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ietary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epatic Protein Metabolism in Early-Weaned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Piglets 被引量:1
1
作者 YAO Ying YU Bing +4 位作者 CHEN Dai-wen TIAN Gang MAO Xiang-bing ZHENG Ping LIU Jing-b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62-868,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olic acid on growth performance, hepatic protein metabolism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early-weaned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 piglets, 2...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olic acid on growth performance, hepatic protein metabolism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early-weaned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GR) piglets, 24 male (Durocx (LandracexYorkshire)) weaned (14-d-old) IUGR pigle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treatments with 8 replicates of 1 piglet per replicate. The piglets in each treatment were fed basal diet supplementation with either 0 (control), 5 and 10 mg kg^-1 folic acid. The trial lasted for 21 d. Dietary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reduced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DFI) (P〈0.05). In addition, the average daily gain (ADG) in 10 mg kg^-1 folic aci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and the ratio of feed:gain (F/G) increased slightly (P〉0.05). Serum folic aci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P〈0.01) with increasing folic acid inclusion, however, serum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Enhanced serum urine nitrogen (SUN) and diminished serum total protein (TP) as well as liver TP content were observed in 10 mg kg^-1 folic acid group (/'〈0.05). 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an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in liver were respectively tended to reduce (P=0.06) an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P〈0.05) in 10 mg kg1 group, in compared with 5 mg kg1 group. However,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RNA abundance of IGF- 1 and m-T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upplementation with 10 mg kg-I folic acid impaired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epatic protein metabolism of early-weaned IUGR piglets while 5 mg kg-~ folic acid enriched diet exerted limited positiv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ic acid growth performance protein metabolism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PIGLET
下载PDF
Effects of Maternal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Hepatic Apopt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s between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and Normal Body Weight Piglets 被引量:1
2
作者 BingYu JingboLiu YingYao DaiwenCh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2010年第2期93-100,共8页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 GR) cause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meth- ylation status of genes related to cell apoptosis com- pared with normal body weight (NBW) piglets. Thus, the objective o...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IU- GR) cause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meth- ylation status of genes related to cell apoptosis com- pared with normal body weight (NBW) piglets. Thu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 ine the effects of maternal dietary folic acid supple- mentation on genes expression profile for hepatic ap- optosis in IUGR and NBW piglets. Twenty four York- shire gilts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one of the two diets : control ( C, folic acid 1.3 mg/kg) or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 FS, folic acid 30 mg/kg) after mat- ing. Gene expressions in liver samples were deter- mined and revealed that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p53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 and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 (CDKN1A) were up-regulated in IUGR piglets compared with NBW pig- lets fed C diets,but could be reversed by maternal fo- 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The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erine-protein Ki- nase-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 ,and Cad- herin-associated protein-beta-catenin 1 ( CTNNB1 ) were influenced by maternal folic acid supplementa- tion significantly, but were not influenced by birth weight. Expression of p53 binding protein-MDM-2 ( MDM-2 ) remained unchanged.