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umor response on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the etoposide plus cisplatin chemotherapy regimen
1
作者 Guojing Zhang Yongye Liu +8 位作者 Chao Lin Jianfei Guo Long Xu Junling Liu Ying Piao Guanzhong Zhang Yuhui Liu Yaling Han Xiaodong Xie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betwee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SCLC) patients who acquired partial response ...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betwee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SCLC) patients who acquired partial response (PR) or complete remission (CR) after two cycles of first-line chemotherapy with the etoposide plus cisplatin (EP) regimen and those who acquired PR or CR after four or six cycles. Methods A total of 106 eligible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EP chemotherapy regimen for two to six cycles, at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China) between November 2004 and Way 2011,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RECIST version 1.1 wa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emotherapy efficiency. We followed up all eligible patients every 4 weeks. All statistic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SS 21.0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Windows. Results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293 days (range, 62-1531 days), all patients had died by the cutoff date. Fifty-one patients acquired PR or CR after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the median PFS reached 6.0 months (95% CI, 5.1-6.9), and the median OS was 10.5 months (95% CI, 8.6-12.4). Twenty-eight patients acquired PR or CR after four or six cycles; the median PFS was 4.8 months (95% CI, 4.4-5.2), and the median OS was 7.5 months (95% CI, 6.8-8.2). Both PFS and OS show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ES-SCLC patients who acquired PR or CR after two cycles of the EP regimen as first-line therapy had longer PFS and OS than those who acquired PR or CR after four or six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SCLC) tumor response progression-free sur- vival (PFS) overall survival (OS)
下载PDF
植物甾醇油酸酯-虾青素复合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常振刚 刘彦君 +4 位作者 潘丽 李茜 李亚菲 马鸣远 张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3,144,共7页
为了改善虾青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探索植物甾醇酯用于构建负载虾青素脂质体的可行性,以大豆磷脂为主要膜材,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植物甾醇油酸酯-虾青素复合脂质体(L-PA)。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 为了改善虾青素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探索植物甾醇酯用于构建负载虾青素脂质体的可行性,以大豆磷脂为主要膜材,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植物甾醇油酸酯-虾青素复合脂质体(L-PA)。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L-PA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L-PA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甾醇油酸酯与大豆磷脂质量比1∶10、磷酸盐缓冲液pH 7.4、超声时间4 min、吐温80与大豆磷脂质量比1∶2、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4、虾青素与大豆磷脂质量比1∶50,在此条件下L-PA的包封率为95.24%。因此,植物甾醇油酸酯可用于构建负载虾青素的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植物甾醇油酸酯 复合脂质体 包封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玉米油脱蜡过程中植物甾醇的迁移
3
作者 景璐璐 马传国 +1 位作者 闫亚鹏 刘志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1-253,共13页
玉米油是富含植物甾醇的植物油之一。其含有一定量的蜡,影响食用的感官及透明度。本研究以脱色玉米油为原料,采用干法进行蜡酯的脱除,考察脱蜡工艺对蜡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及迁移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脱蜡... 玉米油是富含植物甾醇的植物油之一。其含有一定量的蜡,影响食用的感官及透明度。本研究以脱色玉米油为原料,采用干法进行蜡酯的脱除,考察脱蜡工艺对蜡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及迁移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脱蜡玉米油的制备工艺。优化结果是:养晶时间62 h、养晶温度3.5℃、降温速率1.4℃/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玉米油中蜡含量为34.75 mg/kg,酯态甾醇含量为842.52 mg/100 g,总甾醇含量为1 110.61 mg/100 g。研究结果为生产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用玉米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油 干法脱蜡 植物甾醇 响应面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振春 孙慧娟 +1 位作者 耿存花 韩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179,共7页
【目的】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水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研究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与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 【目的】优化脂肪酶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条件。【方法】在水溶剂体系中以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研究了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与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反应温度作为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以酯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5.5℃、酶添加量6.6%、反应时间41.2h,在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84.37%。【结论】脂肪酶催化共轭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的研究为甾醇酯安全、高效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脂肪酶 酯化反应 合成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竹笋剩余物甾醇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如寿 殷钟意 +1 位作者 郑旭煦 伍冬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5-90,共6页
以方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以总甾醇、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颗粒粒径对竹笋甾醇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 以方竹笋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以总甾醇、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颗粒粒径对竹笋甾醇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处理法提取竹笋甾醇的工艺,在料液比1:31、超声功率410W、超声时间10.5min、颗粒粒径86目条件下,竹笋总甾醇提取率达0.317%,β-谷甾醇提取率达0.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剩余物 植物总甾醇 Β-谷甾醇 响应面分析 超声波处理
下载PDF
超声法联合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甾醇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艳阳 吴海成 +3 位作者 任辉 朱志红 李科静 张凡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3-548,共6页
