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维的赠答诗 被引量:1
1
作者 宫臻祥 刘曙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答诗 王维 交际 审美
下载PDF
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交游对杜诗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占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天宝后期至乾元年间,杜甫和许多思想上推崇儒学,创作上以古体诗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诗人交往,如和他共游慈恩寺且相互唱和的储光羲、薛据、高适、岑参,还有《箧中集》诗人张彪、孟云卿、王季友,可能还有《箧中集》的编选者元结以及苏源... 天宝后期至乾元年间,杜甫和许多思想上推崇儒学,创作上以古体诗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诗人交往,如和他共游慈恩寺且相互唱和的储光羲、薛据、高适、岑参,还有《箧中集》诗人张彪、孟云卿、王季友,可能还有《箧中集》的编选者元结以及苏源明、郑虔等。杜甫和他们进行过诗歌创作的讨论,杜诗中留下了学习他们的痕迹。杜甫此时一改前期的创作风格,用大量的古体诗反映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杜诗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受到这些诗人创作风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交游 杜诗
下载PDF
《天全六番稿》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柳森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9年第8期105-112,共8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文化冲击,即为《天全六番稿》的成书背景。此书有利于订正学界关于张韬生平的误判,并可首次揭示其在川期间的交游情况。同时,由书中诗句可知,泸定桥在正式定名之前曾用名"安乐桥",并可进一步揭示天全地区的史地民俗情况。此外,对于陈光贻先生在《中国方志学史》中将此书视为中国古代诗体方志代表作的错误,本文亦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韬 《天全六番稿》 生平 交游 文献性质
下载PDF
论六朝祖饯诗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当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1-95,共5页
六朝祖饯诗从建安曹魏时期发端,经过两晋刘宋的发展繁荣,到齐梁之际达到高峰。综观六朝祖饯诗,应制性诗作与感怀性诗作在感情抒发和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六朝是送别诗史上一个高峰时期,究其原因,与古代祖饯仪式活动、其时上位... 六朝祖饯诗从建安曹魏时期发端,经过两晋刘宋的发展繁荣,到齐梁之际达到高峰。综观六朝祖饯诗,应制性诗作与感怀性诗作在感情抒发和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六朝是送别诗史上一个高峰时期,究其原因,与古代祖饯仪式活动、其时上位者的提倡及古人重别感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六朝祖饯诗的发展在六朝诗歌史和诗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唐人送别诗有着客观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祖饯诗 应酬 送别
下载PDF
孟浩然诗分类叙论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辉斌 《襄樊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86-92,共7页
前人将孟浩然的诗歌细分为七类甚至十类 ,弊端种种 ,有失科学。现存的孟诗实际上是由“山水田园”、“交往赠答”与“怀思兴叹”三类构成的。山水田园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 ,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而且诗人的审... 前人将孟浩然的诗歌细分为七类甚至十类 ,弊端种种 ,有失科学。现存的孟诗实际上是由“山水田园”、“交往赠答”与“怀思兴叹”三类构成的。山水田园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 ,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而且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尽寓其中。交往赠答诗在孟集中数量既多 ,名篇亦众 ,所体现的是盛唐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关系。怀思兴叹类是诗人真情的一种文学反映 ,具有内容丰富 ,感情强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交往赠答诗 怀思兴叹诗
下载PDF
宋代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的形成
6
作者 邱美琼 闵晓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36-41,共6页
一个文学家族的形成,往往需要有文化积累、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文学传承意识等方面的合力推动。对于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来说,文化积累使黄氏家族文学的形成成为可能;群体的文学活动使黄氏家族文学得以形成,其中,家... 一个文学家族的形成,往往需要有文化积累、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文学传承意识等方面的合力推动。对于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来说,文化积累使黄氏家族文学的形成成为可能;群体的文学活动使黄氏家族文学得以形成,其中,家族成员间的唱酬交往形成家族合力,与家族成员外诗人的唱酬交往使家族文学向外扩散;而文学的传承意识,又使黄氏家族文学薪火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宁黄氏 文学家族 文化积累 唱酬交往 传承意识
下载PDF
苏门文人论苏诗的分歧及其原因
7
作者 王友胜 彭文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3-28,共6页
