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中白藜芦醇生物转化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肖苏尧 彭维 +4 位作者 李赟 农嘉仪 陈雪香 赵力超 曹庸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白藜芦醇的前体物质白藜芦醇苷在虎杖中含量较高,可通过微生物转化成白藜芦醇。论文采用添加有白藜芦醇苷的固体培养基,从虎杖内筛选能将白藜芦醇苷转化成白藜芦醇的内生菌,然后对筛选...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白藜芦醇的前体物质白藜芦醇苷在虎杖中含量较高,可通过微生物转化成白藜芦醇。论文采用添加有白藜芦醇苷的固体培养基,从虎杖内筛选能将白藜芦醇苷转化成白藜芦醇的内生菌,然后对筛选到的菌种进行鉴定。通过菌种形态学、显微镜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结果显示该菌种为卡门培尔青霉(Penicilliumcamember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白藜芦醇 生物转化 菌种筛选 卡门培尔青霉
下载PDF
虎杖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的综合提取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树兴 程丽英 杨大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2-635,共4页
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及大黄素进行了综合提取,通过各单因素实验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确定出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在超声波功率250 W,pH值为4,料液比为1:20,温度40℃下,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丙酮(两者体积比1:1,以下同)超声提取30... 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及大黄素进行了综合提取,通过各单因素实验及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确定出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在超声波功率250 W,pH值为4,料液比为1:20,温度40℃下,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丙酮(两者体积比1:1,以下同)超声提取30 min。提取得率白藜芦醇与大黄素分别为3.34%与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白藜芦醇 大黄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体外释药和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新春 侯世祥 +2 位作者 李文 李小英 周亚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考察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小肠最佳吸收部位及其吸收机制。方法:以动态透析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体外释药速率;以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 目的:考察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小肠最佳吸收部位及其吸收机制。方法:以动态透析法测定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体外释药速率;以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考察不同质量浓度(20,40,60,80μg·mL^(-1))的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行为。结果:药物的体外释放以对数正态分布方程拟合最好;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高于其他肠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在体外释放介质中可缓慢持续释药;在小肠回肠部位吸收较好,药物质量浓度对ka无影响,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纳米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促进白藜芦醇在小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纳米脂质体 吸收动力学 在体小肠吸收
下载PDF
白藜芦醇类似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雪莲 高军峰 +1 位作者 王小明 祝海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采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白藜芦醇类似物(Z)-2-(3,4-二甲氧苯基)-3-(4-二甲氨基苯基)丙烯腈(HCQ)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探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结果发现HCQ与HSA形成了基态配合物,HCQ主要结合于HS... 采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白藜芦醇类似物(Z)-2-(3,4-二甲氧苯基)-3-(4-二甲氨基苯基)丙烯腈(HCQ)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探讨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结果发现HCQ与HSA形成了基态配合物,HCQ主要结合于HSA的位点Ⅰ,与位点Ⅱ也有微量的结合,反应为自发的放热反应,其ΔH、ΔS、ΔG均小于零,二者之间的结合力为氢键或者范德华力,结合常数为104~105数量级。HCQ与HSA的结合使HSA构象发生变化,Trp-214所处的环境疏水性增加,使得其内源性荧光显著降低。说明合成的白藜芦醇类似物能够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类似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分析
下载PDF
白藜芦醇衍生物及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国良 耿春梅 刘湘永 《药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分类综述白藜芦醇衍生物和类似物的生理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其中包括羟基类似物及甲基化和酯类衍生物等。白藜芦醇衍生物和类似物与白藜芦醇一样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其中有些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均要强于白藜芦醇,故备受关... 分类综述白藜芦醇衍生物和类似物的生理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其中包括羟基类似物及甲基化和酯类衍生物等。白藜芦醇衍生物和类似物与白藜芦醇一样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其中有些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均要强于白藜芦醇,故备受关注,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衍生物 类似物 药理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HeLa细胞蛋白质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毅 卢德赵 +2 位作者 金丽丽 岳静 许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经磺基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筛选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效的白藜芦醇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有效白藜芦醇浓度对HeLa细胞周期...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经磺基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筛选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效的白藜芦醇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有效白藜芦醇浓度对HeLa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HeLa细胞经白藜芦醇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建立蛋白质组图谱,筛选白藜芦醇处理前后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作为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0μmol/L以上浓度白藜芦醇24小时对HeLa细胞的活性产生影响,将细胞阻滞在S期,诱导HeLa细胞的早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筛选出12个差异蛋白质,包括原肌球蛋白、细胞核糖核蛋白C、锌指蛋白、钙连接蛋白、微管蛋白β、热休克蛋白70、α烯醇化酶、丙酮酸激酶、雌激素受体β、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HeLa细胞经白藜芦醇处理后这些蛋白表达量均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参与调节细胞的转移分化、凋亡、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HELA细胞 蛋白质组 宫颈癌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同步荧光法分析红葡萄酒中微量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寒俊 吴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64,共3页
