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血症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原 杨林 +3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傅淑霞 张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85-23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油与肾组织WT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1);与肾小管间质TNF-α、IL-6表达及系膜增生程度、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672,P<0.01,r=0.713,P<0.01,r=0.519,P<0.05 r=0.543,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 Ig AN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高脂血症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肾小管间质损伤
下载PDF
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原 杨林 +2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张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性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增生评分与WT-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3,P<0.05),与肾组织TNF-α及IL-6表达、尿液TNF-α及IL-6活性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4、r=0.853、r=0.819、r=0.763,P均<0.05),IgA肾病患者随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肾组织WT-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TNF-α、IL-6的表达逐渐升高,且尿液TNF-α、IL-6的活性水平逐渐升高(P<0.05)。肾组织WT-1表达与肾组织IL-6、TNF-α表达及尿液IL-6、TNF-α活性水平均呈负相关(r=-0.603、r=-0.564、r=-0.563、r=-0.544,P均<0.05),与尿渗透压呈正相关(r=0.821,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 IgA肾病系膜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足细胞并诱导足细胞凋亡、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细胞因子 肾小管间质损伤
下载PDF
尿β-D-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宋云霄 邬建民 +1 位作者 张建华 姚莉韵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以2-氯-4-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CNP-GAL)为底物,建立测定尿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连续监测法,并探讨GAL在肾小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GAL能催化水解底物生成色原2-氯-4-硝基苯酚(CNP)的原理,对最适p H值、底... 目的以2-氯-4-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CNP-GAL)为底物,建立测定尿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连续监测法,并探讨GAL在肾小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GAL能催化水解底物生成色原2-氯-4-硝基苯酚(CNP)的原理,对最适p 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建立用于检测尿GAL的连续监测法,并用该法检测125例肾脏病变(30例继发性肾损伤、36例肾小管肾炎、25例肾癌、34例肾囊肿)患者及8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尿GAL活性。结果建立了检测尿GAL活性的连续监测法,采用柠檬酸缓冲液为最佳缓冲体系,酶促反应最适p H值为4.8,最适底物浓度为2.0 mmol/L。该法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4%、4.47%,线性范围为3.2~25.6 U/L,当GAL<1.6 U/L时不能被检出。继发性肾损伤、肾小管肾炎、肾癌患者的尿GAL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肾囊肿患者的尿GAL活性无明显增高。结论建立的GAL活性连续监测法敏感性高,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肾小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D-半乳糖苷酶 2-氯-4-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 连续监测法 肾小管病变
下载PDF
肾衰泻浊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晏子友 王琼 +1 位作者 皮持衡 黎元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6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衰泻浊汤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 0只由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衰的大鼠模型分为 5组 ,4个治疗组予以肾衰泻浊汤防治 ,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血THP浓度、尿NAG排泄量及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 ,评定肾... 目的 :探讨肾衰泻浊汤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 0只由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衰的大鼠模型分为 5组 ,4个治疗组予以肾衰泻浊汤防治 ,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血THP浓度、尿NAG排泄量及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 ,评定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血THP浓度明显提高 ,尿NAG排泄量及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降低 (P <0 .0 5 ) ,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有所改善。且血THP与Scr ,BUN呈显著负相关 ,尿NAG与SC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肾衰泻浊汤防治慢性肾衰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细胞增殖、减轻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泻浊汤 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间质损伤 治疗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高脂血症大鼠肾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司晓芸 贾汝汉 +2 位作者 黄从新 丁国华 刘红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脂质肾损害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含 4%胆固醇和 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 ,观察大鼠血脂、尿蛋白、血肌酐和肾间质病理改变 ,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 -平滑肌肌动...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脂质肾损害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含 4%胆固醇和 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 ,观察大鼠血脂、尿蛋白、血肌酐和肾间质病理改变 ,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 -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脂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血肌酐升高 ,肾间质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α -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表达增高 ,角蛋白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高脂血症 肾损害 大鼠
