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nea caused by retrobulbar anesthesia: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Yue-Lin Wang Guo-Ru Lan +3 位作者 Xuan Zou Er-Qian Wang Rong-Ping Dai You-Xin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1期11646-11651,共6页
BACKGROUND Apnea caused by retrobulbar anesthesia is a very rare but severe complication during ophthalmic surgery.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apnea caused by retrobulbar anesthesia,and emergency resuscitati... BACKGROUND Apnea caused by retrobulbar anesthesia is a very rare but severe complication during ophthalmic surgery.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apnea caused by retrobulbar anesthesia,and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was used.A 7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in the right eye and planned to undergo vitrectomy under retrobulbar anesthesia.After the retrobulbar anesthesia in her right eye,she became unconscious and apneic.It was suggested that she had developed brainstem anesthesia.Assisted ventilation was initiated.Atropine 0.5 mg,epinephrine 1 mg,ephedrine 30 mg,and lipid emulsion were given.Five minutes later,her consciousness and breathing gradually returned,but with uncertain light perception in her right eye.Alprostadil 20μg was given,and after 2 h her visual acuity resumed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CONCLUSION Brainstem anesthesia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secondary to retrobulbar anesthesia.Medical staf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brainstem anesthesia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this com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NEA retrobulbar anesthesia Brainstem anesthesia Ophthalmic surg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Inadvertent globe penetration during retrobulbar anesthesia:A case report
2
作者 Ying Dai Tao Sun Jun-Fang Go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8期2001-2007,共7页
BACKGROUND To report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needle perforation and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erforation,as well as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ubretinal hemorrhage(SRH)during retrobulbar injection.CASE SUMMARY A 65-... BACKGROUND To report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needle perforation and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erforation,as well as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ubretinal hemorrhage(SRH)during retrobulbar injection.CASE SUMMARY A 65-year-old female was scheduled to undergo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in her left eye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During retrobulbar anesthesia,needle perforation of the globe occurred.Massive SRH in the inferotemporal quadrant together with vitreous hemorrhage were observed.The patient underwent PPV combined with retinotomy for removal of the massive SRH.After earlier surgical intervention,successful reattachment of the retina was achieved.CONCLUSION Inadvertent globe penetration during retrobulbar anesthesia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and may result in blindness.Timely detection and earlier intervention may be benefic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dle perforation Globe penetration retrobulbar anesthesia Subretinal hemorrha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Retinotomy Case report
下载PDF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ed Retrobulbar Anesthesia
3
作者 Volkan Yaylali Ibrahim Toprak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Retrobulbar anesthesia (block) is used for many ocular surgeries, whereas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is procedure has complications such as for retrobulbar hemorrhage, globe perforation, optic nerve injury and brain stem... Retrobulbar anesthesia (block) is used for many ocular surgeries, whereas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is procedure has complications such as for retrobulbar hemorrhage, globe perforation, optic nerve injury and brain stem anesthesia.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unique case in the literature of isolated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RD) secondary to iatrogenic retrobulbar hemorrhage. A 73-year-old woman underwent retrobulbar block for combined phaco-vitrectomy.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jection, progressive proptosis was recognized. The globe was decompressed and she underwent combined phaco-vitrectomy after stabilization of the eye on the same da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vitrectomy, a dome shaped serous RD was observed in the infero-temporal quadrant. Peripheral exploration was performed, whereas there was no retinal tear or hole. On the first day postoperatively, serous RD was disappeared. In conclusion, this report suggests that increased intraorbital pressure secondary to iatrogenic retrobulbar hemorrhage might lead exudative 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obulbar anesthesia retrobulbar Hemorrhage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下载PDF
