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与重塑:锡克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1
作者 曲金帅 涂华忠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1期30-42,153,共14页
锡克教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最初仅是莫卧儿帝国旁遮普地区的一个地方性宗教。锡克教的起源和发展既有印度教和佛教的基础,也吸收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时至今日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主要宗教之一。虽然锡克教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两... 锡克教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最初仅是莫卧儿帝国旁遮普地区的一个地方性宗教。锡克教的起源和发展既有印度教和佛教的基础,也吸收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时至今日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主要宗教之一。虽然锡克教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千多万信众,占印度人口总数的比重也比较小,但是锡克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现代印度社会的走向。锡克教打破了印度社会统治、种姓歧视的枷锁,提倡任何种姓的人都应该人人平等,提倡对妇女尊重,冲击了印度教构建的社会秩序、宗教以及文化体系。锡克教见证了莫卧儿帝国不同王朝政权的更迭,其教义融合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对印度宗教、社会以及文化也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锡克教在莫卧儿帝国“王法”与“教法”相互博弈的大背景之下,逐渐由单一的宗教团体演变为宗教与政治结合的团体,与莫卧儿帝国的关系也由缓和走向紧张,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印度社会。对于印度社会而言,锡克教作为本土产生的宗教,不仅融合了各种宗教的教义,在思想和理念上也提出了较大的创新,为印度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崭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宗教 锡克教 民族 融合与重塑
下载PDF
“三教融合”质疑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为香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4期80-86,111-112,共7页
"三教融合"或"三教合一"曾被认为是儒释道三教在初期的冲突、争斗之后的基本发展趋势,也被看作是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显著特征。但细察儒释道三教的各自发展理路、国家的教化政策与普通民众对三教的认识,就会发现&... "三教融合"或"三教合一"曾被认为是儒释道三教在初期的冲突、争斗之后的基本发展趋势,也被看作是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显著特征。但细察儒释道三教的各自发展理路、国家的教化政策与普通民众对三教的认识,就会发现"三教融合"或"三教合一"对三教自身而言只是一种立足自身、互相渗透吸收、谋求发展的策略,对统治者来说仅仅是一种文化政策,对民间宗教与信仰而言,则是其功利性信仰特征的反映。所以,"三教合一"的实质是被三教内部人士、统治集团,以及谋求生存的民间宗教信仰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舆论氛围,它不仅未能如实地反映"三教"各自发展的真实情况,也不能直接反映"三教"之间的实际关系。无论是作为哲学思想还是宗教信仰,"三教"都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 帝王政治 民间宗教信仰 三教融合 三教合一
下载PDF
浅析宗教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向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2-86,共5页
跨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方向,而宗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活动则被大多数的专家认定为文化的核心,以宗教的传播与发展来讨论研究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于寻求一种普世文化建立的可能性,而这种普世... 跨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的方向,而宗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活动则被大多数的专家认定为文化的核心,以宗教的传播与发展来讨论研究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于寻求一种普世文化建立的可能性,而这种普世文化的建设必须建立在人类宗教的相似性这一点上。文化冲突只是文化交流的一个历史范畴,促进各个异种文化之间的融合才是我们研究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融合 跨文化传播 普世文化
下载PDF
多元宗教视野下的口头说唱——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贵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甘肃武威凉州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以宣扬孝道为主题,儒释道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三教融合。
关键词 三教融合 凉州贤孝
下载PDF
宋前儒佛道三教关系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7,共7页
佛教自传入中国,就在与儒、道不断的冲突、论争与交流中发生并实现着三教的融会。佛教初传时期的经籍翻译中就融会、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特别是其中的儒化、道化倾向非常明显。两晋时期的玄佛合流,实际上已初具三教... 佛教自传入中国,就在与儒、道不断的冲突、论争与交流中发生并实现着三教的融会。佛教初传时期的经籍翻译中就融会、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特别是其中的儒化、道化倾向非常明显。两晋时期的玄佛合流,实际上已初具三教融会的意义。南北朝时期,三教融会的趋势又有所发展。当时的很多名士、佛徒和道士,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三教一致、三教融合的观点。但该时期三教之间特别是佛、道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趋激烈。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与制衡,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行三教并用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三教鼎立的局面。三教真正的融会、合一是在宋元明时期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以前 儒、佛、道 三教融会
下载PDF
三教融合与北宋迁谪文人的自适情怀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瑞娟 《开封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下,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和处世态度较之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迁谪,他们也大多能够调整心态,从容应对。相应的,与前代迁谪文学的悲戚哀怨情调相异趣,北宋迁谪诗文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内倾化色彩。
关键词 三教融合 迁谪 主题 自适
下载PDF
宗教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及其呈现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伟华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55-60,149,共6页
