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前“龙”形遗迹时空分异研究:以南京薛城遗址为例
1
作者 杨林 徐峰 +2 位作者 刘千娇 刘金涛 贾鑫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薛城遗址2021年出土的“龙”形遗迹,论述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龙”形遗迹三维修复和建模的过程,为考古遗迹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定量方法。此外,对比分析中国四处典型“龙”形考古遗迹... 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龙”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薛城遗址2021年出土的“龙”形遗迹,论述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进行“龙”形遗迹三维修复和建模的过程,为考古遗迹数字化保护提供一种定量方法。此外,对比分析中国四处典型“龙”形考古遗迹的材质、形态以及所在的地理环境等,探讨史前“龙”形遗迹面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演变规律,认为:辽宁阜新“龙”与早期农业阶段先民选择猪作为财富的象征有关;中原地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暖湿气候条件致使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和江苏南京薛城遗址的“龙”形象与鳄类似,材质均来自淡水资源;伴随着中原地区夏王朝影响规模的扩大,河南二里头遗址的“龙”形遗迹取材于陕西地区的绿松石,已经脱离了地理环境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形遗迹 地理环境分析 遗迹修复与建模 薛城遗址
下载PDF
政府引导下古迹类文化传播的激励机制研究
2
作者 菅利荣 张洁 郑洲洲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3,共7页
为有效提升我国文物古迹类文化产业的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弘扬自身的历史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基于有限理性和利益最大化原则,依据政府、文化产业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文化传播交互行为,提出了相关的假设,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为有效提升我国文物古迹类文化产业的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弘扬自身的历史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基于有限理性和利益最大化原则,依据政府、文化产业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文化传播交互行为,提出了相关的假设,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古迹类文化产业机构和消费者三类主体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借助Matlab仿真模拟了策略演化,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对经营优秀的文化产业机构实行免税政策,引导文化产业机构文化传播,实现三方帕累托最优策略均衡;政府和文化产业机构文化传播的素材量、消费者受文化传播影响花费的费用,以及消费者吸收的文化知识量对文化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消费者实地参观收益系数对三方博弈演变结果的影响作用最大,体现了消费者实地参观后总体评价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物古迹类文化 文化产业机构 博弈论 激励机制
下载PDF
笔谈:数字化为文明赋彩——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技术应用现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刁常宇 刘建国 +7 位作者 邓非 耿国华 周蓬勃 何捷 王超群 马昭仪 杨红 杨晨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4-22,共19页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信息储存和传输,发展到数据处理分析,进而进化到今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与展示,在文化遗产研究、记录、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文物保护工作全链条的数...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已从最初的信息储存和传输,发展到数据处理分析,进而进化到今天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与展示,在文化遗产研究、记录、保护、利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文物保护工作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不断创新核心技术与设备,形成通用技术与国际并驾齐驱、特色技术引领国际潮流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考古遗址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模拟、研究和展示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古代遗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人地关系等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新一代测绘技术,可实现对建成遗产三维数字形式的记录与保存,在精度、纹理、展示分析、交互以及文物古建的数字修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空间历史大数据”途径,可以打破过往人文学科与空间操作之间的知识鸿沟与技术壁垒,促进文化遗产以体系化技术操作实现“公众化”,通过文化空间实践达成未来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历史人文知识存续之间的良性互动。数字化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然从保存、宣传扩展到传承、振兴的层面。从全球视野审视数字化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文化遗产数字化面临着建立更完善的数据资源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物数字化 非遗数字化 考古遗址 建成遗产 城市文化遗产 实景三维 空间历史大数据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概况
4
作者 俞宝英 于琳 +1 位作者 陈侣华 张奕雄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2期81-93,96,共14页
在采取文献、访谈、实地踏勘相结合的全面系统调研基础上,本文对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现状予以概述,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遗址遗迹加以梳理分析,从而凸显其历史价值和时空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对各个行政区遗址遗迹做适当简述,... 在采取文献、访谈、实地踏勘相结合的全面系统调研基础上,本文对上海地区中医药文化遗址遗迹现状予以概述,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遗址遗迹加以梳理分析,从而凸显其历史价值和时空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对各个行政区遗址遗迹做适当简述,从而为相关部门和文博、古建、中医药等领域专业人士加强对遗址遗迹的重视和保护提供史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中医药文化 遗址遗迹 概况
下载PDF
