aging effect accounts for 9.42%.However,seven individual zones are highly affected by slope aging effect,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slop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Aging effect Reservoir water level
下载PDF
水平初位移下基础隔震结构现场动力特性测试
2
作者 吴应雄 董昕珺 +4 位作者 廖文彬 林友勤 唐贞云 郑国琛 商昊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87,共10页
应用被动控制技术建成的隔震建筑,其隔震性能缺乏检测手段,因此进行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现场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1栋4层基础隔震幼儿园,展示了试验装置、方法及所得结果,将结果与同条件下非隔震结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实际隔... 应用被动控制技术建成的隔震建筑,其隔震性能缺乏检测手段,因此进行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现场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1栋4层基础隔震幼儿园,展示了试验装置、方法及所得结果,将结果与同条件下非隔震结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实际隔震结构动力响应规律及减震效果。用液压千斤顶将建筑物推开使隔震层产生98 mm(对应LNR500剪应变102%)水平初位移,安装混凝土顶杆支撑建筑物;利用炸药将顶杆爆破卸载使建筑物做自由振动;最后测试和分析其动力响应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初位移条件下,隔震结构的一阶自振周期比非隔震结构显著延长,阻尼比增大;隔震层滞回曲线饱满;各楼层动力响应控制效果明显,但观察到屋顶层相比底层加速度略有放大;卸载后隔震层瞬间复位,表明隔震层具有瞬间复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水平初位移 动力特性 滞回特性 复位特性
下载PDF
基于应变楔理论的水平受荷桩横向变形计算
3
作者 贺华刚 《山西建筑》 202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介绍了应变楔理论计算水平受荷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流程,改进和简化传统应变楔理论在水平受荷桩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实践意义;同时比较了不同桩径条件下,m法和应变楔理论的计算结果,当桩径超过2 ... 介绍了应变楔理论计算水平受荷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流程,改进和简化传统应变楔理论在水平受荷桩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实践意义;同时比较了不同桩径条件下,m法和应变楔理论的计算结果,当桩径超过2 m时,m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受荷桩 桩顶位移 应变楔
下载PDF
新建隧道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影响研究
4
作者 杜明芳 张鹏 +2 位作者 易领兵 李俊昊 杨晓晨 《工程建设》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研究新建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的影响,本文以郑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穿越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燕庄站及燕庄站~民航路站区间控制保护区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及邻近既有地铁车站... 为研究新建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的影响,本文以郑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穿越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燕庄站及燕庄站~民航路站区间控制保护区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及邻近既有地铁车站进行分析,总结了新建隧道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变化特征,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和相关规范,提出工程的施工控制指标,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收集的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既有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受新建隧道施工的影响主要为下方土体开挖引起的竖向沉降,施工完成后,既有车站最大沉降量为1.83 mm,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最大沉降量为4.26 mm;既有车站最大水平位移为0.65 mm,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为1.61 mm。本文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车站 既有隧道 Midas GTS 沉降 水平位移
下载PDF
不同分辨率CWRF模式对中国区域气温模拟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董李丽 张焓 +3 位作者 李清泉 汪方 赵崇博 谢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针对现有区域气候模式分辨率较为粗糙的现状,瞄准精细化气候预测和服务的需求,基于30 km分辨率CWRF区域气候模式研发了水平分辨率和下垫面信息进一步精细化至15 km的新版本模式,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大气再分析资料和美国的... 针对现有区域气候模式分辨率较为粗糙的现状,瞄准精细化气候预测和服务的需求,基于30 km分辨率CWRF区域气候模式研发了水平分辨率和下垫面信息进一步精细化至15 km的新版本模式,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大气再分析资料和美国的OISSTv2海表面温度资料驱动两种版本的CWRF模式,与中国均一化气温数据集CN05.1的观测数据相比,系统分析了CWRF模式对1982—2016年中国区域2m气温的模拟效果及其对水平分辨率和下垫面信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单纯修改模式的下垫面信息,不提高模式分辨率,对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大;将分辨率提高至15 km的CWRF模式对地形复杂区域的气温模拟效果更好,对气温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以及极端气温的模拟都有较好的表现。