建立了一种应用同步荧光检测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检测条件对白藜芦醇荧光强度的影响。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Int(荧光强度)=19.70×Conc(浓度μg/mL)+13.98,相关系数r2=0.9987。白藜芦醇产生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mol/... 建立了一种应用同步荧光检测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检测条件对白藜芦醇荧光强度的影响。该方法的回归方程为Int(荧光强度)=19.70×Conc(浓度μg/mL)+13.98,相关系数r2=0.9987。白藜芦醇产生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mol/L~1.96×10-5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14×10-10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光谱 白藜芦醇 红葡萄酒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增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观辉 李建军 +3 位作者 张建青 彭友华 郑锦芬 张明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7期462-466,共5页
目的:确定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A375细胞,MTT比色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目的:确定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A375细胞,MTT比色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对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白藜芦醇能显著减少内皮素作用后黑素瘤细胞株A375骨桥蛋白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白藜芦醇作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素受体(ETR-B)下调骨桥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黑素瘤 内皮素-3 A375 骨桥蛋白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花生根中白藜芦醇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臣 唐长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3期247-248,250,共3页
为建立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了试验,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18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306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表明,白藜... 为建立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了试验,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18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306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进样量在0.2~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 215.3X-65.647,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为0.97%。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花生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花生根 白藜芦醇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氧化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孙颖 黄明亮 王华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元酚类植物抗毒素,广泛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白藜芦醇含有活性较强的酚羟基,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大量体内体外试验表明,白藜芦醇在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等生理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元酚类植物抗毒素,广泛分布在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白藜芦醇含有活性较强的酚羟基,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大量体内体外试验表明,白藜芦醇在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等生理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综述白藜芦醇结构与抗氧化的关系、抗氧化机理和效果以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藜芦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抗氧化性 自由基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甜菊甙-白藜芦醇复合体系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晓泉 王丽英 +2 位作者 万芝力 王金梅 袁杨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活性物质,但难溶于水的性质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下降。本研究通过利用甜菊甙(Stevioside,STE)的增溶特性来提高RES在水中的溶解性,并对增溶后的STE-RES复合体系的粒度及...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活性物质,但难溶于水的性质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下降。本研究通过利用甜菊甙(Stevioside,STE)的增溶特性来提高RES在水中的溶解性,并对增溶后的STE-RES复合体系的粒度及形态﹑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培养30 min处理下,随着STE浓度的增加,RES在水中的溶解性成线性增加,在STE浓度为10%(m/V)时,RES的水溶性可提高到2.55±0.06 mg/mL。同时,处理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RES的水溶性。粒度及形态分析结果显示RES和STE形成了粒度约为4.70±0.24 nm的纳米胶束复合体系。增溶后的STE-RES体系经冻干复溶后,在水及模拟胃肠液生理环境下经12 h培养后仍可稳定存在。此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TE增溶的RES仍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且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甜菊甙 增溶 稳定性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工艺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润天 周巾英 +2 位作者 刘光宪 朱雪晶 冯健雄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62,共4页
为优化超声波提取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得出了提取温度、液料比值及提取时间对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得率有较大的影响,并以白藜芦醇的得率为响应值,得到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 为优化超声波提取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得出了提取温度、液料比值及提取时间对花生红衣中白藜芦醇的得率有较大的影响,并以白藜芦醇的得率为响应值,得到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值14.96 m L/g,提取时间63.60 min,提取温度49.56℃,溶剂体积分数75%,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超声波 花生红衣 白藜芦醇
原文传递
发芽提高花生中主要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含量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淑莹 刘国琴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8,共9页
以粤油13号花生为原料进行25℃避光发芽7 d实验,探究白藜芦醇(苷)、生育酚、植物甾醇和多酚等主要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合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价油脂营养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能显著提高花生中白藜芦醇(苷)、生育酚、植物甾... 以粤油13号花生为原料进行25℃避光发芽7 d实验,探究白藜芦醇(苷)、生育酚、植物甾醇和多酚等主要脂溶性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合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价油脂营养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能显著提高花生中白藜芦醇(苷)、生育酚、植物甾醇及多酚的总量(p<0.05),分别为未发芽花生的4.71、3.25、2.27、2.74倍,强化了花生的营养价值。其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α-生育酚、δ-生育酚、β-谷甾醇及豆甾醇最高能达到未发芽花生的5.94、2.96、5.98、8.64、1.96、2.80倍。虽然花生发芽过程中脂肪含量显著下降21.39%,但含油量仍符合油料要求,且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能保持花生油脂的质量。同时,本文对发芽过程中花生的黄曲霉毒素B_1含量进行监测,结果均未检出(方法检出限为1μg/kg),符合安全标准,为花生芽的食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芽 发芽 白藜芦醇(苷) 脂溶性营养物质 脂肪酸组成 黄曲霉毒素B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