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与微波联合提取玉米须甾醇的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和微波时间对玉米须甾醇得率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55 m... 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与微波联合提取玉米须甾醇的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和微波时间对玉米须甾醇得率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55 min,超声波功率200W,料液比1:40(g/mL),微波时间16 min,通过五次验证试验,玉米须甾醇的得率为0.76%,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符合,为玉米须甾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植物甾醇 超声与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豆中植物甾醇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艳阳 蔡森森 +1 位作者 吴海成 于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6-39,共4页
为了优化超生波辅助提取大豆中植物甾醇的工艺,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对大豆中总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各因素与甾醇提取率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 为了优化超生波辅助提取大豆中植物甾醇的工艺,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对大豆中总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各因素与甾醇提取率关系的回归方程。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25∶1(mL/g),大豆甾醇提取率为4.33 mg/g,实际测定值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为大豆甾醇的工业化提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植物甾醇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桑白皮甾醇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5
8
作者 徐艳阳 蔡森森 +1 位作者 宋艳翎 李科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65-69,共5页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桑白皮甾醇的工艺,分别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固比对桑白皮甾醇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工艺,建立各因素与甾醇得率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39W、微波时间41s、液固比35:1...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桑白皮甾醇的工艺,分别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固比对桑白皮甾醇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工艺,建立各因素与甾醇得率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39W、微波时间41s、液固比35:1(mL/g),此时甾醇得率为(7.74±0.12)mg/g;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4.21%,二者基本吻合。与溶剂法、超声波法相比,微波辅助法的甾醇得率分别提高了1.57%、19.07%,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植物甾醇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 优化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的脂肪酶促催化合成及其分析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姜绍通 郑海杰 庞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2,共5页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19h、底物物质的量的比2.4:1、加酶量7%为最佳条件,验证实验酯化率可达77.43%。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甾醇酯进行有效检测分析及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脂肪酶 酯化反应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香水莲花甾醇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调坤 周伟 +2 位作者 廖良坤 付琼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41-2547,共7页
为了分析香水莲花的植物甾醇含量并优化其超声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香水莲花中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再以上述3种甾醇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对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 为了分析香水莲花的植物甾醇含量并优化其超声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香水莲花中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再以上述3种甾醇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对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香水莲花甾醇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香水莲花甾醇提取量的主次因素是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其最优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0 W、液料比30∶1(mL/g)、超声提取温度6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出香水莲花中甾醇含量为菜籽甾醇64.61 mg/100 g、菜油甾醇40.77 mg/100 g、β-谷甾醇99.04 mg/100 g,总甾醇204.42 mg/100 g,综合评分与预测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香水莲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莲花 植物甾醇 超声提取工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火麻仁植物甾醇含量测定及肠道菌培养对甾醇干预的剂量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根林 吕宁 +2 位作者 吴宿慧 李寒冰 齐月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8,共8页
本文主要建立一种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火麻仁植物甾醇对人源肠道菌的调节作用,以及甾醇对肠道菌调节作用的量效关系。首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三批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 本文主要建立一种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火麻仁植物甾醇对人源肠道菌的调节作用,以及甾醇对肠道菌调节作用的量效关系。首先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火麻仁提取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三批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中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16.16%、45.52%和46.76%,对比得到最佳样品制备方法,经方法学考察优化了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本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植物甾醇的含量测定。进而采用人源肠道菌与火麻仁甾醇提取物共温孵培养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生长对甾醇干预的剂量响应,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对火麻仁植物甾醇干预人源肠道菌及双歧杆菌生长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与空白组相比火麻仁植物甾醇在0.08516~0.3407 mg/m L浓度范围时,人源肠道菌中杆菌生长对甾醇剂量响应明显,二者呈现正相关(r>0.99),同时液体培养的双歧杆菌也有相同的剂量响应。结果说明火麻仁甾醇提取物在体外能够促进人源肠道菌的阳性杆菌及独立分离的双歧杆菌生长,提示火麻仁中植物甾醇具有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甾醇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人源肠道菌群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甾醇超声乳化工艺及其乳化稳定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红 邬欣蕾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5,共6页
采用超声乳化法,以蔗糖酯为乳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植物甾醇超声乳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330 W、超声时间35 min、植物甾醇加入量0.53%、超声频率28 k Hz、超声温度30℃、蔗糖酯质量分数6%条件下,植物... 采用超声乳化法,以蔗糖酯为乳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植物甾醇超声乳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330 W、超声时间35 min、植物甾醇加入量0.53%、超声频率28 k Hz、超声温度30℃、蔗糖酯质量分数6%条件下,植物甾醇乳化液吸光度为1.57,吸光度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对超声乳化法与水浴乳化法制备的植物甾醇乳化液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植物甾醇乳化液的粒径大小及形态,结果表明:超声乳化法制备的植物甾醇乳化液稳定性更好,粒径较小且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超声乳化 稳定性 响应面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植物甾醇硬脂酸酯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谦伟 孟陆丽 +2 位作者 冯礼 许金蓉 滕志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31,共4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铜催化合成植物甾醇硬脂酸酯,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酯化反应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29℃,反应时间2.6h催化剂用量为植物...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铜催化合成植物甾醇硬脂酸酯,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酯化反应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29℃,反应时间2.6h催化剂用量为植物甾醇量1.15%,酸醇摩尔比为1.2∶1,在此条件下制备植物甾醇硬脂酸酯,其酯化率为9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植物甾醇 响应面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菜籽毛油甾醇提取 被引量:4
