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补中益气汤管窥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玥 杨潇 +5 位作者 金哲 刘子玉 郭风宜 王智民 尹远平 高天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益气汤既是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核心方,也是理解其内伤发热之“阴火”理论的关键。文章将通过探讨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剂“补中益气汤”的药物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的学术思想,以及“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制方思想,浅析“阴火”理论的学术渊源,总结后世医家基于“阴火”理论的临床诊疗应用思路,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者应用“阴火”理论临床辨证论治、组方加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 阴火 脾胃观 甘温除热
下载PDF
误用“甘温除热”法治验浅析
2
作者 田盈 秦广宁 +2 位作者 朱明丹 昝树杰 张硕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53-856,共4页
“甘温除热”是以性味甘温的药物为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须知“甘温除热”之法并非治疗外感疾病之常法,若不加辨证的拓宽该法的应用范围,将会带来误治,文章选取1例新... “甘温除热”是以性味甘温的药物为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须知“甘温除热”之法并非治疗外感疾病之常法,若不加辨证的拓宽该法的应用范围,将会带来误治,文章选取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诊疗过程中误用“甘温除热”法案例进行分析,期冀为医家进一步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精神实质,减少主观臆断、因循失治等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治 甘温除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悸
下载PDF
甘温除大热的临床应用分析
3
作者 贺晨 吴乾 +1 位作者 杨婉 张黎昕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甘温除大热是由金元时期李杲(号东垣)首创,运用味甘性温的方药治疗虚损劳倦引起的发热的一种方法。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可用于治疗脾胃损伤,元气虚弱,邪毒(李杲称阴火)内生或邪气内侵,邪正相争所致的热证。甘温除热法自提出以来在... 甘温除大热是由金元时期李杲(号东垣)首创,运用味甘性温的方药治疗虚损劳倦引起的发热的一种方法。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可用于治疗脾胃损伤,元气虚弱,邪毒(李杲称阴火)内生或邪气内侵,邪正相争所致的热证。甘温除热法自提出以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创立了当归补血汤、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治疗气虚发热或血虚发热。目的:吴乾医师在临床中应用甘温除热之法治疗癌性发热有其独到的体会,今选其治验3则并浅析体会,探讨“甘温除热”在治疗癌性发热中的应用,以此论证中医内伤发热学说,为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尤其癌性发热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病案分析癌性发热的本质与内涵、中医对癌性发热的认识,探索癌性发热与虚症发热的相通性。结果:癌性发热多以气血虚为基本病机,甘温除热法是以补气温阳、扶正散火为主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在辨治上与其有相通之处。结论:癌症多为各种致癌因子长期作用于人体导致。病机多属气血亏虚,邪气亢盛。气血虚则无以敛阳,阳气无所附,虚阳亢奋而致发热。故应立足于虚热之本,以甘温药物补充中阳之气,辅助以补血之品,补虚敛阳,以收除热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肿瘤 阳虚发热 虚热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并发症
4
作者 孙振福 张硕 +4 位作者 陈震霖 王苗 王红艳 万丽雯 陈秋月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 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畅气机、补益气血、安和诸脏,病及于心可用泻火升阳汤,病及于肝可用补中益气汤,病及于肺可用升阳益胃汤,病及于肾可用神圣复气汤。临证时需把握甘温除热法对应证的病机变化,选用方除李东垣著作中所载方外,亦可选黄芪建中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七味白术散等符合甘温除热思想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后并发症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泻火升阳汤 升阳益胃汤 神圣复气汤
下载PDF
李东垣补中益气法辨治热中证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袭䶮䶮 展照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12-616,共5页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制方用药三个方面探讨李东垣补中益气法辨治热中证特点,提出甘温除热为辨治热中证的治则,补中益气法是热中证基本治法,补中益气汤为该法代表方。阴火为热中证阳热标证的基本病机,具阳热邪气的基本特性,可耗气蒸... 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制方用药三个方面探讨李东垣补中益气法辨治热中证特点,提出甘温除热为辨治热中证的治则,补中益气法是热中证基本治法,补中益气汤为该法代表方。阴火为热中证阳热标证的基本病机,具阳热邪气的基本特性,可耗气蒸血、上扰清阳、下扰下焦及郁灼局部而变生多种或然证。此外,李东垣制方用药遵从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理论,是对药物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法 热中证 饮食劳倦 甘温除热 李东垣 内生阴火 脏气法时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浅析张仲景胃痛治法
6
作者 唐可伟 王建康 +7 位作者 陈霞波 周开 陈靓 顾颖杰 苏琼 龚文波 张业 王晖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4期226-229,共4页
《金匮要略》对胃痛的诊治方法颇具特色,其在病机方面注重脾胃虚寒,兼顾痰饮、气滞、邪风、实结、瘀血,治疗以辛温散寒、甘温健脾为大法,可概括为6种证型治法,用药方面擅长桂枝止痛。通过研究《金匮要略》诊疗胃痛方法,可以提高胃痛的... 《金匮要略》对胃痛的诊治方法颇具特色,其在病机方面注重脾胃虚寒,兼顾痰饮、气滞、邪风、实结、瘀血,治疗以辛温散寒、甘温健脾为大法,可概括为6种证型治法,用药方面擅长桂枝止痛。通过研究《金匮要略》诊疗胃痛方法,可以提高胃痛的诊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金匮要略》 止痛 辛温散寒 甘温健脾
下载PDF
诸火郁阻,肤灼窍热,皆属于脾:仝小林教授从脾论治郁火 被引量:21
7