下载PDF
VEGF、bFGF和TGF-β_1在大鼠马兜铃酸肾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雯 陈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目的观察3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马兜铃酸肾病肾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实验组:Wistar大鼠20只,马兜铃酸Ⅰ(AAⅠ)50 mg.kg-1.d-1灌胃,连续7 d,分... 目的观察3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马兜铃酸肾病肾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实验组:Wistar大鼠20只,马兜铃酸Ⅰ(AAⅠ)50 mg.kg-1.d-1灌胃,连续7 d,分别于停药后第1、2、3、4周宰杀。对照组大鼠6只,纯净水灌胃,连续7 d,分别于第2和4周宰杀。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VEGF、bFGF和TGF-β1的表达及产生规律。结果实验组于第2周起,出现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初期以近曲肾小管病变为主,至第4周时病变累及各段肾小管,损害更为明显。VEGF、bFGF和TGF-β1的表达具有共同特点,阳性表达范围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扩大趋势,弥漫分布于肾皮髓质各段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VEGF、bFGF和TGF-β1的平均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马兜铃酸可以刺激致纤维化细胞因子VEGF、bFGF和TGF-β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VEGF、bFGF、TGF-β的早期、过度表达可加重马兜铃酸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VEGF BFGF TGF-β1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柴苓汤不同给药时间对实验大鼠肾损害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平 赵世萍 +4 位作者 郭景珍 王彬 祖宁 赵海梅 李忻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191-194,共4页
目的 :观察柴苓汤在不同给药时间内对慢性不可逆性肾损害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 1只雌性Wistar大鼠 ,一侧肾切除后尾静脉注射 5 0 0 μg单克隆抗体 1- 2 2 - 3。随机分为 3组 ,组 1给生理盐水作对照。组 2和组 3分别于造模后第 1... 目的 :观察柴苓汤在不同给药时间内对慢性不可逆性肾损害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 1只雌性Wistar大鼠 ,一侧肾切除后尾静脉注射 5 0 0 μg单克隆抗体 1- 2 2 - 3。随机分为 3组 ,组 1给生理盐水作对照。组 2和组 3分别于造模后第 1d和第 7d开始每日腹腔注射柴苓汤 4 0 0mg/kg体重 ,共观察 6周。收集造模后第 3、7、14、2 1、35和 4 2d 2 4h尿 ,测量尿蛋白排泄 ;于第 4 2d处死全部大鼠 ,观察肾形态学、肾重量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第2组大鼠尿蛋白排泄从造模后第 3d开始 ,第 3组大鼠尿蛋白排泄从造模后第 14d开始减少。在造模后第 4 2d ,给柴苓汤的两组大鼠肾重量低于对照组。光学显微镜结果提示 :柴苓汤减轻了肾小球形态学的损伤及肾小球系膜基质扩张。免疫荧光所见 :柴苓汤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 β)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和胶原Ⅰ在肾小球内的表达 ,并减少了ED1和CD8阳性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内的浸润。结论 :柴苓汤对大鼠慢性肾小球硬化具有防治作用。给药时间对柴苓汤的治疗作用有明显影响 ,提示早期治疗对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苓汤 给药时间 大鼠 肾损害 肾小球 肾小管间质 作用机理
下载PDF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新型底物的合成及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蕾 姚莉韵 +2 位作者 刘慧中 张建华 杨婉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 目的优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新型底物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PT-NAG)的合成方法,探讨其在肾小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活泼中间物(1-氯-1-脱氧乙酰糖)与6-甲基-2-巯基吡啶成苷合成底物;以MPT-NAG为底物,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尿液样本中NAG的活性。结果底物MPT-NAG的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NMR谱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纯度达99.8%。NA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尿NAG活性增高,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优化制备工艺合成获得NAG新型底物MPT-NAG,所用原料成本低、操作简便且产物得率较高,在肾小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6-甲基-2-吡啶基-1-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 肾小管疾病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光镜下肾小管病变与临床指标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邵晓琳 罗雨轻 +2 位作者 马东红 邓喜文 郭明好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903-910,共8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光镜下肾小管病变与临床指标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为预测DKD患者不良进展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DKD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光镜下肾小管病变与临床指标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为预测DKD患者不良进展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DKD的患者126例,随访至2021年9月结束,以肾功能不良进展(肾脏替代疗法或血肌酐加倍)作为结局指标。根据肾脏病理光镜下肾小管病变程度分为3组,轻度肾小管病变(light tubulopathy,LT)组41例,中度肾小管病变(moderate tubulopathy,MT)组40例,重度肾小管病变(severe tubulopathy,ST)组45例。