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1
作者 张耀宇 赵丽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9期124-125,128,共3页
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仪式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具有促进其内涵式发展、拓宽教育载体、增强学生党员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要价值。可以通过加强仪... 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仪式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具有促进其内涵式发展、拓宽教育载体、增强学生党员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要价值。可以通过加强仪式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开辟“校内+校外”的仪式空间,延展教育场域和善用仪式象征符号,创设教育情境等举措促进仪式教育更好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教育 高校学生党支部 思想建设 仪式空间 仪式符号
下载PDF
仪式活动视角下的集体记忆和象征空间的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以南京大学校庆典礼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侍非 毛梦如 +2 位作者 唐文跃 蒋志杰 高才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3,97,共9页
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象征空间与地方认同建构源头,因其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各空间尺度内的公共生活竞争的内在机制,因此已成为西方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命题;但此类以仪式活动为视角,揭示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在... 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象征空间与地方认同建构源头,因其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各空间尺度内的公共生活竞争的内在机制,因此已成为西方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命题;但此类以仪式活动为视角,揭示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极少。鉴于其研究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大学校庆典礼为例,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访谈等多种定性与定量方法,探讨了自上而下的仪式活动,即校庆建构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地方认同的过程及其机制,为校园特别是新校园或扩建校园的纪念物建设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活动 集体记忆 象征空间 校庆 典礼
下载PDF
“鲧化玄鱼”与鸱尾的起源及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世武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35-141,共7页
鸱尾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装饰符号,它除了具有美学价值外,还具有极强的巫术意味。鸱尾在一些具有宗教或政治意义的建筑上作为装饰品,表明它和权力、宗教之间的象征关系。鸱尾最早的功利目的是厌火,但在其演变、发展的历... 鸱尾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装饰符号,它除了具有美学价值外,还具有极强的巫术意味。鸱尾在一些具有宗教或政治意义的建筑上作为装饰品,表明它和权力、宗教之间的象征关系。鸱尾最早的功利目的是厌火,但在其演变、发展的历史中,鸱尾又具有了权力象征、宗教、预兆、避雷、黑巫术方面的意义。鸱尾(鸱吻)的原形极可能是我国古代越人所崇拜的鲸鱼,而鲸鱼在神话中正是上古治水英雄鲧所化的玄鱼。鸱尾的制作及人们对其厌胜作用的信仰,受益于鲧化玄鱼神话的有力支撑;制作和信仰鸱尾的行为,又强化了起源神话的神圣性和信实性。作为一种视觉交流符号,鸱尾的存在强化了民众对上古宗教的信仰。现实经验和想象经验共同构建了鸱尾在巫术、艺术和技术方面的特质。鸱尾的形象几经演化,不断地被历史文化系统加入新的意义,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鸱尾 象征 厌胜 起源 演变
下载PDF
白族民间传统信仰组织莲池会的场域空间与惯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静 《科学.经济.社会》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场域理论是贯穿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各层面的核心概念,引入场域理论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活跃于大理白族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组织莲池会是在整个白族宗教文化场域下发展起来的民间宗教组织,对少数民族宗... 场域理论是贯穿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各层面的核心概念,引入场域理论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活跃于大理白族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组织莲池会是在整个白族宗教文化场域下发展起来的民间宗教组织,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起到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同时该组织特有的惯习深受白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场域的影响。对莲池会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民间宗教组织的管理,发挥其正功能,为构建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和谐与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惯习 民间信仰 宗教组织
下载PDF
炫幻之境:城市之光的媒介文化识读
5
作者 鲍海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
