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talogue of the Type Specimens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he Herpet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Ⅳ. Lizards(Reptilia, Sauria)
1
作者 Bo WANG Ke JIANG +2 位作者 Jiatang LI Yuezhao WANG Daode YANG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the six type specimens and two paratypes of eight lizard species in the Herpet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CIB),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Each entry ...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the six type specimens and two paratypes of eight lizard species in the Herpetological Museum of th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CIB),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Each entry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escription, the catalog number of the holotype, sex, type locality, and information of allotype and paratype(if any),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deposited specimens, and comments. Additionally, two invalid species and one invalid subspecie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OGUE reptilia SAURIA taxonomy type specimen
下载PDF
On the Identity and Taxonomic Status of Coluber nuthalli Theobald, 1868, with Redescription of the Type Specimens of Coluber nuthalli and Elaphis yunnanensis Anderson, 1879(Reptilia, Squamata, Colubridae)
2
作者 Klaus Dieter SCHULZ Frank TILLACK +1 位作者 Abhijit DAS Notker HELFENBERGER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The taxaColuber nuthalli Theobald, 1868 andElaphis yunnanensis Anderson, 1879 are compared and re-described,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ir type material. The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 of these two taxa revealed t... The taxaColuber nuthalli Theobald, 1868 andElaphis yunnanensis Anderson, 1879 are compared and re-described,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ir type material. The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 of these two taxa revealed them as conspeciifc.Elaphis yunnanensis Anderson is thus declared as a protected name (nomen conservandum) with priority overC. nuthalli Theobald (nomen oblitum). A lectotype forElaphis yunnanensis is designated and described. The validity ofyunnanensis as subspecies name in combination withOrthriophis taeniurus (Cope) will be discussed. A key to the subspecies ofO. taeniurus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tilia SERPENTES Colubridae Elaphisyunnanensis Anderson (nomen protectum) Coluber nuthalli Theobald (nomen oblitum) Elapheauct. Orthriophis taeniurus yunnanensis taxonomy morphology China Myanmar
下载PDF
丽纹攀蜥肌硬膜桥的存在及形态学特征
3
作者 白雪 康昊男 +3 位作者 豆娅茹 唐炜 郑楠 隋鸿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人肌硬膜桥为枕下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及项韧带等与硬脊膜之间的致密纤维连接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已有研究提出肌硬膜桥可能与脑脊液循环和慢性颈源性头痛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肌硬... 目的人肌硬膜桥为枕下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及项韧带等与硬脊膜之间的致密纤维连接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已有研究提出肌硬膜桥可能与脑脊液循环和慢性颈源性头痛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肌硬膜桥这一结构,并且鸟类中的家鸡、岩鸽,爬行纲中的暹罗鳄、巴西龟都存在肌硬膜桥样结构。为进一步分析肌硬膜桥在不同纲目的结构形态差异,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本次研究以爬行纲蜥蜴目中最常见的丽纹攀蜥为实验对象,补充爬行纲肌硬膜桥的形态特点。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厚断层切片、组织学切片染色等方法,对20只丽纹攀蜥的枕后区结构特点及肌硬膜桥样结构的存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丽纹攀蜥枕后肌由融合的头背大直肌、头背小直肌、头前斜肌(我们定义为头背直肌)及头后斜肌构成。于寰枕间隙内,自头背直肌腹侧发出的片状致密纤维连接组织向腹侧走行,与硬脊膜紧密相连。于寰枢间隙内,自头后斜肌腹侧发出的致密纤维连接组织向腹侧走行,与硬脊膜紧密相连。且此致密纤维连接结构为具有极强双折光性的Ⅰ型胶原纤维。结论丽纹攀蜥的头背直肌、头后斜肌与硬脊膜之间存在致密的纤维连接结构,即肌硬膜桥样结构。此结构可能与丽纹攀蜥头颈部的活动密切相关,发挥与人类肌硬膜桥相似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肌硬膜桥 Ⅰ型胶原纤维 大体解剖 组织学染色 丽纹攀蜥
下载PDF