燎祭对三星堆古象牙周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吴饶 劳光杰 +6 位作者 周智威 谭雪梅 谢振斌 肖庆 王冲 唐飞 孙群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象牙表面留有灼烧痕迹,其上附着黑色灰烬.为了解黑色灰烬土对古象牙保存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灰烬土和对照黄土的理化性质,并对其中微生物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分析.结果发现,灰烬土中水分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 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象牙表面留有灼烧痕迹,其上附着黑色灰烬.为了解黑色灰烬土对古象牙保存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灰烬土和对照黄土的理化性质,并对其中微生物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分析.结果发现,灰烬土中水分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未灼烧黄土(P<0.05).高通量测序显示,灰烬土和黄土中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优势,灰烬土中含有更高丰度的细菌属Methylotenera、Flavobacterium和Ac⁃idovorax,以及真菌属Mortierella、Penicillium和Aspergillus.代谢组显示,灰烬土中L-苹果酸、泛酸等有机酸显著低于黄土,而对古象牙腐蚀性更强的草酸则显著高于黄土(P<0.05).因此,烧灼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变化,使灰烬土中含有更高水分和有机碳,以及更低pH值,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改变导致草酸增高,增加了出土古象牙的腐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古象牙 灰烬土 微生物腐蚀 文物保护
下载PDF
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纪煌毅 胡毅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 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利益之间的平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通过注重教育、文旅协调、强化监管、夯实研究等措施,可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文物遗址 海洋渔业 拖网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地铁列车振动对地下文物遗址影响的振动控制研究
7
作者 王来斌 郭会强 +1 位作者 黄杰 万叶青 《江西建材》 2024年第6期312-315,共4页
为研究地铁列车振动对沿线地下文物遗址的影响,文中以洛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隋唐洛阳城遗址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振动在地基土中的传播规律,首次提出了专门针对全国重点地下文物保护遗址的振动控制标准,给出了文物振动控制安全... 为研究地铁列车振动对沿线地下文物遗址的影响,文中以洛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隋唐洛阳城遗址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振动在地基土中的传播规律,首次提出了专门针对全国重点地下文物保护遗址的振动控制标准,给出了文物振动控制安全避让距离。研究成果为后续地铁线路规划及文物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线路规划 地下文物遗址 振动控制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文旅融合下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研究
8
作者 麦麦提依明·马木提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是人类光荣红色历史的宝贵见证,科学保护和开发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既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鉴于此,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是人类光荣红色历史的宝贵见证,科学保护和开发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既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鉴于此,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现状,并对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文旅融合下新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高质量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革命历史遗址遗迹 文旅融合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基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的探析--以江苏省无锡市实践为例
9
作者 蒋心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10-114,共5页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无锡一直占据着国内最发达地区的先机,孕育留存了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价值突出的文物资源,成为璀璨文明的见证。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年代跨度、区域分布、形态种类、数量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无锡一直占据着国内最发达地区的先机,孕育留存了数量多、分布广、种类全、价值突出的文物资源,成为璀璨文明的见证。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年代跨度、区域分布、形态种类、数量等级等方面研究分析无锡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结果表明:第一,在时空形态上,各级文保单位年代纵贯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末,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第二,在类型特征上,主要以古建筑为主,且各类型的文保单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第三,在保护利用上,文物得到基本修缮和合理利用。基于文物特征及保护现状,该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摸清文物底数、盘活文物资源、强化监督管理、突出文化标识等对策建议,为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文物类型 保护利用 江苏省无锡市
下载PDF
馆藏拦潮闸河道堆积遗址表面细菌的群落组成分析
10
作者 朱志保 王明玉 徐飞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150-158,共9页
馆藏(搬迁)大遗址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特色。文章以馆藏大遗址仪征拦潮闸河道堆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展厅内拦潮闸河道堆积遗址进行系统的采样分析,对遗址表面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结果显示,在土遗址的8个... 馆藏(搬迁)大遗址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特色。文章以馆藏大遗址仪征拦潮闸河道堆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展厅内拦潮闸河道堆积遗址进行系统的采样分析,对遗址表面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结果显示,在土遗址的8个采样点位中,占优势的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发生霉变的位置H1,丰度较高的类群为变形菌门的酸杆菌属(Acidibacter)和厚壁菌门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研究结果可以为后期开展馆内大遗址的微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遗址 拦潮闸 细菌 文物保护
下载PDF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范对策研究
11
