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窦后入路圆形骨窗开放及内听道区相关结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海 蔡志毅 +3 位作者 吕静瑶 周开宇 金巧智 陶宝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对乙状窦后入路圆形骨窗开放及内听道区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测,探讨圆形骨窗开放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内听道口的定位标志及后壁的磨除范围,为临床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具(30侧)(颅底)10%甲醛固定的正常完整的... 目的:对乙状窦后入路圆形骨窗开放及内听道区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测,探讨圆形骨窗开放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内听道口的定位标志及后壁的磨除范围,为临床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具(30侧)(颅底)10%甲醛固定的正常完整的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乙状窦后入路圆形骨窗开放及磨除内听道后壁,在手术显微镜下对神经、血管等相关解剖结构进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15具标本30侧圆形骨窗开放后无一例损伤横窦及乙状窦,骨窗上缘最高点至横窦下缘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4.02±0.32)mm,骨窗前缘最前点至乙状窦后缘最后点的垂直距离为(6.31±0.43)mm。内听道上结节恒定位于内听道口前上方,内听道结节最高点至内听道口上缘的垂直距离为(2.31±0.32)mm。暴露内听道全程所需磨除内听道后壁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为(7.29±0.32)mm和(4.12±0.29)mm,在此磨除范围内,30侧标本中无一例耳蜗、半规管或静脉球损伤。结论:乙状窦后入路圆形骨窗开放方法安全可行,内听道上结节可作为内听道口的定位标志;在暴露内听道时应注意后壁磨除范围,避免损伤耳蜗、半规管或颈静脉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内听道 显微解剖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