结果相比MT和ST组,LT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s/lymphocyte ratio,MLR)、肾小球硬化比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程度偏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钙、血白蛋白水平偏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管病变与NLR(r=0.205,P=0.021)、MLR(r=0.196,P=0.028)、hs-CRP(r=0.203,P=0.023)、α1-MG(r=0.280,P=0.001)、β2-MG(r=0.348,P<0.001)、RBP(r=0.495,P<0.001)、血肌酐(r=0.627,P<0.001)、血尿素氮(r=0.587,P<0.001)、Cys C(r=0.727,P<0.001)、肾小球硬化比例(r=0.416,P<0.001)、病理分级(r=0.628,P<0.001)、临床分期(r=0.578,P<0.001)均呈正相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T、ST、血肌酐、血尿素氮、Cys C、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是肾功能不良进展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血钙、eGFR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MT、ST是肾功能不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K-M生存曲线显示肾小管病变程度与肾功能不良进展发生存在显著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NLR、MLR、PLR、α1-MG、β2-MG、RBP、Cys C、血肌酐、血尿素氮在判定肾功能不良进展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8、0.635、0.553、0.678、0.732、0.770、0.853、0.804、0.793,灵敏度为38.8%、42.5%、81.3%、67.5%、81.3%、72.5%、77.5%、72.5%、62.5%,特异度为85.0%、82.5%、32.5%、65.0%、67.5%、75.0%、85.0%、80.0%、87.5%,截断值分别为3.60、0.22、105.37、39.34 mg/L、0.69 mg/L、2.74 mg/L、1.42 mg/L、77.90μmol/L、7.80mmol/L。结论肾小管病变是肾功能不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LR、α1-MG、β2-MG、RBP、Cys C、血肌酐、血尿素氮在预测肾功能不良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肾小管病变 临床指标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璇 张若杰 +1 位作者 张露露(综述) 吴红赤(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1期3020-3025,共6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DN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往认为病变主要集中在肾小球,最近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D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小管病变甚至要早于肾小球,其损伤程度与DN患者的肾功能进展及预后密切相...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DN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往认为病变主要集中在肾小球,最近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DN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小管病变甚至要早于肾小球,其损伤程度与DN患者的肾功能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肾小管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病变 标志物 机制
下载PDF
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的测定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丹 丁振若 符祖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GGT)、溶菌酶(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29例正常对照、2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间质性肾炎和34例慢性肾衰患者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活性。采用连续... 目的探讨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GGT)、溶菌酶(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29例正常对照、2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间质性肾炎和34例慢性肾衰患者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活性。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尿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应用琼脂平板溶菌法测定尿溶菌酶活性。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尿GG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肾衰组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间质性肾炎组、慢性肾衰组LY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GT联合LYS对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检出率为92.38%,与肾活检结果符合率为86.75%。结论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和溶菌酶是诊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灵敏、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损伤 Γ-谷氨酰转移酶 肾小球 正常 对照组 尿液 慢性肾衰 测定 酶活性 目的
下载PDF
老年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因素研究
12
作者 朱爱平 李大林 +2 位作者 杨吉明 吴以连 沈建松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8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病情况,总结老年性ARF病因和发生率,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老年性ARF患者65例,分析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梗阻性各种病因、发生率、治疗和转归。结果:65例...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病情况,总结老年性ARF病因和发生率,为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老年性ARF患者65例,分析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梗阻性各种病因、发生率、治疗和转归。结果:65例患者中,肾前性28例,占43%,病因为外伤、术后失血、失液。肾性26例占40%,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等。其中药物所致12例,占46.2%。肾后梗阻性11例占17%,病因为各种泌尿道肿瘤、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18例肾活检,其中小管和间质病变14例。结论:医源性ARF是主要原因,其中药物因素已占首位。老年性ARF早期诊断有助于治疗,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老年性 临床流行病学 小管和间质病变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肾小管酸中毒的预后与治疗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卓莉 王燕 董怡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对并发肾小管酸中毒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 1986— 1999年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肾小管酸中毒的 6 0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研究。