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on lower-reinforcing and upper- reducing acupuncture method f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and its influence on 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被引量:6
1
作者 Wang Ya-fang Zhang Yan +4 位作者 Lu Wang Sun Chen-ping Shen Han-bing Guo Meng-hu Zhao Hai-yi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3期189-194,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er-reinforcing and upper-reducing acupuncture method f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HMG) and its influence on estradiol (E2) and progesterone (P). Methods: A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er-reinforcing and upper-reducing acupuncture method f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HMG) and its influence on estradiol (E2) and progesterone (P). Methods: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ed and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A total of 124 cases conform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iz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62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acupuncture therapy at the same acupoints, whil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lower-reinforcing and upper-reducing method,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The treatment started around 10 d before menstruation and was conducted every other day. Patients received 5 treatments in each menstruation cycle for consecutive 3 cycles. The levels of E2, P and E2/P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breast lump size, pain intensity and concomitant symptoms score in both groups were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all P〈0.01),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comparison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all P〈0.01). After treatment,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91.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igher than 72.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comparison showe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After treatment, levels of E2, P and E2/P value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all P〉0.05). Conclusion: Lower-reinforcing and upper-reducing acupunctur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n HMG patients, and produce a better effect than even reinforcing-reducing manipulation. The majority of HMG patients' E2, P level and E2/P value were not beyond the normal ranges; therefore, acupuncture showed no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E2 and P levels and E2/P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Method of reinforcing-reducing acupuncture reinforcing Method acupuncture reducing Method Fibrocystic Breast Disease ESTRADIOL PROGESTER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论现代的针刺补泻 被引量:15
2
作者 袁青 余瑾 靳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305,共3页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如二者互参可提高疗效,但要特别注意针刺补泻不等同于刺激量大小,还要与刺激时间、技巧等综合运用因素密切相关。古代补泻的真旨——针下寒热是人的整体性的综合反应,是针刺补泻的深层次,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刺疗法/方法 名医经验 针灸师
下载PDF
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毅 徐曼文 +6 位作者 黄艳 马晓芃 施征 徐世芬 刘慧荣 汪司右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采用麦吉疼痛询问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观察陆氏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温针组和温针补泻组。3组均选择风池、天柱、大杼、列缺作为针刺穴位,隔... 目的采用麦吉疼痛询问量表(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观察陆氏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温针组和温针补泻组。3组均选择风池、天柱、大杼、列缺作为针刺穴位,隔日治疗1次。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结束及治疗随访1个月后的MPQ评分,主要观察Mc Gill总评分、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结果针刺组、温针组和温针补泻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3%、94.3%和97.1%,温针补泻组优于针刺组(P<0.05)。3组McGill总评分、PRI评分、PRI情感项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低(P<0.05);3组PRI感觉项评分治疗结束和随访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在降低Mc Gill总评分、PRI评分、PRI感觉项评分和PPI评分方面,温针补泻组优于温针组和针刺组(P<0.05);在降低PRI情感项评分、VAS评分方面,温针补泻组、温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单纯针刺、温针、温针结合补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温针结合补泻手法的整体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颈痛 麦吉疼痛询问量表 针刺补泻
下载PDF
针刺新明穴配合强补手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成勇 秦珊 +5 位作者 李忠仁 刘兰英 王和生 吴文忠 陈栋 张聪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9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新明穴配合强补手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56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9眼)和对照组20例(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新明穴配合强补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 目的观察针刺新明穴配合强补手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56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9眼)和对照组20例(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新明穴配合强补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平均视敏度(MS)及P-VEP的P100波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S及P-VEP的P100波潜伏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MS及P-VEP的P100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3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新明穴配合强补手法是一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视神经萎缩 新明 针药并用 捻转补泻 提插补泻