从气候平均气温分布看,与30 km CWRF模式相比,在春、秋、冬季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以及夏季西南、华南、华中等冷偏差较为显著的地区,15 km模式模拟结果将冷偏差减小到1℃以内;从气温年际变化来看,15km模式对夏季华中、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及冬季气温的模拟结果优于30km模式,相关系数最高提升0.4;在极端事件的模拟方面,与30 km模式相比,15 km模式对于在华南到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东部的夏季日数极大值区域模拟具有较大的改善,均方根误差减小1 d;对于新疆东部、东北的极端高温和新疆、青藏高原、华南的极端低温模拟也有明显改善,均方根误差减小1℃。因此,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国气温的精细化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模式 水平分辨率 气温 极端事件
下载PDF
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光纤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刘天翔 朱鸿鹄 +3 位作者 程刚 谭道远 魏广庆 施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方式,具有刚度大、防渗性能好、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其受力变形规律较为复杂。基于超弱光纤光栅感测技术,对某地铁车站基坑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 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方式,具有刚度大、防渗性能好、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但其受力变形规律较为复杂。基于超弱光纤光栅感测技术,对某地铁车站基坑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并基于该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厚度软土层中,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墙体位移梯度(D_(w))和软土位移梯度(D_(r))进行临界厚度比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水平位移随软土厚度的变化呈“凸肚”状,沿深度方向划分为相对稳定区、线性增长区、最大变形区和线性下降区。利用D_(w)和D_(r)标定出临界厚度比为0.24;土压力变化在基坑前四步开挖过程中较为稳定,而在第五步开挖与施工后40 d变化显著。上述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水平位移 密集分布式感测 数值模拟 临界厚度比
下载PDF
不同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模拟
7
作者 王雪莹 谷黄河 +2 位作者 代斌 张瀚文 余钟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4,共12页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km、25km、50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气象观测站点稀少,对其区域气候和水循环过程的观测和模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RegCM模式和WRF模式,探究不同水平分辨率10km、25km、50km下区域气候模式对该地区1989—2008年气候时空分布规律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0 km水平分辨率下,RegCM模式模拟多年平均气温绝对误差为0.33℃,WRF模式模拟绝对误差为1.77℃,比25 km和50 km水平分辨率下绝对误差减少1.60~2.12℃,且四季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有所提高;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WRF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降水量高估有所改善,RegCM模式模拟值逐渐接近实测值(模拟年降水量相对误差由169%降至75%)且对高原北部降水量的模拟有所改善,但整体上模式对降雨的高估依然存在;两个模式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对地形起伏最大的雅鲁藏布江源区降水量的误差减少最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揭示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水文响应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不同水平分辨率 WRF REGCM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单桩受斜坡地基土原位冻胀影响下的力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姜来库 郭春香 +2 位作者 王小龙 杨迅 刘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中,由于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建设在斜坡中的桩基础不在少数,地基土经历冻融过程以后桩基常常发生倾斜,严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揭示在地基冻胀影响下多年冻土区斜坡单桩的倾斜机理,基于传热学与弹性力学...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中,由于高原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建设在斜坡中的桩基础不在少数,地基土经历冻融过程以后桩基常常发生倾斜,严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揭示在地基冻胀影响下多年冻土区斜坡单桩的倾斜机理,基于传热学与弹性力学,建立桩体体系热力耦合计算模型并进行室内试验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考虑地基土原位冻胀、水分相变、大气变暖等因素,进行地基土冻胀影响下斜坡桩基力学特性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斜坡桩体在地基土冻胀过程受到不均匀水平冻胀力、产生水平位移以及桩体弯矩,且水平位移随着地基斜坡坡度增大而增大;因不均匀水平冻胀引起的桩体应力占总应力的46.3%,对桩体安全性以及工程寿命产生较大影响。进行受到斜坡地基土冻胀影响下单桩力学特性分析,揭示在地基冻胀影响下多年冻土区斜坡单桩的倾斜机理,对多年冻土区斜坡桩基设计及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冻胀 水平位移 斜坡单桩 室内试验 倾斜机理 热力耦合
