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ergy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European Union,China and Latin American Relationships:Major Challenges and Area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1
作者 Maria Cristina Silva Parejas 《国际展望》 2009年第1期199-216,126,共19页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ubject in both ec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based on a most comprehensive,authoritative and updated bibliography.Hence,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LAC) is as much diversified as ...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ubject in both ec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based on a most comprehensive,authoritative and updated bibliography.Hence,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LAC) is as much diversified as there are sub-regions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in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al terms and often dialectic regarding energy security,climate change and LAC ties with Europeans and China and so is the tripartite relation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so far as energy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Energy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European unio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n relationships LAC Security
下载PDF
A Glimpse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viet Specialists in the PRC:1949–1955
2
作者 Yuri M.BATURI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第2期141-160,共20页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so-called“starting point”when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ccesses in China were in their infancy,and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insight on how various challenges were overc...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so-called“starting point”when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ccesses in China were in their infancy,and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insight on how various challenges were overcome in their development.The period under review is 1949–1955.Th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period was obtained from Soviet archives and special literature.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ate of affai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in the early years of its formation,focusing on education,science,industry(including military),communications,and rail transport.The second part turns to the Soviet specialists working in the PRC during these years,focusing on their profession,number,cities of residence and living conditions.Issues regarding Chinese specialists’internship in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are also touched upon.The article selects several lesserknown areas in which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very weak post-wa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origins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ntemporary PRC,thereby contributing to readers’understanding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viet union SPECIALISTS SCIENCE education INDUSTRY
下载PDF
苏联远东中国高级列宁学校的建立及其影响
3
作者 宁艳红 赵慧青 《八桂侨刊》 2024年第1期3-12,94,共11页
联共(布)为加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在苏联海参崴建立了中国高级列宁学校。该校是联系联共(布)与中共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历史使命是为中国革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政治立场坚定、经得起考验的党员、团员和... 联共(布)为加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在苏联海参崴建立了中国高级列宁学校。该校是联系联共(布)与中共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历史使命是为中国革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政治立场坚定、经得起考验的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其目标还包括提高远东地区华侨华人的文化素质,加强对华工的管理,进而促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边疆区 海参崴 联共(布) 中国高级列宁学校
下载PDF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1930年代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
4
作者 阎书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 1930年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以苏联经济建设为榜样的思潮。这源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建设成就在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苏联经济建设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涉及社会各方面人员,但国人传播苏联经济建设信息有其特定的时代视角、倾向与国别语境,因而苏联经济建设信息在各类社会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反应。在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期望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精神,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人传播的苏联经济建设信息不免存在相当的片面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功之路由此进入中国建设工业化国家发展轨道的预盼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将为之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苏联经济建设 中国舆论传播
下载PDF
中苏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的中苏改革为例
5
作者 左凤荣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5,57,共11页
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表明,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模式的活力已经耗尽。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要想赶上现代化的步伐,都必须对原来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便开始酝酿改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表明,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模式的活力已经耗尽。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要想赶上现代化的步伐,都必须对原来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便开始酝酿改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吹响了改革的号角。苏联则在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开始改革。在苏联开启改革时,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经验,但苏共并未吸取。中苏两国走的是不同的改革道路,两国在对待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经济改革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与手段、改革中的政治制度安排、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其结果自然也不一样。中国在理论与实践上都突破了苏联模式,开启了新型现代化道路。苏联的改革没有带来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共虽提出很多新理论新概念但得不到民众的认同,最后丧失了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现代化新路 中苏改革 中苏现代化比较 邓小平 戈尔巴乔夫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的党代会:从苏共二十大看中共二十大的历史转折
6