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角膜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与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罗志雄 周丽 翁建森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角膜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麻醉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角膜移植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麻组(n=... 目的探究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角膜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麻醉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角膜移植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麻组(n=52)与联合组(n=68)。全麻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组给予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5、30 min,两组HR均快于前一时间点,全麻组MAP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联合组MAP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min,全麻组MAP高于麻醉后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麻醉前与麻醉后3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5、30min,联合组MAP均高于全麻组,HR均慢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角膜移植术患者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球后神经阻滞 心率 平均动脉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对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肖晨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对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进行白内...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对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喉罩全麻,观察组采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分析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中采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喉罩全麻麻醉效果相当,但球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术后疼痛程度、苏醒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喉罩全麻 球后神经阻滞 苏醒质量
下载PDF
球后阻滞操作应用的专家共识
6
作者 球后阻滞操作应用中国共识专家组 甘小亮 +3 位作者 王古岩 李文献 李晓峰 黑子清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595-600,共6页
球后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眼球后方的肌锥内,通过阻断鼻睫神经、动眼神经和睫状神经节,达到镇痛,限制眼球运动和降低眼内压的作用。现代球后阻滞技术是内眼手术眼球制动与麻醉的“金标准”,也是最常用的眼部区域阻滞方式。虽然与该技... 球后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眼球后方的肌锥内,通过阻断鼻睫神经、动眼神经和睫状神经节,达到镇痛,限制眼球运动和降低眼内压的作用。现代球后阻滞技术是内眼手术眼球制动与麻醉的“金标准”,也是最常用的眼部区域阻滞方式。虽然与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少见,但可危害视力甚至危及生命。本专家共识介绍了球后阻滞的应用范围,系统描述了支配眼球运动与感觉的神经解剖、球后阻滞的安全性、操作方法、常用药物、禁忌证和并发症的处理等,为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阻滞 局部麻醉剂 区域麻醉 内眼手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球周及球后麻醉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闻慧 陈璐 +4 位作者 黄丽娜 古洵清 成洪波 杜冰 冯其高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球周及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病例的临床表现、VEP及FFA检查所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途径。结果 本组病例于注射麻药... 目的 探讨球周及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病例的临床表现、VEP及FFA检查所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途径。结果 本组病例于注射麻药后5~80min发现无光感,VEP显示潜伏期及振幅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及降低,5例患者FFA显示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其中2例伴视网膜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均获得了较理想视力恢复,复查VEP均恢复至术前状态,FFA未见异常。结论 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可能与其引起视网膜血循环障碍、阻断视觉传导及对视神经机械性损伤等途径有关,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周麻醉 球后麻醉 暂时性失明 临床分析 视觉传导 视网膜
下载PDF
球后麻醉及阿托品预处理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奚婷 张春元 雒向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91-793,共3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三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OC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03/2016-03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并采用全身麻醉的5~13岁患者92例166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三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OC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03/2016-03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并采用全身麻醉的5~13岁患者92例166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29例55眼、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31例54眼、全身麻醉+阿托品组32例57眼;全身麻醉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芬太尼1mg/kg和阿曲库铵0.5mg/kg。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于全身麻醉基础上球后注射20g/L利多卡因2mL。全身麻醉+阿托品组于全身麻醉基础上于术前加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15mg/kg。手术期间牵拉眼外肌所造成的最低心率低于心率基线值的10%以上或出现心律失常即为OCR阳性。记录术前心率基线值,术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OCR发生的肌肉数,术后随访6mo并记录眼球正位例数。结果: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的OCR发生率最低(20%),其次为全身麻醉+阿托品组(22%),两种麻醉方法OCR发生率均低于全身麻醉组(58%)。三种麻醉方法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率基线值以及手术后眼位正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斜视全身麻醉手术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预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术中OCR的发生率,能够为斜视患儿提供更安全的手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心反射 斜视手术 球后麻醉 阿托品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下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眼心反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翔 秦学斌 郭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的眼心反射。