作者 熊闻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遗存下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产物,文物古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具有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是不可再生资源。聚焦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主楼,从文物消防安全工作角度出发,分析旧址消防隐患及防范措施,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遗存下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产物,文物古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具有巨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是不可再生资源。聚焦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主楼,从文物消防安全工作角度出发,分析旧址消防隐患及防范措施,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减少消防安全悲剧的发生,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建筑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消防隐患 防范措施
下载PDF
距今7000年来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古代人类生存环境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晓岚 何雨 +1 位作者 贾铁飞 李容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 ,根据其实验结果 ,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 70 0 0aB P 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1 ) 730...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 ,根据其实验结果 ,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 70 0 0aB P 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1 ) 730 0aB P 以来气候变化大约以 2 90 0aB P 为界 ,在此之前以暖湿为主 ,当时当地的气候大体与今日的江淮地区的气候相当 ,台地上宜旱作 ,有机碳反映出暖湿期内至少存在 5个干旱时段。到 2 90 0aB P 以近 ,气候旱化趋势明显 ,与当地现今气候接近。 2 )当地的地貌条件是洪积成因的向东向南倾斜的宽阔平原 ,虽有枯河穿过 ,因其具有冲沟性质而无泛滥之苦 ,又平原的组成物质下部是更新世洪积黄土层 ,顶部为全新世黄土层 ,很适合古代人类居住和进行旱作农业耕作活动。 3)以土地氮量供应不足为标准进行判断 ,至少在 730 0aB P 前后这里已开始了旱作农业活动 ,这种判断与本地区以草本花粉为主的孢粉分析结果是吻合的。在炭屑浓度上 ,表现为早期D(炭屑长轴直径 ) <5 0 μ的具有n× 1 0 2 片 /厘米3 ,D >5 0 μ的只在近 5 0 0 0aB P 才断续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西山遗址 全新世 古人类 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 耕作施肥技术
下载PDF
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的土壤指示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查理思 吴克宁 +2 位作者 梁思源 魏洪斌 李晨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5,共13页
人类作为生物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古人类遗址土壤研究中,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包含物特征,可还原古人类活动类型以及强度。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 人类作为生物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古人类遗址土壤研究中,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包含物特征,可还原古人类活动类型以及强度。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两个剖面在遗物遗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遗存方面的差别,从而获取该遗址的土壤指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剖面中出现陶片、石器、灰坑、灰烬层和文化层;通体粒度组成偏砂,在灰烬层砂粒含量达到最大;低频磁化率(χlf)高于自然剖面,且出现异常高值,频率磁化率(χfd)略低于自然剖面;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值低于自然剖面,均在灰烬层出现最小值;容重小于自然剖面,在文化层出现最小值;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极大值和最大值;禾本科(Gramineae)和藜科(Artemisia)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存在驯化的粟、黍、水稻植硅体;有机碳同位素(δ13C)值较自然剖面偏正,指示剖面植物类型以C4为主;炭屑含量大约为自然剖面的4倍。土壤在古人类活动影响下,宏观上,土体中的侵入体和剖面形态特征与自然剖面具有明显的差别;微观上,粒度组成、磁化率、色度、全磷、容重、孢粉、植硅体、炭屑和有机碳同位素也与自然剖面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遗物遗迹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遗存
下载PDF
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查理思 吴克宁 +2 位作者 冯力威 王文静 鞠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0-859,共10页
选择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和比较两个剖面中炭屑、各种氧化物含量和土壤发育指标数值,研究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发... 选择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和比较两个剖面中炭屑、各种氧化物含量和土壤发育指标数值,研究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古人类用火形成的灰烬层中,炭屑含量达到最大值2.38×105粒g-1,约为自然剖面最高值的12.35倍,这使得Si O2、Al2O3、Fe2O3、K2O、Mg O和Na2O含量相对减少,均达到最小值,而Ca O、Mn O含量达到最大值,表明古人类用火产生大量含Ca和Mn物质;而在古人类居住形成的文化层中,除Si O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物质均出现最大值或达到波峰,表明古人类居住活动有利于各种氧化物的富集。文化剖面发育指标数值总体高于自然剖面,在文化剖面内,文化层和灰烬层的上覆和下伏自然土层中各种元素物质含量基本相同,表明古人类活动阻碍了各种元素物质向下迁移和聚集,使下伏自然土层保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由此推测古人类活动基本阻碍了土壤发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发育 古人类活动 仰韶村遗址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西汉先民用海的新发现及对“西汉海侵”的启示 被引量:9
15
作者 商志文 陈永胜 +4 位作者 姜兴钰 王福 李建芬 施佩歆 王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8-1481,共14页