下载PDF
基于中国中东部多站流星雷达的二维风场观测研究
9
作者 鲁茂林 易稳 +3 位作者 曾洁 薛向辉 叶海伦 陈廷娣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29-343,共15页
全天空流星雷达广泛应用于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的观测,为研究该区域大气风场的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目前流星雷达主要采用单站观测模式,没有水平分辨率,并且只能探测流星区域的大气平均水平风场.为了得到更加丰富且精准的... 全天空流星雷达广泛应用于中间层-低热层大气水平风场的观测,为研究该区域大气风场的变化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目前流星雷达主要采用单站观测模式,没有水平分辨率,并且只能探测流星区域的大气平均水平风场.为了得到更加丰富且精准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风场信息,本研究介绍了建设在中国安徽地区的多站流星雷达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蒙城(33.36°N,116.49°E)的一台单站流星雷达和长丰(31.98°N,117.22°E)的一台远程接收机,两地直线距离约为167 km.相比于单站流星雷达,多站流星雷达系统探测到的前向散射流星数目增加了约70%,并且一般可以提供400 km×400 km以上的水平观测区域.除此之外,多站流星雷达系统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流星观测角度.新多站系统可以实现中间层-低热层大气二维水平风场的观测,在获取平均水平风场以及风场水平梯度的同时,还可以估计水平风场的散度、相对涡度和拉伸、剪切形变信息.多站流星雷达能够提供更多的水平风场参数,对进一步研究中间层-低热层区域的大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未来即将建成的多站流星雷达观测网将会实现中国中东部地区上空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风场观测,这将有利于促进我们对中间层-低热层区域内的各类波动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雷达 中间层-低热层大气 大气水平风场
下载PDF
深回填土砂泥岩组合地层桩锚围护基坑的变形规律
10
作者 冯虎 黄锋 周启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5,110,共7页
[目的]目前工程界针对基坑的研究大多数基于软土基坑和岩质基坑的经验,重庆地区为深回填土砂泥岩组合地层,需展开基坑变形规律研究。[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兰花湖停车场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现场监测数据,总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 [目的]目前工程界针对基坑的研究大多数基于软土基坑和岩质基坑的经验,重庆地区为深回填土砂泥岩组合地层,需展开基坑变形规律研究。[方法]以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兰花湖停车场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现场监测数据,总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护桩后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而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桩后地面沉降相关性。[结果及结论]围护桩最大侧移δh变化范围为0.048%H~0.103%H(H为开挖深度),远小于软土地区的统计结果;最大地面沉降δv介于0.033%H~0.220%H,小于卵石和软土基坑,与青岛土岩组合基坑较为接近;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为H~1.5 H;基坑最大地面沉降δv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δh关系可表示为δ_(v)=0.45δ_(h)~2.35δ_(h),均值为1.31δ_(h);地面沉降包络面积和围护结构侧移包络面积比值近似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回填土 砂泥岩 水平位移 地面沉降 监控量测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中海洋大直径管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
11
作者 林浩 郑长杰 丁选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3-1883,共11页
考虑桩−海水−层状土相互作用,研究了水平动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海洋大直径管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将海水视为无黏性可压缩流体介质建立桩周、桩芯海水的运动方程,通过分离变量法并结合海水的边界条件求得桩周、桩芯海水作用在管桩上的动... 考虑桩−海水−层状土相互作用,研究了水平动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海洋大直径管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将海水视为无黏性可压缩流体介质建立桩周、桩芯海水的运动方程,通过分离变量法并结合海水的边界条件求得桩周、桩芯海水作用在管桩上的动水压力。将海床土体视为黏弹性介质并考虑其成层非均质性,利用微分变化并结合土体振动边界条件解得桩周、桩芯土体作用在管桩上的水平抗力。进而根据各桩段上水平力的平衡建立管桩控制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法并结合桩身的连续条件以及桩顶、桩底的边界条件,得到层状海床土中海洋大直径管桩的水平动力响应解析解,给出了桩顶位移解析表达式。将所得解与有限元模拟结果以及退化解与已有文献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研究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基于所得解分析了管桩−海水−层状土系统水平动力响应对动水压力、水深、土体模量、土层厚度等关键参数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顶位移 海洋大直径管桩 水平振动特性 桩芯海水 层状海床地基
下载PDF
基于监测数据的广州软土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分析
12
作者 黄伟豪 《四川建材》 2024年第3期69-71,74,共4页
