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编队机动转向状态下选择指定目标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宁云晖 范晓虹 李欣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提出了反舰导弹在编队机动转向状态下选择指定目标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利用空间方向关系相似性的计算,找出搜索得到的编队目标形成的凸多边形的面目标与原预估位置的凸多边形的面目标最相似的基准方向。在找出编队的基准向量后,通过求各... 提出了反舰导弹在编队机动转向状态下选择指定目标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利用空间方向关系相似性的计算,找出搜索得到的编队目标形成的凸多边形的面目标与原预估位置的凸多边形的面目标最相似的基准方向。在找出编队的基准向量后,通过求各节点其向量差值之和的最小值,正确地选择出空间位置关系最逼近预定打击目标的指定目标。通过仿真验证,证实该算法获得了当敌编队机动作战时较好的突防概率和攻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攻击 编队机动 空间方向关系相似性 目标识别 目标选择
下载PDF
一种瞄准式战斗部瞄准控制方案
2
作者 韩路杰 崔少辉 +1 位作者 苗生兵 赵天峰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2,共4页
针对传统导弹的战斗部无法实现对目标在俯仰和方位上双定向的问题,为具有瞄准式战斗部的导弹建立了破片与目标相对运动模型。根据该模型及战斗部破片在不同瞄准角下飞散距离不同的特点,将战斗部中心破片最佳飞散距离作为瞄准攻击的依据... 针对传统导弹的战斗部无法实现对目标在俯仰和方位上双定向的问题,为具有瞄准式战斗部的导弹建立了破片与目标相对运动模型。根据该模型及战斗部破片在不同瞄准角下飞散距离不同的特点,将战斗部中心破片最佳飞散距离作为瞄准攻击的依据,实现了瞄准式战斗部破片飞散方向的双向控制,推导出了引信起爆延迟时间的解析解。通过仿真证明了在现有的目标与导弹相对速度及脱靶量测量误差条件下,基于最佳飞散距离的瞄准方案可以应用于瞄准式战斗部的方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反导 瞄准式战斗部 破片最佳飞散距离 弹目相对运动 脱靶量
下载PDF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史研究的新课题——关于编纂《编年史》的若干问题
3
作者 石源华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6,112,共5页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一书,以公正而不偏袒的历史态度进一步综合、梳理已经发现的中文档案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1.韩国独立...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一书,以公正而不偏袒的历史态度进一步综合、梳理已经发现的中文档案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1.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研究的历史定位;2.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的研究对象;3.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研究的特殊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 历史定位 研究对象 特殊意义
下载PDF
混合相依目标群瞄准点优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雷宁利 张永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34-1235,1266,共3页
针对多枚导弹打击由多个目标组成的混合相依目标群时的瞄准点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级数法快速计算毁伤概率而改进循环循序优选瞄准点的算法。级数法计算毁伤概率本质上是一种递归方法,易于编程实现且计算速度快。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 针对多枚导弹打击由多个目标组成的混合相依目标群时的瞄准点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级数法快速计算毁伤概率而改进循环循序优选瞄准点的算法。级数法计算毁伤概率本质上是一种递归方法,易于编程实现且计算速度快。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仿真实例计算,用该方法获得的最优瞄准点相对于任选瞄准点的毁伤效果提高了1.42倍,证明该方法简洁、有效,是导弹武器系统火力运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相依目标群 瞄准点 优选
下载PDF
红外点目标成像运动特性仿真与分析
5
作者 陆一 李彬 +1 位作者 王洪迅 王红卫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4期189-191,201,共4页
在机载导弹逼近告警中,识别远距红外点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分析比例导引规律和红外目标成像原理,完成了三维空间中的地面干扰源和按比例导引法制导的导弹到红外探测器二维空间的像点映射,进而对这两种点目标的成像进行对比仿... 在机载导弹逼近告警中,识别远距红外点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分析比例导引规律和红外目标成像原理,完成了三维空间中的地面干扰源和按比例导引法制导的导弹到红外探测器二维空间的像点映射,进而对这两种点目标的成像进行对比仿真,发现它们的运动特性明显不同。分析结果表明,可根据点目标成像点运动特性的不同,对导弹和干扰源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逼近告警 比例导引法 红外点目标 运动特性
下载PDF
Model acupuncture point: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l stem cells are moved by a weak electromagnetic field 被引量:2
6
作者 Artem N Emelyanov Marina V Borisova Vera V Kiryanova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6年第10期342-354,共13页
AIM To show the existence of a structural formative role of magnetic fields(MFs) with respect to biological objects by using our proposed model of an acupoint.METHODS We introduced a magnetised 10-100 μT metal rod(ne... AIM To show the existence of a structural formative role of magnetic fields(MFs) with respect to biological objects by using our proposed model of an acupoint.METHODS We introduced a magnetised 10-100 μT metal rod(needle) into culture dishes with a negatively charged working surface and observed during 24 h how cells were arranged by MFs and by electrical fields(EFs) when attached. Rat and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stromal stem cells(r BMSCs and h BMSCs), human nonadherent mononuclear blood cells, NCTCs and A172 cells, and Escherichia