作者 王成功 王振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作为重要转折点,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苏共二十大是苏联迷失社会主义方向的开端,那么中共二十大则是中华民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作为重要转折点,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苏共二十大是苏联迷失社会主义方向的开端,那么中共二十大则是中华民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里程碑,因而重温苏共二十大可以成为理解中共二十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二十大 苏共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苏联
下载PDF
日本海军对中国东北领水测量探析(1931-1937)
7
作者 张铭睿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2,共10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者为掌握中国东北的地理与水文情况,在1932年操纵伪满政权将领土测绘工作交给关东军。限于军种职能不同,领水测量权被转让给日本海军,由下属机构水路部与驻满海军部负责调查领海、勘测河道、建设航标等任务。此外...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者为掌握中国东北的地理与水文情况,在1932年操纵伪满政权将领土测绘工作交给关东军。限于军种职能不同,领水测量权被转让给日本海军,由下属机构水路部与驻满海军部负责调查领海、勘测河道、建设航标等任务。此外日本海军利用伪满苏水路会议,借机盗测苏联边境,妄图为己方牟利。日本海军对东北领水的测量活动随驻满海军部撤销而结束,测量成果有限度地促进了日占东北航运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但同时为日军镇压抗日武装、研究对苏战略提供帮助,这一活动本质上是隐藏在科研调查下的殖民侵略,是对我国领海主权的严重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领水 驻满海军部 日本水路部 伪满苏水路会议
下载PDF
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教训与现实启示
8
作者 黄红平 巢华 《廉政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4-96,共13页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与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在列宁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在斯大林时期埋下严重隐患,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自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 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与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失败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在列宁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在斯大林时期埋下严重隐患,不过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自赫鲁晓夫时期开始,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就呈现一代不如一代的递减趋势。历史虚无主义削弱了思想引领力、特权腐败现象削弱了执政公信力、民族矛盾激化削弱了群众凝聚力、基层党组织瘫痪削弱了政治动员力,这些是苏联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重要失败教训。其对当下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现实启示主要有:必须务实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必须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政治领导力建设
下载PDF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写在《经济漩涡: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出版之前
9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203,共9页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冷战格局形成和展开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历史研究的责任在于说明冷战研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美苏双方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结果。事实上,通往冷战的每一步都有回转的机会和可能,但美苏走到最后一步还是掉入了冷战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发生 经济冷战 美苏关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战略稳定:进程、评估与中国担当 被引量:2
10
作者 门洪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29,99,共27页
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当前,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全球战略稳定体系遭受侵蚀,美俄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欧洲战略稳定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美国推动... 战略稳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战略议题之一。当前,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的消极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增加,全球战略稳定体系遭受侵蚀,美俄战略稳定面临严峻挑战,欧洲战略稳定因乌克兰危机而陷入困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美国推动中美战略竞争的展开,中美战略稳定与亚太战略稳定愈发引起各界密切关注。中美俄在战略稳定议题上形成三角关系,并对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展望未来,如何理性把控中美关系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确保战略稳定的关键要素,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相比美苏/美俄战略稳定更为广泛全面、更具韧性,建议从广义角度认识战略稳定,在强化自身核能力的同时,积极维护既有的国际军控机制和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加强中美沟通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塑造战略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稳定 美国 苏联/俄罗斯 中国 欧洲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镜鉴——基于中苏两国共产党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红平 赵佳鑫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59-71,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同为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者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与其各自的政治建设密切相关。前者高度重视自身政治建设,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后者长期忽视自身政治建设,留下不少失败教训。认真汲取二者的历... 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同为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者的命运之所以截然不同,与其各自的政治建设密切相关。前者高度重视自身政治建设,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后者长期忽视自身政治建设,留下不少失败教训。认真汲取二者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新时代落实政治强党战略有重要意义: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拓展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力保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大力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必须紧紧扣住赢得民心民意这个最大的政治性工程来抓紧抓实抓牢党的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通过建章立制来端正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积极构建“三不腐”一体推进的体制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政治原则和底线,有策略地进行惩治腐败实践活动;必须严格防范党内政治风险,决不能犯下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必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总之,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任重道远,任何时候都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个永恒的重大课题来抓实抓牢,做好坚决打赢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与行动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 政治建设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军事技术援华过程中的合作与冲突(1937—1945)——以新疆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张丽娟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5-91,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基于自身远东安全的考虑,决定秘密军事技术援华,中苏合作开通了经过新疆地区的西北国际通道,并在新疆地区建立了军事工业企业和空军航校,以便为中国抗日前线提供急需物资、并培养飞行员。但是1942年以后,中苏之间的合...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基于自身远东安全的考虑,决定秘密军事技术援华,中苏合作开通了经过新疆地区的西北国际通道,并在新疆地区建立了军事工业企业和空军航校,以便为中国抗日前线提供急需物资、并培养飞行员。但是1942年以后,中苏之间的合作摩擦不断,这首先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其次与国民党中央政府、苏联以及新疆地区地方当局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有关,最后,苏联试图凌驾于中国法律之上的意图也影响了的合作的顺利进行。尽管如此,苏联的援助仍然为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军事技术援华 西北国际通道 新疆地区