苏门文人由分散交往到聚会京城 ,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政治理想与生活志趣 ,但他们对苏诗的评价却见仁见智 ,或褒其济世救民的淑世精神 ,或贬其诗艺粗疏率露 ,或重视其学术、器识而不看重其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苏轼论诗作诗常不相... 苏门文人由分散交往到聚会京城 ,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政治理想与生活志趣 ,但他们对苏诗的评价却见仁见智 ,或褒其济世救民的淑世精神 ,或贬其诗艺粗疏率露 ,或重视其学术、器识而不看重其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苏轼论诗作诗常不相符 ,开放的门派观 ,创新求变的风格不为时人所接受 ,以及苏门文人彼此没有形成共同的文学主张与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诗歌 文学评价 文学主张 审美趣味 黄庭坚 苏辙 陈师道
下载PDF
显隐并存:交游诗文产生方式及其影响——以赵怀玉与张惠言交游诗文考察为例
8
作者 蓝士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文人交游诗文历来备受关注,然其有显有隐。以赵怀玉与张惠言的交游诗文而论,两位常州精英之间既有显性的直接交游诗文,也有因共同好友触发而创作的相同题材的隐性交游诗文。从交游诗文产生方式考察两人交游及其影响,可以发现,文人交游... 文人交游诗文历来备受关注,然其有显有隐。以赵怀玉与张惠言的交游诗文而论,两位常州精英之间既有显性的直接交游诗文,也有因共同好友触发而创作的相同题材的隐性交游诗文。从交游诗文产生方式考察两人交游及其影响,可以发现,文人交游及其影响有时候可能梳理出较为清晰的脉络,更多则是像赵怀玉与张惠言这样,有交游,但未必那么密切;有影响,但未必那么明显。这才是文化生态应有的样子,开放包容,无形万状,相容相生,相映生辉,乾嘉常州文坛正是如此。同道友朋切磋共勉、砥砺风发,不为家法、门户所限,亦无年龄、地位之别,最终成就了乾嘉常州文学、学术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游诗文 产生方式 赵怀玉 张惠言
下载PDF
元好问词作年考辨五则
9
作者 狄宝心 赵兴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明确了元好问五首词的作时,其中有拙《谱》未及者,亦有订正其失误者,还有学界对拙《谱》之词作系年持异议者,兼及对词意的新解和词人与交游的行迹。一、《江梅引》(红杏墙头粉光匀),"杨白花"暗指白华;二、《鹧鸪天》(临... 文章明确了元好问五首词的作时,其中有拙《谱》未及者,亦有订正其失误者,还有学界对拙《谱》之词作系年持异议者,兼及对词意的新解和词人与交游的行迹。一、《江梅引》(红杏墙头粉光匀),"杨白花"暗指白华;二、《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此"临锦堂"在宋徽宗即位前之潜邸隆德宫;三、《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蒙泉"指定襄县南丛蒙山之三泉,词人与刘济川、周献臣曾约定共隐于此;四、《定风波》(离合悲欢酒一壶),甲辰秋词人至河南迁母葬路经永宁时作;五、《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外家"指嗣母张氏之娘家,在阳曲县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作年 行迹 交游
下载PDF
论唐代诗人杜甫的社会责任感——以杜诗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秦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杜甫 社会责任感 杜诗
下载PDF
新辑竹垞佚诗43首笺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8-28,共11页
朱彝尊为清初文学大家,其集外诗文递有整理与研究。新辑朱彝尊佚诗43首,其中大半为友人题画者。今逐加考释,力求定其年月,阐明诗旨,于人物、时事亦作必要探究。此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朱彝尊生平行迹与交游,对于认识清初文学圈、艺术圈... 朱彝尊为清初文学大家,其集外诗文递有整理与研究。新辑朱彝尊佚诗43首,其中大半为友人题画者。今逐加考释,力求定其年月,阐明诗旨,于人物、时事亦作必要探究。此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朱彝尊生平行迹与交游,对于认识清初文学圈、艺术圈之生态形成亦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补遗 交游 题画诗 文字狱
下载PDF
用诗歌的力量支撑民族抗震的脊梁——浅谈抗震诗歌的社会价值
12
作者 陆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1-22,93,共3页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诗歌在民族遭遇巨大浩劫后的第一时间里,肩负起了宣泄民族情感、抚慰民族精神创痛、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和文体使命。抗震诗歌内容丰富,特征鲜明,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光辉,放射出博大、智性、深...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诗歌在民族遭遇巨大浩劫后的第一时间里,肩负起了宣泄民族情感、抚慰民族精神创痛、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和文体使命。抗震诗歌内容丰富,特征鲜明,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光辉,放射出博大、智性、深刻、健康的时代光芒。抗震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一次自发和自觉的"自我救赎"运动。好的诗歌理应担当起社会责任,我们需要用诗歌的力量支撑民族抗震的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抗震诗歌 社会责任 自我救赎
下载PDF
乞诗与答诗:交际背景下的古代诗歌创作
13
作者 李华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8,156,共8页
古人集中收录有大量应乞而作的诗歌。此类答诗着重体现出古诗的社会媒体性特征,即应交际而产生,以传播为导向。在内容上,应答类诗歌凸显出古诗鲜明的纪事性特点,其细剖本末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乞诗人希望借诗来记事、发声和留名... 古人集中收录有大量应乞而作的诗歌。此类答诗着重体现出古诗的社会媒体性特征,即应交际而产生,以传播为导向。在内容上,应答类诗歌凸显出古诗鲜明的纪事性特点,其细剖本末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乞诗人希望借诗来记事、发声和留名的心理期待。除当事人乞诗外,物、景索诗也是一类常见现象,物、景在应答类诗中既是创作选拣的诗材,随之也成为能主动求诗索句的主体,这是诗人融乞诗入主观创作,将物、景纳入自己应答对象后的一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诗 答诗 交际 传播 纪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