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of polyadenylated mRNA fragment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restriction display-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
作者 胡子有 马文丽 +5 位作者 宋艳斌 张宝 吴清华 郭秋野 彭翼飞 郑文岭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4期276-280,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lyadenylation of mRNA in E. Coli. Methods: The mRNA of E. Coli was enriched from the total RNA with oligo(dT)-cellulose, prior to reverse transcription using oligo(dT)18as the primer. Do...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lyadenylation of mRNA in E. Coli. Methods: The mRNA of E. Coli was enriched from the total RNA with oligo(dT)-cellulose, prior to reverse transcription using oligo(dT)18as the primer. Double-stranded cDNA was subsequently synthesized, which was subjected to digestion with Sau3A I to produce multiple gene fragments for ligation with the adapters. PCR was carried out in 10 groups according to 10 different pairs of the selective primers,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then cloned into T-vectors. Results: More than 100 gene fragments had been cloned, 30 of which were sequenced. Conclusion:Polyadenylation of E. Coli mRNA may not be a biochemical curiosity but a general attribute of bacterial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riction display-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Escherichia coli poly (A) gene cloning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Fok-I based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for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X region V5M mut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Hong Kim Seok-Hyun Hong +2 位作者 Seoung-Ae Lee Jeong-Ryeol Gong Bum-Joon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7期13360-13367,共8页
AIM: To develop a Fok-I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PR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X region(HBx) V5 M mutation.METHODS: Nested PCR was ap... AIM: To develop a Fok-I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PR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X region(HBx) V5 M mutation.METHODS: Nested PCR was applied into DNAs from 198 chronic patients at 2 different stages [121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nd 77 carrier patients]. To identify V5 M mutants, digestion of nested PCR amplicons by the restriction enzyme Fok-I(GGA TGN9↓) was done. For size comparison, the enzymetreate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electrophoresis on 2.5% agarose gels, stained with ethidium bromide, and visualized on a UV transilluminator.RESULTS: The assay enab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69 patients(sensitivity of 34.8%; 46 HCC patients and 23 carrier patients). Our data also showed that V5 M prevalence in HC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arrier patients(47.8%, 22/46 patients vs 0%, 0/23 patients, P < 0.001), suggesting that HBx Ag V5 M mutation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HCC generation in chronic patients with genotype C infections.CONCLUSION: The Fok-I nested PRA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a reliab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to detect HBx Ag V5 M mutation in chronic patients with genotype C2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X ANTIGEN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nalysis V5M MUTATION Hepatocellur carcinoma
下载PDF
Diagnosis of 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3
作者 姚娟 丁新生 +4 位作者 陈克连 程虹 邓晓萱 沈鸣九 王颖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1年第2期101-104,共3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letion in the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SMN) of childhood 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n Chinese, and the value of diagnosis of SMA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letion in the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SMN) of childhood 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n Chinese, and the value of diagnosis of SMA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 RFLP)method. Methods\ Deletions of SMN gene of exon 7 and 8 in 10 cases of presumed SMA, and 20 normal controls from 6 families and 30 unrelated controls were performed by PCR RFLP analysis. Results\ Deletions of SMN gene detected in 9 of 10 (90%) cases of presumed SMA . No deletions of SMN in the telomere were found in the other members of families and controls.Conclusion\ PCR RFLP is a sensitive, specific and simple method in diagnosis of 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ular atrophy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th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UM MARINUM 65 KD HEAT SHOCK PROTEIN GEN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ANALYSIS FROM LESIONS OF SWIMMING POOL GRANULOMA 被引量:11
4