软土基坑工程开挖会引起土体应力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地层的移动、地面沉降、围护结构变形等。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软黏土基坑为例,通过监测分析预应力管桩、灌注桩加1~2道扩大头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的基坑水平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软... 软土基坑工程开挖会引起土体应力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地层的移动、地面沉降、围护结构变形等。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软黏土基坑为例,通过监测分析预应力管桩、灌注桩加1~2道扩大头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的基坑水平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软黏土地区地基中采用联合支护形式,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开挖面以上,沿围护桩深度呈中间大、两端小分布,最大水平位移靠近基坑开挖底。基坑开挖影响范围约为2.5倍基坑开挖深度,在2.5倍开挖深度以下,土体水平位移可忽略不计,开挖对深部土层的影响较小。实际上,基坑开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深层土体位移随开挖过程不断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基坑 深层水平位移 监测数据
下载PDF
不同接头类型地下连续墙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 《建筑施工》 202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以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地下连续墙接头在基坑工程的应用效果,并对比选择了最佳接头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接头部位的水平位移随着基坑的不断开挖而增大;接头位移在基坑开挖至底部时达... 以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地下连续墙接头在基坑工程的应用效果,并对比选择了最佳接头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接头部位的水平位移随着基坑的不断开挖而增大;接头位移在基坑开挖至底部时达到最大值66.3mm,在开挖过程中水平位移较大的部位基本位于基坑的中上部,要预先做好预警工作和应急预案,避免发生大面积渗漏的情况;接头类型不同时,地下连续墙对应部位的水平位移有所差异,选择刚性接头时地下连续墙传递应力的能力更好,承载能力更强,位移变形较小;随着基坑的开挖,地下连续墙采用H型钢接头和十字钢板接头时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支撑轴力在接头水平位移有显著降低的第3道混凝土支撑部位时的值较大;地下连续墙接头类型同时会对接头部位的稳定性和基坑支护结构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对比,H型钢接头更适用于背景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地下连续墙 H型钢接头 十字钢板接头 水平位移
下载PDF
自密实固化土基坑回填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王怀勇 陈春雷 高磊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19-126,134,共9页
自密实固化土是将建筑废土与固化剂拌合后形成的一种土体,固化前土体由于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较好地控制回填质量,固化后土体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用于基坑肥槽回填。这种技术节省了建筑材料,又能废物利用,应用前景广... 自密实固化土是将建筑废土与固化剂拌合后形成的一种土体,固化前土体由于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较好地控制回填质量,固化后土体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用于基坑肥槽回填。这种技术节省了建筑材料,又能废物利用,应用前景广阔。以南京河西某基坑工程为依托,对现场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掌握土体以及其固化后物理力学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回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自密实固化土相关参数对周围环境以及回填土体表面沉降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对回填土表面沉降影响最大的土体力学参数,并提出可以减小回填地表沉降的工程建议,可为实际基坑肥槽回填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固化土 基坑回填 数值模拟 土体沉降 水平位移
下载PDF
软硬交替地层超深竖井受力特性及合理分层开挖厚度探讨
15
作者 王旭 任荣 +1 位作者 周王鹏 陈保国 《工程建设》 2024年第5期11-15,共5页
某检修排水井尺寸规模大,开挖深度深,所处地层条件复杂,具软硬交替特征。为确保竖井深基坑开挖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该超深竖井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5种不同分层开挖厚度情况下超深竖井结... 某检修排水井尺寸规模大,开挖深度深,所处地层条件复杂,具软硬交替特征。为确保竖井深基坑开挖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该超深竖井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5种不同分层开挖厚度情况下超深竖井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表明:1)地连墙的最大环向应力和最大水平位移均随分层开挖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软岩地层范围内出现应力和变形突增,在硬岩地层范围内出现应力和变形骤减;2)以无内衬开挖下地连墙最大环向应力和最大水平位移为参考标准,单层开挖厚度范围为3~4 m对地连墙位移具有很好的约束效果,建议实际工程中土层开挖及软岩开挖时采用3 m分层厚度,硬岩部分地层开挖时采用4 m分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竖井 地连墙 软硬交替地层 分层开挖 水平位移
下载PDF
黄河冲积地层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特性分析
16
作者 薛正生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195-198,共4页
