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protection by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vidences 被引量:15
1
作者 Alberto Aimo Chiara Borrelli +5 位作者 Alberto Giannoni Luigi Emilio Pastormerlo Andrea Barison Gianluca Mirizzi Michele Emdin Claudio Passin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621-632,共12页
In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 several cycles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render distant organ and tissues more resistant to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intermittent ischemia can be applied before the ... In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 several cycles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render distant organ and tissues more resistant to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intermittent ischemia can be applied before the ischemic insult in the target site(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during the ischemic insult(remote ischemic perconditioning) or at the onset of reperfusion(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The mechanisms of RIC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defined yet; however, these mechanisms must be represented by the release of humoral mediators and/or the activation of a neural reflex. RIC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heart, and has been arising great enthusiasm in the cardiovascular field. Its efficacy has been evaluated in many clinical trials, which provided controversial results. Our incomplete comprehension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IC could be impairing the design of clinical tria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results.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summariz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RIC pathophysiology and the data about its cardioprotective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ISCHEMIC heart diseas
下载PD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被引量:1
2
作者 Amir S Lotfi Hossein Eftekhari +5 位作者 Auras R Atreya Ananth Kashikar Senthil K Sivalingam Miguel Giannoni Paul Visintainer Daniel Engelma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6年第10期615-622,共8页
AIM To study whether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 has an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 such as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ingle-blinded,randomized ... AIM To study whether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 has an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 such as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ingle-blinded,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e hundred and two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RIPC(3 cycles of 5 min ischemia and 5 min reperfusion in the upper arm afte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or no RIPC(control). Primary outcome was POAF lasting for five minutes or longer during the first seven days after surgery.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cidence of inpatient mortality,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RESULTS POAF occurred at a rate of 54% in the RIPC group and 41.2%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23).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secondar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suggest that RIPC does not reduce POAF in patients with elective or urgent cardiac surgery.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adverse effects in either group.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PC and PO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的 ischemic 心疾病 心脏的外科 冠的动脉疾病 另外的治疗 遥远的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手术后的 atrial 纤维性颤动
下载PDF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鑫 张佳宇 张美霞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因具有智能、实时监测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远程心电监测的发展状况,从院前诊断、院外监测和随访中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归纳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与进展,以期为临床医...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因具有智能、实时监测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远程心电监测的发展状况,从院前诊断、院外监测和随访中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归纳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与进展,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在冠心病患者中开展远程心电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远程医疗 远程心电监测 院前诊断 康复
下载PDF
远程心电监护指导下居家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海燕 唐荣 +3 位作者 陈丽华 张靓 陆媛 吴晓晖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0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指导下居家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1例PCI术后2周~6个月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指导下居家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1例PCI术后2周~6个月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远程心电监护指导下的居家运动康复,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能力、左心功能以及反应生活质量的心绞痛发作状况、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部分心肺运动指标和左室收缩功能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各项心肺运动指标、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SA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治疗后观察组多项心肺运动指标、SAQ、SAS和SDS得分以及PSQI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间6个月内再住院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I术后患者在远程心电监护指导下进行居家运动康复,能够有效提高心肺运动能力和左心功能,稳定心绞痛发作,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康复 远程心电监护 运动耐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5
