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小耳畸形的“三瓣法”扩张器耳廓再造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琳 刘穹 +3 位作者 潘博 蒋海越 赵延勇 韩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A,B和C"三瓣"从前方、下后方和下方包裹支架,使用耳后筋膜瓣从后方包裹支架,筋膜瓣后方行皮片移植治疗。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应用成人"三瓣"技术实施扩张器法耳廓再造73例(78耳)。再造耳廓立体感强、表面结构清晰可见,耳后瘢痕隐藏于颅耳沟中部。结论成人"三瓣法"小耳畸形的扩张器耳廓再造术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耳后瘢痕隐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耳廓再造 耳前皮瓣 耳下皮瓣 残耳皮瓣 耳后筋膜瓣
下载PDF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后的多样化修整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晓冬 林琳 +1 位作者 杨庆华 蒋海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后的多样化修整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已完成扩张法耳廓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一方面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廓进行耳屏、耳轮脚、耳甲艇的重建,耳甲腔的加深以及耳廓支架的抬高,另一方面对再造耳廓...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后的多样化修整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已完成扩张法耳廓再造术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一方面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廓进行耳屏、耳轮脚、耳甲艇的重建,耳甲腔的加深以及耳廓支架的抬高,另一方面对再造耳廓支架自身进行调整,包括位置及方向的调节,支架修薄及毛囊去除等。结果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共对34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再造耳廓进行多样化的修整。随访96例患者1—9个月,可见再造耳廓亚结构单位更完善,细节更逼真,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再造耳廓的修整方法形式多样,操作简单,可根据患者再造耳廓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并重组不同方法对再造耳廓进行细节修整,使其与健侧耳廓的对称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扩张法耳廓再造术 残耳组织 耳廓支架
下载PDF
异位的耳垂型残耳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晓 王淑杰 +3 位作者 庄洪兴 蒋海越 杨庆华 于大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术中异位的耳垂型残耳的应用方法。方法:根据耳垂型残耳的不同位置,分别采用"V-Y"推进、Z成形术、残耳向上逆转、单蒂顺时针旋转等方法矫正残耳耳垂位置。结果:残耳耳垂经改形或转位后血运良好,全... 目的:探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术中异位的耳垂型残耳的应用方法。方法:根据耳垂型残耳的不同位置,分别采用"V-Y"推进、Z成形术、残耳向上逆转、单蒂顺时针旋转等方法矫正残耳耳垂位置。结果:残耳耳垂经改形或转位后血运良好,全部成活,以残耳形成的耳垂外形自然,并获得理想的再造耳位置。结论:异位的残耳耳垂位置的调整是成功施行外耳再造术、保证再造耳与健侧耳对称的重要环结,以残耳形成的耳垂能使再造耳廓外形更自然,更逼真,应尽可能充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再造 残耳耳垂 小耳畸形
下载PDF
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淑杰 潘博 +6 位作者 蒋海越 庄洪兴 杨庆华 赵延勇 何乐人 韩娟 林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方法。方法: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包括耳屏成形、耳轮脚构建和耳甲腔加深;如果需要进行再造耳廓和对侧正常耳廓高度的对称性调整,则进行残耳软骨筋膜瓣的肋软骨支架下的牢固填充。结果:2004... 目的:探讨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方法。方法:再造耳廓的细节性修整包括耳屏成形、耳轮脚构建和耳甲腔加深;如果需要进行再造耳廓和对侧正常耳廓高度的对称性调整,则进行残耳软骨筋膜瓣的肋软骨支架下的牢固填充。结果: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耳垂型小耳畸形耳廓再造细节性修整1427只,其中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廓高度增加396只。157例患者随访1~3年,耳屏、耳轮脚结构形态逼真、残耳软骨能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廓立体感强。结论:耳垂型小耳畸形再造耳廓细节性修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廓形态自然、对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耳垂型 耳廓再造 残耳软骨筋膜瓣
下载PDF
单例先天性小耳残耳软骨细胞体外构建人耳廓软骨 被引量:3
5
