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强教授“泻实调气”思想治疗咳嗽用药规律探析
1
作者 欧阳昕 周佳新 +1 位作者 周继业 石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石强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咳嗽的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石强教授治疗咳嗽的有效处方275首,药物经标准化后,运用Excel 2021对药物频数、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和功效进行分类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 目的:探讨石强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为咳嗽的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石强教授治疗咳嗽的有效处方275首,药物经标准化后,运用Excel 2021对药物频数、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和功效进行分类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中药(频率>10%)进行系统R聚类,并结合专业知识选择预测分类。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中的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高频药物(频率>10%)进行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根据结果提取出公因子的分布。结果:275首处方共使用中药245味,累计用药频次3388次。频数分析显示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38味,分别为川贝母、蝉蜕、石膏、苦杏仁、乌梢蛇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多,归经主入肺经、胃经、脾经、肝经;功效分类按频次高低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解表药、化饮药等。高频药物(频率>10%)经聚类分析分为10类,通过因子分析得出14个公因子。结论:从临床咳嗽效方分析出的阳明风热表证、上焦(腑)湿痰痹阻、升降失宜、营分风热等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体现石强教授基于“泻实调气”思想,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痰饮分治学说、气机升降学说和风邪的发生机制治疗咳嗽的用药思路,对于当前咳嗽诊疗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泻实调气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近10年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霞 颜纯淳 +2 位作者 张阔 王义善 王从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脑卒中后痉挛是造成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障碍的主要原因,温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概述近10年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作用机制,从中医扶助正气、温化痰瘀、平衡阴阳、调畅气机的角度,及西医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脑卒中后痉挛是造成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障碍的主要原因,温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概述近10年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作用机制,从中医扶助正气、温化痰瘀、平衡阴阳、调畅气机的角度,及西医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通路重建、调节神经化学物质、抑制脊髓后角兴奋性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温针灸 扶助正气 温化痰瘀 调畅气机 血液流变学指标 神经通路
下载PDF
醋药用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岳 崔志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醋在古代方药中的作用,继承并发掘醋对于中医药的独特价值,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历代本草及医案中有关醋功效的记载,对醋药用的古代文献加以分类整理,结合醋的气与味、脏腑补泻理论以及脏气法时论,从行气行血、活... [目的]探究醋在古代方药中的作用,继承并发掘醋对于中医药的独特价值,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历代本草及医案中有关醋功效的记载,对醋药用的古代文献加以分类整理,结合醋的气与味、脏腑补泻理论以及脏气法时论,从行气行血、活血止血、敛疮消肿、清热解毒、定风醒神5个方面,探讨醋在方中起到的作用。[结果]醋酸味入肝助其调畅气机,酸补肺助其通调水道,醋香温行气止痛,苦温燥湿化饮,从而破癥瘕、消积聚、化痰饮;醋香入脾、酸阴入肝,通过对肝、脾的调节,起到活血止血的作用;酸补肺,肺主皮毛,且醋性收敛,是其应用于皮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醋酸味入肝助肝脏排毒,苦味清热解毒,因此常用于解药物毒、食物毒、虫伤中毒等方中;醋酸入肝主疏泄,醋香入脾可开窍,故亦用于治疗中风昏厥等证。[结论]醋味酸、苦,气香、温,是其在行气行血、活血止血、敛疮消肿、清热解毒、定风醒神方中用作要药的主要原因。且从脏腑补泻理论看,酸入肝;从脏气法时论看,酸对心、肝、肺皆有所调节。系统梳理醋于古代方药中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完善醋入方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文献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与味 脏腑补泻 脏气法时 功效研究 古方应用
下载PDF
彝医张之道辨治肿瘤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4
作者 陈蓉 许嘉鹏 +6 位作者 张勇进 叶海燕 殷润先 茶静 郑进 张之道 陈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04-1307,共4页
张之道是彝医药奠基人,在肿瘤辨治上形成开创性的“治瘤先治气”的学术思想,认为人体与宇宙清浊之气失衡是肿瘤发病的外因,体内清浊之气虚衰、紊乱致水血、痰瘀、毒邪内生是肿瘤发病的内因。治疗当以“天人同象”为总纲,以“扶正祛毒”... 张之道是彝医药奠基人,在肿瘤辨治上形成开创性的“治瘤先治气”的学术思想,认为人体与宇宙清浊之气失衡是肿瘤发病的外因,体内清浊之气虚衰、紊乱致水血、痰瘀、毒邪内生是肿瘤发病的内因。治疗当以“天人同象”为总纲,以“扶正祛毒”为目标,以“疏通气路、血路、水谷路”为治法,以“平衡清气、浊气”贯穿始终进行中彝医结合临床辨治。通过总结张之道临床辨治肿瘤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瘤先治气 三通学说 清浊之气 天人同象 扶正祛毒 彝医 张之道
下载PDF
陈全新运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经验
5
作者 张洁怡 李颖 +2 位作者 王聪 陈磊 陈秀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56-460,共5页
介绍陈全新教授运用其祖传的“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特色经验。对该病的认识,陈教授主张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辨体辨期,即从疾病、证候、体质及围绝经期气血阴阳消长、脏腑功能特点等方面认识和分析病情。陈教授崇尚华佗... 介绍陈全新教授运用其祖传的“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特色经验。对该病的认识,陈教授主张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辨体辨期,即从疾病、证候、体质及围绝经期气血阴阳消长、脏腑功能特点等方面认识和分析病情。陈教授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的学术思想,强调谨察病机,取穴精准,并注意取穴的左右交替。施术时使用“陈氏飞针法”无痛进针,同时配合特有的行针导气及分级补泻手法,重视针感传导和气至病所,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岭南陈氏针法 陈氏飞针法 行针导气 分级补泻 陈全新
