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A method for spatial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14
1
作者 ZHOUSuoquan XUEGenyuan +6 位作者 GONGPeng CHENJingming ZHANGHongping ZHOUZhijiang FANXiong DENGXiaochun WUZhanp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223-238,共16页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and the newest seasonal and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data of 67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71 to 2000, the multiple regressions equations of the precipitat...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and the newest seasonal and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data of 67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71 to 2000, the multiple regressions equations of the precipitation and topographical variables are established to extract the effect of topography on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n, this paper uses a successive interpolation approach (SIA), which combines GIS techniques with the multiple regressio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annual and seasonal rainfall. The results are very satisfactory in the case of seasonal rainfall, with the relative error of 6.86%, the absolute error of 13.07 mm,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070,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75; in the cas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ith the relative error of 7.34%, the absolute error of 72.1 mm,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092,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05. The analyses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show that the SIA calculation of 3-5 steps considerably improves the interpolation accuracy, decreasing the absolute error from 211.0 mm to 62.4 mm, the relative error from 20.74% to 5.97%,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rom 0.2312 to 0.0761, and increas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rom 0.5467 to 0.9619. The SIA iterative results after 50 steps identically converge to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recipitation resource spatial analysis successive interpolation approach (SIA)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RADIATION FOG IN XUANEN MOUNTAINOUS REGION OF HUBEI,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费冬冬 牛生杰 杨军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Based on data of radiation fog events in Xuanen, Hubei province,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fogs with complicated substrat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 Based on data of radiation fog events in Xuanen, Hubei province, 201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fogs with complicated substrat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ompares them with findings in other areas. Results are as follows: radiation fog in Xuanen is evidently weaker in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 than land fogs in other areas. Its liquid water content fluctuates obviously, 0.01g/m3 with visibility of 1,000 meters,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urban areas, but similar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Bi-modal droplet distribution is likely to occur in Xuanen mountain radiation fog(MRF) ev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bserved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piecewise described well by the Gamma distribu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iquid water content, fog droplet concentration and mean radiu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ipation stage. Condensation growth and droplet evaporation are major processes of Xuanen MRF. The dissipation time coincided with the time when the grass temperature reached the peak value, which indicated that dew evaporation is a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Xuanen MRF.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nse fog's growth, droplets with diameter of over 20 micrometers can be observed with visibility of800-1,000 m,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transportation of low cloud droplets to earth's surface by turbulence. Big droplets in the initial stage correspond to higher water content, leading to the higher observed value of water content of Xuanen M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ous radiation fog fog microphysics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估
