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w return and appropriate tillage method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被引量:44
1
作者 CHEN Jin ZHENG Meng-jing +7 位作者 PANG Dang-wei YIN Yan-ping HAN Ming-ming LI Yan-xia LUO Yong-li XU Xu LI Yong WANG Zhen-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08-1719,共12页
Straw return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tool for tackling and promoting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and improving crop yield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 Alth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maize straw with deep plowing a... Straw return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tool for tackling and promoting soil nutrient conservation and improving crop yield in Huang-Huai-Hai Plain, China. Although the incorporation of maize straw with deep plowing and rotary tillage practices are widespread in the region, only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rotation tillag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maize straw return on the nitrogen (N) efficiency and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in this region for 3 years. Five treatments were tested: (i) rotary tillage without straw return (RT); (ii) deep plowing tillage without straw return (DT); (iii) rotary tillage with total straw return (RS); (iv) deep plowing tillage with total straw return (DS); (v) rotary tillage of 2 years and deep plowing tillage in the 3rd year with total straw return (TS). Treatments with straw return increased kernels no. ear-1, thousand-kernel weight (TKW), grain yields, ratio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ost-anthesis, and nitrogen (N) efficiency whereas reduced the ears no. ha-1 in the 2011-2012 and 2012-2013 growing seasons. Compared with the rotary tillage, deep plowing till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total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 efficiency in 2013-2014. 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traw N distribution,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content, and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DS and TS. However, significantly lower values were ob- served in the 10-20 and 20-30 cm soil layers. TS obtained approximately equal grain yield as DS, and it also reduced the resource costs.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S is the most economical method for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N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in Huang-Huai-Hai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yield N efficiency straw return tillage method winter wheat
下载PDF
Effects of Returning Methods on Wheat Stem Rot and Yield 被引量:2
2
作者 Xiang LI Fenyuan YI +2 位作者 Sanchao CAO Chao WANG Yangli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3期54-58,71,共6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enhance wheat disease resistance and ensur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wheat.[Methods]The effects of four returning modes on wh...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enhance wheat disease resistance and ensur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wheat.[Methods]The effects of four returning modes on wheat stem rot and yield were studied by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s.[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of stem rot and white head rate of whea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ith the separation of"returning and seeding".The incidenc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of stem rot and white head rate of whea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K and the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adopting the straw returning method of direct sowing.Treatment T_(1)(after maize was harvested,fertilizers,a nutrient-loaded microbial agent and a soil conditioner were evenly spread on the surface of straw,which was then returned to the field using a straw returning machine twice,and then ploughing,soil preparation and wheat sowing were carried out)showed an incidence rate of wheat crown rot 54.8%lower than that of the CK and a white head rate 87.5%lower than that of the CK,and the yield was 2305 kg/hm^(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K.[Conclusions]Straw returning can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reduce soil bulk density,enhance soil respiration,and improve wheat disease resistance an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 returning method Wheat stem rot YIEL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ulk density
下载PDF
Effects of Method for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on Soil Properties,Straw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被引量:1
3
作者 Xiang LI Qiao ZENG +2 位作者 Shanchao CAO Yueli MA Yangli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5期51-56,共6页
[Objectives]To alleviate the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soil environment(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and maintain high and stable grain yield.[Methods]Taking Sunzhen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Weinan Aca... [Objectives]To alleviate the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soil environment(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and maintain high and stable grain yield.[Methods]Taking Sunzhen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We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the experimental base,the effects of returning double-crop wheat and corn straw to field(Twm),returning single-crop corn straw to field(Tm),returning single-crop wheat straw to field(Tw)on soil temperature,water content,straw decomposition rate and nutrient release,soil organic matter and bulk density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Results]Twm treatment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straw treated with Twm was 4.7%higher than that of Tm treatment,3.8%higher than that of Tw treatment,10.5%higher than that of Tm treatment,and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straw showed a trend of"first fast,then slow and then fast".The release of nitrogen from straw wa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straw decay,and the release of potassium and phosphoru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The release rate of potassium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phosphorus and nitrogen.