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ention mechanism of phenol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by cellulose acetate filters 被引量:1
1
作者 WEN Jianhui LI Jun +3 位作者 DU Wen SUN Zhiwei WANG Shitai ZHONG Kejun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4-24,共11页
To understand the retention mechanism of phenol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by cellulose acetate(CA)filters,the phenol filtration efficiency,the phenol distribution in the gas phase and particulate phase during filt... To understand the retention mechanism of phenol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by cellulose acetate(CA)filters,the phenol filtration efficiency,the phenol distribution in the gas phase and particulate phase during filtration and the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ter for both the gas phase and particulate phenol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bound phenol as a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size was examined.The ratio of phenol transferring from the particulate phase to the gas phase during smoke flowing through the CA filter were studied.Retention mechanisms for phenol in the gas phase as well as particulate phase phenol in the filter and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phenol were proposed.Phenol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igarette filter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retention mechanisms and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1)Comparing with nicotine and the other particulate bound smoke constituents,CA filter exhibited a certain retention selectivity for phenol.2)Although phenol was mainly bound to the particulate phase of the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about 35% of gas phase phenol was found at the tobacco end of the filter,whilst this dropped to approximately 0 at the mouth end of the filter,mostly by selective chemical adsorption.3)The weighted average smoke particle size and particulate phenol was 0.44 and 0.38 pm,respectively.The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filter to particulate phenol was near 40%.4)About 19% of particulate bound phenol transferred to gas phase when smoke passing the filter,and was selectively adsorbed.5)The overall 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A filter for phenol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was 68.7%,with-7.7% variation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phenol during the filtration process and the selective retention with varying particle size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A filter in product designs reduces harmful constituents such as phenolic compounds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Phenol: PHASE transition Selective adsorption retention mechanism Gas phase Particulate PHASE
下载PDF
泰乐菌素在黄土中的吸附持留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哲炜 蒋煜峰 +4 位作者 何蕊 吴嘉丽 张晓珍 刁静茹 吴应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6-2019,共14页
兽药抗生素(Veterinary antibiotics,VAs)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极易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探究VAs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对于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VAs的污染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兽药泰乐菌素(Tylosin,TYL)为目标污染物,采... 兽药抗生素(Veterinary antibiotics,VAs)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极易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探究VAs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对于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VAs的污染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兽药泰乐菌素(Tylosin,TYL)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平衡实验法探讨其在3种不同类型黄土(灰钙土、棕黄土和黄绵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关键环境因素(温度、初始浓度、pH、离子强度等)对TYL吸附持留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YL在3种黄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均在120 min内,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5),吸附热力学过程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R^(2)>0.985),表明黄土有机质疏水分配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对TYL的吸附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土壤黏粒含量和pH也有一定影响。