3
作者 吴凡 魏念 +5 位作者 高立方 张燕 茹辉军 吴湘香 倪朝辉 李云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为准确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提高水质评价效率,本研究基于11个水质参数,采用水质指数法(water quality index,WQI)对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三个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WQI min综合评价模... 为准确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提高水质评价效率,本研究基于11个水质参数,采用水质指数法(water quality index,WQI)对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三个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WQI min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1)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水温和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38-2002),单因素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水域内整体水质处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部分年份达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2)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分析,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整体为“良”;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质量呈逐年改善的趋势,且上游保护区的改善较大。(3)基于WQI方法,确定了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关键水质参数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汞、溶解氧、氨氮、悬浮物以及水温,分别构建了上游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以及四大家鱼保护区的WQI_(min)模型;考虑权重和不考虑权重的WQI min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权重的WQI min模型的水质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可有效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水质变化特征并可扩展用于其他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重要渔业水域 水质指数法 WQI min模型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晚清长江中上游民船运输状况——以《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占路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1883年英国商人立德乐通过实勘实测的方法记录了其在长江中上游流域乘坐民船的航行情况,并留下数万字的旅行记录——《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生动再现了晚清我国长江中上游流域传统民船的运输状况。通过对行记的考察可以厘清我国民船的... 1883年英国商人立德乐通过实勘实测的方法记录了其在长江中上游流域乘坐民船的航行情况,并留下数万字的旅行记录——《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生动再现了晚清我国长江中上游流域传统民船的运输状况。通过对行记的考察可以厘清我国民船的运输情形,自从清代前期长江流域全面贯通以来,逐渐积累了成熟的造船技术、完善的民船运营结构、丰富的行船经验等,都促进了长江民船运输专业化,高效率水运系统的形成。与近代轮船运输相比,传统民船在运输价格、航行范围、运营的灵活性上都具有优势,即使在晚清长江中上游开通轮船运输后,民船运输仍在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长江中上游 民船运输 《长江三峡及重庆游记》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研究综述
5
作者 杨恒 梁犁丽 +5 位作者 戴会超 杨曦 张欢 吕振豫 翟然 董义阳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2-14,共13页
针对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领域研究,以主题“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金沙江下游”“鱼类资源”“鱼类早期资源”为检索条件,筛选了2023年7月前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03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 针对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领域研究,以主题“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金沙江下游”“鱼类资源”“鱼类早期资源”为检索条件,筛选了2023年7月前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03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从文献数量分布、研究机构及代表作者分布、研究主题内容、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方面对长江中上游鱼类资源领域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是该领域的领军机构;从发展趋势上看,该领域已形成了鱼类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鱼类资源的影响机制以及鱼类资源的保护对策3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后面需进一步完善江段鱼类资源的长期动态监测方法、梯级开发背景下鱼类资源的变动情况以及鱼类资源的协同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鱼类资源 文献计量分析 科学知识图谱
下载PDF
三峡水库秋汛期水沙特点及秋汛洪水对库区冲淤的影响
6
作者 杨成刚 平妍容 +1 位作者 袁晶 董炳江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长江上游秋汛洪水是三峡水库重要水沙事件,对三峡库区冲淤特性有直接影响。基于1954-2022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近70年来长江上游秋汛期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均值在2013年前后减幅达到87%。2013年以后,三峡库区秋汛洪水的来沙高度集中于... 长江上游秋汛洪水是三峡水库重要水沙事件,对三峡库区冲淤特性有直接影响。基于1954-2022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近70年来长江上游秋汛期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均值在2013年前后减幅达到87%。2013年以后,三峡库区秋汛洪水的来沙高度集中于嘉陵江流域,占寸滩沙量的70%以上,秋汛洪水通过影响嘉陵江的水沙条件,进而间接影响三峡水库秋汛期的入库水沙条件。与汛期洪水相比,秋汛洪水的泥沙90%以上在库区淤积,且库尾淤积更加突出。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秋汛洪水期间适时加大水库下泄流量,可显著增大排沙量,减轻库区淤积。研究成果对加深三峡水库淤积特性认识、优化三峡水库秋汛洪水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三峡水库 秋汛洪水 泥沙淤积 水库调度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嘉鱼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7