文化变迁是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宗教成为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一个难以忽略的要素。探讨宗教与民族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宗教在影响民族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特点,对于正确看待当前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 文化变迁是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宗教成为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一个难以忽略的要素。探讨宗教与民族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宗教在影响民族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特点,对于正确看待当前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民族 文化变迁 社会结构 交流 融合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三教融合与儒学重振之间:北宋名臣赵抃的佛道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志诚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6-84,共9页
北宋名臣赵抃青少年时期即深受两浙路兴盛的佛道信仰熏染,既长出仕多接名僧、高道,究心佛典,至有"闻雷得道"之说,中年乃"摈去声色,系心宗教",老年更是"清修益至,禅诵精严"。道教影响于赵抃者,主要是其修... 北宋名臣赵抃青少年时期即深受两浙路兴盛的佛道信仰熏染,既长出仕多接名僧、高道,究心佛典,至有"闻雷得道"之说,中年乃"摈去声色,系心宗教",老年更是"清修益至,禅诵精严"。道教影响于赵抃者,主要是其修炼养生思想。一言蔽之,赵抃思想虽有以儒学为主旨的一面,又有融合佛、道的一面。明乎此,对聚讼千年未有定谳的赵抃"理欲交战"、携龟鹤入蜀等行为方式方可得一确切解释。赵抃思想中的这一对立统一,在北宋前期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当时三教融合及儒学重振两种时代思潮的产物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抃 佛道思想 禅宗 养生 三教融合 儒学重振
下载PDF
三教融合与宋代文学“怀才不遇”主题的淡化
9
作者 曹瑞娟 《殷都学刊》 201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怀才不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唐代士人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遇"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政治制度和用人政策有关,也与士人信奉儒家用世哲学,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我胸襟抱负密切... "怀才不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这一主题在唐代士人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遇"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政治制度和用人政策有关,也与士人信奉儒家用世哲学,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我胸襟抱负密切相关。作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三大支柱的儒、释、道三教发展至宋代,呈现出融合之势,对宋代文人的思想结构、文化性格和处世心态造成了很大影响,进而使其作品中的"怀才不遇"主题大为淡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融合 宋代 主题 怀才不遇
下载PDF
清中期黟县民众的信仰世界及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以《菩萨谱》所载祭祀科仪为中心展开的讨论
10
作者 樊嘉禄 张孝进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18,共5页
新近发现的清中期黟县钞本《菩萨谱》包含了大量民间信仰信息,所收信仰以家庭祭祀为主,广涉各路神众,反映出当时徽州民众生活在一个由多种祭祀仪式构成的民间信仰世界之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每一重要方面都与民间信仰息... 新近发现的清中期黟县钞本《菩萨谱》包含了大量民间信仰信息,所收信仰以家庭祭祀为主,广涉各路神众,反映出当时徽州民众生活在一个由多种祭祀仪式构成的民间信仰世界之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每一重要方面都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同时《菩萨谱》中反映出的信仰世界带有鲜明的小传统特色,揭示出了民间信仰世界中三教融合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谱 徽州 民间信仰 三教融合
下载PDF
来华的“夷教”与婆罗门教 被引量:5
11
作者 严耀中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7,共8页
婆罗门教和所谓"夷教"在中亚等地早有所交集,在经由丝绸之路进入华土的过程中,在都要借用佛教名义和共同进行华化等因素促动下,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融合。注意到这些现象,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宗教史。
关键词 夷教 婆罗门教 华土 宗教融合 华化
下载PDF
《贝奥武甫》:英雄时代的价值观念及宗教融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奕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通过解读史诗《贝奥武甫》,从尚武、宿命、荣誉三个角度阐述了公元5至6世纪处于氏族社会的日耳曼人的英雄精神、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及宗教融合,指出《贝奥武甫》是一部充斥着"异教色彩",却以弘扬基督教精神为主旨的特殊说教... 通过解读史诗《贝奥武甫》,从尚武、宿命、荣誉三个角度阐述了公元5至6世纪处于氏族社会的日耳曼人的英雄精神、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及宗教融合,指出《贝奥武甫》是一部充斥着"异教色彩",却以弘扬基督教精神为主旨的特殊说教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奥武甫 英雄时代 价值观念 宗教融合
下载PDF
地狱“三王”体系演变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霄 《史志学刊》 2017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中国传统的地狱观是建立在佛教"业"与"轮回"的思想上的,其中对"业"的审判对应着地狱的惩治功能,而对"轮回"的期待又催生了救渡的出现。通过对佛道两教的经典、图像以及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 中国传统的地狱观是建立在佛教"业"与"轮回"的思想上的,其中对"业"的审判对应着地狱的惩治功能,而对"轮回"的期待又催生了救渡的出现。通过对佛道两教的经典、图像以及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地藏十王"系统形成之前,由阎罗王、泰山府君、五道大神组成的"三王"体系已经存在,并流行于南北朝晚期到中唐以前,至迟到中唐时期,地藏菩萨已经成为了地狱中的监察者与救渡者。地狱"三王"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也反映出了儒释道三教融合与佛教中国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狱、阎罗王 三教融合 三王 地藏菩萨
下载PDF
试论唐君毅“心灵境界说”对佛学的融契和阐扬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兴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9-63,共5页