作者 CAI Lin CHEN Xue +2 位作者 ZHAO Ting DING Bei-chuan ZHANG Jian-z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Background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 had been reported to cause cutaneous infectio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due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mong NTM infections, Mycobacteri... Background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 had been reported to cause cutaneous infectio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due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mong NTM infections, Mycobacterium marinum (M. marinum) are mostly seen to cause skin infection.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rapid approach fo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 marinum from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M. marinum infections. Methods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5 patients with swimming pool granuloma. DNA was extracted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performed. PCR products were digested with Hae III and BstE II, then analysed by pattern restriction analysis to detect heat shock protein (hsp) 65 kD gene. Results The 65 kD hsp gene was found in all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swimming pool granuloma. PCR restriction analysis (PRA) identified all 5 samples to be M. marinum infections, and the result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routine bacter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The lesions subsided or markedly improved upon treatment. Conclusions PRA is a sensitive, specific and rapid method in 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a.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will be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mycobacterial skin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diseases infectio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原文传递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um Lepra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65 Gene from Skin Specimens 被引量:1
5
作者 Zheng Zhao Xi-Wan Liu Jun Jia Lin Cai Jian-Zhong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1期2964-2966,共3页
INTRODUCTIONLeprosy caused by Mvcobacterium leprae (M. leprae), is a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affecting the skin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which is transmitted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nontreated or ina... INTRODUCTIONLeprosy caused by Mvcobacterium leprae (M. leprae), is a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affecting the skin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which is transmitted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nontreated or inadequate treatment patients. Diagnosis of leprosy depends on the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and slit skin smear positivity. However, it's sometimes similar with other granulomat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Early stage leprosy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by clinical criterion alone because the sensitivity of acid-fast bacilli staining is quite low.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shows the great advantage in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for early cases and has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leprosy and nonleprosy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Protein 65 Gene Mycobacterium Lepra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
原文传递
牦牛乳蛋白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谈婷 罗毅皓 +1 位作者 孙万成 孙祥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RFLP)分析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及酶切,对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牦牛乳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各样品与标准品色谱图,对出峰时间和出峰形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变仪测定不同基因型牦牛乳凝乳过程中流变特性,记录奶酪凝乳时间,计算奶酪得率。牦牛乳κ-酪蛋白基因有AA型、AB型和BB型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方面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牦牛乳αs1-酪蛋白存在AA型、AB型和BB型3种类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奶酪得率、最大动力黏度和最大剪切速率方面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以上结果表明,青海7家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均存在基因多态性,κ-酪蛋白A等位基因和αs1-酪蛋白B等位基因是影响牦牛乳凝乳特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蛋白质多态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凝乳特性
下载PDF
小鼠SGK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7
作者 巴隆 张丽娜 孟峻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49-854,共6页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3(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ed protein kinase 3,SGK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3-mCherry,并观察和验证其在转染细胞HEK293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将实验室... 目的构建含有小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3(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ed protein kinase 3,SGK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SGK3-mCherry,并观察和验证其在转染细胞HEK293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将实验室保存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SGK3中目的基因SGK3与mCherry融合并扩增出来,然后定向克隆至pcDNA3.1-MYC质粒中,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测序证实后,通过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与之前预期结果相符,证实pcDNA3.1-MYC-SGK3-mCherry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MYC-SGK3-mCherry的HEK293细胞出现清晰的阳性反应条带,说明目的片段成功表达。结论pcDNA3.1-MYC-SGK3-mCherry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3 真核表达载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 HEK293细胞 载体构建
下载PDF