作者 王颖 郭婷 +5 位作者 刘思 刘梦蝶 杨莹 张美君 向琴 熊晓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24期3671-3677,共7页
目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众多,且多数患者存在预后不良的情况。而在新型护理干预方案中,家庭远程心脏康复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传统心脏康复替代方案,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通过介绍家庭远程心脏康复的具体概念、实... 目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众多,且多数患者存在预后不良的情况。而在新型护理干预方案中,家庭远程心脏康复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传统心脏康复替代方案,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通过介绍家庭远程心脏康复的具体概念、实施方案等,阐述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现状、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实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家庭远程心脏康复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家庭远程心脏康复 医疗服务 家庭护理
下载PDF
远程心电网络在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中的监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琼 徐勤 +3 位作者 袁李礼 王朝华 李贺 冯莉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11,26,共5页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网络在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远程心电网络监测。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网络在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远程心电网络监测。比较两组心电波形基线、心电各波形振幅、各波形时限、设备预警事件心电图符合率、不同时间段内检出心肌缺血情况、来院抢救病例就诊等待时间、治疗前费用、就医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两组心电波性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一时间点所测量的T波、P波、QRS波群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一时间点Q-T间期、T时限、QRS时限、P-R间期、P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出ST段改变、心脏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内对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诊等待时间、治疗前费用低于对照组,就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判读分析结果与动态心电图相似,具有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且在自适应分析诊断、预警、实时监测等方面具有明显应用优势,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监测工具,在院前急救、院外诊断与随访管理中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网络 冠心病 病情进展 监测作用
下载PDF
远程缺血适应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启 韩珂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S02期252-257,共6页
远程缺血适应(RIC)是针对血管床、组织或器官进行可逆的缺血-再灌注,让远端靶组织/靶器官减轻再通后的损伤。最近的大型多中心实验(CONDI-2/ERIC--PPCI)证明RIC干预对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因性死亡等主要临床终点无明显益处,因此需要更加深... 远程缺血适应(RIC)是针对血管床、组织或器官进行可逆的缺血-再灌注,让远端靶组织/靶器官减轻再通后的损伤。最近的大型多中心实验(CONDI-2/ERIC--PPCI)证明RIC干预对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因性死亡等主要临床终点无明显益处,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适用当前临床环境。综合远程缺血适应是远程缺血在心肌梗死整个治疗过程中联合运用的成果,且在限制心肌梗死面积和预防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阐述了RIC最新的保护机制、信号转导途径及载体,基于此讨论RIC在不同治疗时机,相同保护机制叠加与不同机制互补情况下获得的附加心肌保护效益,旨在通过RIC最新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思路,探寻适合患者的个体化心肌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心脏病 心脏重塑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艾高山 冯岚 +1 位作者 胡玲 黄泽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9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心电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操作,对比二者在患者心...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心电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操作,对比二者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类型中的价值。结果: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进行远程监护后共检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者71例(占78.89%),其中检出1种、2种和3种以上心律失常者分别有17例、34例和20例,其发生率分别占18.89%、37.78%和22.22%;1种、2种、3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传统心电图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x^2=12.05,x^2=9.32;P<0.05);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性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中,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的检出率均明显较传统心电图检查高,两种监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x^2=9.15,x^2=7.14,x^2=8.19,x^2=8.47;P<0.0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动态监测系统远程监护与传统心电图检查相比,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导联心电图 远程监测系统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雒生杰 周玉杰 +2 位作者 贾德安 葛海龙 杨士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48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程缺血预适应组75例,术前2 h内进行预适应处理;未行预适应处理对照组73例。观察术后肌钙蛋白I水...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冠状动脉支架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48例行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程缺血预适应组75例,术前2 h内进行预适应处理;未行预适应处理对照组73例。观察术后肌钙蛋白I水平和4a型心肌梗死(支架术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后16 h超敏肌钙蛋白I中位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11ng/ml vs.0.27ng/ml,P<0.05),4a型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9%vs.56%,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可降低择期PCI术后肌钙蛋白I水平及4a型心肌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支架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颖 石亚君 李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62-65,共4页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医疗、计算机及互联网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及支持下日趋成熟。目前,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作为心脏病学相关远程医学的重要监测手段,在院前急救、院外诊断及随访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远程心电监测更容易捕捉到突发...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医疗、计算机及互联网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及支持下日趋成熟。目前,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作为心脏病学相关远程医学的重要监测手段,在院前急救、院外诊断及随访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远程心电监测更容易捕捉到突发性或一过性症状时的心电图,让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减少社会的经济和医疗负担,具有良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疾病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学萍 张培影 +2 位作者 韩冰 沈莹 李志刚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6期2177-2179,共3页