作者 朱子园 陈静 毛武蓉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7期24-28,45,共6页
嘉鱼河段是长江中游典型的碍航河段之一,需重点关注河床演变特性。根据1970~2021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该河段的冲淤、岸线、河床形态、洲滩深槽等变化,研究该河段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及2006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以来河床演... 嘉鱼河段是长江中游典型的碍航河段之一,需重点关注河床演变特性。根据1970~2021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该河段的冲淤、岸线、河床形态、洲滩深槽等变化,研究该河段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及2006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以来河床演变特性。结果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该河段岸线基本稳定,河床冲刷部位主要在枯水河槽;近些年断面形态逐渐趋于稳定,岸线变化不大;河段内洲滩平面位置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仅在复兴洲尾部左缘、燕窝镇对面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江心洲;深槽平面位置较为稳定。研究成果可为该河段防洪调度、河道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冲淤变化 水沙条件 长江中游 三峡水库 嘉鱼河段
下载PDF
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春宏 方春明 史红玲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9期10-16,共7页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长期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研究。近年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研究得出:坝前水位150 m左右是控制水库防洪库容损失的临界水位,提出了典型洪水过程水库排沙比控制指...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个长期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跟踪研究。近年三峡工程重大泥沙问题研究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研究得出:坝前水位150 m左右是控制水库防洪库容损失的临界水位,提出了典型洪水过程水库排沙比控制指标;明晰水库中小洪水调度对坝下游河道滩地植被发育和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优化调度方案;预测了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冲刷与演变趋势,阐明其对沿江崩岸、航道、供水等的影响;评估水沙变化对长江河流健康的影响,揭示坝下游河道床面泥沙生物膜量减少的现象和规律。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三峡水库调度运行中泥沙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为拓展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维护长江河流健康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中下游河道 泥沙 中小洪水调度 河流健康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的径流过程变化
9
作者 周建银 高菲 +2 位作者 元媛 黄仁勇 闫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6-708,共13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径流过程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宜昌、监利、大通、七里山、湖口共5个水文站的流量资料,分析了各站径流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论:(1)各站年径流量均减少,但除七里山站之外,其它各站... 为探索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径流过程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宜昌、监利、大通、七里山、湖口共5个水文站的流量资料,分析了各站径流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论:(1)各站年径流量均减少,但除七里山站之外,其它各站减少比例均小于10%且变化不显著;(2)干流各站月径流量最大减幅发生在10月,而七里山站、湖口站分别发生在7月、4月;(3)干流各站月径流量最大增幅发生在3月,而七里山站、湖口站分别发生在1月、6月;(4)宜昌站,1-4月径流量增加是三峡水库入库径流增加和水库调度的共同作用结果,6-8月径流量减少的主因是三峡水库入库径流量减少,5、9、10月径流量变化的主因是三峡水库调度;(5)监利站,径流量的变化与宜昌站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但冬季各月径流量的增幅均大于宜昌站;(6)大通站,4-6月径流量变化方向与湖口站一致,其它月份变化方向均与宜昌站一致。(7)七里山站,7月径流量减少的主因是洞庭湖流域来水减少,9、10月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荆江分流减少,但洞庭湖流域来水减少也是重要原因。(8)湖口站,4、5月径流量减少的主因是流域降水减少,9、10月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鄱阳湖汛期水位降低、低水位提前、蓄水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中下游 径流量 江湖关系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应对2022年枯水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胜祥 张俊 +1 位作者 牛文静 张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2022年长江汛期来水特枯,针对2022~2023年长江枯季来水预测持续偏少,长江上游水库群2022年9月初蓄水量严重不足,枯水期抗旱保供水困难等问题,充分考虑特枯水条件下的调度约束,分阶段明确蓄水期、枯水期调度目标,研究并提出了保障长江流... 2022年长江汛期来水特枯,针对2022~2023年长江枯季来水预测持续偏少,长江上游水库群2022年9月初蓄水量严重不足,枯水期抗旱保供水困难等问题,充分考虑特枯水条件下的调度约束,分阶段明确蓄水期、枯水期调度目标,研究并提出了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和航运等多目标需求的联合调度方案,并在实时调度中付诸实践。结果表明:以提出的联合调度方案为指导,2022年11月上旬长江上游水库群最大蓄水量495.9亿m^(3),取得了良好的蓄水成效;枯水期(12月至次年4月),长江上游水库群有能力实施联合补水调度维持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在7000~7500 m^(3)/s,可基本保障长江中下游干流的供水、航运、发电、生态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群 联合调度 蓄水 补水 长江上游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下载PDF
2016-2020年长江中上游地区20种稻谷指标数据集
11
