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匈奴经营西域政策比较研究
1
作者 汤国娜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0期11-16,共6页
西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物产资源的丰富性而成为西汉、匈奴争夺的焦点。匈奴较西汉先一步经营西域,在西域设置机构,收取赋税,将西域视为资源补给站与战略基地,对西汉的西北部边疆构成巨大威胁。西汉为反击匈奴,也开始联络西域,... 西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物产资源的丰富性而成为西汉、匈奴争夺的焦点。匈奴较西汉先一步经营西域,在西域设置机构,收取赋税,将西域视为资源补给站与战略基地,对西汉的西北部边疆构成巨大威胁。西汉为反击匈奴,也开始联络西域,试图将西域纳入自身势力范围之内。西汉与匈奴争夺西域,是西汉时期西域史的主线。对西域的争夺,是西汉与匈奴军事对抗、南北争雄产生的直接结果。汉匈为经营西域,根据不同的国家情况采取多种政策与手段,如遣使、军事威胁、纳质、和亲、置吏等。双方经营西域的政策有相互借鉴的成分,但在政策的指导思想及经营西域的最终目的上有所不同,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西汉与匈奴的游牧经济生产方式与农耕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汉匈各自的边疆战略与民族关系思想不同及双方的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等。汉匈经营西域,为后世经营西域奠定了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经营西域
下载PDF
孝文十四年匈奴南“侵”原因及影响新探 被引量:3
2
作者 熊贵平 王扩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7-72,共6页
孝文十四年匈奴大举南"侵",缘由何在?汉廷招降纳叛方略的实施所引发的匈奴人口外流是导致此次匈奴进攻的原因,其目的是断绝汉廷对匈奴民众的招纳,阻止人口外流。这次战争使汉廷的招降纳叛方略中断近二十年之久。
关键词 汉朝 孝文十四年 匈奴 人口外流 侵略行为
下载PDF
论东汉王朝对北匈奴的政策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93-96,共4页
The study of the policies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towards North Xiongnu has laid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military expeditions and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se policies included no... The study of the policies of the East Han Dynasty towards North Xiongnu has laid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military expeditions and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se policies included not only military expeditions but also ambassadors, negotiation and the use of South Xiongnu to control North Xiongnu. The author also holds that we should hav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olicies for the military expeditions of North Xiongnu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Zhang and Emperor 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北匈奴 历史 光武帝 单于
下载PDF
西汉时期乌桓历史辨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潘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乌桓源自于东胡的观点是西晋时期史学家提出的新认识,成书于汉代的《史记》和《汉书》没有关于乌桓族源的记载。分别成书于西晋时期的《魏书》和南朝宋时期的《后汉书》都存在将较晚时期的与西汉乌桓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提前的做法。
关键词 乌桓 西汉 东胡 匈奴
下载PDF
西汉时期匈奴归义列侯论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秦铁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55-60,共6页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的全面展开,元狩二年之后,汉朝又制定了新的归义匈奴首领封侯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匈奴归义侯国具有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这些侯国主要集中在涿郡、南阳、颍川三郡。他们在进入汉地后,由于文化、气候、政治等方面的原因,鲜有传国善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义列侯 匈奴 西汉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汉民族意识与明清两汉题材历史演义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关庆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6,共7页
汉民族意识是汉族人民对本民族的集体认同,时刻影响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汉民族意识经历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民族意识主要包括华夷之辨、大一统和爱国主义。在民族御侮时期,易于激发汉民族意识,从而... 汉民族意识是汉族人民对本民族的集体认同,时刻影响汉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汉民族意识经历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最终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汉民族意识主要包括华夷之辨、大一统和爱国主义。在民族御侮时期,易于激发汉民族意识,从而团结各阶层人民进行民族自救。明末清初,大明王朝内外交困,国家危在旦夕,文士借助创作两汉题材历史演义以唤起民众的汉民族意识。两汉题材历史演义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创作过程,演义的重点内容与明末清初时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汉民族意识 两汉题材 历史演义
下载PDF