文中以济南市黄河冲击地层深基坑工程为案例,研究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墙体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开挖深度附近,坑外土体蠕变将引起墙体附加变形;墙顶水平支撑受拉,其他各道支撑受压,各道支撑... 文中以济南市黄河冲击地层深基坑工程为案例,研究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墙体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开挖深度附近,坑外土体蠕变将引起墙体附加变形;墙顶水平支撑受拉,其他各道支撑受压,各道支撑轴力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水平支撑架设完成后,各道支撑轴力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水平位移 水平支撑 轴力
下载PDF
运营地铁隧道近大直径基桩施工影响变位空间分布研究
17
作者 张益锋 陈冰冰 +3 位作者 王立峰 黄登柯 寿凌超 包挺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基于杭州某高架桥桩基的试桩工程,通过对现场实测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软土地层大直径桩(D=1.5 m)施工对邻近既有运营隧道的影响范围为0.33~0.50 H(H为桩长)。近桩隧道比远桩隧道受基桩施工影响的敏感度相对更高,以同期的变化速率来看... 本文基于杭州某高架桥桩基的试桩工程,通过对现场实测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软土地层大直径桩(D=1.5 m)施工对邻近既有运营隧道的影响范围为0.33~0.50 H(H为桩长)。近桩隧道比远桩隧道受基桩施工影响的敏感度相对更高,以同期的变化速率来看,约是1.5~2.6倍关系。基桩施工对于远处的右线隧道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隧道 水平位移 沉降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螺旋桩基础试验研究
18
作者 车松阳 黄士君 +1 位作者 王驰 屠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2期55-58,共4页
该文选取叶片距宽比存在差异的2种螺旋桩展开水平加载试验,对不同水平荷载等级下螺旋桩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桩周土横向及纵向应力展开分别分析,在各级水平荷载施加后5、10、15 min分别进行测量,分别得到2个螺旋桩的荷载及位移关系... 该文选取叶片距宽比存在差异的2种螺旋桩展开水平加载试验,对不同水平荷载等级下螺旋桩桩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桩周土横向及纵向应力展开分别分析,在各级水平荷载施加后5、10、15 min分别进行测量,分别得到2个螺旋桩的荷载及位移关系曲线,可据此判断螺旋桩基础水平加载过程中,荷载及位移、地基应力间的变化趋势。总结出叶片距宽比是水平荷载作用下影响螺旋桩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旨在为水平荷载作用下螺旋桩桩体反弯点位置的判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荷载作用 位移 螺旋桩 水平加载试验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深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全过程时序变化分析
19
作者 楚龙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168-170,共3页
为掌握基坑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文中以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果为基础,开展其现状变形规律及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不同位置处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具有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12.85~29.52 mm,均值为21.31 mm,均小于设计的变形控制值35 mm,... 为掌握基坑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文中以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果为基础,开展其现状变形规律及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不同位置处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具有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12.85~29.52 mm,均值为21.31 mm,均小于设计的变形控制值35 mm,满足设计要求;随基坑开挖持续,其水平位移具持续增加特征,且水平位移随深度增加,具先增加后减小特征,最大值主要位于12.5~13.5 m。同时,经变形预测,基坑水平位移具有收敛增加趋势,最大预测值也小于变形控制值,说明预测条件下,基坑的水平位移仍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水平位移 监测 变形预测
下载PDF
不同面板型式加筋土挡墙振动响应数值分析
20
作者 李思汉 蔡晓光 +2 位作者 王学鹏 徐洪路 黄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以刚/柔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为基准,建立刚/柔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模块式和格宾式面板型式加筋土挡墙的FLAC^(3D)数值模型,研究面板型式对挡墙水平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地震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力作用下不... 以刚/柔组合墙面加筋土挡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为基准,建立刚/柔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模块式和格宾式面板型式加筋土挡墙的FLAC^(3D)数值模型,研究面板型式对挡墙水平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地震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力作用下不同面板型式挡墙的变形模式略有不同;振动作用下,变形大小为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格宾式<模块式;加筋区内加速度放大系数为组合式>模块加返包式>格宾式>模块式;面板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大于加筋区,且面板型式不同,放大规律亦不同;面板型式不同,地震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规律不同;合力作用点位置大多高于M-O方法的H/3,且受加速度幅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面板型式 数值模拟 水平位移 加速度响应 地震土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