此外,解吸实验结果显示,解吸滞后系数(HI)在0.270~0.573之间,且解吸量始终大于50%,表明TYL吸附的不可逆性较低,在土壤中表现出的滞后现象不明显,容易解吸,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威胁。随TYL初始浓度的增加,其在3种黄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吸附容量也随之增大。吸附体系为酸性时有助于土壤对TYL的吸附;吸附体系为碱性时,灰钙土、棕黄土和黄绵土由于静电引力减弱,导致其对TYL的吸附量分别由0.264、0.341、0.289 mg/g显著降至0.105、0.077、0.078 mg/g。相对于K^(+)、NH_(4)^(+),高价态离子(如Ca^(2+)、Mg^(2+))及浓度较高离子的存在对TYL的吸附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显示,黄土对TYL的吸附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容量有关,其主要吸附机制是阳离子交换作用和疏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乐菌素 黄土 吸附持留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粉煤灰对废水中铜的高效吸附模型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汪凯 梁旭华 +1 位作者 耿翼鹏 韩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为吸附剂,采用常规吸附和高效吸附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铜。当初始铜浓度10 mg/L,粉煤灰投加量0.5 g/L时,反应20 min可达吸附平衡,吸附量为15.58 mg/g,解吸附率仅为0.12%,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基于以上特征... 以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为吸附剂,采用常规吸附和高效吸附工艺去除废水中的铜。当初始铜浓度10 mg/L,粉煤灰投加量0.5 g/L时,反应20 min可达吸附平衡,吸附量为15.58 mg/g,解吸附率仅为0.12%,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基于以上特征,建立了高效吸附工艺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实验获得模型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高效吸附实验结果表明:10个周期的出水铜浓度基本保持恒定,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可较准确的预测出水铜浓度。工艺的滞留因子越小,铜浓度越低。当滞留因子为0.25时,粉煤灰对铜吸附量为19.62 mg/g,与传统吸附相比提高了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高效吸附 滞留因子
下载PDF
城市生态园林绿植规划对区域空气污染控制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李慧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88-90,95,共4页
区域空气污染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影响范围,提出城市生态园林绿植规划对区域空气污染控制的作用研究。在分析研究区域概况基础上,获取北京植物园、大兴工业区、五环高速路等采样点的日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含量时空特征,... 区域空气污染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影响范围,提出城市生态园林绿植规划对区域空气污染控制的作用研究。在分析研究区域概况基础上,获取北京植物园、大兴工业区、五环高速路等采样点的日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含量时空特征,根据不同树种对生态园林绿植对区域空气污染控制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园对空气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好,五环高速路对空气污染的控制效果较差;油松对空气污染吸附能力较好,白皮树次之,杨树和银杏树吸附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气污染控制 城市生态园林绿植规划 绿植林缘内距 净化率 吸附滞纳能力
下载PDF
党参多糖的大孔树脂纯化及其美白、吸湿保湿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詹梦茹 王彦斌 +1 位作者 康淑荷 罗兴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8,共10页
基于静态实验,比较了14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S-8、ADS-F8、LSA-21、LSA-10、HP-20、ADS-17、NKA-9、DM130、AB-8、X-5、H103、D101、XAD-8和DA201对党参多糖的纯化效果,优选出较佳树脂ADS-F8进行动态吸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 基于静态实验,比较了14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S-8、ADS-F8、LSA-21、LSA-10、HP-20、ADS-17、NKA-9、DM130、AB-8、X-5、H103、D101、XAD-8和DA201对党参多糖的纯化效果,优选出较佳树脂ADS-F8进行动态吸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蛋白质脱除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党参多糖的工艺条件,并对纯化后的党参多糖进行美白活性、吸湿和保湿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 g/L、洗脱液体积150 mL、流速100 mL/h、上样量150 mL,此条件下纯化的综合评分为(73.12±0.06)%(n=3),与预测值73.02%接近。纯化多糖具有良好的美白活性,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3.20 g/L,与美白剂苯乙基间苯二酚的抑制作用相当;对二酚酶的IC_(50)值为7.96 g/L,高于苯乙基间苯二酚的0.73 g/L;当空气湿度为43%时,纯化多糖表现出较强的吸湿性,12 h的吸湿率最高,达123.01%;纯化多糖、粗多糖及其与甘油体积比1∶1混合物在4种空气湿度下均具有较高的保湿性,特别是混合物的保湿性更佳,12 h内的保湿率达到99.95%,保湿性能明显优于纯化多糖和粗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响应面法 美白活性 吸湿性 保湿性
下载PDF
不同年限稻田红壤发生层土壤磷的固持容量及其释放潜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牛犇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4-1736,共13页