方法:选取我科2008-06/2010-03住院患者109例10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球后阻滞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进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观察术中血压、心率、眼心反射、血氧...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的眼心反射。方法:选取我科2008-06/2010-03住院患者109例10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球后阻滞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进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观察术中血压、心率、眼心反射、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与球后阻滞麻醉比较,静脉复合麻醉下眼心反射发生率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相对安全,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阻滞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眼心反射
下载PDF
球后麻醉出现一过性黑朦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玩粧 肖惠明 +1 位作者 张海容 田碧珊 《临床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球后麻醉出现一过性黑朦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 2 2例球后麻醉出现的一过性黑朦患者实施对症处理、眼球按摩、心理护理等急救及护理。结果  2 2例患者经抢救后在不同时间内恢复视力。结论 采取及时。
关键词 一过性黑朦 球后麻醉 急救 心理护理 对症处理 患者 视力 抢救 眼球按摩 不同时间
下载PDF
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仁政 徐登峰 +2 位作者 唐丽君 姜登旗 程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5-06/2008-12在我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均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IOL,手术中观察麻... 目的:探讨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取2005-06/2008-12在我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均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IOL,手术中观察麻醉效果,并术后随访3d观察视力和结膜反应。A组: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126眼);B组:上方结膜下浸润麻醉联合表面麻醉(89眼);C组:球后麻醉(86眼)。结果:三组全部286例301眼患者,手术全程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后囊破裂,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术后结膜反应,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视力,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结论:上方球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安全而优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囊外摘除术 IOL植入术 上方球周麻醉 球结膜下麻醉 球后麻醉 表面麻醉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中三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先进 李风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90例120眼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3组,分别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行小...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90例120眼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3组,分别用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结合球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果:表面麻醉组有3眼因麻醉不足术中追加结膜下麻醉,有11眼因麻醉不足疼痛不能耐受手术。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全部30眼麻醉效果理想,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因麻醉量不足或过量及麻醉手法等问题引起的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球后麻醉30眼有1眼出现一过性黑矇,3眼出现球后出血,1眼术后眼睑青紫,经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处理及解释病情,均无大碍,也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三种麻醉方法中以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最安全且有效,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 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麻醉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下载PDF
压迫降压对球后阻滞麻醉后的间接眶压和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慧芳 徐庆 范先群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研究球后阻滞麻醉后使用袖带压迫降压法对间接眶压和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 4 0只白内障手术眼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在球后阻滞麻醉后使用袖带加压 4 .0 k Pa(30 mm Hg) ,持续 10分钟 ;另一组则不使用任何降压法。分别测量麻... 目的 研究球后阻滞麻醉后使用袖带压迫降压法对间接眶压和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 4 0只白内障手术眼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在球后阻滞麻醉后使用袖带加压 4 .0 k Pa(30 mm Hg) ,持续 10分钟 ;另一组则不使用任何降压法。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 10、15、2 0和 30分钟的间接眶压和眼压值 ,做对比分析。结果 球后阻滞麻醉后两组术眼的间接眶压和眼压均较麻醉前升高 ,采用袖带压迫降压法后间接眶压和眼压均显著降低 ,其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 在球后阻滞麻醉后采用袖带压迫降压法可以降低间接眶压及眼压的升高幅度并减少其持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降压 球后阻滞麻醉 间接眶压 眼压 白内障
下载PDF
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屠叔丹 赵越筑 邵利琴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观察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完成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198例(258眼)的麻醉效果及与麻醉有关副反应和并发症,并与表面麻醉联合球后...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完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观察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完成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198例(258眼)的麻醉效果及与麻醉有关副反应和并发症,并与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阻滞麻醉151例(188眼)作对照分析。结果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均良好。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眼球制动较差。球后阻滞麻醉,球后出血2眼(1.06%),一过性黑朦1眼(0.53%)。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用药量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筋膜囊下浸润麻醉 球后阻滞麻醉 白内障
下载PDF