从疾病管理干预措施、疾病管理模式两个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疾病管理进行了介绍,具体从心力衰竭治疗小组的成立、心力衰竭门诊的建立、电话随访系统的应用、家庭访视、家庭远程监护、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以... 从疾病管理干预措施、疾病管理模式两个方面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疾病管理进行了介绍,具体从心力衰竭治疗小组的成立、心力衰竭门诊的建立、电话随访系统的应用、家庭访视、家庭远程监护、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以社区为单位的管理、医院-社区联合的病人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疾病管理 治疗小组 心力衰竭门诊 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 远程监护 自我护理
下载PDF
XDJ-Ⅰ型电话心电监测系统对院外心脏病人的远程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龙元 黄子通 +1 位作者 邱嘉民 谭秀莲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观察XDJ Ⅰ型电话 心电监测系统对院外心脏病人远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XDJ Ⅰ型电话 心电监测系统对 98例院外心脏病人进行远程监测 32 6例次 ,即告患者监测结果及处理意见。【结果】 98例 32 6次远程心电监测发现急性... 【目的】观察XDJ Ⅰ型电话 心电监测系统对院外心脏病人远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XDJ Ⅰ型电话 心电监测系统对 98例院外心脏病人进行远程监测 32 6例次 ,即告患者监测结果及处理意见。【结果】 98例 32 6次远程心电监测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3例次 ,急性心肌缺血 39例次 ,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36例次 ,心律失常 12 6例次 ,正常 12例次 ;4 9例次予立即入院处理 ,2 6 5例次电话指导治疗 ,无 1例在监测期间院前死亡。【结论】XDJ Ⅰ型电话 心电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院外心脏病患者心电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 心电监测 心脏疾病 远程会诊
下载PDF
基于NoSQL技术的心电数据库存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宇 蒋文涛 +2 位作者 熊艳 李小龙 晏菲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5-237,251,共4页
本研究旨在围绕物联网、移动医疗和远程心脏疾病监控,研究心血管疾病大数据存储技术。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技术和关系型数据库MySQL进行对比,设计基于MongoDB的心电数据库,解决心电大数据的存储问题。NoSQL技术对大数据的处理有... 本研究旨在围绕物联网、移动医疗和远程心脏疾病监控,研究心血管疾病大数据存储技术。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技术和关系型数据库MySQL进行对比,设计基于MongoDB的心电数据库,解决心电大数据的存储问题。NoSQL技术对大数据的处理有优势也有劣势,在存储数据的时间和数据结构的灵活性方面,均优于关系型数据库,但是结构化的表结构在并发响应时间和存储空间上有一定优势。为后续进行心血管疾病预测,建立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打下基础,解决心电数据存储带来的种种问题,也能为其它医疗大数据的存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QL MONGODB 心电数据 存储技术 物联网 移动医疗 远程心脏疾病监控
下载PDF
远程照护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利国 姚静 王威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6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远程照护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在常规基... 目的:探讨远程照护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在常规基础上予以远程照护模式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6、12个月后,观察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母亲照顾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母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内,观察组患儿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远程照护模式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干预中,可提高患儿母亲照顾技能,减轻其抑郁、焦虑程度,促进患儿恢复,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远程照护模式 焦虑 抑郁 照顾技能
下载PDF
远程心脏监护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红宇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00-101,105,共3页
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而医师和医院数量相对不足,应积极借助远程心脏监护技术解决这一问题。远程心脏监护技术可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检查、监护及管理,健康状况评测和急危重症实时、快速诊断及报警急救。除该技术外,目前应用于心血管... 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而医师和医院数量相对不足,应积极借助远程心脏监护技术解决这一问题。远程心脏监护技术可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检查、监护及管理,健康状况评测和急危重症实时、快速诊断及报警急救。除该技术外,目前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监护技术还有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技术和影像技术:前者包括远程血压监护、远程血糖监护、远程血氧饱和度监护、远程睡眠呼吸障碍监测、远程向量、立体心电图等;而后者包括心脏血管超声、CT、磁共振等。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不仅实用,而且性价比高。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而言,该技术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率管理、心律失常管理和危急情况及时预警;通过对病情变化早发现、早诊断、远程问诊咨询,可节省医疗费用、降低住院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脏监护技术 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下载PDF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国英 徐云 +1 位作者 董真真 余宏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5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门诊号单双数分组;动态组(27例):采用远程动态心电监测方法完成疾病诊断;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心电图... 目的:分析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门诊号单双数分组;动态组(27例):采用远程动态心电监测方法完成疾病诊断;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完成疾病诊断;就组间常见心律失常符合率、恶性心律失常符合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展开对比。结果:动态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常见心律失常符合率(93.33%)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符合率(100.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0.00%,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组。结论: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的有效应用,可准确记录心电信号,有效监测患者所表现出的心律失常情况,从而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早期确诊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 冠心病心律失常 符合率 准确率 特异度 敏感度