佛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心灵境界说”的分析,剖析其文化哲学对中国佛学教义的融会和阐扬,从中折射出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佛学之光。
关键词 唐君毅 '心灵境界说' 佛学 圆融精神 中国现代哲学
下载PDF
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之思想原因——以中西对比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4-25,共12页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文明于"西方中世纪之神判法的观点,已被世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就此原因,从思想层面入手可将其归纳为二大因素:一则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像西方一样以宗教神权而立国;二则中国封建社会奉行"儒法合治&...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文明于"西方中世纪之神判法的观点,已被世人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就此原因,从思想层面入手可将其归纳为二大因素:一则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像西方一样以宗教神权而立国;二则中国封建社会奉行"儒法合治"的法律传统。但是,为何中国封建法律和刑罚被曲解百年之久且至今仍未完全消融呢?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有二,一为外因,即西方人强加于中国封建刑罚上之"印迹",掩盖了史实的真相;二为内因,即古今部份国人思史、正史失之客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神 判法 宗教 儒法合治
下载PDF
从道教劝善书探三教融合——对《太上感应篇》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素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24-26,共3页
《太上感应篇》在中心内容上一方面承袭道教自身倡导的积善成仙的修行法则,强调赏善罚恶的道教度人要旨,另一方面又带有明显的儒家学说色彩,尤其是在伦理规范上面,强调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诸如忠孝仁义等;同时,此书又打上了深刻的佛教烙... 《太上感应篇》在中心内容上一方面承袭道教自身倡导的积善成仙的修行法则,强调赏善罚恶的道教度人要旨,另一方面又带有明显的儒家学说色彩,尤其是在伦理规范上面,强调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诸如忠孝仁义等;同时,此书又打上了深刻的佛教烙印,是对佛教因果报应观的继承和发展。《太上感应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三教融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三教融合 和谐 道教劝善书
下载PDF
论两希文化相互融合的原因及其影响
17
作者 弭希荣 张冬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6-48,共3页
从四个方面论述两希文化相互融合的原因,指出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吸引、渗透并从野蛮分散的状态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以及两希文化相互融合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两希文化 融合 宗教 文学艺术
下载PDF
浅析五世达赖喇嘛的历史功绩
18
作者 尕藏卓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作为西藏地方最高的政教领袖,基于他为格鲁派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功绩,西藏人民尊称他为"伟大的五世",可谓实至名归。本文分别简要分析论述了达赖喇嘛对弘扬藏传佛教、...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作为西藏地方最高的政教领袖,基于他为格鲁派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功绩,西藏人民尊称他为"伟大的五世",可谓实至名归。本文分别简要分析论述了达赖喇嘛对弘扬藏传佛教、藏族文学、建筑、法律、经济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世达赖 政教合一 丰功伟绩
下载PDF
公元6世纪末叶政教合流典型案例研究——天台宗创立者智顗与杨广的佛尘两界因缘论
19
作者 赵剑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27,共6页
以杨广为代表的隋朝政治势力与以智为代表的南方佛教力量之间存在合作与冲突的关系。双方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认知立场,因形势的变化而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并适时做出相应调整。跨越佛尘两界的因缘,对天台宗的建立和弘扬,智在佛教史上的... 以杨广为代表的隋朝政治势力与以智为代表的南方佛教力量之间存在合作与冲突的关系。双方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认知立场,因形势的变化而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并适时做出相应调整。跨越佛尘两界的因缘,对天台宗的建立和弘扬,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隋朝的统一大业,以及杨广的前期声誉,均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桩宗教与政治互为表里的典型成功案例,由于史料的相对丰富,对揭示统治秩序与意识形态关系殊有参照意义;对杨广、智这类政教首领人物的多面性与变化性,当具入木三分的审视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广 天台宗 政教合流 佛教史
下载PDF
关于“1+X”财务共享证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靖皎 《青海交通科技》 2020年第3期46-49,共4页
2020年会计职业将迎来第三次大变革,高职教育将开启迈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征程。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企业组织变革和会计人才需求变革,财务共享已成为财务会计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会计职业人才需要掌握现代化、智能化新技术,高... 2020年会计职业将迎来第三次大变革,高职教育将开启迈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征程。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企业组织变革和会计人才需求变革,财务共享已成为财务会计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会计职业人才需要掌握现代化、智能化新技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将转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与财务共享服务证书制度的结合可以弥补短板,解决新型会计职业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了培养会计改革需要的财务共享服务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建设力度及教学内容"等三个方面深化改革。本文将分析"1+X"财务共享证书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提出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将"1+X"财务共享证书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参加"1+X"财务共享证书试点院校今后促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三教改革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 财务共享 产教融合 三教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