下载PDF
火针“扶阳调气法”治疗直肠前突术后慢传输型便秘的验案举隅
6
作者 李让钱 吴田 +2 位作者 常敏 闫敏 曹玉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16-1119,共4页
火针“扶阳调气法”是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三科一项常用的新九针特色技术疗法,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病,尤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通过尝试将其应用于治疗直肠前突术后STC,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主要从STC的病因病机... 火针“扶阳调气法”是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三科一项常用的新九针特色技术疗法,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病,尤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通过尝试将其应用于治疗直肠前突术后STC,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主要从STC的病因病机、火针“扶阳调气法”的操作规范、技术内涵、特色优势等方面出发,拟通过治疗重度直肠前突术后STC的临床验案,详细分析其诊疗思路及过程,探讨其作用机理,通过定期追踪随访,证实本疗法能够温阳益气、调畅气机、导滞通腑,且无毒副作用,不仅对常见的STC有效,而且对直肠前突术后的STC亦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针灸治疗直肠前突术后的STC,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直肠前突术后 火针“扶阳调气法”
下载PDF
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糖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0
7
作者 徐晓阳 张爱芳 +2 位作者 武桂新 冯美云 冯炜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0-223,共4页
以SD雄性大鼠为对象,测定了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及疲劳性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间骨骼肌糖代谢某些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强度耐力训练可使大鼠骨骼肌中糖厚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提高(P<0.05);磷... 以SD雄性大鼠为对象,测定了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及疲劳性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间骨骼肌糖代谢某些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强度耐力训练可使大鼠骨骼肌中糖厚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提高(P<0.05);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变化不大;扶正理气中药对这些训练效果没有影响;疲劳运动后即刻肌糖原含量下降(P<0.05),服药组的肌糖原下降更多,但无显著性;运动后即刻PFK活性增高(P<0.05),恢复3小时该酶活性下降,恢复24小时时已降至安静水平,服药并不改变PFK的变化趋势;MDH活性在运动后即刻变化不大,恢复3小时时有所增加,恢复24小时时反而明显下降(P<0.05);服药大鼠该酶活性在运动后即刻明显下降(P<0.05),恢复3小时时明显高于安静值(P<0.05),恢复24小时时仍较安静时高。结果提示:扶正理气中药可能有促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理气 中药 大强度 耐力训练 糖代谢
下载PDF
中医肿瘤理论传承发展历程——“扶正培本”到“调气解毒”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秋均 张兴 +3 位作者 刘瑞 郑红刚 侯炜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497-1501,共5页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 回顾现代中医肿瘤学科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扶正培本”理论体系,中医肿瘤理论得以发展,循证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抗肿瘤新药研发问世。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将“气机升降”学说应用于中医肿瘤学,立足“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体系,提出“调气解毒”学说,进一步阐发其科学内涵及理论外延,发挥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培本 扶正解毒 固本清源 气机升降 调气解毒 理论创新 指南 诊疗规范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83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石江伟 贾玉洁 +3 位作者 刘小溪 孟媛 于涛 韩景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评价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方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有效性,探讨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27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各组9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三焦针法与黄地散方药联合治疗;针刺组采用三焦... 目的评价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方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有效性,探讨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27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各组9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三焦针法与黄地散方药联合治疗;针刺组采用三焦针法治疗;西药组采用安理申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ADAS-cog、ADL进行评价,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行为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ADAS-cog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2周后,ADAS-cog评分、认知功能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综合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针法配合黄地散方药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远期的认知功能且提升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 三焦针法
下载PDF
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宏伟 曹东方 唐永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7期14-15,共2页