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aternal folic acid supple- mentation could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genes related to apoptosis in IUGR and NBW piglets, which might facilitate their postnatal health and growth perform- al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folic acid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PIGLETS
下载PDF
A NEW SYNERGIST FOR INTUMESCENT FLAME RETARDANT POLYPROPYLENE 被引量:4
3
作者 Qiang Wu Bao-jun Q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cience and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7-380,共4页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ilicotungstic acid (SiW12) as a catalyst in the phosphorus-nitrogen compounds AM-based intumescent flame-retardant (IFR) polypropylene (PP) were studied using the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I...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ilicotungstic acid (SiW12) as a catalyst in the phosphorus-nitrogen compounds AM-based intumescent flame-retardant (IFR) polypropylene (PP) were studied using the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I), the UL-94 test,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real tim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LRS). The LOI data show that SiW12 added to PP/IFR systems has a synergistic FR effect with an IFR additive named AM. The TGA data show that SiW12 apparently increas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P/IFR systems at high temperature (T > 500degreesC). The FTIR results provide the positive evidence that IFR can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P and SiW12 can induce a higher rate of formation of phosphor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The LRS measuremen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carbonaceous microstructures. In short, a suitable amount of SiW12 (1.5 wt%) exerts synergistic effects with the IFR by increasing the LOI value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charred structures on the burning PP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tungistic acid synergistic effect intumescent flame retardant POLYPROPYLENE
下载PDF
强缓速低摩阻低伤害纳米均相缓速酸
4
作者 崔波 冯浦涌 +4 位作者 荣新明 姚二冬 王顺 周福建 吴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0,437,共10页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乳化酸高摩阻、稠化酸聚合物残渣伤害问题,首先通过拟三元相图,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助表面活性剂(醇)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然后将20%盐酸、5%纳米乳液、0...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乳化酸高摩阻、稠化酸聚合物残渣伤害问题,首先通过拟三元相图,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助表面活性剂(醇)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然后将20%盐酸、5%纳米乳液、0.1%减阻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功能型添加剂混合制得纳米均相缓速酸。采用旋转岩盘仪、扫描电镜、EDS能谱仪、电导率仪、粒度分析仪、界面张力仪、润湿角测定仪、摩阻仪、酸蚀裂缝导流仪、岩心流动仪等评价了纳米均相缓速酸的性能,分析了缓速机理、高酸蚀裂缝导流机理和溶垢机理。结果表明,纳米均相缓速酸是一种内相为油、外相为酸的纳米均相分散体系,粒径分布为8~100 nm;其具备强缓速(缓速率大于90%)、低摩阻(降阻率大于75%)、低黏、低伤害和高酸蚀裂缝导流性能;可同时溶解有机垢和无机垢,对沥青和碳酸盐岩的溶解率分别为6.91%和100%;可解除储层乳化、水锁、润湿改性伤害。纳米均相缓速酸通过带负电纳米乳液吸附在带正电灰岩表面,建立酸岩“隔离屏障”,实现强缓速;通过差异化酸蚀及黏性指进,实现高酸蚀裂缝导流;通过纳米乳液特殊的油水互溶结构,实现有机垢和无机垢的同时解除。该体系在海上油田现场成功应用,增产效果显著,对碳酸盐岩储层深部改造及多重伤害解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缓速酸 纳米乳液 强缓速 低摩阻 低伤害 碳酸盐岩
下载PDF
不同吸附基团对低黏吸附型缓速剂的影响
5
作者 全红平 廖笔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135,共7页