作者 康宁 刘霞 +1 位作者 曹谊林 肖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3-588,共6页
目的 探讨单例先天性小耳残耳软骨细胞体外构建正常人大小耳廓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40例小耳畸形患者残耳软骨细胞统计细胞提取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计算扩增效率;免疫荧光和PCR检测不同代数细胞的软骨表型.分别应... 目的 探讨单例先天性小耳残耳软骨细胞体外构建正常人大小耳廓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40例小耳畸形患者残耳软骨细胞统计细胞提取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计算扩增效率;免疫荧光和PCR检测不同代数细胞的软骨表型.分别应用3例患者各自的残耳软骨细胞培养至P3~P4代,藻酸盐凝胶包埋接种于正常人大小耳廓形态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体外成软骨诱导动态培养10周后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 耳软骨细胞提取率为(3.90±1.27)×106/g;在增殖培养基中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至P4代扩增(328.4 ±50.4)倍(P<0.05);P3代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表达显著减弱,至P4代消失,Ⅰ型胶原表达增强;体外培养10周,实验组形成了耳廓形态的类软骨组织,可见典型软骨陷窝,番红O、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对照组明显变形,未形成软骨结构.结论 单例先天性小耳残耳软骨细胞经体外扩增和动态诱导培养可在体外构建正常人大小耳廓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残耳软骨细胞 耳廓形态软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传代对残耳软骨细胞体内软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康宁 刘霞 +1 位作者 曹谊林 肖苒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01-305,共5页
目的:研究传代对残耳软骨细胞体内软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残耳软骨细胞,将第3-8代细胞分别复合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体外培养4周后植入裸鼠体内观察8周。采用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标本的软骨形成情... 目的:研究传代对残耳软骨细胞体内软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残耳软骨细胞,将第3-8代细胞分别复合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体外培养4周后植入裸鼠体内观察8周。采用组织学染色观察各组标本的软骨形成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软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生物力学分析新生软骨的弹性模量。结果各代复合物体外培养4周时均不能形成软骨组织,但第3-5代残耳软骨细胞COL 2A1、第3-4代的SOX 9和第3代的DLK 1仍可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P〈0.05);体内植入8周后,第3-6代复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弹性软骨结构形成,并随代次增高而减少,第3-6代复合物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第7、8代。结论残耳软骨细胞传至第4代仍能保持良好的体内软骨形成能力,但扩增传代对残耳软骨细胞软骨表型去分化的影响在第7代后已无法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代 残耳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软骨
下载PDF
残耳逆行转位在低位残耳患者耳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斌 程琳 +3 位作者 胡金天 周栩 刘暾 章庆国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低位残耳患者耳垂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42例小耳畸形合并半侧颜面短小症耳垂低位的患者,采用扩张法或者改良Nagata方法进行外耳再造术。由于残耳组织较健侧耳位置低,其处理采用逆行耳...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低位残耳患者耳垂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42例小耳畸形合并半侧颜面短小症耳垂低位的患者,采用扩张法或者改良Nagata方法进行外耳再造术。由于残耳组织较健侧耳位置低,其处理采用逆行耳垂转位的方法,即以残耳上部为蒂,将残耳中下部掀起形成耳垂皮瓣,将耳垂皮瓣向上向后旋转,与耳后乳突区皮瓣相衔接,覆盖软骨支架的下端,形成耳垂和耳轮的一部分。切取残耳的创面采用直接缝合方法。结果 42例患者残耳逆行移位后,耳垂血运良好,再造耳耳垂存活良好,无破溃;所有患者获随访2个月至2年,再造耳与健侧耳位置基本对称,利用残耳逆行转位形成的耳垂形态自然。结论残耳逆行移位行耳垂再造,对于半侧颜面短小残耳位置明显低于健侧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再造 低位残耳 逆行转位 半侧颜面短小 耳垂
原文传递
