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及挑战
1
作者 骆迪 王宏斌 +3 位作者 蔡峰 吴志强 孙运宝 李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51,共12页
传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储层精细评价的需求,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高维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震储层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深入讨论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进展及它在实际工作中... 传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储层精细评价的需求,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和高维数据处理能力,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地震储层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深入讨论深度学习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进展及它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认识有:(1)在烃类定性检测方面,深度学习技术有助于综合利用多属性地震数据去提高效率和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在定量预测方面,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逼近地震数据与目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储层的精细定量评价。(2)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标签数据不足和样本不均衡等容易导致模型过拟合,泛化能力差;模型复杂,计算成本高;模型的“黑匣子”特征使预测结果缺乏物理可解释性;缺乏定性预测模型的评价标准和高精度的不确定性量化算法。(3)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克服数据可用性的不足和深度学习的局限性等,构建地球物理知识图谱,实现多源数据与知识的有效融合、共享,将深度学习与反馈强化学习等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储层预测 深度学习 地震反演 地震烃类检测 有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正录 路俊刚 +3 位作者 李勇 张海 尹相东 周翔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42,共8页
为确定断裂发育区油气充注聚集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在空间上的有序性,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畛子—转角地区为例,分析裂缝形成期次与油藏分布的关系,探讨裂缝对延长组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燕山运动期二幕、燕山运动期... 为确定断裂发育区油气充注聚集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在空间上的有序性,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畛子—转角地区为例,分析裂缝形成期次与油藏分布的关系,探讨裂缝对延长组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燕山运动期二幕、燕山运动期三幕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共3期裂缝,不同期次裂缝对油气运聚的作用不同。近源油藏捕获了烃源岩从低熟到成熟阶段的所有产物,在燕山运动期三幕和喜马拉雅运动期遭到破坏,原油向远源区调整。研究区南部靠近渭北隆起,其裂缝的纵向连通性及砂体发育程度较强,原油在远源储集层中富集;研究区北部原油主要滞留在近源储集层中。因此,裂缝与砂体对接形成的输导网络,可以对油藏起到调整作用,在多期次裂缝的沟通下,近源和远源油藏的资源量立体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裂缝 油气成藏 控藏机制 差异聚集 次生调整
下载PDF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1
3
作者 蒲秀刚 吴永平 +6 位作者 周建生 杨池银 廖前进 周立宏 肖敦清 查明 柳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9,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岩性地层油气藏 油气勘探领域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规律综述 被引量:59
4
作者 刘显阳 惠潇 李士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4-97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为典型的大型内陆坳陷湖盆,含油层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长7优质烃源岩为中生界油藏的主要源岩,异常高压为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油气大规模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性砂体和裂缝系统是中生界石油运移的主要通...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为典型的大型内陆坳陷湖盆,含油层系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长7优质烃源岩为中生界油藏的主要源岩,异常高压为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油气大规模运移的主要动力,孔隙性砂体和裂缝系统是中生界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多种输导体系和异常压力的有效组合控制了油藏的展布特征。利用储层成岩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测年和沥青期次等多种方法对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生界油藏的形成为连续充注一期成藏的特点,成藏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早白垩世早期、中期和晚期,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中期的中期成藏阶段。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形成规律,在长7优质烃源岩欠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共同产生异常高压生的作用下,原油通过互相叠置的相对高渗砂体向上、向下运移,在长4+5、长6、长8形成大规模岩性油藏,并通过微裂缝和前侏罗纪古河输导体系,在长2及侏罗系形成了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岩性油藏 成藏期次 成藏动力 输导体系 中生界
下载PDF
GeoEast地震属性技术在东坪地区地震综合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程玉红 马新民 +2 位作者 雍学善 刘小梅 倪祥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42-147,6-7,共6页
现今油气勘探目标已逐步向岩性、裂缝、断块等隐蔽油气藏转移,勘探难度加大,因此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地震资料中的丰富地质信息,同时结合地质、钻井等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储层、流体性质等综合解释。地震属性技术是目前广泛应... 现今油气勘探目标已逐步向岩性、裂缝、断块等隐蔽油气藏转移,勘探难度加大,因此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地震资料中的丰富地质信息,同时结合地质、钻井等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储层、流体性质等综合解释。地震属性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有力工具。本文简述了地震属性技术及其发展,通过实例充分展示了GeoEast解释系统提供的地震属性技术在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等方面的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技术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储层预测 精细构造解释 油气检测 阿尔金斜坡
下载PDF
时延地震方法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国才 李清仁 +2 位作者 朱丽波 刘翠娟 易维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69-273,共5页