低黏吸附型缓速剂主要依靠吸附单体吸附在岩石表面形成保护膜来实现缓速效果,而不同类型的吸附单体之间性能差异大。利用丙烯酰胺(AM)、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2400)、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十四烷基马来酰胺(C14MA)分别制... 低黏吸附型缓速剂主要依靠吸附单体吸附在岩石表面形成保护膜来实现缓速效果,而不同类型的吸附单体之间性能差异大。利用丙烯酰胺(AM)、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2400)、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十四烷基马来酰胺(C14MA)分别制备一种主要靠APEG-2400吸附的缓速剂AAM(AM/APEG-2400/C14MA)和另一种靠DMC吸附的缓速剂ADM(AM/DMC/C14MA)。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合成方案,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表征缓速剂分子结构;对2种缓速剂的缓速性能进行评价,利用XPS、SEM、AFM对岩样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50℃和80℃条件下,质量浓度为9 000 mg/L的AAM和ADM型缓速酸均保持在低黏状态,AAM型缓速酸缓速性能更好,在岩石表面形成的吸附膜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缓速酸 碳酸盐岩 吸附 非离子单体 阳离子单体
下载PDF
全生物质单组份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实验设计
6
作者 靳艳巧 曹静 +1 位作者 胡礼波 熊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该文以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制备了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并将其加入聚乳酸中制备了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能够显著提高聚乳酸的阻燃性能和抗熔滴性能,且热稳定性良好。该实验涉及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成型加工、性能测试、结构... 该文以生物质材料作为原料制备了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并将其加入聚乳酸中制备了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能够显著提高聚乳酸的阻燃性能和抗熔滴性能,且热稳定性良好。该实验涉及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成型加工、性能测试、结构表征等专业知识,可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阻燃机理,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测试与分析,有利于他们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实验 生物质 聚乳酸 阻燃
下载PDF
二苯基磷酸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耐热阻燃性能研究
7
作者 葛铁军 孙雨 +1 位作者 唐恺鸿 灵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79,共5页
以苯酚、甲醛水溶液、二苯基磷酸为原料,制备了二苯基磷酸改性酚醛树脂(PPR)。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PPR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PR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PPR的最佳固化工艺为100... 以苯酚、甲醛水溶液、二苯基磷酸为原料,制备了二苯基磷酸改性酚醛树脂(PPR)。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PPR的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PR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PPR的最佳固化工艺为100℃固化2h,130℃固化2h,150℃固化1h。通过热重分析(TG)、维卡软化点测试了PPR的耐热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测试了PPR的阻燃性能。测试了PPR的拉伸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当二苯基磷酸用量为苯酚质量的14%时,PPR的综合性能最优,残炭率、极限氧指数、维卡软化点、拉伸剪切强度相比于普通酚醛树脂(PR)分别提高了17.4%、5%、29.5%、54.7%,UL94垂直燃烧达到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二苯基磷酸 耐热性 阻燃性
下载PDF
界面阻燃化玻璃纤维协同聚磷酸铵增强阻燃聚乳酸 被引量:2
8
作者 阮阳阳 陈小随 +1 位作者 张爱清 钱立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839,共11页
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短切玻璃纤维(GF)进行氨基化处理,得到表面富含氨基的GF-KH550,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和催化剂、POCl_(3)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反应单体,在GF-KH550表面原位聚合,获得超支化聚磷酰胺界面阻燃化玻璃纤维(G... 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短切玻璃纤维(GF)进行氨基化处理,得到表面富含氨基的GF-KH550,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和催化剂、POCl_(3)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反应单体,在GF-KH550表面原位聚合,获得超支化聚磷酰胺界面阻燃化玻璃纤维(GF@HBPN),采用FTIR、XPS、SEM、TGA对其进行了表征。GF-KH550、GF@HBPN单独或与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剂用于聚乳酸(PLA)复合材料(GF-KH550/PLA、GF@HBPN/PLA、APP/GF@HBPN/PLA)的制备。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和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PLA相比,GF-KH550/PLA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但GF的“烛芯效应”严重恶化了其燃烧性能;GF@HBPN/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也有提高,且燃烧过程中GF表面形成的界面残炭抑制其“烛芯效应”,改善了其燃烧性能(UL-94V-2),但不足以达到理想阻燃效果。当APP质量分数10%、GF@HBPN质量分数为3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10%APP/30%GF@HBPN/PLA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6.8%±0.2%、垂直燃烧等级为UL-94V-0级,且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和平均有效燃烧热比PLA分别下降了31.39%、23.57%和18.80%,显示出优异的火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磷酰胺 玻璃纤维 聚乳酸 阻燃 烛芯效应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Gaussian、ECOSAR模型的紫外/次氯酸体系降解含卤阻燃剂的产物预测与毒性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志磊 范勇杰 +3 位作者 陈洁洁 杨婧 吴春山 孙启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含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难降解且具有生物毒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部分含卤阻燃剂会残留在水体并排放到水环境造成累积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亟需探寻有效的降解去毒方法.