14
作者 诸爱士 李庐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7,共5页
为优化菜籽毛油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以10mL菜籽毛油的植物甾醇产量为指标,对液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及试剂回收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植物甾醇提取效果的3个主要影... 为优化菜籽毛油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以10mL菜籽毛油的植物甾醇产量为指标,对液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及试剂回收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植物甾醇提取效果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液料比、反应时间和萃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甾醇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5:1,反应时间47min,反应温度93℃,用103mL的乙醚提取,提取1次。采用该工艺条件,10mL原油的植物甾醇理论产量可达到23.20mg,验证试验值为22.86mg,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毛油 植物甾醇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下载PDF
脂质基质中植物甾醇氧化物的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绍通 潘影 +2 位作者 庞敏 潘丽军 操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6-11,共6页
以脂质基质中植物甾醇高温氧化产物为原料,采用皂化工艺对植物甾醇氧化物进行纯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植物甾醇的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皂化工艺的条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以脂质基质中植物甾醇高温氧化产物为原料,采用皂化工艺对植物甾醇氧化物进行纯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植物甾醇的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皂化工艺的条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皂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OH-乙醇溶液浓度3.22mol/L、KOH-乙醇溶液用量40.04mL/g、皂化温度69.07℃、皂化时间2.02h,在此条件下植物甾醇质量浓度达到0.145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基质 植物甾醇 皂化 响应曲面法 纯化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的酶法合成 被引量:7
16
作者 么婷婷 辛嘉英 +2 位作者 王艳 郑洛昀 王政洋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9期4-9,共6页
以油酸和植物甾醇为反应底物,利用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对脂肪酶和反应介质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影响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究,考察了底物摩尔比(油酸甾醇比)、酶添加量(脂肪酶质量/底物总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 以油酸和植物甾醇为反应底物,利用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对脂肪酶和反应介质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影响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究,考察了底物摩尔比(油酸甾醇比)、酶添加量(脂肪酶质量/底物总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经酯化率响应曲面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催化酯化反应的酶为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CRL,Candida rugosa lipase),反应介质为正己烷,底物摩尔比为3∶1,酶添加量为7.2%,反应温度为45.3℃,反应时间为25.3h,验证试验酯化率可达7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植物甾醇油酸酯 响应曲面分析
下载PDF
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调坤 周伟 +2 位作者 夏文 付琼 李积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42-50,共9页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并利用高效液相法对提取的3种甾醇含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茎...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火龙果茎中3种主要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并利用高效液相法对提取的3种甾醇含量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茎甾醇含量的因素是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液固比,最优工艺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0 W,超声提取温度53.61℃、超声提取时间168.45 min、液固比17.10∶1,实验预测综合评分为2.3743。依据最优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下火龙果茎甾醇含量为:麦角甾醇含量为179.08 mg/hg,豆甾醇含量为156.02 mg/hg,β-谷甾醇含量为54.89 mg/hg,总甾醇含量为389.99 mg/hg。综合评分为2.3633,这与理论综合评分2.374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的甾醇提取工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茎 植物甾醇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高值化利用
下载PDF
小麦胚芽中植物甾醇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云焕 冯亚净 +1 位作者 崔兆蕙 李书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甾醇,并利用HP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对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有机溶剂... 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甾醇,并利用HP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对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5.99℃、提取时间1.52 h、液固比16.05∶1(m L/g),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的甾醇得率为8.99 mg/g。HPLC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胚芽中的甾醇主要为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超声辅助萃取 植物甾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新型生物催化剂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鑫龙 王立晖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31-137,共7页
以具有3D开放孔隙特征的介孔有机硅球为载体构建新型生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底物类型、底物浓度、酶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植物甾醇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 以具有3D开放孔隙特征的介孔有机硅球为载体构建新型生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底物类型、底物浓度、酶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植物甾醇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当棕榈酸(27.5 mmol/L)作为底物、酶用量21.4 U、反应温度47.2℃、反应时间11.4 h时,植物甾醇获得最大转化率为(96.8±0.7)%。此外,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甾醇转化率为97.11%,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有机硅球 3D开放孔道 植物甾醇酯 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7-81,共5页
对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工艺进行研究。以酯化率为参考指标,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确定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的最佳工艺,即在正己烷溶剂... 对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工艺进行研究。以酯化率为参考指标,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确定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的最佳工艺,即在正己烷溶剂体系中,脂肪酶用量为7.8%,酸醇摩尔比为2.6∶1,反应温度为50.0℃,反应时间为52.5 h,此时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的酯化率达到7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酸枇杷甾醇酯 酶催化 合成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