江苏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立辉 董文青 +4 位作者 郑隆迪 韩骏 朱正杰 傅海峰 陆彩虹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85-89,共5页
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大通道上的主要停歇地和重要越冬地,动物资源丰富。以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6目74科269种,其中,鸟类有18目5... 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大通道上的主要停歇地和重要越冬地,动物资源丰富。以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6目74科269种,其中,鸟类有18目54科229种,两栖动物有1目4科8种,爬行动物有2目8科18种,哺乳动物有5目8科14种。保护区调查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须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大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和监测,为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 野生动物 鸟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下载PDF
福建省梅花山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辑 蔡明章 石溥 《武夷科学》 1993年第0期70-75,共6页
福建省梅花山位于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是玳瑁山的一部分.属于中低山貌,平均海拔约900米,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是闽西山区最高点。梅花山属于中亚热带风气候带,年平均温度17.04-19.20℃,年平均降雨量175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 福建省梅花山位于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是玳瑁山的一部分.属于中低山貌,平均海拔约900米,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是闽西山区最高点。梅花山属于中亚热带风气候带,年平均温度17.04-19.20℃,年平均降雨量175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草木茂密,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和针阔叶混交林带,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了调查梅花山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资源,并分析其从属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bia reptilia FAUNA Meihuashan Fujian
下载PDF
湖北省爬行动物的区系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戴宗兴 杨其仁 +4 位作者 张如松 张铭 何定富 吴发清 方文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2-95,共4页
从区系成分、垂直分布、区系从属关系、省内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爬行动物的区系特点.湖北爬行类共记录有3目13科58种(亚种),其中东洋种占77.6%,东洋种中64.4%为华中-华南区种;湖北爬行类在鄂西南分布种类最... 从区系成分、垂直分布、区系从属关系、省内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北爬行动物的区系特点.湖北爬行类共记录有3目13科58种(亚种),其中东洋种占77.6%,东洋种中64.4%为华中-华南区种;湖北爬行类在鄂西南分布种类最多.以湖北爬行类为性状,与其它10省区的聚类分析表明:湖北爬行类与四川最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区系 湖北
下载PDF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宏 计翔 +2 位作者 屈彦福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5,共6页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蜥蜴科 密点麻蜥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卵数量-大小权衡
下载PDF
华北丽斑麻蜥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罗来高 屈彦福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6-262,共7页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通过时间、日摄食量、日粪尿排量、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食物通过时间在26 -34℃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缩短,在更高的体温下则延长。蜥蜴在30、32、34和36℃体温下明显摄入较多的食物、排出明显较多的粪尿。34℃和36℃下的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大于其它更低或更高温度下的对应数值,但这两个变量未因体温变化而呈现清晰的规律性变化。疾跑速在18 -36℃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38℃体温下则减缓。36℃或附近体温最适合疾跑速。疾跑速最适体温接近蜥蜴的选择体温,表明蜥蜴疾跑速的最适温度可能与其选择体温密切相关[动物学报52 (2) : 256 -262 , 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蜥蜴科 丽斑麻蜥 选择体温 热耐受性 疾跑速 食物同化
下载PDF
广东省曲江县发现鳄蜥 被引量:10
9
作者 黎振昌 肖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77,共2页
报道了首次发现于广东的鳄蜥的形态结构特征 。
关键词 广东 曲江县 鳄蜥 爬行纲 蜥蜴亚目
下载PDF
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戴宗兴 石道良 +5 位作者 吴少斌 刘国跃 石教法 刘道锦 孙道 李儒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2004年对湖北省阳新县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和爬行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类27种、爬行类38种.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两栖类 爬行类 物种组成 区系 保护等级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崇安斜鳞蛇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凯 王力军 +2 位作者 杨波 李仁贵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0-621,共2页
2014年6月10日,在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发现蛇类1条,经鉴定为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为四川省爬行动物新记录.