本研究通过Gaussian与ECOSAR模型预测了四氯双... 含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难降解且具有生物毒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部分含卤阻燃剂会残留在水体并排放到水环境造成累积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亟需探寻有效的降解去毒方法.本研究通过Gaussian与ECOSAR模型预测了四氯双酚A(TCBPA)、四溴双酚A(TBBPA)、十溴二苯乙烷(DBDPE)等3种典型含卤阻燃剂在紫外/次氯酸(UV/Cl)体系中的光催氧化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结果表明,UV/Cl体系中的含氯自由基(RCS)与羟基自由基(·OH)易攻击阻燃剂分子结构上键能较低、Fukui指数较高的位点,促使C—Cl键、C—Br键、C—C键等因为受到攻击而断裂,进而降解阻燃剂.同时,利用ECOSAR模型评估发现降解产物的急性毒性LC_(50)-96 h均低于100 mg·L^(-1),佐证了UV/Cl体系对含卤阻燃剂降解的有效性,并降低其环境危害.因此,采用Gaussian计算、ECOSAR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便捷地预测阻燃剂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特征,为深入揭示UV/Cl体系光催氧化降解含卤阻燃剂机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N Fukui指数 ECOSAR模型 含卤阻燃剂 紫外/次氯酸 生物毒性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阻燃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婷 邵煜然 +1 位作者 杜春贵 杨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4,40,共6页
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是一类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水性涂料,由于具有耐光性、耐候性、耐热性良好且环保无毒的特点,在汽车、家具、建筑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利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阻燃涂料的研究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得到了木材、家具、... 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是一类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水性涂料,由于具有耐光性、耐候性、耐热性良好且环保无毒的特点,在汽车、家具、建筑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利用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阻燃涂料的研究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得到了木材、家具、建筑、钢材阻燃等领域有关学者的高度关注。简述了水性丙烯酸阻燃涂料的阻燃机理,从原料配比、原料种类、反应温度三方面阐述了水性丙烯酸阻燃涂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并对其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丙烯酸 涂料 阻燃 工艺 进展
下载PDF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瀚文 安世杰 +2 位作者 徐菲 马文静 朱志国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为了探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进展情况,梳理了近年来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类材料阻燃性研究的文献,重点综述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情况。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含磷复合协效阻燃体... 为了探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进展情况,梳理了近年来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高分子类材料阻燃性研究的文献,重点综述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情况。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含磷复合协效阻燃体系和添加生物质阻燃剂两类,聚乳酸的阻燃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磷系阻燃体系、磷-氮协同阻燃体系、膨胀型阻燃体系和添加生物质阻燃剂等。通过总结和分析各阻燃方法的发展状况,认为:含磷有机化合物或者磷-氮协同型阻燃剂仍然是行之有效且普遍采用的阻燃添加剂,但是这些物质的存在对于生物降解性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强化全生物质阻燃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重点平衡阻燃性、生物降解性与加工-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推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绿色阻燃技术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分子 化学合成法 脂肪族聚酯 阻燃改性 阻燃聚乳酸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下载PDF
涤纶织物全生物基阻燃抗熔滴涂层的构建
12
作者 李好帅 郑兆临 +3 位作者 刘雁雁 王宏阳 罗丽娟 郑振荣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为赋予涤纶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抗熔滴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壳聚糖/植酸(CS/PA)全生物基阻燃抗熔滴涂层整理,并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表面形貌、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燃烧性能、白度及... 为赋予涤纶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抗熔滴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层层自组装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壳聚糖/植酸(CS/PA)全生物基阻燃抗熔滴涂层整理,并对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表面形貌、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燃烧性能、白度及其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织物表面均匀沉积了CS/PA涂层,极限氧指数由21.0%升高至28.3%,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在垂直燃烧测试中织物能够自熄且无熔滴,损毁长度由16.0 cm降低为7.6 cm;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得到改善,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52.0%,总热释放量下降33.3%;CS/PA涂层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整理后涤纶织物白度下降了2.5%,为利用环保和无有机溶剂方法制备全生物基阻燃抗熔滴涤纶织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生物基 阻燃 植酸 壳聚糖 层层自组装