下载PDF
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体温效应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5
作者 季淑梅 阎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 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下降。体表温度是由血液循环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和组织新陈代谢状态等多方面决定的,不同的针刺手法引起的皮肤温度变化与影响上述3个环节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刺疗法/方法 体温/针灸效应
下载PDF
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温雁云 袁宜勤 +2 位作者 赵锋 曹东波 罗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龙虎交战针法组(A组)、平补平泻针法组(B组)和中频理疗组(C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将9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龙虎交战针法组(A组)、平补平泻针法组(B组)和中频理疗组(C组),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检测3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浆P物质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A组与B、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血浆P物质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后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浆P物质含量的影响,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结论龙虎交战针法是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有效的镇痛针法之一,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P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交战针法 非特异性下背痛 血浆P物质 平补平泻针法 中频理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田福玲 李旗 +6 位作者 刘国荣 郑德松 陈金铭 马树祥 崔建美 王洪彬 李雪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采用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采用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进行运动学时间参数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及双支撑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运动周期,提高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 步态 阴-阳对刺 呼吸补泻 针药并用
下载PDF
天元针刺治疗肝癌疼痛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昱 李建宇 刘飞飞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天元针刺治疗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天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 目的观察天元针刺治疗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天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对照组为53.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元针刺治疗肝癌疼痛患者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癌性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疼痛 肝癌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针刺补泻
下载PDF
论脐针疗法中的方位补泻 被引量:23
9
作者 齐永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阐述脐针疗法的方位补泻法的原理。方法:从脐针方位的分类、特点入手,分析其与补泻的关系。结论:脐针的方位补泻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术数构系,建立在疾病相关学和分方归类上,熟练掌握脐针方位补泻法,可对虚实夹杂疾病产生明显... 目的:阐述脐针疗法的方位补泻法的原理。方法:从脐针方位的分类、特点入手,分析其与补泻的关系。结论:脐针的方位补泻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术数构系,建立在疾病相关学和分方归类上,熟练掌握脐针方位补泻法,可对虚实夹杂疾病产生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刺方向 @脐针疗法
下载PDF
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梦娟 孙晓伟 张菶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根据... 目的观察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1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随补泻法针刺下合穴是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胃食管反流 迎随补泻 下合
下载PDF
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学平 张月圆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子母补泻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并比较... 目的观察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子母补泻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0.0%和75.0%,对照组分别为85.0%和35.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母补泻配穴法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偏头痛 子母补泻 肝阳上亢
下载PDF
重插轻提及轻插重提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永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解决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在操作上的力学矛盾。方法 :从物理的角度及经典文献等诸多方面分析 ,提出提插补泻的操作精髓是“紧按慢提”及“紧提慢按” ,并且“紧”应该理解为医者“针下发紧”之意。如果用“重插轻提”或“轻插重提... 目的 :解决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在操作上的力学矛盾。方法 :从物理的角度及经典文献等诸多方面分析 ,提出提插补泻的操作精髓是“紧按慢提”及“紧提慢按” ,并且“紧”应该理解为医者“针下发紧”之意。如果用“重插轻提”或“轻插重提”来解释提插补泻 ,则“重”与“轻”应理解为“重视”及“看轻” ;或者医者手感的“沉重”“轻滑”。结论 :轻、重如果是指用力轻重则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矛盾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补泻法 生物力学 机体功能
下载PDF
苍龟探穴电针法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明 朱珊珊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苍龟探穴电针法与普通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病例分为苍龟探穴电针组37例,采用苍龟探穴电针补泄法;普通电针组34例,采用普通电针连续波刺激。两组均取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穴,疗程结束后评... 目的:比较苍龟探穴电针法与普通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病例分为苍龟探穴电针组37例,采用苍龟探穴电针补泄法;普通电针组34例,采用普通电针连续波刺激。两组均取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穴,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在改善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苍龟探穴电针组愈显率分别为83.3%和55.6%,普通电针组愈显率分别为56.3%和37.