下载PDF
经皮氧饱和度测定结合心脏超声远程会诊筛查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奕 赵莉晴 +3 位作者 刘晓青 郁燕 刘岚 武育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氧饱和度测定结合心脏超声远程会诊在偏远地区新生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筛查及转诊中的价值。方法·以上海崇明区2014—2016年的活产新生儿为筛检对象,于生后24~48 h... 目的·探讨经皮氧饱和度测定结合心脏超声远程会诊在偏远地区新生儿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筛查及转诊中的价值。方法·以上海崇明区2014—2016年的活产新生儿为筛检对象,于生后24~48 h进行经皮氧饱和度测定筛检CCHD,同时按照先天性心脏病分段诊断方法录制标准切面,将心脏超声图像通过微信平台远程会诊后进行初步确诊。结果·共4 450例活产新生儿接受筛检,阳性11例,经心脏超声远程会诊初步确诊CCHD 6例,筛检阴性者中1例后经心脏超声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经皮氧饱和度筛检CCHD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9.89%,假阳性率为0.11%,假阴性率为14.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经皮氧饱和度测定可以有效筛查出CCHD,结合微信平台心脏超声远程会诊可以初步确诊CCHD,既可及时转诊,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转诊。该筛查模式简便易行,在缺少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专业医技人员的偏远地区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氧饱和度 筛查 心脏超声 远程会诊
下载PDF
无创远程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政凯 李虹敏 +2 位作者 陈康寅 刘彤 陶华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585-588,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一项重要难题。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无创远程监测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诊疗策略。研究证明,远程监测的应用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前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一项重要难题。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无创远程监测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诊疗策略。研究证明,远程监测的应用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无创远程监测和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的前沿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远程医疗 远程监测 疾病管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远程督导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居家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丽霞 丁荣晶 +1 位作者 戚瑞雪 武百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895-900,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远程督导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居家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观察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远程督导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居家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随访管理,观察组予以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远程督导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结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及疾病康复相关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能力评分、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LVEF、SAQ评分高于对照组[(67.12±6.89)%比(57.48±5.83)%、(68.22±6.93)分比(66.41±6.63)分],而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37.48±3.89)mm比(40.52±4.17)mm、(34.01±3.68)mm比(35.09±3.75)mam](P<0.05);观察组干预后SBP、DBP、TC、TG、LDL-C低于对照组[(124.71±12.57)mmHg比(130.54±13.59)mmHg、(78.74±7.89)mmHg比(81.38±8.37)mm Hg、(3.95±0.41)比(4.28±0.45)mmol/L、(1.42±0.16)mmol/L比(1.65±0.17)mmol/L、(2.07±0.23)mmol/L比(2.58±0.26)mmol/L],而HDL-C高于对照组[(1.37±0.14)mmol/L比(1.27±0.13)mmol/L](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康复相关知识、二级预防能力、服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70.45±7.18)分比(64.25±6.57)分、(68.44±6.93)分比(57.42±5.86)分、(6.12±0.65)分比(5.91±0.63)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30.16±3.24)分比(35.96±3.67)分、(26.75±2.86)分比(34.52±3.61)分],而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31.54±3.27)分比(29.89±2.93)分](P<0.01);观察组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1.67%比7.50%,P<0.05).结论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远程督导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居家康复治疗中有较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生化指标、心绞痛症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及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再住院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远程督导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居家康复治疗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慧 孙素娟 +2 位作者 毕媛晓 张琦 方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52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52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入选者分为远程缺血预适应组(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RIPC组于PCI前24 h内实施单侧上肢缺血预适应操作。比较术前、术后及出院前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并评估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RIPC组术中心率、造影剂用量、出现胸痛及ST段偏移>1 mm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5、P=0.019、P=0.037、P=0.038)。RIPC组术后24 h内和出院前的cTnI、CK、CK-MB及Scr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术后24 h:P=0.002、P=0.002、P=0.002、P=0.032;出院前:P=0.021、P=0.027、P=0.038、P=0.021)。RIPC组PCI术后6个月、1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6、P=0.033)。结论 RIPC能够减轻PCI相关的心肌损伤、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并改善临床预后,是一项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高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适应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