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中残耳组织的利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冬月 董立维 +2 位作者 刘恒鑫 夏文森 马显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中残耳组织的利用方法。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完成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156例,男106例,女50例,年龄7~50岁,平均13.6岁。手术分三期完成,一期扩张... 目的探讨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中残耳组织的利用方法。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完成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完全扩张法耳再造术156例,男106例,女50例,年龄7~50岁,平均13.6岁。手术分三期完成,一期扩张器置入术,二期耳再造术,半年后行三期再造耳廓修整术,根据小耳畸形类型及残耳形态设计手术方案,充分利用残耳进行耳垂及耳廓下部的重建(包括耳轮、对耳轮、耳甲腔的下半部分),残耳组织的利用方法为:不对称的Z形瓣设计,旋转耳垂并与再造耳进行衔接,形成流畅的耳轮缘;靠近耳甲腔处多余的残耳皮肤用来重塑对耳轮下半部分及加深部分耳甲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皮瓣血运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Ⅰ度小耳畸形患者耳垂及耳廓下部成形满意,残耳与再造耳廓衔接自然。Ⅱ度、Ⅲ度小耳畸形及残耳组织显著低位患者中,16例效果欠佳,主要问题为残耳过小导致的再造耳垂过小,以及残耳严重异位导致的转位后衔接处出现明显切迹及过渡不自然,其余患者效果满意。结论针对小耳畸形的不同类型与残耳形态的分类设计手术方案,对多数接受耳再造术的患者可获得较理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残耳 软组织扩张术 耳廓再造术
原文传递
利用Ⅲ度小耳畸形残耳组织行再造耳耳屏及耳甲腔成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阳 李小丹 刘嘉锋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全扩张法对残耳组织量较少的Ⅲ度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再造术,合理利用残耳组织行耳屏及耳甲腔成形。方法新方法组对36例组织量较少的Ⅲ度小耳畸形患者,一期采用经残耳切口,在耳后无发区浅筋膜深面及有发区浅筋膜浅层双平面... 目的探讨采用全扩张法对残耳组织量较少的Ⅲ度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再造术,合理利用残耳组织行耳屏及耳甲腔成形。方法新方法组对36例组织量较少的Ⅲ度小耳畸形患者,一期采用经残耳切口,在耳后无发区浅筋膜深面及有发区浅筋膜浅层双平面埋置大容量扩张器(150 ml);二期行自体肋软骨支架无需植皮的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三期时将残耳垂皮肤进行合理设计,用于再造耳屏并覆盖部分耳甲腔创面,残耳软骨用于作为耳屏的内支撑或垫于支架深面以增加支架的高度。传统扩张组46例,三期时将残耳垂转移以再造耳垂,采用M形皮瓣法再造耳屏,耳甲腔区游离植皮。三期再造耳修整后6~12个月随访,对耳屏和耳甲腔的大小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新方法组患者术后耳郭表面均无明显切口瘢痕,仅1例患者残耳垂皮瓣远端覆盖耳甲腔部位存在约0.6 cm×0.4 cm大小皮瓣表皮水泡,经换药10 d后愈合。传统扩张组中可见5例患者耳甲腔移植皮片表面出现水泡,经换药后愈合。与传统扩张组相比,新方法组耳屏挛缩变形轻,耳甲腔回缩率小。新方法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扩张组(P<0.05)。耳垂丰满度与正常耳相比略差。结论采用全扩张法可以扩张足够的皮肤,用于完全覆盖整个软骨支架的表面,无需行耳垂转位,再造耳支架表面无手术瘢痕,且残耳组织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再造的耳屏及耳甲腔外形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耳组织量少的Ⅲ度小耳畸形 全扩张法 全耳再造术 耳屏 耳甲腔
原文传递
残耳软骨筋膜瓣调整再造耳郭对称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博 蒋海越 +5 位作者 庄洪兴 赵延勇 杨庆华 何乐人 韩娟 林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将残耳软骨筋膜瓣应用于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再造耳郭的耳甲腔区域形成残耳软骨筋膜瓣,将其翻转植于再造耳郭的支架下方,调整至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相对称,颅耳沟处的继发创面以中厚皮片覆盖。自2009年1月至... 目的探讨将残耳软骨筋膜瓣应用于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再造耳郭的耳甲腔区域形成残耳软骨筋膜瓣,将其翻转植于再造耳郭的支架下方,调整至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相对称,颅耳沟处的继发创面以中厚皮片覆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89例(89只耳)患者。结果术后除2例患者(2只耳)部分植皮区域成活不良,经换药治疗2周左右痊愈外,余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访27例患者(27只耳)6~12个月,残耳软骨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郭立体感强,患者满意。结论残耳软骨筋膜瓣用于再造耳郭的对称性调整,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的对称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耳畸形 残耳软骨筋膜瓣 耳郭再造 对称性调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