当代媒介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从泛媒介的角度来看,现代城市中充斥着以光为材料的一系列实用或非实用的产品,这些产品已转化为一种媒介文化及其表征体系,并承担着相应的文化功能。我们应该批判性地识读这种媒介文化在城市空间再生产... 当代媒介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从泛媒介的角度来看,现代城市中充斥着以光为材料的一系列实用或非实用的产品,这些产品已转化为一种媒介文化及其表征体系,并承担着相应的文化功能。我们应该批判性地识读这种媒介文化在城市空间再生产中如何形成城市的表象,并以此建构一个可动员观者共同参与其间以共享意义的媒介世界。特别是关注这个媒介世界何以成为一种日常生活化的“媒介仪式”,令常居其间的人出现感觉钝化等现象,以提醒主体自我在此炫幻的媒介环境下重新构境,从而实现有限的自我本真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表意性符号 空间表象 媒介仪式 构境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灵物的人类学研究
6
作者 桂榕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运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对在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极富功利色彩的民居灵物进行与之有结构性关联的少数民族宇宙观、宗教仪式禁忌和空间象征几个范畴的解读,以阐释民居灵物所蕴含的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和... 本文运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对在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极富功利色彩的民居灵物进行与之有结构性关联的少数民族宇宙观、宗教仪式禁忌和空间象征几个范畴的解读,以阐释民居灵物所蕴含的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并对与之相关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策略提出个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民居灵物 宗教仪式 空间象征
下载PDF
论越剧艺术的空间性表意建构
7
作者 关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2-25,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性剧种,越剧历经百余年发展至今,吸取各姊妹艺术的创作特点,不断形成了其自身的艺术表达范型。新时期越剧经典文本改编作品的视觉符号意象化与仪式典型性的空间表意方式更凸显出越剧表现形式的新征象。从新时期...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性剧种,越剧历经百余年发展至今,吸取各姊妹艺术的创作特点,不断形成了其自身的艺术表达范型。新时期越剧经典文本改编作品的视觉符号意象化与仪式典型性的空间表意方式更凸显出越剧表现形式的新征象。从新时期越剧艺术舞台表现的具象符号意象化、场景仪式典型性与意义表达的视觉仪式感三方面深入探讨越剧艺术在空间表现上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符号意象化 仪式典型性 空间
下载PDF
论白族吹吹腔的宗教艺术属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明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93-100,共8页
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看,白族吹吹腔体现出显著的宗教艺术属性。吹吹腔的宗教艺术属性,体现于戏神崇拜、演出目的、建台、踩台和戏曲表演之中。起源传说、祭神仪式与灵验传说合力建构了吹吹腔的戏神信仰体系;该戏种以酬神、祈福为演出目的... 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看,白族吹吹腔体现出显著的宗教艺术属性。吹吹腔的宗教艺术属性,体现于戏神崇拜、演出目的、建台、踩台和戏曲表演之中。起源传说、祭神仪式与灵验传说合力建构了吹吹腔的戏神信仰体系;该戏种以酬神、祈福为演出目的,在建台、踩台和戏曲表演活动中,充溢着宗教信仰的神圣性。白族吹吹腔的宗教艺术属性,是在传说与仪式互动而成的结构中形成的。传说和仪式互动结构的建构,则离不开艺术象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吹腔 白族 宗教艺术 传说 仪式 象征
下载PDF
传统教育仪式的作用机理及当代启示
9
作者 程天明 王义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49,共5页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宣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仪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仪式空间和政治控制,探析以释奠礼、拜师礼、视...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宣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仪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仪式空间和政治控制,探析以释奠礼、拜师礼、视学礼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仪式的发生机理,寻找古今仪式育人的同频共振点,为传统教育仪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路径选择,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仪式 象征符号 仪式空间 仪式育人
下载PDF
景颇族传统宗教仪式空间生产的现代性困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璐 明庆忠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1,110,共9页
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与族群历史、文化认同一脉相通,其仪式的强化实践素来为众人认可,透过仪式表象触及深层次的意识结构已成学界共识。研究传统宗教仪式的空间生产不仅对解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动具有指导价值,也能为有关宗教、文化部门... 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与族群历史、文化认同一脉相通,其仪式的强化实践素来为众人认可,透过仪式表象触及深层次的意识结构已成学界共识。研究传统宗教仪式的空间生产不仅对解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动具有指导价值,也能为有关宗教、文化部门提供管控参考。文章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入手,探究地处边疆山区的景颇族传统宗教仪式在面对外来宗教的空间解构、现代性引发的空间变迁、族群内部的话语争夺及旅游空间介入调控等背景下,其相应的主体实践及力量博弈,厘清空间生产的主次困境和作用机理,以传统宗教有益价值为导向,引导仪式空间生产朝凝聚族群、强化团结的目标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宗教仪式 空间生产 族群认同 生产困境 景颇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