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中期稻田(MP)、新稻田(NP)与老稻田(OP)的发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解吸实验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稻田红壤各发生层土壤磷的固持能力(PSI)、最大固持容量(MCSP)及释放潜能的变化差异与影响因子,明... 以江西鹰潭孙家典型红壤小流域中期稻田(MP)、新稻田(NP)与老稻田(OP)的发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吸附-解吸实验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稻田红壤各发生层土壤磷的固持能力(PSI)、最大固持容量(MCSP)及释放潜能的变化差异与影响因子,明确了固定态磷的释放机制与流失风险。结果表明:随发生层深度的增加,稻田红壤PSI及MCSP逐渐增大,二者变化分别为:MP>NP>OP与NP>MP>OP;但稻田红壤发生层中电性吸附态磷(CaCl_(2)-P)及OP剖面专性吸附态磷(EDTA-P)逐渐降低,而MP剖面和NP剖面的EDTA-P以及稻田红壤发生层的残留态磷(Red-P)则相反;OP剖面发生层CaCl_(2)-P与EDTA-P的比值随发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MP和NP剖面。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磷、pH和铁铝氧化物之间相互作用且协同调控着稻田红壤的磷吸附位点数量及其吸附-解吸能力。稻田红壤水耕层(Ap层)土壤吸磷能力弱、释磷能力强,土壤磷流失风险大;而氧化还原层(Br)和母质层(C)土壤吸磷能力强、释磷能力弱,土壤磷固持容量大。与新稻田和中期稻田剖面相比,老稻田发生层土壤中吸附态磷更难以向专性吸附态磷及残留态磷转化,土壤磷流失风险相对较大,需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红壤 磷吸持指数 磷固持容量 吸附-解吸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Gas storage in shale pore system:A review of the mechanism,control and assessment 被引量:1
7
作者 Yue Feng Xian-Ming Xiao +3 位作者 En-Ze Wang Ping Gao Chen-Gang Lu Gang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2605-2636,共32页
In the past 15 years,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and large-scale commercial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rive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plays worldwide.Among many factors affecting shale gas ex... In the past 15 years,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and large-scale commercial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rive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plays worldwide.Among many factors affecting shal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the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shale(quantity,storage state,composition)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the essential research attracting wide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tention mechanism,influencing factors,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shale gas system,and proposes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Sorption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gas retention in organic-rich shales;the gas is mainly stored in nanopores of shale in free and sorption states.The presence of water and nonhydrocarbon gases in pores can complicate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methane(CH4)sorption,and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models still need further development.The in-situ gas content and gasbearing properties of shale are governed by the geological properties(organic matter abundance,kerogen type,thermal maturity,mineral composition,diagenesis),the properties of fluids in pores(water,CH_(4),non-hydrocarbon gases),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temperature,pressure,preservation conditions)of the shale itself.For a particular basin or block,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defin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screen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and locate sweet spots.Compared to marine shales with extensiv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data,lacustrine and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s are a further expanding area of investigation.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in-situ gas content of shales,but all these methods have their own limitations,and more in-depth studies are neede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and predict the in-situ gas content of shales,especially shales at deep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gas retention mechanism Multi-component adsorp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Evaluation method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强化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洁晨 杨郑州 +3 位作者 陈建 龚明杰 杨明 汪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21,共10页