作者 吴逸凡 刘婷婷 +1 位作者 张娜 刘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28-234,共7页
稻谷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也是粮食消耗最大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对稻谷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注重稻谷产量的同时,要提高其质量。为了调查长江中上游地区成熟稻谷的品质,根据优质稻谷国... 稻谷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也是粮食消耗最大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对稻谷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注重稻谷产量的同时,要提高其质量。为了调查长江中上游地区成熟稻谷的品质,根据优质稻谷国家标准(GB/T 17891-2017)的检验方法,采集了2016-2020年长江中上游地区15个试验点20个品种的样品,分别测出了垩白度、粒长、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共4种优质稻谷的品质指标数据,共计6000个检测结果。本数据集将为研究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水稻选种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长江中上游 品质指标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库群调蓄对下游电站发电能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德晶 戴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19,共6页
随着长江上游水利工程的陆续兴建投运,干流年来水量和径流年内分配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势必对下游水库群调度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以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运行模拟模型以及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群联合发... 随着长江上游水利工程的陆续兴建投运,干流年来水量和径流年内分配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势必对下游水库群调度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以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运行模拟模型以及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群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模型,重点分析中长期尺度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调蓄对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电站发电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调蓄极大地改变了溪洛渡及三峡水库来水年内分配,提高了枯期来水占比,进一步提高了梯级电站发电能力;丰水年条件下,梯级总发电量增加了1.22%,总弃水量减少了14.11%;枯水年条件下,梯级总发电量增加了3.16%,总弃水量减少了1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蓄 发电能力 调度规则 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 长江上游水库群
下载PDF
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彩兵 胡玉法 周鸿基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0期38-41,共4页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坡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调查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加强坡耕地监测,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高标准、规模化治理,加强坡耕地... 长江上中游是我国坡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在调查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加强坡耕地监测,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坚持高标准、规模化治理,加强坡耕地治理监管,创新政策机制等对策建议,为新时期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中游 坡耕地 水土流失 治理 对策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时空格局及影响机理研究
14
作者 朱磊 李燕楠 卿琪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2-102,共11页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效率 时空演化 影响机理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2020年与1998年洪水对比分析
15
作者 魏林云 李强 +1 位作者 魏轩 吴琼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为提高荆江河段洪水防御水平,采用2020年、1998年实测洪水资料,从洪峰水位、流量、主要控制站径流量、洪水时段洪量、主汛期水面线等方面,比较分析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2020年洪水与1998年洪水,并研究2020年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洪水位成因。... 为提高荆江河段洪水防御水平,采用2020年、1998年实测洪水资料,从洪峰水位、流量、主要控制站径流量、洪水时段洪量、主汛期水面线等方面,比较分析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2020年洪水与1998年洪水,并研究2020年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洪水位成因。结果表明:荆江河段2020年洪峰、洪量与最高水位小于1998年。造成2020年荆江河段洪水的主要原因为上游来水量大、荆江三口分流比减小以及洞庭湖顶托影响。长江上游水库群洪水期间,联合调度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效削减了洪峰、洪量,缩短了高水位时间,提高了抵御洪水的能力。研究成果可为荆江河段防洪减灾、水文测报、江湖治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高洪水位 水面线 水库联合调度 长江上游水库群 2020年洪水 1998年洪水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四大家鱼资源监测与渔业管理 被引量:52
16
作者 刘绍平 陈大庆 +2 位作者 段辛斌 邱顺林 黄木桂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根据1994~2001年的监测结果,结合历史资料对长江中上游四大家鱼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上游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比列呈下降趋势;(2)四大家鱼群体结构中低龄鱼比重上升,高龄鱼比重下降;(3)1997~2001年监利江段四大家... 根据1994~2001年的监测结果,结合历史资料对长江中上游四大家鱼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上游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比列呈下降趋势;(2)四大家鱼群体结构中低龄鱼比重上升,高龄鱼比重下降;(3)1997~2001年监利江段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分别为35.87亿尾、27.47亿尾、21.54亿尾、28.54亿尾和19.04亿尾,与1981年该江段67亿尾相比,分别下降46.5%、59.0%、67.9%、57.4%、71.6%。针对影响长江四大家鱼资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长江四大家鱼繁殖和栖息地,保持天然水域的相对稳定,降低长江四大家鱼捕捞强度,加强渔政管理等一系列保护长江四大家鱼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渔业管理 管理模式 水产资源