眼科手术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4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眼科手术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原因,探讨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眼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眼科手术球后麻醉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眼科手术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原因,探讨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眼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眼科手术球后麻醉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和护理效果。结果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球后神经阻滞操作不当、局部药物中毒、眼心反射和年龄引起。急救护理后,对照组中10例发生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中2例发生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急救护理后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科学分析眼科手术球后麻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不仅可提高麻醉的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有助于保证患者球后麻醉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 球后麻醉 并发症原因 急救护理
下载PDF
球后与眼周麻醉下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比较
16
作者 李红 李新娥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142例白内障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化、双盲法研究中,71例接受球后麻醉,71例接受眼周麻醉,每例病人麻醉药注射容量均为5ml。手术医生通过对麻醉及运动消失的估计发现,这两种方法无明显不同,两组的麻醉效果相似。接受球后... 在142例白内障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化、双盲法研究中,71例接受球后麻醉,71例接受眼周麻醉,每例病人麻醉药注射容量均为5ml。手术医生通过对麻醉及运动消失的估计发现,这两种方法无明显不同,两组的麻醉效果相似。接受球后注射的病人中有1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眼周麻醉组无严重并发症,但眼周组中球结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麻醉 眼周麻醉 并发症 白内障
下载PDF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优越性
17
作者 杨延灵 方秋云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 :评估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球后阻滞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致眼心反射的承受能力。方法 :5 9岁以上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6 1例 ,入院时常规心电图检查以记录术前心率 ,心电监护球后阻滞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目的 :评估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球后阻滞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致眼心反射的承受能力。方法 :5 9岁以上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6 1例 ,入院时常规心电图检查以记录术前心率 ,心电监护球后阻滞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的心率变化 ,记录球后麻醉注射时、按压眼球时和人工晶体植入时的最低平均心率(分别取心电监护仪所显示的 10次最低心率数值的平均值 ) ,心率减慢或加快的数值等于或大于术前心率的 10 %就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结果 :与术前相比 ,球后麻醉注射时心率加快 (P <0 .0 1) ;按压眼球时心率渐回复 ,1例的心率急剧下降 ,停止按压眼球后即回复 ;手术操作过程中心率平稳于术前状态。结论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致眼心反射有较好的承受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缓 白内障 眼心反射 球后麻醉
下载PDF
睫状神经节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春虹 冯新顺 +5 位作者 贾延 马良龙 史宇凡 赵平 李洁 张奇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3-185,共3页
对37侧成人睫状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各神经根来源等进行了解剖观测。测量从眶下缘中外1/3交点到神经节的直线距离为44.78±3.44mm,针与眼耳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夹角各为26.4±6.2°、2... 对37侧成人睫状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各神经根来源等进行了解剖观测。测量从眶下缘中外1/3交点到神经节的直线距离为44.78±3.44mm,针与眼耳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夹角各为26.4±6.2°、23.2±6.1°、66.1±7.5°。提出球后麻醉进针深度可增至30~40mm。最后讨论了针刺“球后”穴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节 球后麻醉 球后穴
下载PDF
小儿脐以下手术应用球后针行腰麻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吴爱玲 颜渊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球后针应用于小儿单次腰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脐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1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以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用球后针行腰麻,术中均辅以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患儿术中血... 目的:探讨球后针应用于小儿单次腰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脐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1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以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用球后针行腰麻,术中均辅以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氯胺酮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血压、心率术中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较A组短,B组不良反应较A组少。结论:采用球后针进行腰麻,用于小儿脐以下手术麻醉,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针 小儿 单次 麻醉
下载PDF
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与表面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丽凤 尤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9期66-67,共2页
目的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与表面麻醉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优、缺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表面麻醉与73例球后麻醉下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将两者在术前焦虑程度、术中疼痛程度、术中配合程度及术中麻醉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 目的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与表面麻醉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优、缺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表面麻醉与73例球后麻醉下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将两者在术前焦虑程度、术中疼痛程度、术中配合程度及术中麻醉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恐惧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术中配合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青光眼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中并发症少见,应作为青光眼手术的主要麻醉主法。但在某些特殊病例、特殊情况下应须使用球后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球后视经阻滞麻醉 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