结果  6 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 目的 对并发肾小管酸中毒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 1986— 1999年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肾小管酸中毒的 6 0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研究。结果  6 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中 5 3例 (88 3% )为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49例 (92 4% )有低钾性麻痹、肾性尿崩、肾性骨病或肾组织钙化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11例 (18 3% )发生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2例死亡 ,肾功能损害与无肾功能损害的两组病人之间比较 ,其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无差异 ,但前者血γ 球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 15例肾脏病理活检中 12例 (80 % )有肾小球受累 ,5例病理有肾小球硬化者中 4例发生肾功能衰竭。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不能使血γ 球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 ,但服用激素及 /或免疫抑制剂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于对症治疗组。结论 肾脏损害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其中肾小管与肾小球均受累 ,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肾小管性酸中毒 预后 肾小球病变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DC-SIGN/TLR4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昕訸 刘艳 +6 位作者 曹丽娟 罗茂财 周思源 蔡敏超 杨克 许春娣 周同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5-270,共6页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天然免疫分子DC-SIGN与TLR4相互作用,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DC-SIGN及TLR4表达;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并经LPS刺激,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荧光免疫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天然免疫分子DC-SIGN与TLR4相互作用,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肾组织DC-SIGN及TLR4表达;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并经LPS刺激,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DC-SIGN与TLR4结合及细胞表面共定位状况;ELISA检测经转染DC-SIGN siRNA后HK-2分泌IFN-β、TNF-α的变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4信号通路中IKKε、p38、JNK及NF-κ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显著表达DC-SIGN及TLR4,利用HK-2模拟炎症状态给予LPS刺激后,DCSIGN与TLR4可发生相互结合并共定位于细胞表面,且HK-2明显分泌炎症因子IFN-β、TNF-α,这一状况可被经转染DC-SIGN siRNA后予以抑制,且发现在此状态下TLR4-MyD88依赖途径信号分子p38、JNK磷酸化水平则显著上升,而TLR4-MyD88非依赖途径的IKKε、NF-κB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状态下可通过表达DC-SIGN,并与TLR4结合且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因子分泌,从而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提示可能与DC-SIGN和TLR4发生信号串话,并调控TLR4-MyD88非依赖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炎症 肾小管上皮细胞 DC-SIGN TLR4 信号串话
原文传递
DJ-1和PTEN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智胜利 《健康之路》 2018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探究DJ-1和PTEN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0例原发性慢性肾病患者,予以患者进行肾活检。观察DJ-1和PTEN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究DJ-1和PTEN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0例原发性慢性肾病患者,予以患者进行肾活检。观察DJ-1和PTEN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四组肾患者组织中DJ-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在Ⅰ组肾组织PTEN广泛存在,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大量表达。结论:DJ-1和PTEN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以负相关的形式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PTEN 慢性肾脏病 肾小管间质病变
原文传递
反式阿魏酸-4-β-葡萄糖苷的毒性研究
16
作者 谭玉婷 杨雨琦 +4 位作者 李乐 夏童超 兰轲 包旭 杨俊毅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 初步评价反式阿魏酸-4-β-葡萄糖苷(FAG)的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给予药物后动物的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0.5、1、2 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停药恢复28... 目的 初步评价反式阿魏酸-4-β-葡萄糖苷(FAG)的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观察给予药物后动物的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0.5、1、2 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停药恢复28 d,观察记录大鼠的外观体征、体重、摄食量和各项毒理学指标。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灌胃给予8 g·kg^(-1)FAG可引起雄性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但可恢复;灌胃给予4 g·kg^(-1)FAG对大鼠无明显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出现体重增加和体脂升高,血液学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低、中、高剂量组的肝脏器指数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的肾小管管型病变显著增多,以上异常改变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 FAG小鼠和大鼠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8、4 g·kg^(-1),约相当于起效剂量的29.6、20.8倍;重复给药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0.5 g·kg^(-1)。FAG在临床应用时应重点监测体重、血脂、血液学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反式阿魏酸-4-β-葡萄糖苷 单次给药毒性 重复给药毒性 无毒反应剂量 肝脏器指数 肾小管管型病变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