为探究生物炭对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同时解决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问题,以沸石和污泥生物炭为基质构建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沸石基人工湿地A为对照组,并设置2组不同生物炭投加量的湿地B和C[顶层填料V(生物炭)∶V(沸石)... 为探究生物炭对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同时解决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问题,以沸石和污泥生物炭为基质构建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沸石基人工湿地A为对照组,并设置2组不同生物炭投加量的湿地B和C[顶层填料V(生物炭)∶V(沸石)分别为1∶2和1∶1]。探究了污泥生物炭及其投加量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强化效果,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静态吸附试验和表征数据分析污泥生物炭对TP的吸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湿地A相比,湿地C对COD、TN、NH_(4)_(+)-N及TP的去除效果更好,去除率分别提高7.56、15.99、11.97和40.77个百分点;较长的HRT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当HRT为3 d时,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污泥生物炭对TP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其对TP的最大吸附量达1.42 mg·g^(-1);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官能团络合及矿物质沉淀作用。研究表明,污泥生物炭的吸附量大且成本低,将其作为新型湿地填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解决水污染问题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人工湿地 去除率 水力停留时间 吸附
下载PDF
Highly inhibited transport of dissolved thallium(I) in manganese oxide-coated sand: Chemical condition effects and retention mechanisms
9
作者 Xiaoliu Huangfu Ziqiang Liu +3 位作者 Hainan Wang Qiang He Hongxia Liu Caihong Li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04-114,共11页
Thallium contamination in water can cause great danger to the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we synthesized manganese oxide-coated sand(MOCS)and investigated the transport and retention behaviors of Tl(I)in MOCS under diff... Thallium contamination in water can cause great danger to the environment.In this study,we synthesized manganese oxide-coated sand(MOCS)and investigated the transport and retention behaviors of Tl(I)in MOC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combined with a two-site nonequilibrium transport model were applied to explore the retentionmechanis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l(I)mobility was strongly inhibited in MOCS media,and the reten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from the fitted model was 510.41 mg/g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The retention process included adsorption and oxidative precipitation by the manganese oxides coated on the sand surface.Cotransport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Mn(II)led to halving Tl(I)retention due to competition for reactive sites.Enhanced Tl(I)retention was observed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as increasing pH promoted electronegativity on the media surface.Moreover,the competitive cation Ca^(2+)significantly weakened Tl(I)retention by occupying adsorption sites.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Tl(I)transport behavior in water-saturated porous media and suggest that manganese oxide-coated sand can be a cost-effective filter media for treating Tl-contaminated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llium(I) Manganese oxide-coated sand Transport and retention adsorption Oxidative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聚氨基酸衍生型膦酸基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胡聪 周栋梁 +1 位作者 舒鑫 杨勇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聚琥珀酰亚胺(PSI)与氨基开环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基酸衍生型膦酸基减水剂(PSI-g-PEGAP),研究了该减水剂对水泥基材料的影响规律,并与聚羧酸减水剂(PCE)在硫酸盐耐受性方面进行了比较。此外,根据吸附测试、动态光散射表征等... 通过聚琥珀酰亚胺(PSI)与氨基开环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基酸衍生型膦酸基减水剂(PSI-g-PEGAP),研究了该减水剂对水泥基材料的影响规律,并与聚羧酸减水剂(PCE)在硫酸盐耐受性方面进行了比较。此外,根据吸附测试、动态光散射表征等,分析了PSI-g-PEGAP与水泥颗粒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引入膦酸基,明显提升了减水剂的减水、保坍性能,且平衡吸附量可增大1倍;与PCE相比,流体力学直径明显增大约10倍,对硫酸盐耐受性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酸基 减水剂 氨基酸 合成 性能 硫酸盐 保坍性能 水泥 吸附
下载PDF
镉在土壤中吸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6
11
作者 张增强 张一平 朱兆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0-375,共6页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镉在不同土壤中吸持的动力学特征 .镉在土壤中的吸持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 ,其中快速吸持阶段以化学吸持为主 ,而慢速吸持以物理吸附为主 ;在低温下 (2 93K) ,镉吸持速率与时间符合方程lnV =A +Bt ,高温下 (3...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镉在不同土壤中吸持的动力学特征 .镉在土壤中的吸持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 ,其中快速吸持阶段以化学吸持为主 ,而慢速吸持以物理吸附为主 ;在低温下 (2 93K) ,镉吸持速率与时间符合方程lnV =A +Bt ,高温下 (313K)为V =A+Blnt;不同类型土壤镉吸持的动力学模型以双常数模型较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动力学 间歇法 土壤监测