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张云芳 聂晓改 +2 位作者 吉永 王祝君 彭传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76-779,784,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门急诊和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脑卒中复发分为初发脑卒中组...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门急诊和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脑卒中复发分为初发脑卒中组(127例)和复发脑卒中组(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测序验证基因型。结果初发脑卒中组和复发脑卒中组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GG、GA、AA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卒中组的年龄较初发脑卒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EAR1基因纯合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EAR1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等位基因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前C区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戴炜 郭亚兵 +4 位作者 杨大国 唐蔚 袁静 王召钦 舒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 探讨HBV前C基因变异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意义。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相结合 ,对 30例HB sAg(+ )、抗 -HBe(+ )及抗 -HBc(+ )慢性HBV感染者 ,其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 9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 12例及慢性重症肝炎 (CHF) 9例进行前C区基因变异与HBVDNA水平关系进行分析。AsC组 3例 (33 33 % ) ,CHB组9例 (75 % )及CHF组 8例 (88 89% )有A83(nt 1896 )变异。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BVDNA含量在CHF组中最高。HBV前C变异在HBV不同感染状态中都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HBVDNA CHF
下载PDF
陕西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岩 白雪帆 +4 位作者 李新红 李羽 谢玉梅 康文臻 赵玉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 了解陕西地区乙肝病毒 (HBV)基因分型情况 .方法 用套式 PCR方法从 10 0份 HBs 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 5 85 bp的 S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 Bsr ,Sty ,Dpn 和 H pa 平行酶切鉴别 HBV A~ F基因型 .结果 所有标本用内引物... 目的 了解陕西地区乙肝病毒 (HBV)基因分型情况 .方法 用套式 PCR方法从 10 0份 HBs 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 5 85 bp的 S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 Bsr ,Sty ,Dpn 和 H pa 平行酶切鉴别 HBV A~ F基因型 .结果 所有标本用内引物 P1和 P2均扩增获得的 5 85 bp的靶基因 ,继之用上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 ,证明 10 0份血清标本中的 HBV可分为 B型 36份 (36 % ) ,C型 5 6份 (5 6 % ) ,D型 8份 (8% ) .结论 陕西地区 HBV分型以 B,C型为主 ,D型较少 ,未发现 A,E,F型 .结果同时表明 PCR- RFL P方法灵敏性高 ,特异性强 ,且酶切图谱简明单一 ,易于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PCR-RFLP 陕西地区 乙型肝炎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宁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D基因型的测序鉴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阎丽 侯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牛贞玉 郭亚兵 骆抗先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共4页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 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 ,建立我国 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 ,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技术 ,调查了可能存在 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 HBV基因型分布。对 90例 HBe Ag阳性 ... 为确定乙型肝炎病毒 (HBV) D基因型在我国的存在 ,建立我国 HBV D基因型的参照序列 ,作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技术 ,调查了可能存在 D基因型的我国宁夏地区 HBV基因型分布。对 90例 HBe Ag阳性 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前 S区 RFL P基因型分型。结果发现 :C基因型 86 .7% (78/ 90 ) ;D基因型 1 0 % (9/ 90 ) ;无 A、B、E和 F型 ;不能明确分型者 3.3% (3/ 90 )。 2例 RFL P分型为 D基因型的病例经测序证实。结果表明 ,宁夏地区 HBV优势基因型为 C型 ,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 D基因型的存在。本研究为我国 HBV基因型分布积累了新的资料 ,为进一步建立我国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下载PDF
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提高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信噪比 被引量:12
12
作者 石嵘 马文丽 +3 位作者 宋艳斌 李凌 刘翠华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或在扩增中掺入荧光标记dNTP两种限制性荧光标记方法标记探针对提高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信噪比的作用。方法酵母mRNA经常规逆转录标记方法及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进行标记,探针纯化后与酵母表达谱... 目的研究采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或在扩增中掺入荧光标记dNTP两种限制性荧光标记方法标记探针对提高表达谱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信噪比的作用。方法酵母mRNA经常规逆转录标记方法及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进行标记,探针纯化后与酵母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杂交后清洗和芯片扫描检测。结果两种限制性标记方法与直接逆转录标记相比杂交结果背景低,信噪比及灵敏度高,其中以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效果最佳。结论采用限制性标记方法后杂交结果信噪比提高,有利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荧光标记 酵母 杂交 信噪比
下载PDF
弓形虫非同源性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体外扩增片段的鉴定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雪梅 郭虹 +1 位作者 陈观今 郑焕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对弓形虫人源性RH株、人源性ZS_2株、猪源性CN株3个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片段鉴定并比较异同。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别对弓形虫3株的GRA1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分别用3种内切酶HindⅢ、HPaⅡ、... 目的对弓形虫人源性RH株、人源性ZS_2株、猪源性CN株3个不同地理株的GRA1基因片段鉴定并比较异同。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别对弓形虫3株的GRA1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分别用3种内切酶HindⅢ、HPaⅡ、TaqⅠ进行单酶切鉴定、比较。结果从弓形虫3个分离株RH株、ZS_2株、CN标基因组DNA中扩增出785bp的GRA1基因片段。3个株的GRA1基因分别用3种内切酶酶切后,酶切片段与理论值相符。结论实验所用不同来源弓形虫分离株的GRA1基因扩增片段基本相同,且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诺基本一致,表明这3个分离株的GRA1基因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聚合酶链反应 GRA1基因 克隆 重组
下载PDF
28S rDNA PCR-RFLP分析在侧耳属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马富英 罗信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对侧耳属 18个种 5 2个菌株及 3个其它属的菌株的 2 8SrDNA 5’端进行PCR扩增 ,得到长度约为 1.4 6kb的片段。对该片段分别用 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amHⅠ、HaeⅢ、HhaⅠ、HinfⅠ、MspⅠ、TaqⅠ酶切 ,结果表明 ,Msp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最... 对侧耳属 18个种 5 2个菌株及 3个其它属的菌株的 2 8SrDNA 5’端进行PCR扩增 ,得到长度约为 1.4 6kb的片段。对该片段分别用 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amHⅠ、HaeⅢ、HhaⅠ、HinfⅠ、MspⅠ、TaqⅠ酶切 ,结果表明 ,Msp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最高 ,AluⅠ对侧耳属无酶切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相似系数为 0 .5 6 9~ 1.0 0 0 ,在 92 %相似水平可将侧耳分为 5大类 :Ⅰ .红平菇和桃红侧耳 ;Ⅱ .鲍鱼菇和囊盖侧耳 ;Ⅲ .具核侧耳 ;Ⅳ .金顶侧耳 ;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S RDNA PCR-RFLP分析 侧耳属 系统发育 应用 食用菌 大亚基核糖体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酶切分析
下载PDF
PCRR-FLP方法在蛔虫种间鉴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蔺东 刘群 蒋金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5-590,共6页
