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美的传递——谈许渊冲诗译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云霞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举例论述了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努力达到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以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知之,好之,乐之。
关键词 许渊冲 古诗词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下载PDF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正阳 余双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本文以此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美 古诗词 翻译 格律
下载PDF
朝鲜李朝正宗李祘所纂中国文献类考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睿才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7,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影响甚巨,古朝鲜李朝正宗李祘便是接受此影响,又以国主之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好例。李祘对中国经史子集都有研究,于朱熹之学用力最勤,著述颇丰。朱熹的哲学、文学思想对于朝鲜中、后期的政坛与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与正宗的学术努力分不开的。正宗还亲自编选了《杜陆千选》、《(杜陆)二家全律》,又命文院编《杜律分韵》,命弘文馆编《杜陆律分韵》,于研究杜甫、陆游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正宗以其接受、传播中国文化的实绩,证明自己是"拿来主义"的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才的李祘 中国典籍 杜甫、陆游律诗
下载PDF
崔颢、李白名诗格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光华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唐人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诗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崔、李及同时代人均未说是七言律诗,然而宋代至今均有学者大家硬说崔、李之诗为七言律诗。本文根据七言律诗平仄格律规则,详论崔、李之诗不是七言律诗,而是七言古诗。
关键词 崔颢 李白 名诗 格律 研究
下载PDF
试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本文主要就徐朔方先生之“《玉合记》为宜黄腔创作说”,提出质疑。并通过对清商乐、南曲格律、用韵等大量材料和文献的分析、考索,发现徐先生的的观点与《玉合记》的实际情况颇不相符。我们认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这有梅氏的交... 本文主要就徐朔方先生之“《玉合记》为宜黄腔创作说”,提出质疑。并通过对清商乐、南曲格律、用韵等大量材料和文献的分析、考索,发现徐先生的的观点与《玉合记》的实际情况颇不相符。我们认为《玉合记》不为宜黄腔而作,这有梅氏的交游诗文、自述以及《玉合记》的有关内容可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合记 宜黄腔 清商 格律 用韵
下载PDF
论吴宓的诗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恒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55-62,共8页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 ,“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 ,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 ...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 ,“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 ,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 ,颇多不足。吴宓诗歌的特征与研究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格律 思想内容 艺术特征 诗歌
下载PDF
评闻一多的新诗社团活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卫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诗的格律 清华文学社 新月社 西南联大
下载PDF
晚清英文诗歌翻译摭谈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宏照 《台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8-63,共6页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 中国的英诗汉译始于晚清,第一首翻译成中文的英诗是约翰.弥尔顿的商籁体诗《失明,》1854年发表在香港的中文期刊《遐迩贯珍》上。英国传教士开了英诗汉译的先河,后来才有中国人翻译的英文诗歌。晚清用来翻译英文诗歌的语言是文言,诗歌的体裁为中国古典诗歌,晚清的诗歌翻译采用高度归化的策略,读起来犹如用中文创作的诗歌,几乎看不出经过翻译的痕迹,使得英文诗歌的他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汉译英诗 《失明》 《人生颂》 古体诗 他异性
下载PDF
律诗中的对仗及其英译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华奋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 律诗中的对仗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英语修辞中的平行对照虽与对仗有些相似之处,但不是一回事。所以,把律诗译成英语时内容与形式不易兼顾,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当然,从宽泛角度看,诗是可译的,律诗也不例外。诗的内容与意境在译诗中可能会较好地传递出来,但形式上定有所改变或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对仗 内容 形式 可译 不可译
下载PDF
缪斯的虔诚守护者——论万龙生的诗歌创作
10
作者 陈敢 林莹秋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现代格律诗的创作领域,诗人万龙生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他怀着对诗神缪斯一颗虔诚的心,真挚地歌唱出对诗歌、对生活、对情感的炽爱与感动,他的诗歌创作为促进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 格律 意象 构思
下载PDF
重涉:典律的生成——当前新诗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10,共3页