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龟探穴电针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普通电针组治疗前后VAS自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龟探穴电针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普通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间Melle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苍龟探穴电针法治疗肩周炎,在镇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活动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龟探穴法 电针 肩周炎 针刺补泻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古代呼吸补泻针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铁 高颖 王富春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历代呼吸补泻针法的整理和对比分析,总结了《内经》呼吸补泻法、高武呼吸补泻法、杜思敬呼吸补泻法、李梴呼吸补泻法的操作要领和特点,从而认为在继承传统古代针法的过程中,应该对历代著作的论述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保持古代... 本文通过对历代呼吸补泻针法的整理和对比分析,总结了《内经》呼吸补泻法、高武呼吸补泻法、杜思敬呼吸补泻法、李梴呼吸补泻法的操作要领和特点,从而认为在继承传统古代针法的过程中,应该对历代著作的论述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保持古代针法的原貌,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发挥古代的针法技术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现代针灸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补泻 古代针法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运用苍龟探穴手法为主治疗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一丹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25,共2页
运用苍龟探穴及动法观察治疗35例由腰肌劳损引起的气滞血瘀型腰痛病人,并设立常规针刺组作为对照,结果揭示苍龟探穴为主的针刺手法有较强的催气行气作用,收到较好的针刺止痛作用。
关键词 腰痛 针灸疗法 针刺补泻 腰肌劳损
下载PDF
用整体观看单式针刺补泻手法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5,共2页
针刺补泻手法是历代针灸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针刺治疗技法。文章对各种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操作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各单式补泻手法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针刺 单式补泻手法 关系
下载PDF
浅探交叉针刺法治疗腰痛的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芳芳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0期2899-2901,共3页
在临床针刺治疗腰痛过程中,以肚脐水平和人体矢状线为界分上下左右,在患处的上下左右和前后,交叉选择针刺点治疗效果较佳,而这种交叉治疗方法,在我国中医典籍中早有论述。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同时参合腰痛病症中肌肉的变化特点,对交叉... 在临床针刺治疗腰痛过程中,以肚脐水平和人体矢状线为界分上下左右,在患处的上下左右和前后,交叉选择针刺点治疗效果较佳,而这种交叉治疗方法,在我国中医典籍中早有论述。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同时参合腰痛病症中肌肉的变化特点,对交叉取穴及交叉补泻治疗腰痛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析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使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腰痛 交叉取穴 交叉补泻
下载PDF
补泻针灸疗法联合疏肝解郁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堃 周楠 王立娜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补泻针灸疗法联合疏肝解郁汤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焦虑抑郁患者不良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PSS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补泻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疏肝解郁汤,治疗结束后观察比... 目的:研究补泻针灸疗法联合疏肝解郁汤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焦虑抑郁患者不良情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PSS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补泻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疏肝解郁汤,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良情绪变化、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ESR、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泻针灸疗法联合疏肝解郁汤治疗PSS伴焦虑抑郁疗效确切,能缓解患者口干、眼干等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降低患者ESR、CR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疏肝解郁汤 补泻针灸疗法 焦虑抑郁 不良情绪 血沉
下载PDF
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特色针法荟萃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彬珺 马睿杰 +1 位作者 胡汉通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01-506,共6页
[目的]梳理总结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特色针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影像音频考证、实地调查、电话信访等方法,了解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针法学术思想、操作方法、适应病症、代表医家,并进行分类阐述。[结果]浙派针灸医家针法的学术思想主... [目的]梳理总结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特色针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影像音频考证、实地调查、电话信访等方法,了解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针法学术思想、操作方法、适应病症、代表医家,并进行分类阐述。[结果]浙派针灸医家针法的学术思想主要源自《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的理论精髓。从特色进针法、对古代针法的继承发扬、近代创新复式针法、穴法和刺法特色结合运用、现代创新技术五方面分类汇总发现,浙江针灸医家针法多在《内经》补泻手法、《金针赋》复式手法,以及《灵枢》刺法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重视治神、得气、守气,治疗时偏爱调气多于调血。不同名家对传统针法亦有各自独见,一部分现代医家吸纳现代技术,自制针具,改良针法,丰富了临床诊疗特色。[结论]现代浙江针灸名家针法崇古纳今,守正创新,各有偏爱与所长,也存在对同种针法的不同见解与使用,其针法体悟与特色值得后辈学者学习借鉴。探究浙派医家针法特色有利于浙派针灸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针灸名家 针法 近现代 中医学术流派 针刺补泻 复式针法
下载PDF
赤凤迎源针刺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障碍及等速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淑仪 王俊辉 +3 位作者 李诚 黎惠芳 何婉雯 严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2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障碍及肩部肌群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予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照组予平补平泻单式针刺手法。比较两...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障碍及肩部肌群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予赤凤迎源复式针刺手法,对照组予平补平泻单式针刺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等速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肩关节ROM和肩部外展及前屈肌群等速肌力指标(PT、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肩关节ROM和肩部外展及前屈肌群等速肌力指标(PT、AP)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赤凤迎源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肩关节周围肌力,疗效优于平补平泻单式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平补平泻 赤凤迎源 关节周围炎 肩痛 关节活动度 等速肌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