下载PDF
苏美对峙与东北解放战争
13
作者 万琛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2期133-137,共5页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率先解放东北,与日益加剧的苏联与美国的对立具有密切关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壮大革命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风云变幻,美苏关系日益由合作转向对抗,美军在中国天津等沿海...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率先解放东北,与日益加剧的苏联与美国的对立具有密切关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壮大革命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风云变幻,美苏关系日益由合作转向对抗,美军在中国天津等沿海城市的登陆,促使苏联不断加大对中共的支持力度,改善了在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中共在东北开展的土地改革使其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由此,中共在几年之内就在东北组建了一支数十万人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打败了东北国民党军,首先解放了东北全境,从而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美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下载PDF
中国与前苏联东欧体育交往及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淑英 杜利军 +2 位作者 胥德顺 王彤瑜 叶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14,共4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 :服从并服务于新中国外交、不失时机引进先进技术 ,是中国与前苏联东欧体育交往的两大特征 ;交往对新中国体育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世界体育运动的技术规律是共同的 ,借鉴外国与...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 :服从并服务于新中国外交、不失时机引进先进技术 ,是中国与前苏联东欧体育交往的两大特征 ;交往对新中国体育各方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世界体育运动的技术规律是共同的 ,借鉴外国与坚持创新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中国 苏联东欧 体育交往
下载PDF
移植·嬗变·失落——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长春 李明辉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00-111,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十七年(1949-1966)间,受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绝对影响,以苏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强势输入中国,中国音乐学界开始以苏联音乐美学思想为参照系,通过系统接纳与学习不断进行着构建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的十七年(1949-1966)间,受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绝对影响,以苏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强势输入中国,中国音乐学界开始以苏联音乐美学思想为参照系,通过系统接纳与学习不断进行着构建自己的音乐美学体系的尝试。其间历经建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目标下的全面移植、话语权转换中的局部嬗变以及前"文革"时期美学意识泯灭导致的整体失落等三个主要阶段。这一过程体现了现代中国音乐美学发展初期的努力与彷徨。建国十七年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受容的历史过程,以及其中的经验得失与历史意义均值得作出深入的梳理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苏联 中国 传播 受容
下载PDF
苏联技术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柏春 张久春 姚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苏联技术向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转移。这次技术转移是一种混合式的技术转移,一种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有偿的技术转移。它通过三种途径得以实现———援建工业项目、进行科学技术合作、帮助建立和调整高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苏联技术向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转移。这次技术转移是一种混合式的技术转移,一种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有偿的技术转移。它通过三种途径得以实现———援建工业项目、进行科学技术合作、帮助建立和调整高等院校以及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留学生和进修生。本文分析了这次技术转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为它所转移的技术基本上比较先进,符合中国国情,大致上属于适宜技术,是新中国长期的技术老本。文章得出如下结论:这次技术转移推动了现代技术向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水平较高的转移,奠定了中国现代技术和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和工业体系,带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中国 技术 转移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中美苏三国在中国新疆的博弈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宏飞 白建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7,78,共10页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到失败,退出新疆;苏联二战期间一度被中国逐出新疆,冷战期间与美国争夺新疆,最终支持中共解放了新疆;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共在这一时期为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最终确保了中国国家的统一和对新疆的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国 美国 苏联 冷战
下载PDF
体育美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49
18
作者 胡小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共8页
体育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下半叶。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上都有差异,大致可分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日本3类,代表不同的学术传统和风格。前苏联体育美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注意力集中于... 体育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下半叶。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上都有差异,大致可分为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欧美等国、日本3类,代表不同的学术传统和风格。前苏联体育美学研究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注意力集中于竞技活动的观赏,而对身体运动的基本审美特征较为忽视,东欧各国体育美学研究与前苏联一脉相承,受其影响很深;欧美国家的体育美学研究自由而宽泛,流派众多,学说纷杂,学者们建构体育领域的美学研究,尤其在定量研究上成绩显著;日本的体育美学研究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经过消化形成符合自己社会生活传统的实用特色。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近30年的研究,主要对研究对象和范围、自身特征、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体育美感等的探讨,但也存在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实际发展脱节的体育美学发展障碍。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前苏联及东欧国家 欧美等国 日本 中国
下载PDF
借鉴与移植:苏联宪政文化对新中国立宪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新华 丁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新中国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在探索建立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中国以苏联为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不论是宪政理论还是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 新中国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在探索建立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中国以苏联为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不论是宪政理论还是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此次移植特色鲜明,对中国的宪政乃至整个法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中国 宪政文化 宪法移植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建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5-35,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系、扩大影响与制衡苏联、阻止新疆和平解放与策划支持新疆独立的演变;影响美国对新疆政策的因素包括美国自身因素、中国因素和苏联因素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势力进入新疆是中美政策交叉契合的产物,而此时期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形势和新疆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打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冷战的烙印。当然,美国对新疆政策始终体现出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新疆 政策 苏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