以新诗百年反思为切点,对新诗之"新"重新发问。指认当代新诗问题的关键,在于以随意性不断打破应有的局限,只见探索,不见守护,只求变革,不求整合,造成标准的丧失与本质的匮乏,量的堆积而致品质的稀释。由此提出重涉典律、追寻... 以新诗百年反思为切点,对新诗之"新"重新发问。指认当代新诗问题的关键,在于以随意性不断打破应有的局限,只见探索,不见守护,只求变革,不求整合,造成标准的丧失与本质的匮乏,量的堆积而致品质的稀释。由此提出重涉典律、追寻本体、收摄汉语诗歌之语言根性以求"安身立命"的诗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标准 典律
下载PDF
闻一多诗学的价值
12
作者 曹万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3-76,共4页
闻一多是现代汉语诗体形式最主要的建设者。他新诗形式的基本思想是打通中西诗学 ,在借鉴西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律诗形式的基础上 ,以现代汉语为材料 ,进行多种格律形式的构建以建立现代汉语诗体形式。
关键词 新诗形式 主要建设者 中西诗学 律诗 格律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诗学的诗式理论及其发展
13
作者 谭桂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1-26,共6页
中国新诗的形式焦虑促进了诗学对诗式问题的思考,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确立了自由体诗式的合法性,而新格律诗派的诗式理论则从艺术的本质上重新建立起了人们对诗的格律的信心。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诗歌诗式理论在依托资源方面发生了意... 中国新诗的形式焦虑促进了诗学对诗式问题的思考,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确立了自由体诗式的合法性,而新格律诗派的诗式理论则从艺术的本质上重新建立起了人们对诗的格律的信心。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诗歌诗式理论在依托资源方面发生了意见分歧,现代诗歌体式的建立最终向中国古典诗歌回归,一方面显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的接续,一方面也使得现代诗式的理论探讨逐渐退出了现代诗学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诗式 自由体 格律体
下载PDF
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14
作者 刘求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qu...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词 “改造” 放宽格律尺度
下载PDF
精于格律的风雅词论略
15
作者 董朝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论述了南宋风雅词派的渊源、成因、题材取向以及审美规范,通过分析姜夔、吴文英代表词作,指 出风雅词派的主要特点是词语雅化、精于格律、炼字炼句、用典隶事,既源于婉约词派,又异于婉约词派。
关键词 格律 风雅词 南宋 姜夔 吴文英 婉约词派
下载PDF
如何掌握近体诗的平仄
16
作者 王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学习近体诗,认识格律是关键,但一般读者由于缺乏必要的音韵学知识,对掌握近体诗的格律感到困难。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了一般读者掌握近体诗格律感到困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近体诗 格律 入声字 多音多义字
下载PDF
略论诗歌律化进程的起点
17
作者 李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28-332,共5页
对音韵的探索和诗歌创作中平仄变化的运用,可视为诗歌律化进程的起点。对汉语声韵的最初探索与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有关,同时在东汉文人的五言诗创作中,出现二、四字异声现象,这是汉代诗人将汉语音韵的研究所得运用于诗歌创作实践的表现... 对音韵的探索和诗歌创作中平仄变化的运用,可视为诗歌律化进程的起点。对汉语声韵的最初探索与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有关,同时在东汉文人的五言诗创作中,出现二、四字异声现象,这是汉代诗人将汉语音韵的研究所得运用于诗歌创作实践的表现。魏晋之际音韵研究日趋成熟,五言诗的创作中出现大量律句、律联,显示出魏晋诗人对声律的关注和在创作中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律化进程 起点
下载PDF
坎坷的人生 传奇的文学——论胡征的诗歌艺术道路
18
作者 廉文澂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探讨七月派诗人胡征六十年坎坷的艺术追求 ;探索《七月的战争》、《大进军》这两部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最早的军旅诗恒久的艺术魅力及其历史意义 ;总评新时期以来诗人在自由体新诗。
关键词 自由体 抒情诗 格律体 诗论 美学
下载PDF
汉诗和英诗的节奏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兆锋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65-68,共4页
节奏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音节、词汇、韵律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节奏”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差异,以及英诗节奏对现代汉语格律诗歌的影响,对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汉诗和英诗会有助益。
关键词 汉诗 英诗 节奏 现代汉语格律诗
下载PDF
日本和歌补释
20
作者 张丹枫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50,共3页
和歌是日本区别于汉诗的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是日本的本土文学形式,也是日本的国粹。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辑录了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体歌等形式,但只有短歌成为后来和歌的惟一形式。和歌特有的修辞方法“枕词”、“卦... 和歌是日本区别于汉诗的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是日本的本土文学形式,也是日本的国粹。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辑录了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体歌等形式,但只有短歌成为后来和歌的惟一形式。和歌特有的修辞方法“枕词”、“卦辞”、“折句”等在短歌中都有保留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歌 格律 特殊修辞 补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