作者 郑玉娇 逄冰 +1 位作者 杨帆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郁火证是因阳气被遏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该证的病位在脾,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阳气壅滞于脾土无力升发,郁久而发热。郁火主要乘袭人体之眼、耳、口、鼻、咽喉等官窍及肌表皮肤,出现肤灼窍热之症。郁火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西医... 郁火证是因阳气被遏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该证的病位在脾,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阳气壅滞于脾土无力升发,郁久而发热。郁火主要乘袭人体之眼、耳、口、鼻、咽喉等官窍及肌表皮肤,出现肤灼窍热之症。郁火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西医治疗为对症治疗,相对局限,而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治疗、异病同治的优势。仝小林教授秉承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认为郁火证与中焦有密切的联系,主张从脾论治该病,以升阳散火、甘温除热及益气升阳、清热化湿为治疗法则,宣发阳气而散郁火,以保证中焦气机升降正常为要,为临床治疗郁火证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火 阴火 阳郁 仝小林 升阳散火 甘温除热 益气升阳 清热化湿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育群 张鹏飞 黄政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17年4月收录的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交叉核对、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结局指标按发表时间顺序和样本量分别进行累积Meta分析,并对其结果趋势进行检验,然后基于GRADE对文献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涉及受试者2599名。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甘温除热法[OR=3.875,95%CI(2.87,5.24),Z=8.82,P=0.000 1]或甘温除热法联用常规疗法[OR=5.791,95%CI(3.55,9.45),Z=7.03,P=0.000 1]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表明,联用药物研究在时间方面存在易变性,显示累积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疗效确切,但纳入研究整体质量偏低,同质性较高,发表存在偏倚,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气虚 内伤发热 累积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甘温除热法”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医案二则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秀 邓松华 +2 位作者 严芬 蒋宏平 陈兰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9-51,共3页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当归补血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的复方治疗方可起到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热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桂枝汤 王行宽
下载PDF
从阴火实质探讨气虚发热的机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莎莎 杨宏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575-2578,共4页
从对阴火实质的分析认识来探讨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的病机,就阴火的涵义、存在形式及其与气虚发热的关系分析阐述其发病机理,认为气虚发热只是阴火证的一种表现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代偿性发热,可以称之为... 从对阴火实质的分析认识来探讨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的病机,就阴火的涵义、存在形式及其与气虚发热的关系分析阐述其发病机理,认为气虚发热只是阴火证的一种表现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代偿性发热,可以称之为功能性发热;二是因气虚而导致的推动无力,代谢产物堆积,郁而化热、化火而发热。再结合东垣对阴火理论的论述,认为其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也就是气虚发热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阳气郁而不得泄,转变为病理之火,继而出现火热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气虚发热 甘温除热
下载PDF
浅析“甘温除热”理论及其用方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丹东 闫曙光 周永学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78-80,共3页
通过对李东垣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其医学著述的研究,基于其在治疗脾胃病上的卓越成就,重点论述其"甘温除热"的理论及其在治疗疾病上运用此理论的制方用药规律,从而初步了解李东垣在脾胃病中的系统认识。
关键词 甘温除热 李东垣 方药配伍
下载PDF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翰博 褚月颉 +2 位作者 苏明 关怿 任永丽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豚鼠模型的肠道菌群以及动脉损伤的影响,探讨甘温除热法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对模型组与干预组行腹腔注射链...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豚鼠模型的肠道菌群以及动脉损伤的影响,探讨甘温除热法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对模型组与干预组行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餐诱导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模型;干预组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观察各组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水平和主动脉结构,以及粪便菌群丰度、菌群结构。[结果]与空白组、干预组比较,模型组TMAO水平显著升高(P<0.01);空白组与干预组间TMA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P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空白组与干预组间、模型组与干预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瘤胃球菌属(P<0.01)、节杆菌属、土壤红杆菌属、Ileibacterium、理研菌属、粪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UCG-005(P<0.01)、甲烷短杆菌属、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Colidextribacter、Akkermansia丰度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的节杆菌属、土壤红杆菌属(P<0.01)、乳酸菌、Colidextribacter、Papillibacter、Christensenell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_R-7_group、脱硫弧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粪杆菌属丰度显著增高(P<0.01)。主动脉弓HE染色切片可见模型组出现较多空泡样变性,干预组空泡样变性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脾胃虚弱是阴火形成的病理基础,阴火灼伤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病机。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代表的甘温除热法在干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异常的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肠道菌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甘温除热