时延地震是油气藏动态监测与管理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重复多次地震测量来监测油气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首先对注水地震监测的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地震频率和信噪比等因素对薄互层油气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其次对时延地震资料... 时延地震是油气藏动态监测与管理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重复多次地震测量来监测油气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首先对注水地震监测的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地震频率和信噪比等因素对薄互层油气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影响。其次对时延地震资料归一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大庆地区实际二维时延地震资料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后的资料表明,油气藏部分的剩余能量与油气藏的流体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地震方法 油气藏 动态监测 薄互层 归一化处理 注水地震监测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濮67块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气层识别 被引量:3
7
作者 翟凤云 李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4-55,共2页
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深层气层具有渗透性差、含水饱和度高、气水关系复杂、常规测井响应差等特点。结合该区低渗致密砂岩气层的特点,应用三孔隙度“声波差值法”和综合图版法进行气层识别。识别结果与实际生产资料符合程度高。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测井响应 声波差值 气层 识别 东濮凹陷
下载PDF
叠前同时反演及定量解释在平湖油气田平西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苗 周英 蒋涔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4期7-10,共4页
定量解释是基于岩石物理建模及定量解释模板的一种方法。它由井点处的钻井数据巧妙的将岩石物理与地震属性联系起来,并通过定量解释模板将它推广到不同孔隙度及油气水状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利用地震属性(泊松比、纵波阻抗体等)外推岩石... 定量解释是基于岩石物理建模及定量解释模板的一种方法。它由井点处的钻井数据巧妙的将岩石物理与地震属性联系起来,并通过定量解释模板将它推广到不同孔隙度及油气水状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利用地震属性(泊松比、纵波阻抗体等)外推岩石物理特征,从而达到刻画储层空间展布及含油气性预测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平湖油气田平西区块P8储层的含油气潜力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量板 叠前同时反演 定量解释 储层及含油气预测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在卡2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雪莎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65-67,共3页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塔中南坡带卡2区块为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结合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对目的...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塔中南坡带卡2区块为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结合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生物礁滩体进行预测,预测了该区礁滩型储层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2区块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生物礁滩体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气相烃类衍生参数解构法及其在渤海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云 谭忠健 张建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8,共7页
受钻井工程及地质等因素影响,常规油气检测技术录取的数据精度不确定性较大。通过对渤海油田大量的气测录井数据分析,建立了气相烃类衍生参数解构法,该方法包含基础数据的筛选与校正以及衍生参数的选取与解释等流程,通过把地层油气信息... 受钻井工程及地质等因素影响,常规油气检测技术录取的数据精度不确定性较大。通过对渤海油田大量的气测录井数据分析,建立了气相烃类衍生参数解构法,该方法包含基础数据的筛选与校正以及衍生参数的选取与解释等流程,通过把地层油气信息解构成烃组分单元,并找出烃组分及其衍生参数与储层特性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储层流体解释、储层界面识别以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等方法,创立了烃类数据评价储层的新模式。渤海油田应用效果表明,本文方法解释结论与测井及测试结果吻合度较高,分析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气测录井烃类数据评价储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测录井 气相色谱 烃类衍生参数 储层流体解释 储层界面 生物降解程度 渤海油田
下载PDF
GeoEast解释系统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硕 冯亚琴 +3 位作者 肖冬生 何燕清 周亚东 李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26-136,6,共11页
位于挤压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油田大多为构造—岩性控制下的层状油藏,断块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一个断块内存在多套油水系统;分割油藏的逆断层断距小于10m;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单层厚度大多为2~4m。因此,小断层刻画和薄互储... 位于挤压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油田大多为构造—岩性控制下的层状油藏,断块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一个断块内存在多套油水系统;分割油藏的逆断层断距小于10m;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单层厚度大多为2~4m。因此,小断层刻画和薄互储层描述成为现今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的断层识别和储层描述技术对该区油藏进行研究,很好地刻画断层的展布方向和储层分布规律;DHAF法的烃类检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符合率较高;依据对构造、储层、油藏的综合研究结果,可预测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实际应用效果表明,GeoEast解释系统完全适用于台北凹陷的油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储层描述 GeoEast解释系统 断层识别 烃类检测 地震地质综合研究 挤压型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坳陷海相油气保存条件与目标勘探区块优选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梅 金爱民 +2 位作者 楼章华 郭彤楼 付孝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油气保存条件是影响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决策的关键因素.研究了南盘江坳陷油气保存条件的基本特点,在整体不利的区域地质背景下,依据断裂带的流体化学-动力学响应特征、泥岩盖层封闭性、剥蚀作用的破坏影响及现今地下水动力场特征与水文地... 油气保存条件是影响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决策的关键因素.研究了南盘江坳陷油气保存条件的基本特点,在整体不利的区域地质背景下,依据断裂带的流体化学-动力学响应特征、泥岩盖层封闭性、剥蚀作用的破坏影响及现今地下水动力场特征与水文地质开启程度,排除高风险区,分析对比筛选出相对有利勘探区块.结果表明:南盘江断裂带、右江断裂带的开启程度高,现今大气水下渗循环深度大,不利于油气保存;南盘江坳陷的坝林构造有中温温泉出露,不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在中三叠统泥岩、粉砂质泥岩现今残存覆盖的秧坝区块,断裂破碎作用较弱,油气藏可能得到继续保存,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南盘江坳陷分别在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和白垩纪后的燕山—喜山运动期间经历了抬升剥蚀作用.印支运动使得印支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破坏作用相对较弱.燕山—喜山运动使得沉积盖层遭受了强烈的挤压、抬升剥蚀作用,对南盘江地区油气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主要为二叠系或其以下地层直接出露地表的地区,而三叠系覆盖区残留的二叠系、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仍有勘探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相 南盘江坳陷 油气保存条件 油气藏破坏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