目的 寻求治疗失眠症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根据“上为阳 ,下为阴”的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 ,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 ,采用泻阳补阴法治疗 ,印堂、百会、风池、翳风用泻法 ,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 目的 寻求治疗失眠症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根据“上为阳 ,下为阴”的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 ,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 ,采用泻阳补阴法治疗 ,印堂、百会、风池、翳风用泻法 ,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用补法 ;对照组则口服谷维素、安定、七叶神安片 ,均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 4 7.4 % ,显效率为 4 2 .1% ,总有效率为 97.4 % ;对照组痊愈率为 2 3.3% ,显效率为 2 6 .7% ,总有效率为 83.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比较分别 P<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泻阳补阴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针刺疗法 针刺补泻 调整阴阳
下载PDF
基于“气有余便是火”探讨甲亢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英娜 高天舒 +7 位作者 李品 刘庆阳 赖倚文 王智民 张凤暖 高城翰 杨潇 崔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593-1597,共5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以代谢亢进和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甲亢发病与多脏腑气血化生火热之邪汇聚于颈下(咽喉处)具有密切关系。本文遵从“气有余便是火”之中医机理认为甲亢的基本病机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以代谢亢进和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甲亢发病与多脏腑气血化生火热之邪汇聚于颈下(咽喉处)具有密切关系。本文遵从“气有余便是火”之中医机理认为甲亢的基本病机为“脏腑余气化火”,即气机失常,化生火热,热盛伤阴,炼液成痰,聚于颈项。此火热之邪包括阳气亢盛之实火、阴虚阳亢之虚火、阳气怫郁之火、失常之气之火,以及六淫邪气化火。治疗应以调气降火为基本原则,治以疏肝理气,清肝降火;健脾和胃,宣肺祛邪,化痰;滋阴清热,降火除烦。甲亢虽以火热之症为主,治疗时遵“余气化火”之理不可盲目清火,以防用药太过伤及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气有余便是火 脏腑余气化火 气机运动 升降平衡 调气降火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针刺曲池穴得气和捻转补泻手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睢明河 王朝阳 马文珠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价不得气、得气、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的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不得气组、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和得气右转组,分别于针刺前...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价不得气、得气、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的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不得气组、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和得气右转组,分别于针刺前、进针10min、起针即刻和起针10min测量血压。结果: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各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得气右转组、虚补实泻("得气左转组"中的虚证和"得气右转组"中的实证)、虚泻实补("得气左转"中的实证和"得气右转"中的虚证)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不得气组(P<0.01);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得气右转组、虚补实泻、虚泻实补之间的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中,不得气也有效,但得气比不得气效果好;以针的捻转方向的不同来区分的捻转补泻手法即"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在本研究中未显示相应的补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针刺 得气 捻转补泻 曲池
下载PDF
国医大师刘嘉湘从顾护脾胃论治肺癌经验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文曦 刘苓霜 朱欣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7-560,共4页
国医大师刘嘉湘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扶正治癌”理论,提出正气亏虚为肺癌发病之本,脾胃虚弱乃正气亏虚之源,脾胃损伤伴随肺癌全程。总结刘教授治疗肺癌经验,其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处处体现其顾护脾胃之治疗理念。
关键词 顾护脾胃 扶正治癌 刘嘉湘 名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穴位注射不同补泻手法对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华德 郑燕青 +1 位作者 王燕 赵兴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4,1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补泻手法的穴位注射对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和血清SOD的影响。[方法]采用控食、负重强迫游泳及灌服大剂量心得安溶液等复合因素建立SD大鼠心气虚证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 [目的]观察不同补泻手法的穴位注射对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和血清SOD的影响。[方法]采用控食、负重强迫游泳及灌服大剂量心得安溶液等复合因素建立SD大鼠心气虚证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足三里穴注补法组(穴补组)、足三里穴注泻法组(穴泻组)。治疗组每穴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0.20ml,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治疗后,测定心功能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SOD活性值。[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10天后两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穴补组的血清SOD活性值大于穴泻组(P<0.01)。(2)模型组大鼠的心功能明显下降,两治疗组的心功能相关指标相应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差异。穴补组的最大心室内压、左心室收缩压、+dp/dtmax、平均心室内压、心率、-dp/dtmax等指标均大于穴泻组的相应指标值(P<0.01)。[结论]不同补泻手法的穴位注射对疾病的治疗都具有影响,足三里穴注补法治疗心气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明显优于足三里穴注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补泻手法 心气虚证 血流动力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呃逆从肺论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鲜 肖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39,共2页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权,中焦气运通畅,呃逆可止。笔者将呃逆分为寒呃、热呃、虚呃,并以宣肺降逆为主要思路,临证分别应用宣肺散寒、宣肺清热、补肺益气等平衡枢机之法治疗呃逆,颇有奇效,值得深思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从肺论治 宣肺降逆 补肺益气