下载PDF
基于GIS降水空间分析的逐步插值方法 被引量:42
17
作者 周锁铨 薛根元 +2 位作者 周丽峰 孙琪 康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根据长江中上游69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年降水资料,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建立了平均季降水和年降水与4km分辨率的DEM、坡向、坡度等地形数据的回归方程,并通过了信度为0.05的F检验,将降水量中地形影响部分分离... 根据长江中上游69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年降水资料,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建立了平均季降水和年降水与4km分辨率的DEM、坡向、坡度等地形数据的回归方程,并通过了信度为0.05的F检验,将降水量中地形影响部分分离出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逐步插值方法(SIA),并与GIS技术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结合,显著提高了年、季降水空间分布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SIA季节降水空间分布的相对误差为6.86%,绝对误差为13.07mm,平均变差系数为0.070,平均相关系数为0.9675;年降水量的绝对误差为72.1mm,相对误差为7.34%,平均变差系数为0.092,相关系数达到了0.9605。对SIA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表明,采用3—5步的SIA计算,就可以显著提高计算精度,绝对误差由211.0mm下降到62.4mm,相对误差由20.74%下降到5.97%,变差系数从0.2312下降到0.0761,相关系数由0.5467提高到0.9619,SIA方法50步的计算表明,SIA计算的结果一致收敛于观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 降水资源 空间分析 逐步插值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26
18
作者 成为为 汪登强 +4 位作者 危起伟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李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4-580,共7页
利用已经发表的11对胭脂鱼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个胭脂鱼养殖场内所有的149尾繁殖亲本和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尾胭脂鱼中共观测到140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 利用已经发表的11对胭脂鱼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5个胭脂鱼养殖场内所有的149尾繁殖亲本和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尾胭脂鱼中共观测到140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771(0.519~0.906)和0.759(0.469~0.894),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726(0.392~0.882)。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得到,11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983%,并且在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个样本中,11个样本与养殖场内繁殖亲本确定存在亲子关系,据此确定这11尾为增殖放流的胭脂鱼,并由此推算增殖放流的胭脂鱼对长江中上游野生群体的贡献量为16.92%。研究结果表明,增殖放流是实现胭脂鱼野生种群资源恢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微卫星标记 亲子鉴定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长江中上游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上游近期水沙变化趋势 被引量:33
19
作者 戴会超 王玲玲 蒋定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6-231,共6页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长江上游来沙量明显减少,这将对三峡水库的效益产生影响。本文首先用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统计分析法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分析了三峡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的事实,并统计得到了近期来水来沙量的相关关系...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长江上游来沙量明显减少,这将对三峡水库的效益产生影响。本文首先用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统计分析法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分析了三峡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的事实,并统计得到了近期来水来沙量的相关关系,该关系可用于预测近期三峡水库的入库年沙量。然后研究了上游大中小水库群拦沙淤积对减沙的影响系数,α相关分析结果表明α与水库下游沿程距离L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 长江上游 三峡水库 输沙量变化 水库群拦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异常与川渝地区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20
作者 梁玲 李跃清 +2 位作者 胡豪然 蒋兴文 章尔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38-1545,共8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调节夏季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近地层的感热加热强度,模拟分析了高原热源异常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原感热加热异常会导致川渝地区降水发生改变。当高原感热加热减弱...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调节夏季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近地层的感热加热强度,模拟分析了高原热源异常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原感热加热异常会导致川渝地区降水发生改变。当高原感热加热减弱时,四川中部及东部与重庆交界处降水增加,而川渝其他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当高原感热加热增强时,降水增加的区域主要是四川西北部和重庆地区,大值中心出现在重庆南部,四川西南部和东北部降水减少。高原地区感热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对流层不同层次的温度场和高度场变化,引起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变化,最终诱发川渝地区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感热 长江中上游 区域气候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