下载PDF
含P/N/Si木质素基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聚乳酸
13
作者 宋艳 杨晓涵 +2 位作者 林肯 单雪影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以碱木质素(Lig)为原料,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9,10-二氢-9-氧-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改性剂,通过三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含磷、氮、硅元素的木质素基阻燃剂(FR-Lig)。热失重分析表明,与Lig相比,FR-Lig在空气中具有... 以碱木质素(Lig)为原料,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9,10-二氢-9-氧-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改性剂,通过三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含磷、氮、硅元素的木质素基阻燃剂(FR-Lig)。热失重分析表明,与Lig相比,FR-Lig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成炭能力,其T5%提高了45℃,550℃时的残留量由1.8%提高到31.6%。然后将FR-Lig用于制备全生物基阻燃聚乳酸复合材料(FR-Lig/PLA),对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R-Lig的加入可提高PLA的阻燃性能,当添加量为20%时,LOI值可增加至27.5%,垂直燃烧Ul-94过V-0级;即使质量分数10%的加入,也可使PLA的LOI值增加2个数值,UL-94由无等级提高至V-2级,对应PLA的拉伸强度为41.8 MPa,与纯PLA相比,冲击强度可提升约60%;而且,FR-Lig/PLA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耐火性能和抑烟能力得到了提升。此外,残炭的表征及PLA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表明,气相阻燃和凝聚相阻燃在PLA中共同发挥作用,以后者为主,并提出了可能的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生物基阻燃剂 聚乳酸 阻燃性能 热稳定性能
下载PDF
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羽佳 王喜明 +1 位作者 姚利宏 胡建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环保、可生物降解、力学性能较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材料”。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发对于提升复合材料附加值、拓宽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述了植物纤...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环保、可生物降解、力学性能较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材料”。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发对于提升复合材料附加值、拓宽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述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在阻燃、耐候、隔音、保温隔热、抗菌、色彩以及抗静电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阻燃剂、抗老化剂、保温剂、抗菌剂、颜料以及导电填物等功能型助剂选择、内在功能性机理解析、产业化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功能多样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聚乳酸 功能型复合材料 阻燃性 耐老化性
下载PDF
壳聚糖/明胶/植酸复合阻燃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令顺 李承禹 +2 位作者 雒翠梅 徐文妍 母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22,共11页
【目的】为提高木材的阻燃性能,扩展生物基阻燃材料在木材中的应用,制备壳聚糖/明胶/植酸全生物基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并且探索其在木材上的应用性能。【方法】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物质,水为溶剂,按照壳聚糖、明胶和植酸质量比3∶2∶(0... 【目的】为提高木材的阻燃性能,扩展生物基阻燃材料在木材中的应用,制备壳聚糖/明胶/植酸全生物基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并且探索其在木材上的应用性能。【方法】以壳聚糖和明胶为成膜物质,水为溶剂,按照壳聚糖、明胶和植酸质量比3∶2∶(0~1.5)制备可膨胀复合阻燃涂料;将其涂覆于木材表面后制备木材的阻燃涂层(CGPx)。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涂层的形貌结构以及元素分布;使用铅笔硬度仪和附着力检测评估涂层的硬度以及附着力;采用热重测试、可燃耐火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综合评估处理材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残炭的形貌结构和元素分布,并分析阻燃机理。【结果】CGPx在木材上表现出优良的附着力和硬度,其中CGP1.5组附着力等级达到1级,铅笔硬度达到7H。CGPx木材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其中CGP1.5组残炭率达到44.2%。在可燃耐火测试中,CGPx木材表现出优异的耐火性能。在锥形量热测试中,CGP1.5组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了34.3%,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推迟至284 s,总热释放量下降了15.5%,CO和CO_(2)释放速率也有所降低,同时火灾指数为0.189,火焰增长指数为0.708。木材的阻燃性能得到增强。【结论】使用全生物基阻燃涂料涂覆木材的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木材的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丰富了绿色可持续的木材阻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涂料 壳聚糖 明胶 植酸 生物基阻燃涂料 速生杨木
下载PDF
硼酸锌对腐植酸基膨胀型防火涂层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同兵 邵文龙 肖飞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2-15,I0001,共5页
用生物质腐植酸(HA)、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及硼酸锌(ZB),通过复配混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膨胀涂层,并将其应用于钢结构防火处理。经热重分析(TGA)确定了各防火涂层的热稳定性,经锥形量热测试对其阻燃防火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 用生物质腐植酸(HA)、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及硼酸锌(ZB),通过复配混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膨胀涂层,并将其应用于钢结构防火处理。经热重分析(TGA)确定了各防火涂层的热稳定性,经锥形量热测试对其阻燃防火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将2%的ZB替代APP-MEL-HA膨胀组分的涂层(C4)表现出最佳的防火性能,其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THR)分别为53.2 kW/m^(2)和22.7 MJ/m^(2),与对照环氧涂层(C1)相比,分别降低了86%和61%,残炭量达到30.3%。通过对锥形量热残炭、SEM图像及拉曼结果分析揭示了其作用机制。APP、MEL、HA和ZB的组合促进了钢板表面形成连续且致密的墨化膨胀炭层,有效阻止了热量的传递,从而提高了膨胀型涂层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腐殖酸 膨胀阻燃 硼酸锌 防火涂层