下载PDF
也论“甘温除大热”及补中益气汤之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54-1055,共2页
"甘温除大热"之论,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导师刘景源教授认为,其实气虚发热的机制并不复杂,它是因为气虚不能内守,浮越于外所致,也可以说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明确指出了治疗劳损气虚之证,应... "甘温除大热"之论,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导师刘景源教授认为,其实气虚发热的机制并不复杂,它是因为气虚不能内守,浮越于外所致,也可以说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明确指出了治疗劳损气虚之证,应当用温补之品。东垣依《内经》制补中益气汤一方,用温补脾胃之品以补气升阳而除热。补中益气汤由温补脾胃的药物组成,通过补气升阳而除热。方中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黄芪、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使气充而内敛,则不浮越于外,虚热自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大热 《脾胃论》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探幽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3期391-391,393,共2页
本文从"甘温除热"之渊源、含义、所属方剂、甘温除大热之机理及临床的扩展应用等方面对甘温除热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甘温除热 探讨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临床运用概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坚雄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从临床适用范围 (内、外、妇、儿、口腔各科 )、指证、病机和方药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甘温除热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说明该法临床应用范围广 ,疗效理想 ,有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的意义 ,认为临床运用指征的规范统一以及相应有效方药的实践推广... 从临床适用范围 (内、外、妇、儿、口腔各科 )、指证、病机和方药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甘温除热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说明该法临床应用范围广 ,疗效理想 ,有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的意义 ,认为临床运用指征的规范统一以及相应有效方药的实践推广应用是为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 发热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从《脾胃论》的学术思想看李东垣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特点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永霞 王彩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1-22,共2页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和重视,"甘温除热"理论和所创的补中益气汤等方... 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理论内涵精辟丰富,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和重视,"甘温除热"理论和所创的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开辟了内伤发热治疗之蹊径。因此通过对《脾胃论》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进而从中借鉴李东垣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元气 甘温除热 理法方药
下载PDF
黄挺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放疗后耳鸣经验介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瑶 黄挺(指导)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4期141-143,共3页
介绍黄挺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放疗后耳鸣的临床经验。黄教授认为放疗后耳鸣的基本病机为水衰火实,热郁于上,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耳为清窍,以通为用,故治疗上可取甘温除热之法,一则开通郁结,二则温通气血,三则补益脾肾。并创耳鸣方以... 介绍黄挺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放疗后耳鸣的临床经验。黄教授认为放疗后耳鸣的基本病机为水衰火实,热郁于上,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耳为清窍,以通为用,故治疗上可取甘温除热之法,一则开通郁结,二则温通气血,三则补益脾肾。并创耳鸣方以随证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放射疗法 甘温除热 黄挺
下载PDF
气虚发热学说源流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辉 刘健民 余立平 《山西中医》 2001年第5期5-6,共2页
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论述颇多 ,究其源流 ,秦汉时期为理论的奠基时期 ,宋金元时期为其成熟和完善时期 ,明清以后为其补充和发展时期。
关键词 气虚发热 甘温除热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浅析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海娟 刘小菊 +1 位作者 高杰 刘婉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7期46-48,共3页
李东垣,名杲,脾胃论的创始人,他深入研习《内经》理论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并提出"甘温除热"这一治疗大法。其脾胃论学术思想主要由脾胃乃元气之本,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及阴火理论组成。当今社会,随着生... 李东垣,名杲,脾胃论的创始人,他深入研习《内经》理论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并提出"甘温除热"这一治疗大法。其脾胃论学术思想主要由脾胃乃元气之本,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及阴火理论组成。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改变,人们越来越多的受到脾胃病的困扰,因而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文章试就此作一浅析,以期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论 阴火理论 甘温除热
下载PDF
李杲“阴火”证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素敏 张小萍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5-17,共3页
李杲所谓"阴火"为内伤发热,其病因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致脾胃气虚所致;其病症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外感相对的发热或显见热象的火热证;治疗上创立了甘温除热和升阳散火的治疗大法,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散火汤等传世名方。
关键词 李杲 阴火 甘温除热 升阳散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