关键词 新记录 四川省 爬行动物 崇安斜鳞蛇
下载PDF
山东半岛北部沿岸岛屿蝮属一新种(爬行纲,有鳞目,蝰科)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帆 赵尔宓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2-646,共5页
根据对山东半岛沿岸岛屿上的13号蝮蛇标本(7♂♂,6♀♀)外部形态的详细观察,并与同属其他各种比较,均有不同,应为亚洲蝮属1新种。新种的鉴别特征:1)中段背鳞23行;2)腹鳞+尾下鳞187~198,平均191行;3)体棕褐色,背部有两行粗大、周围暗棕... 根据对山东半岛沿岸岛屿上的13号蝮蛇标本(7♂♂,6♀♀)外部形态的详细观察,并与同属其他各种比较,均有不同,应为亚洲蝮属1新种。新种的鉴别特征:1)中段背鳞23行;2)腹鳞+尾下鳞187~198,平均191行;3)体棕褐色,背部有两行粗大、周围暗棕色而中心色浅、外侧开放的圆斑,左右圆斑彼此交错或并列;4)眶后有一较宽黑色眉纹,其下缘略呈波状且镶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细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有鳞目 蝰科 蝮属 新种
下载PDF
大壁虎(Gekko gecko)骨骼系统的解剖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振昆 丁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对采自云南省元江县的大壁虎骨骼系统作了全面解剖。大壁虎的骨骼系统按其部位分为中轴骨的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和附肢骨的肩带、腰带、前肢骨、后肢骨。其头骨的眶后骨桥、上颧弓、下颧弓均缺失。脊柱的椎式为C_8T_5L_(13)S_2C_... 本文对采自云南省元江县的大壁虎骨骼系统作了全面解剖。大壁虎的骨骼系统按其部位分为中轴骨的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和附肢骨的肩带、腰带、前肢骨、后肢骨。其头骨的眶后骨桥、上颧弓、下颧弓均缺失。脊柱的椎式为C_8T_5L_(13)S_2C_(y21-33).自第6枚尾椎及其后尾椎的椎体中部有未骨化中隔。有颈肋5对,胸肋8对,腰肋12对。前肢尺骨鹰咀上方有一粒状籽骨。后肢跗骨3块,跖骨5块,但第Ⅳ,Ⅴ跖骨不呈小型长骨状,而呈扁平,第Ⅳ跖骨近端两侧扩大,以内侧头与远列跗骨外侧块相关节,第Ⅴ跖骨呈长方形,位于第Ⅳ跖骨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壁虎 骨骼系统 解剖
下载PDF
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波 吕可 +4 位作者 陈跃英 李家堂 王跃招 顾海军 古晓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在《四川两栖类原色图鉴》和《四川爬行类原色图鉴》的基础上,参照《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2012)和《中国爬行纲动物分类厘定》(2015)的分类体系,对四川省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核实和厘... 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在《四川两栖类原色图鉴》和《四川爬行类原色图鉴》的基础上,参照《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2012)和《中国爬行纲动物分类厘定》(2015)的分类体系,对四川省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和分布进行了核实和厘定。统计显示,目前四川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12科37属107种,其中特有种80种,外来种1种;爬行动物有2目15科47属107种,其中特有种42种,外来种1种。本名录的发布,能在一定程度方便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变动和分布,为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两栖纲 爬行纲 特有种 外来种 入侵种
下载PDF
产卵于温暖且热稳定巢内的蜥蜴具有相对较高但较窄范围的孵化温度(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炽贤 杜宇 +1 位作者 邱清波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7-445,共9页
作者用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为模型动物,检验产卵于温暖且热稳定巢内的蜥蜴应有相对较高但较窄的孵化温度的假设。卵在三个恒定温度(27、30和33℃)、一个波动温度处理下孵化。温度的平均值而非方差影响孵化期,27、30和33℃的平均... 作者用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为模型动物,检验产卵于温暖且热稳定巢内的蜥蜴应有相对较高但较窄的孵化温度的假设。卵在三个恒定温度(27、30和33℃)、一个波动温度处理下孵化。温度的平均值而非方差影响孵化期,27、30和33℃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101.1、69.6和55.3d。幼体性别不受孵化温度影响。不同处理孵出的幼体仅有稍许形态差异,但运动表现差异显著。27℃孵出幼体在跑道上的表现比其它处理孵出幼体差。卵能在27℃和33℃下孵化,但这两个孵化温度并不适宜。蜡皮蜥适宜的孵化温度范围可能处于最频繁的巢温变化范围(28℃-32℃)内。与其它在低温生境或温暖生境但产卵于浅巢的有鳞类爬行动物相比较,蜡皮蜥有相对较高但较窄适宜的卵孵化温度。因此,作者的数据支持上述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鬣蜥科 蜡皮蜥 卵孵化 孵化成功率 幼体表型 运动表现
下载PDF
河池学院校园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爱伍 粟通萍 +1 位作者 于家捷 梁晓凤 《广西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79-82,87,共5页
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利用标本采集和访问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内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26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动物2目7科20种。在校园中最常见的两栖动物是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 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利用标本采集和访问的方法对河池学院校园内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26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动物2目7科20种。在校园中最常见的两栖动物是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最常见的爬行动物是红脖颈槽蛇(Rhabdphis subminiatus)、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在校园分布的12种蛇类中,6种为毒蛇,其中舟山眼镜蛇的危害最为严重,师生在工作和学习要特别注意防止咬伤。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城市化过程中,流水型的两栖动物最容易灭绝;能利用建筑物繁殖或捕食的种类,如斑腿泛树蛙、原尾蜥虎和舟山眼镜蛇等,在城市化过程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城市化 校园