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 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迄今所发现的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被海相层覆盖的西汉先民用海遗址。全新世中期海退以来,渤海湾西岸至少有5道主要的贝壳堤——岭地古海岸线,它们的初始年龄分别是6.6~6.2ka cal BP、5.5 ka cal BP、3.3 ka cal BP、2.4~2 ka cal BP和0.9ka cal BP(即4650~4250 BC、3550 BC、1350 BC、450~50 BC和1050 AD)。每一道堤——岭岸线在其形成发育期,均构成当时的海、陆界线:界线向海一侧是古海区、向陆一侧是高水头海水影响的低地。上古林——齐家阜堤——岭岸线形成于战国——西汉时期,岸线后的大面积洼地直至东晋——北魏时期曾频繁地被高水头海水淹浸,穿港路西汉遗址则直接被海相层覆盖,二者共同为"西汉海侵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遗址 西汉海侵 堤—岭古岸线 海水淹浸 渤海湾西岸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开封州桥遗址价值与保护利用规划探讨
16
作者 姚佳洺 彭佳慧 +1 位作者 翟一帆 张梦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55-59,共5页
考古遗址的价值阐释与保护利用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实现从文物保存到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社会共享、树立中华文明标识的强有力抓手。该文将文化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中的观点和理论工具引入州桥遗址价值阐释与保护利用规划之中,以... 考古遗址的价值阐释与保护利用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实现从文物保存到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社会共享、树立中华文明标识的强有力抓手。该文将文化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中的观点和理论工具引入州桥遗址价值阐释与保护利用规划之中,以系统的观念把握文化生态因子与景观环境基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州桥遗址文化生态系统。从社会、历史、考古、旅游等多角度对州桥遗址的价值进行了阐释,并依据“文化生态景观—文化生态簇—文化生态丛—文化生态圈”保护利用层次,提出打造文旅产品、优化系统空间格局、完善遗址生态社区联结机制、构建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等保护利用规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州桥遗址 文化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价值阐释 文物保护 利用规划
下载PDF
江西瑞昌铜岭古矿冶遗址的^(14)C-AMS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卫健 刘林 +3 位作者 刘永好 卢雪峰 程鹏 陈茂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将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运用于江西瑞昌铜岭古矿冶遗址的14C-AMS测量,并与作者过去的液闪测年结果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证明了我国采铜炼铜的规模生产在商代早期就已存在。
关键词 小回旋加速器 ^14C测年法 商代 古矿冶遗址 江西省
下载PDF
古人类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翔宇 吴克宁 +1 位作者 查理思 于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8-1048,共11页
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土壤的粒度、磁化率、色度、矿质全量、全磷含量和容重特征,比较两剖面差异,从而获取古人... 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土壤的粒度、磁化率、色度、矿质全量、全磷含量和容重特征,比较两剖面差异,从而获取古人类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剖面土壤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均较自然剖面大。文化剖面通体粒度组成偏砂,在灰烬层砂粒含量达到最大,但在文化层黏粒含量达到峰值,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变化明显,均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极大值;低频磁化率(χlf)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频率磁化率(χfd)略低于自然剖面;红度(a*)、黄度(b*)、亮度(L*)低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均出现最小值;各矿质元素变异系数大于自然剖面,但含量几乎相近,脱硅富铝化程度较弱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中CaO、MnO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文化层中除SiO_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氧化物或出现最大值或波峰;容重平均值小于自然剖面,并且在文化层出现最小值;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遗物遗迹 土壤理化性质 差别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文星跃 曾娜 +1 位作者 黄成敏 张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156,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测试了成都金沙遗址河流相沉积物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并通过对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和比值特征及其与粘粒、铁游离度和有机质等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微量元素特征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Ba,Cr,Zr...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S)测试了成都金沙遗址河流相沉积物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并通过对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和比值特征及其与粘粒、铁游离度和有机质等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微量元素特征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Ba,Cr,Zr,Sr质量分数和Ba/Nb,Rb/Sr,Ba/Sr比值可用于指示沉积物源区环境的变化;龙门山及成都平原地区近3 4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为温暖湿润—温暖潮湿—温和偏干.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分析与前人利用矿物、磁化率和孢粉分析手段的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意义 金沙遗址 中国西南
下载PDF
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探索与实践——以交河故城保护为例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旭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共9页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营建土建筑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非常普遍,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建筑遗址得以较好保存,并且成为探寻这些地区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这些土建筑的建造工艺,可以指导今天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本文以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研究和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土建筑遗址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筑 遗址 交河故城 保护理念 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