下载PDF
高适应性聚羧酸保坍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勇 张建纲 +2 位作者 孙贤敏 冉千平 刘加平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1,共4页
通过水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高适应性聚羧酸保坍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吸附行为、分散保持性能、水泥的适应性进行了详细的性能评价。同时在工程现场的预拌混凝土、核电混凝土和C80高强管... 通过水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高适应性聚羧酸保坍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吸附行为、分散保持性能、水泥的适应性进行了详细的性能评价。同时在工程现场的预拌混凝土、核电混凝土和C80高强管桩混凝土中进一步验证了其应用性能。该保坍剂分散保持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原材料和工程适应性,通过与减水剂的合理复配,能满足各种混凝土对坍落度保持的不同要求,适用面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保坍 吸附 适应性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滞留机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毕永强 俞理 +3 位作者 修建龙 伊丽娜 黄立信 王天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8,共8页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迁移过程中的滞留特征明显。以2株典型采油微生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 WJ-1和Bacillus subtilis SLY-3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和流动实验研究了其迁移滞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吸附位点越多,菌体的吸附量越大。菌体和多孔介质表面的疏水性关系影响菌体在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环境中的总菌浓度一般低于3.5×108cfu/mL,在此条件下,采油微生物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体积较大的微生物运移速度超前,说明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存在不可及孔隙体积。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受到平衡吸附和架桥筛分的共同作用,且架桥筛分的作用相比于平衡吸附更加突出。基于实验研究确定了微生物的迁移滞留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微生物迁移数学模型。研究成果为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运移 多孔介质 吸附 滞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注聚驱防砂井挡砂介质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试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董长银 高凯歌 +3 位作者 王静 智勤功 高聚同 张清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流体黏度、产量、生产时间以及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关系。针对物理堵塞机制难以解释砾石充填和树脂滤砂管防砂堵塞现象的问题,开展普通石英砂与树脂涂敷砂的润湿性、沥青质吸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吸附机制与规律试验对比,提出注聚驱防砂井的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研究表明:物理堵塞主要发生在投产早期,堵塞程度随着流体黏度、泥质含量、产量、聚合物含量、砾砂比(GSR)增加而趋于严重;与树脂涂敷砂相比,石英砂充填层表面强亲水,其对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和胶质沥青质的表面吸附量远高于高渗滤涂敷砂,吸附量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以及石英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注聚驱条件下,原本高孔高渗的石英砂充填层复合堵塞后的渗透率反而远低于高渗滤砂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砂介质 复合堵塞机制 砾石充填 沥青质吸附 聚合物吸附 聚合物驱 孤东油田
下载PDF
淮河中游泥沙对磷吸附/解吸规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洋 余维维 +2 位作者 成浩科 李金书 唐洪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选取淮河中游泥沙,通过室内静态试验,研究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和平衡过程。吸附/解吸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快速反应阶段均发生在前1.5 h,但吸附速率远大于解吸速率,约为解吸... 选取淮河中游泥沙,通过室内静态试验,研究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和平衡过程。吸附/解吸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快速反应阶段均发生在前1.5 h,但吸附速率远大于解吸速率,约为解吸速率的16倍。吸附/解吸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固相平衡吸附量随液相磷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浓度区其增速较快,当液相磷浓度进一步增大时其增速逐渐变缓;泥沙对磷的固相平衡解吸量随固相平衡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解吸量约为平衡吸附量的16%~40%,被吸附的磷不能完全解吸,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并非可逆过程。泥沙对磷的截留能力与单位质量泥沙固相平衡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淮河中游泥沙对磷的截留率达到0.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泥沙 吸附 解吸 吸附速率 解吸速率 磷截留率
下载PDF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严敏 郑姗姗 +1 位作者 马军 舒诗湖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47-552,共6页