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高荣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8-22,共5页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基本上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十多年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以制服匈奴;漠北之战以后,又代之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的策略;汉武帝以后,... 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基本上实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十多年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以制服匈奴;漠北之战以后,又代之以政治招抚为主、军事威慑为辅的策略;汉武帝以后,汉王朝对匈奴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羁縻"政策,汉匈双方虽有君臣名分,实为兄弟之国。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是与其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汉匈双方的力量消长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边疆政策 和亲
下载PDF
关于西汉郅支城之战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光华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5-34,共10页
郅支城之战,是西汉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对汉匈关系、中外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学术界少有论及。本文就该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以及对其主要领导者陈汤的评价,进行必要的论述。
关键词 西汉 郅支城之战 汉匈关系
下载PDF
西汉时期关于汉匈关系的七次大辩论
9
作者 曹升生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位、接待匈奴的规格、匈奴与朝代更迭等。辩论见证和加速了汉匈关系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汉匈关系 辩论
下载PDF
对东汉时期张珰经营西域之“三策”及相关史实的分析
10
作者 贾文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65-69,共5页
公元123年,北匈奴联合车师频繁侵扰汉朝河西四郡。敦煌太守张珰在朝中保守派势力占上风的情况下,勇于上书,策略性地提出解决西域问题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主张立即进兵蒲类海讨伐北匈奴,中策为屯驻柳中的延缓之计,下策是放弃交河城。... 公元123年,北匈奴联合车师频繁侵扰汉朝河西四郡。敦煌太守张珰在朝中保守派势力占上风的情况下,勇于上书,策略性地提出解决西域问题的上、中、下三策。上策主张立即进兵蒲类海讨伐北匈奴,中策为屯驻柳中的延缓之计,下策是放弃交河城。汉朝政府经过慎重抉择,最终采纳中策。张珰"三策"为汉朝政府正确决策及时提供可行方案,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对有效推动西域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汉匈战争 西域问题 张珰“三策” 军事地理
下载PDF
汉匈关系视野下的汉朝经略焉耆
11
作者 陈跃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1-26,共6页
西域是汉朝与匈奴斗争的西部战线,焉耆则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汉朝与匈奴在西域对抗的前沿。得焉耆者,得西域;失焉耆者,失西域。焉耆的向背是汉朝与匈奴经营西域战略胜负的重要风向标。匈奴控制焉耆,汉朝在西域的稳定战略即受到严重威... 西域是汉朝与匈奴斗争的西部战线,焉耆则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汉朝与匈奴在西域对抗的前沿。得焉耆者,得西域;失焉耆者,失西域。焉耆的向背是汉朝与匈奴经营西域战略胜负的重要风向标。匈奴控制焉耆,汉朝在西域的稳定战略即受到严重威胁;反之,汉朝征服焉耆则标志着汉朝西域经营战略的完成。汉匈关系的发展影响着汉朝与焉耆的关系发展,同样,后者的演变也反映了汉匈双方在西域的角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 匈奴 焉耆 班超 西域都护 地缘政治
下载PDF
西汉前期西北民族研究
12
作者 刘光华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12,共8页
西汉建立之初 ,国势衰弱 ,而其北方的匈奴却很强大 ,并不断对汉朝西北边境侵掠 ,向河西、河湟和西域地区扩张 ,以及汉朝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加强西北边防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 ,在敌强汉弱情况下的和亲政策 ,以及汉... 西汉建立之初 ,国势衰弱 ,而其北方的匈奴却很强大 ,并不断对汉朝西北边境侵掠 ,向河西、河湟和西域地区扩张 ,以及汉朝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加强西北边防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 ,在敌强汉弱情况下的和亲政策 ,以及汉朝为发展经济和加强边防建设的政策、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和亲政策
下载PDF
试析东汉通好西域的原因
13
作者 尚志迈 惠宝珠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东汉与西域的关系,三次中断,三次恢复,最后以通好西域为其结局。其原因为何?除了班超父子的作用外,还应看到西域各族的“向汉”愿望与助汉行动等。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考察,对进一步探研两汉与西域的民族关系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 东汉与西域的关系,三次中断,三次恢复,最后以通好西域为其结局。其原因为何?除了班超父子的作用外,还应看到西域各族的“向汉”愿望与助汉行动等。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考察,对进一步探研两汉与西域的民族关系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通好西域 原因 民族关系 班超 班勇
下载PDF
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之争的探析——以《盐铁论》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
召开于西汉中后期的盐铁会议,可以看作是士大夫与贤良文学激烈角逐的政治舞台。在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以桑弘羊为代表的西汉士大夫与贤良文学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其中就包括对匈奴政策的争论。文章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桑弘... 召开于西汉中后期的盐铁会议,可以看作是士大夫与贤良文学激烈角逐的政治舞台。在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以桑弘羊为代表的西汉士大夫与贤良文学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其中就包括对匈奴政策的争论。文章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桑弘羊与贤良文学对匈奴政策的争论,探究其内容、原因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西汉中后期 匈奴政策