研究应用PCR 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 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第二内... 研究应用PCR 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 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 2 )片段。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HinfⅠ酶切鉴定 ,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首先可以区分犬弓首蛔虫与鸡蛔虫。通过对 4种蛔虫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980bp、980bp、1 0 50bp、1 0 7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ITS 1、ITS 2及 5 8S核糖体DNA。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鉴定 ,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以区分出猪蛔虫与人蛔虫。通过PCR RFLP分析 ,初步推测猪蛔虫与人蛔虫仍为两个独立虫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方法 蛔虫 种间鉴别 应用 聚合酶 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下载PDF
鉴别猪瘟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艳 仇华吉 +5 位作者 王秀荣 张守发 朱庆虎 李娜 李国新 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07-1914,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 【目的】建立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CSFV)强毒和弱毒的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现有CSF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CSFV通用引物,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强毒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的RT-nPCR鉴别诊断方法。【结果】应用该方法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石门强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了大小分别为447和343bp的一条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447和343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但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其它常见猪源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基因组进行检测时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出0.04pg的CSFVRNA。对从黑龙江省采集的1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14份类似猪瘟强毒,1份类似弱毒疫苗。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种系发生分析证实了RT-nPCR的检测结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nPCR可以有效区分猪瘟强毒和弱毒,减少了未感染的免疫猪被误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载脂蛋白C3基因多态性-482C>T与血浆脂质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国平 陈保生 +2 位作者 薛红 曾武威 吴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C3基因上游调控区内-482C>T多态性位点与血浆脂质以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逐个鉴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并测定其血浆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482T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C3基因上游调控区内-482C>T多态性位点与血浆脂质以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逐个鉴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并测定其血浆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482T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甘油三酯水平(P=0.044);同时该等位基因的携带者也具有较高的载脂蛋白C2水平(P=0.017)。结论载脂蛋白C3基因-482C>T位点和血浆甘油三酯以及其它几种脂蛋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载脂蛋白C3基因多态性研究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 载脂蛋白C3 基因多态性 甘油三酯
下载PDF
DQA1、DQB1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于雅琴 陶然 +4 位作者 史杰萍 桑红 张萱 尉军 刘树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 目的 :探讨 1 1 6个家系的 6号染色体短臂 ( 6p) MHC区 DQA1、DQB1和 DQB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果 :DQA1位点G、A等位基因和 DQB2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DQB1位点 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DQB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G等位基因的频数分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 ,而DQA1和 DQB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DQA1位点的等位基因在 3种不同程度情感迟钝、淡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DQB2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在精神分裂症不同的诊断分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其中的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DNA 遗传标记 人类MHC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PCR产物的RFLP分析在黄芪亚族(豆科)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6
19
作者 丁士友 顾红雅 +1 位作者 瞿礼嘉 陈章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将豆科黄芪亚族 7属 9种及甘草亚族 1属 1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 ndh F和 psb A基因中一段约 3.1 kb的 DNA扩增出来 ,并摸索出一最佳的 PCR条件 ,使得此条带得以特异性扩增 ,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水解。通过对...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将豆科黄芪亚族 7属 9种及甘草亚族 1属 1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 ndh F和 psb A基因中一段约 3.1 kb的 DNA扩增出来 ,并摸索出一最佳的 PCR条件 ,使得此条带得以特异性扩增 ,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水解。通过对此扩增片段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的初步分析 ,认为利用 PCR扩增出的 DNA进行 RFLP分析来探讨植物的系统进化问题在中国现行条件下大有潜力 ,其方法简单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亚族 聚合酶链反应 RFLP 豆科
下载PDF
不同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频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毅 朱健华 +1 位作者 潘闽 王惠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国内外不同人群比较分布特征。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 16 8例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ApoE基因型。计算各基因型及等... 目的 :研究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并与国内外不同人群比较分布特征。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 16 8例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ApoE基因型。计算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ε2 / 2 =0 .6 0 % ;ε2 / 3 =11.90 % ;ε2 / 4 =1.2 0 % ;ε3 / 4 =10 .70 % ;ε3 / 3 =75 .0 0 % ;ε4 / 4 =0 .6 0 % ;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ε2 =7.14% ;ε3 =86 .31% ;ε4 =6 .5 5 %。频率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地区中国人群频率分布相似。中国人群ε3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 ,而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其他地区中国人群频率分布相似 ,但与欧美人群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频率分布特征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