下载PDF
生物基共混阻燃聚乙烯醇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晓钰 赵洁云 +3 位作者 叶子茵 张永利 谭伟 任元林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聚乙烯醇(PVA)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降解等特性而在纺织、医疗卫生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其极易燃烧的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开发阻燃PVA意义重大。具有无毒、绿色环保等优点的生物基阻燃剂近年来备受青睐,有着良好的发展前... 聚乙烯醇(PVA)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可降解等特性而在纺织、医疗卫生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其极易燃烧的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开发阻燃PVA意义重大。具有无毒、绿色环保等优点的生物基阻燃剂近年来备受青睐,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多糖类、多酚类、植酸等生物基材料共混在PVA阻燃改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通过对比阻燃指标参数,分析了不同生物基材料阻燃效率的差异,最后对生物基材料应用于PVA阻燃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生物基阻燃剂向低成本、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生物质 多糖 多酚 植酸 阻燃
下载PDF
多元复配阻燃剂对水性漆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余思柳 蒋宇 +3 位作者 黄艳丽 刘志林 殷建新 郝晓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6,共8页
研究旨在提高木制品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威胁。通过选择聚磷酸铵(APP)、四水八硼酸二钠(DOT)和硼酸硼砂(BABX)作为多元复配阻燃剂,探究不同阻燃剂间复配后的协同阻燃机制。试验以桉木单板为基材,制备阻燃型水性漆并进行阻燃测试。单因... 研究旨在提高木制品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威胁。通过选择聚磷酸铵(APP)、四水八硼酸二钠(DOT)和硼酸硼砂(BABX)作为多元复配阻燃剂,探究不同阻燃剂间复配后的协同阻燃机制。试验以桉木单板为基材,制备阻燃型水性漆并进行阻燃测试。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阻燃剂的优化添加量区间,响应面设计试验分析了三种阻燃剂交互协同作用对阻燃和抑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PP、DOT、BABX的添加均能减小燃烧半径,且APP效果最好,BABX次之;APP与DOT、BABX的协同作用能增加初烟时间,DOT与BABX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烟雾产生。模型预测的最优配比为APP2.96%、DOT5.89%、BABX4.4%,验证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表明模型具有良好可靠性。此外,阻燃剂的添加对涂料的漆膜强度影响不大。该研究为制备高效、环保的阻燃涂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型水性漆 聚磷酸铵 四水八硼酸二钠 硼酸硼砂 协同阻燃
下载PDF
改性芳纶纤维增强三元乙丙橡胶阻燃材料的性能
19
作者 鹿寒冰 晏欢 +3 位作者 周苏 苏路遥 许兰威 王鹤 《弹性体》 CAS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利用多巴胺自聚、硅烷偶联剂的接枝反应以及植酸(PA)、三价铁离子(Fe^(3+))之间的络合反应对芳纶纤维(AF)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制备改性芳纶纤维AF-Si-P、AF-Si-P-Fe,并且考察了芳纶纤维改性前后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 利用多巴胺自聚、硅烷偶联剂的接枝反应以及植酸(PA)、三价铁离子(Fe^(3+))之间的络合反应对芳纶纤维(AF)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制备改性芳纶纤维AF-Si-P、AF-Si-P-Fe,并且考察了芳纶纤维改性前后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和未改性AF相比,两种改性AF的表面粗糙度提高,高温成炭能力增强,两种改性AF填充EPDM混炼胶的加工安全性、硫化程度均提高,硬度和撕裂强度提高。与空白样相比,AF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峰值热释放速率,延长引燃时间,增加残余质量,而AF经过改性后,阻燃效果进一步提升,其中AF-Si-P-Fe表现出对EPDM硫化胶优异的抑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芳纶纤维 聚多巴胺 植酸 阻燃性能
下载PDF
聚乳酸/有机磷共混纤维阻燃改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中碧 徐启贤 +3 位作者 翟奕姗 张志浩 俞森龙 朱美芳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8期4-11,共8页
针对聚乳酸(PLA)易燃烧的缺点,选择高效绿色脂肪族有机磷(OP)为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与熔纺成形技术制备PLA-OP复合材料及纤维,全面分析了OP对PLA-O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阻燃机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OP与PLA具有... 针对聚乳酸(PLA)易燃烧的缺点,选择高效绿色脂肪族有机磷(OP)为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与熔纺成形技术制备PLA-OP复合材料及纤维,全面分析了OP对PLA-O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阻燃机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OP与PL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PLA-O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良好,完全满足高温熔融加工要求;同时,OP可显著提升PLA的阻燃性能,当OP质量分数为4%时,材料垂直燃烧等级由纯PLA的NR等级提升至V-1等级,极限氧指数由纯PLA的22.6%提升至29.1%。由热失重-红外联用、扫描电镜与拉曼光谱分析可知:OP兼具气相阻燃与凝聚相阻燃作用,其在高温燃烧过程中起到催化成炭、捕捉高活性自由基、降低挥发性可燃物浓度等作用,最终有效提升PLA阻燃性能。此外,PLA-4OP熔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6cN/dtex,满足绝大部分终端使用要求,这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有机磷阻燃剂 物理共混 阻燃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