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EDCs的种类很多,其中多数的物理化学性质呈现为非极性和憎水性,易于吸附在固体微粒表面或生物群中.因此生物处理是有效的去除方法,通过吸附、挥发、生物转换和生物降... 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EDCs的种类很多,其中多数的物理化学性质呈现为非极性和憎水性,易于吸附在固体微粒表面或生物群中.因此生物处理是有效的去除方法,通过吸附、挥发、生物转换和生物降解,大部分EDCs在活性污泥中富集而去除.研究表明,大多数EDCs具有亲脂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EDCs自身特性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泥龄和pH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分离 吸附 去除 泥龄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及其衍生物保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恒 郭国宁 +2 位作者 程艳 蔡冰 姜发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0,共5页
考察魔芋葡甘聚糖(KGM)及其衍生物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的吸湿、保湿性能,并与甘油、丙二醇进行对比。测定KGM和KSAP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KSAP的吸湿、保湿性能优于甘油和丙二醇。水分吸附等温线属于... 考察魔芋葡甘聚糖(KGM)及其衍生物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的吸湿、保湿性能,并与甘油、丙二醇进行对比。测定KGM和KSAP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KSAP的吸湿、保湿性能优于甘油和丙二醇。水分吸附等温线属于第Ⅲ型,在给定的水分含量下,KSAP的水分活度最低,保湿性能最好。Peleg模型拟合效果最好,BET模型和GAB模型拟合显示KSAP的单分子层水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4.59%和1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魔芋超强吸水剂 保湿 水分活度 水分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天然生物质材料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林海 王泽甲 +2 位作者 汪涵 薛秋玉 朱亦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412-2415,共4页
采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锯末、中药渣作为吸油材料,重点研究了吸附材料粒径、吸附时间以及不同油品对这4种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吸油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对比了这4种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保油能力。在对原油进行吸附实验时,发现锯末和小麦... 采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锯末、中药渣作为吸油材料,重点研究了吸附材料粒径、吸附时间以及不同油品对这4种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吸油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对比了这4种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保油能力。在对原油进行吸附实验时,发现锯末和小麦秸秆在0.25~0.83mm粒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吸油量分别为5.79和6.02g/g,其次为玉米秸秆,0.15~0.18mm之间的材料吸油量最大能达到5.02g/g,而中药渣在0.18~0.20mm之间的吸油量仅为2.37g/g。比较4种材料对有机物甲苯及植物油的吸附性能发现,其对原油的吸附效果优于植物油和甲苯。材料均有一定的保油能力,而锯末的保油能力最高,其油水比>11。由于天然生物质材料属固体废物,其吸油后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因此在含油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生物质 吸油性能 粒径 吸附时间 保油性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不同缔合能聚合物的吸附滞留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施雷庭 朱诗杰 +2 位作者 叶仲斌 薛新生 赵文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86-1790,共5页
以疏水基含量分别为0.35%和0.2%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和常规线性聚丙烯酰胺为对象,研究聚合物缔合能力对吸附滞留特征的影响。采用浸泡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聚合物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特征,并采用流动实验装置测定了浓度为1500mg/L的三种聚合... 以疏水基含量分别为0.35%和0.2%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和常规线性聚丙烯酰胺为对象,研究聚合物缔合能力对吸附滞留特征的影响。采用浸泡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聚合物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特征,并采用流动实验装置测定了浓度为1500mg/L的三种聚合物在不同速度下的动态滞留量。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呈现三段式的静态吸附特征,即先缓慢上升,达到临界缔合浓度后快速上升,最后趋于平稳;缔合能力越强,在临界缔合浓度之后的上升段幅度越大;缔合能力强的聚合物HAWP-0.35能够在3mL/min的注入速度下与HPAM在0.5mL/min具有相当的吸附滞留量,表明缔合能力能够克服注入速度对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动态滞留量的影响,缔合能力越强,吸附滞留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缔合能力 多孔介质 静态吸附 动态滞留
下载PDF
几种土壤对铜吸持(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天一 黎成厚 杨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采用等温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几种土壤对Cu^2+的吸持(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持量、净吸持量、解吸量都随铜标准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的Cu^2+标准液中,酸性的硅铝质黄壤、棕壤的净吸持量约是强酸性的第四纪红... 采用等温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几种土壤对Cu^2+的吸持(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持量、净吸持量、解吸量都随铜标准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的Cu^2+标准液中,酸性的硅铝质黄壤、棕壤的净吸持量约是强酸性的第四纪红色黏土、黄壤的250%,碱性的菜国土、石灰土的净吸持量约是第四纪红色黏土、黄壤的300%-650%;结合使用等温吸持曲线与解吸率,能够很好地描述土壤对Cu^2+的吸持(附)特性;土壤对Cu^2+的吸持可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及Temkin模型加以描述;最大吸持量与pH值、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非晶质铁含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持特性 土壤污染 等温吸附平衡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