下载PDF
后南越国时期两汉岭南与中原王朝关系论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小莉 《唐都学刊》 2016年第6期24-29,65,共7页
南越国对岭南近一个世纪的开发,使其在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中原王朝对岭南的经略方针。因此,以南越国为界,两汉时期的岭南可划分为南越国时期和后南越国时期。后南越国时期内,岭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表... 南越国对岭南近一个世纪的开发,使其在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中原王朝对岭南的经略方针。因此,以南越国为界,两汉时期的岭南可划分为南越国时期和后南越国时期。后南越国时期内,岭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武帝时期的征服和经营;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的开发与管理以及士燮家族时期的特殊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南越国时期 两汉 岭南 中原王朝 关系
下载PDF
汉、匈关系中的侍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家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同时也不再坚持要求后者以第一顺位继承人左贤王入侍,从而客观上规避了侍子制度的痼疾,即入侍者可能因为脱离于本国政局而影响其继位之后政权的稳定性。降至东汉,入塞后的南匈奴对于东汉政权的依附性更强,侍子制度亦随之进一步强化,年度轮替的南匈奴侍子的角色类似于郡国计吏,这也反映出南匈奴入塞后地位日益趋同于周边郡国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关系 侍子 和亲 左贤王 年度轮替
下载PDF
略论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政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苗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通用的一种处理少数民族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特殊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而西汉王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创始王朝,其和亲政策更能反映出最初的和亲政策对一个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两个民族之... “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通用的一种处理少数民族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特殊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而西汉王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创始王朝,其和亲政策更能反映出最初的和亲政策对一个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影响,这对我们研究整个中国的和亲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和亲的三个阶段来进行简单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和亲
下载PDF
汉匈、汉羌战争军事对比探析
18
作者 张蕾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匈奴与西羌同为边患,西汉政府主动出击,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东汉政府面对的是力量远不如匈奴的西羌,但在应对过程中却屡次失败,一直处于被动应战的状态。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东汉王朝军事力量的衰落:地方军队力量不足,临时招募的军队参差不... 匈奴与西羌同为边患,西汉政府主动出击,解除了匈奴的威胁;东汉政府面对的是力量远不如匈奴的西羌,但在应对过程中却屡次失败,一直处于被动应战的状态。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东汉王朝军事力量的衰落:地方军队力量不足,临时招募的军队参差不齐、素质差、战斗力弱,而且中央政府的军事指导、规划能力不足,羌叛问题也由此成为东汉政府的一个棘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西羌 西汉 东汉 军事 衰落
下载PDF
匈奴归降原因的虚构现象与西汉儒家政治
19
作者 李贝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6-42,48,共8页
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是出于匈奴衰落的无奈,以及他在内部斗争中失利而亟需汉朝援助。从长远来看,匈奴归降汉朝,则是汉朝长期秉行以军事打击为主的对匈政策的结果。然自呼韩邪单于降汉以来,汉朝内部就频频枉顾其归降的真正原因和目的,虚... 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是出于匈奴衰落的无奈,以及他在内部斗争中失利而亟需汉朝援助。从长远来看,匈奴归降汉朝,则是汉朝长期秉行以军事打击为主的对匈政策的结果。然自呼韩邪单于降汉以来,汉朝内部就频频枉顾其归降的真正原因和目的,虚构出单于因“乡风慕义”而降的情形。这一主流观点,强调汉朝为政以德和礼仪之邦对匈奴的感召力,虽然违背汉匈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却是当时儒家思想成为王朝主流政治学说的反映。另外,在外交礼仪中,汉朝对匈奴“让而不臣”,既是为了政治避险,又能符合儒家的外交理论,是政治生活中现实与理想的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汉匈关系 为政以德 礼义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西汉初简帛文献中复杂的用字习惯研究
20
作者 周朋升 肖庆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如果能够将特定时期、特定文献中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总体观察,找出某字与其所表示的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找出这种对应关系的规律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文献的用字习惯。西汉初的简帛文献处于古文字与今文字的交界之时,用字习惯有... 如果能够将特定时期、特定文献中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总体观察,找出某字与其所表示的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找出这种对应关系的规律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文献的用字习惯。西汉初的简帛文献处于古文字与今文字的交界之时,用字习惯有相当的复杂性,可以分为“两音义之间形体互用”和“字与所表示的音义的复杂对应”两种情况,复杂的用字现象可以形成若干个关系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简帛文献 复杂的用字习惯 关系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