下载PDF
恒定和波动温度下丽斑麻蜥孵出幼体的表型变异(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琦蕾 刘红霞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9-1057,共9页
作者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模型动物研究恒定和波动孵化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表型的影响。卵在四个恒定[24 ,27 ,30 and 33 (±0·3)℃]、一个波动温度下孵化。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孵化成功率相同,但孵出幼体表型不同... 作者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模型动物研究恒定和波动孵化温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表型的影响。卵在四个恒定[24 ,27 ,30 and 33 (±0·3)℃]、一个波动温度下孵化。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孵化成功率相同,但孵出幼体表型不同。孵化期随孵化温度升高呈指数式缩短;在相同平均温度下,波动温度孵化卵的孵化期比恒温孵化卵长。在所有被检表型特征中,幼体的干重、剩余卵黄干重和运动表现更易受孵化温度影响。总体而言,低温(24℃、27℃)孵出幼体运动表现最佳,高温(33℃)孵出幼体最差、温和温度(30℃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居中。本文研究数据显示: (1)丽斑麻蜥卵每日短期暴露于潜在致死的极端温度下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形态特征无明显的不利效应; (2)温度波动对孵出幼体运动表现无促进作用,对孵化期的影响则不同于平均值相同的恒定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蜥蜴科 丽斑麻蜥卵孵化 孵化成功率幼体表型 运动表现
下载PDF
温度对多疣壁虎摄食量和同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计翔 王培潮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6期90-94,共5页
环境温度对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平均日摄食量有显著的影响。当温度低于13℃时,动物不再进食,无粪尿排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平均日摄食量和温度成正相关,繁殖期和秋冬季动物平均日摄食量(Y(J/g.day))和温度(T(℃))之间关系的线性... 环境温度对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平均日摄食量有显著的影响。当温度低于13℃时,动物不再进食,无粪尿排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平均日摄食量和温度成正相关,繁殖期和秋冬季动物平均日摄食量(Y(J/g.day))和温度(T(℃))之间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179.79+59.38T和Y=-396.94+31.10T。除30℃温度外,同一温度平均日摄食量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繁殖期和秋冬季,多疣壁虎均在23℃温度的同化效率最高,与30℃温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23℃温度与其他温度,以及其他温度之间同化效率的差异不显著。秋冬季多疣壁虎各温度中的同化效率显著地高于繁殖期相应温度中的同化效率。不同季节粪尿能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多疣壁虎 摄食量 同化效率
下载PDF
舟山眼镜蛇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隆慧 计翔 +1 位作者 陆洪良 罗来高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5,共8页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 用 7条舟山眼镜蛇 (Najaatra)研究动物对光暗周期加热光源反应所导致的体温变化。设计两项实验 ,每项实验历时 9d。实验一光照期覆盖整个白天 ,实验二光照期覆盖整个晚上。眼镜蛇仅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进行体温调节 ,但光照期内任何阶段都未发现所有个体同时处于热活动状态。两项实验中热活动个体百分比的时间变化显著 ,实验二热活动个体百分比波动相对大于实验一。在加热光源开启期间 ,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百分比总体上大于实验二。在两项实验中 ,热活动眼镜蛇体温的时间变化都不显著。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的体温高于实验二 ,而两项实验中不处于热活动状态的眼镜蛇的平均体温无显著差异。实验一热活动眼镜蛇 (31 1±0 8°C)选择的体温上限高于实验二眼镜蛇 (2 6 0± 0 9°C)。在两项实验的任何时间段内 ,眼镜蛇的体温都不低于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眼镜蛇 体温变化 反应 体温调节 舟山 百分比 光照 覆盖 时间变化
下载PDF
秦岭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7
20
作者 梁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5-549,共5页
对秦岭地区内11个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60种(亚种),占陕西省总种数的75.0%。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2目7科12属;爬行动物41种,分隶2目8科26属。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 对秦岭地区内11个县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60种(亚种),占陕西省总种数的75.0%。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2目7科12属;爬行动物41种,分隶2目8科26属。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或华中-华南区共有种类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和古北界华北区种类,还有少量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并就秦岭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提出了5项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爬行纲 区系 持续发展 秦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