coli(E. coli) were evaluated. The dish containing BMSCs was defined as the model of an acupoint. r BMSCs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ffected by the needle was investigated. For investigat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structures, we used the gas discharge visualisation(GDV) method.RESULTS During 24 h of incubation in 50-mm culture dishes, BMSCs or the nonadherent cells accumulated into a central heap in each dish. BMSCs formed a torus(central ring) with an inner diameter of approximately10 mm only up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edle in the centre of the dish. The cells did not show these effects in 35- or 90-mm culture dishes or hydrophobic dishes or rectangular cuvettes. NCTCs and A172 cells showed unstable the effects and only up to two weeks after thawing. Moreover, we obser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effects depended on the season. In winter, BMSCs showed no the effects. GDV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resonant annular illumination gradually formed from 10 to 18-20 s in polar solutions with and without cell suspension of BMSCs, NCTCs and E. coli when using circular 50-mm dishes, stimulation at 115 V and switching of the electrode poles at 1 kH z. All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resonant nature of the central ring.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MFs on the rB MSC proliferation rate was not observed.CONCLUSION BMSCs can be moved by MFs when in the presence of a constant EF and MF, when the cells are in the responsive functional state, and when there is a reson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cell movement Magnetic targeting Acupuncture MODEL ACUPOINT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Biology resonance CYTOPLASM movement GLYCOCALYX
下载PDF
防空导弹尾追拦截目标的遭遇点预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磊 朱梦杰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3期67-73,共7页
为充分发挥导弹武器系统的全向拦截能力,防空导弹需要面对拦截发射时即处于尾追逃逸态势目标的问题。结合防空导弹任务特点,设计了一种兼顾迎击、尾追拦截态势的遭遇点预测方法。根据导弹与目标在发弹时刻和拦截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关系,... 为充分发挥导弹武器系统的全向拦截能力,防空导弹需要面对拦截发射时即处于尾追逃逸态势目标的问题。结合防空导弹任务特点,设计了一种兼顾迎击、尾追拦截态势的遭遇点预测方法。根据导弹与目标在发弹时刻和拦截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关系,建立常规迎击态势下的遭遇点预测模型。针对尾追拦截的特殊情况,分析预测模型对弹目相对运动关系描述的适用性,并进一步研究目标初始参数对预测模型收敛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运动几何关系描述模型,结合收敛条件设计迭代算法,形成尾追拦截态势下遭遇点的预测方法。该方法修正了目标穿越发射点上空引起的模型适用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迭代算法对迎击、尾追目标态势均快速收敛,预测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为导弹全向拦截时的遭遇点预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导弹 弹目相对运动 目标态势 尾追拦截 遭遇点预测 迭代收敛 遭遇参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弹目相对运动特性加载技术框架初探
8
作者 何洋 冯楠 《舰船电子工程》 2014年第5期46-49,共4页
目前在靶场如何开展导引头抗干扰内外场联合试验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其中弹目相对运动加载技术是制约该课题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弹目相对运动特性加载技术,提出了弹目相对运动加载方案。目标模拟器产生的模拟目标与导... 目前在靶场如何开展导引头抗干扰内外场联合试验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其中弹目相对运动加载技术是制约该课题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弹目相对运动特性加载技术,提出了弹目相对运动加载方案。目标模拟器产生的模拟目标与导引头在俯仰和方位上角度的相对运动,采用X-Y轴扫描器的方式来实现,模拟目标与导引头在距离上的相对运动采用距离拖引,外加多普勒频移的方式来实现。并介绍了一种目标模拟器的实现方法,上述探讨的方法对靶场进行弹目相对运动特性加载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目相对运动 抗干扰 X-Y轴扫描器 目标模拟器
下载PDF
图像制导导弹获取目标信息时间与导引头搜索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秦琰华 朱鸿翔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40,共5页
图像制导导弹获取目标信息需要一定时间,该时间为目标逃离原先的位置提供了机会。
关键词 图像制导导弹 目标信息 导引头 搜索区
全文增补中
反坦克导弹飞行仿真关键技术探讨
10
作者 张颖 杨志文 《弹箭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20,共6页
简要介绍了反坦克导弹的特点,阐述了反坦克导弹飞行仿真的特殊性,着重探讨反坦导弹飞行仿真的关键技术-人在制导回路中仿真问题。导弹质心线运动模拟问题,弹/目视线角运动模拟,乒乓舵负载模拟问题,目标.背景、干扰模拟问题,仿... 简要介绍了反坦克导弹的特点,阐述了反坦克导弹飞行仿真的特殊性,着重探讨反坦导弹飞行仿真的关键技术-人在制导回路中仿真问题。导弹质心线运动模拟问题,弹/目视线角运动模拟,乒乓舵负载模拟问题,目标.背景、干扰模拟问题,仿真软件研制问题等,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反坦克导弹飞行仿真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坦克导弹 飞行 仿真 导弹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