下载PDF
扶正调气利水法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红刚 周雍明 +2 位作者 李丛煌 张葛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协定处方“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发上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扶正调气利水法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肿瘤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为暴露因素... 目的:通过观察协定处方“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发上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扶正调气利水法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肿瘤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为暴露因素,选取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观察组在物理治疗同时结合中药“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对照组只采用物理治疗,观察患侧上臂周径变化、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以扶正调气利水法为指导的中药“消肿通络方”内服外敷加用物理疗法在改善患者上肢水肿方面优于单纯理疗组(89.6%对比70.5%);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调气利水法联合物理疗法可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可改善疲劳、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体现出“身心同调、内外兼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调气 消肿通络方 乳腺癌 上肢水肿 淋巴水肿 循环减压 肿瘤康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解毒中药静点与口服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继朴 苑惠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解毒中药静点与口服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静点生脉、痰热清及红花注射液,口服中药协定方益肺汤;对照...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解毒中药静点与口服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静点生脉、痰热清及红花注射液,口服中药协定方益肺汤;对照组26例,口服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疗程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66%,对照组总有效率57.69%,治疗组在证候积分及喘息、咳嗽、呼吸问卷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化痰解毒中药静点与口服连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益气活血 化痰解毒
下载PDF
异病同治理论在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雯 唐启盛 +3 位作者 赵瑞珍 冯玉桥 卜繁龙 赵子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0-602,共3页
"异病同治"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也是临床诊疗疾病的指南。以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为出发点,阐述"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探讨益肾调气法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痴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实施&qu... "异病同治"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也是临床诊疗疾病的指南。以脑卒中后精神症状组群为出发点,阐述"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探讨益肾调气法治疗卒中后焦虑、抑郁、痴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实施"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卒中后焦虑 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痴呆 益肾调气
下载PDF
郭霞珍教授平调扶正学术思想探讨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筱颖 李赛 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对郭霞珍教授平调扶正学术思想的内涵、渊源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对临床应用平调扶正法治疗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中医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关键词 平调扶正 学术思想 二仙汤 绝经前后诸证 @郭霞珍
下载PDF
从六经之厥阴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辨治思路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晶晶 彭卓嵛 陈婧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与厥阴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契合,厥阴肝经、心包经病变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辨证分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型,肝热脾寒、寒热错杂型,肝郁痰凝、热扰胃逆型,肝胃血瘀、胃失和降型。从伤寒六经之...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与厥阴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寒热虚实错杂的特点相契合,厥阴肝经、心包经病变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辨证分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型,肝热脾寒、寒热错杂型,肝郁痰凝、热扰胃逆型,肝胃血瘀、胃失和降型。从伤寒六经之厥阴辨治胃食管反流病,在厥阴肝经、心包经的基础上,临证辨治注重土木同调、寒温兼施、祛痰逐瘀等法的贯穿结合,以复厥阴风木之升降斡旋和封藏之本,助脾胃生化之健运,条阴阳之顺序交接,达到阴平阳秘,使气机顺畅,脾胃之气升降相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厥阴病 六经辨证 疏肝理气 降逆化痰 活血化瘀 利水渗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