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Twm treatment increased by 11.67%annually,an annual average of 0.998 g/kg.The soil bulk density of Twm treatment decreased by 0.058 g/cm^(3) annually,an annual average of 4.29%.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wm treatment provides conditions(temperature,water content,nutrition)for microbial growth,reproduction,enzyme production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and increases the exchange capacity of soil and external water,heat,gas and fertilizer.[Conclusions]It is expected is to help people chang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from"quick harvest"to"fertilizer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 for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Straw decomposi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il bulk density
下载PDF
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曾祥难 袁彩云 +9 位作者 李思 杨祝军 欧义 刘永斌 彭博 余育光 范鹏 张赛 蔺万煌 韦建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讨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两种栽培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按照两种不同翻耕起垄方式(一次性翻耕起垄和先翻耕晒垡再二次翻耕起垄)与是否稻草还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宜章县... 为探讨二次翻耕起垄与稻草还田两种栽培措施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按照两种不同翻耕起垄方式(一次性翻耕起垄和先翻耕晒垡再二次翻耕起垄)与是否稻草还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湖南宜章县烤烟种植区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土壤养分和烟叶产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与一次性翻耕起垄(T1+T2)和无稻草还田(T1+T3)相比,二次翻耕起垄(T3+T4)和稻草还田(T2+T4)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烟叶糖碱比、氮碱比以及烟叶产量、产值和生产效益,并且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此外,二次翻耕起垄还能显著提高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并显著降低烟碱含量,使得糖碱比和氮碱比更趋合理。在感官评吸方面,稻草还田能显著提高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从生产效益上分析,由于二次翻耕增加了生产成本,对于基础地力较好的砂质土壤,开展一次性翻耕起垄结合稻草还田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湖南烟稻轮作区烤烟种植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稻草还田 土壤养分 烤烟 产量与质量
下载PDF
基于改进超额收益法的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5
作者 祝新 邓盼盼 《商业观察》 2024年第14期74-80,共7页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资产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也愈发重视数据资产的发展。但是,数据资产的评估尚在萌芽期,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准确的估值成为目前专家及学者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系统地梳理、总结,使用...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资产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也愈发重视数据资产的发展。但是,数据资产的评估尚在萌芽期,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准确的估值成为目前专家及学者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系统地梳理、总结,使用超额收益法、AHP和熵权法更加客观地计算企业数据资产过去创造的收益额,据此建立GM(1,1)模型预测数据资产未来的收益额,使用无形资产的回报率进行折现,最终得到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并用实际案例进行解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价值 超额收益法 AHP 熵权法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内模串级的供热系统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刘春蕾 武文捷 +5 位作者 甄文爽 张盈盈 付张济 史涵杰 丁一博 陈朝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常伴有近端用户热量过剩、远端用户热量不足的水力平衡问题,基于回水温度法的策略,针对二次管网平衡调节,设计内模串级控制系统,以单元热力入口回水温度作为主回路参数、供回水管压力差作为副回路参数,结合内模控制算... 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常伴有近端用户热量过剩、远端用户热量不足的水力平衡问题,基于回水温度法的策略,针对二次管网平衡调节,设计内模串级控制系统,以单元热力入口回水温度作为主回路参数、供回水管压力差作为副回路参数,结合内模控制算法,使各单元之间的回水温度达成一致。依据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实际工程,采用PLC控制器对二次网平衡调节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调节,热用户之间采用均匀调节,进而减小户间温差大的问题,以实现水力平衡。该系统在可保证供热质量的基础上,对城镇二次网智能平衡调节系统的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水温度法 水力平衡 串级控制 内模控制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磷钾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熙明 王滢渺 +4 位作者 田洪涛 任姿姿 王少杰 高强 冯国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5,共9页
连续两年(2021—2022年)在吉林省四平市设置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测定覆盖(SM)和翻压(SB)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和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80)两种施氮水平下秸秆磷、钾释放率,旨在明确黑土区玉米秸秆磷、钾释放规律对... 连续两年(2021—2022年)在吉林省四平市设置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测定覆盖(SM)和翻压(SB)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和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80)两种施氮水平下秸秆磷、钾释放率,旨在明确黑土区玉米秸秆磷、钾释放规律对还田方式和氮肥管理的响应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田方式与施氮显著影响秸秆磷、钾释放,SB处理秸秆磷两年累积释放率平均为69.7%,显著高于SM处理的54.5%;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秸秆磷释放率提高了12.3%。SB处理秸秆钾两年累积释放率平均为95.6%,显著高于SM处理的94.2%;而施氮对秸秆钾累积释放影响同样显著,肥料氮素投入使秸秆钾累积释放率提高1.1%。通过对秸秆磷、钾替代潜力的估算,认为秸秆磷对磷肥(P2O5)替代潜力较低,为9.1 kg·hm^(-2);但秸秆钾对钾肥(K_(2)O)替代潜力较高,为141.0 kg·hm^(-2)。两年间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但玉米穗粒数存在一定差异。SB处理玉米穗粒数为430粒·穗^(-1),显著高于SM处理的409粒·穗^(-1)。而施氮则明显促进了产量的形成,提高了玉米产量,与N0处理相比,两年玉米产量平均增加7707 kg·hm^(-2)。通过结合秸秆磷、钾养分释放综合分析,认为在黑土区充足氮素供应条件下以翻压方式进行秸秆还田,秸秆释放的磷、钾养分有利于穗粒的形成,从而保障产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施氮 秸秆磷 秸秆钾 玉米产量
下载PDF
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案例分析及应用
8
作者 周海兰 姜苹红 +1 位作者 唐彬 赵文涛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地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日益增加。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侧重均不同,鉴定评估林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损害价值时应选用不同的测算方法。通过阐述理论公式法和实际监测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及其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中的应用,并对量化过程中参数的选取原则与方法进行说明。结合案例分析非法占用退耕还林地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范围和程度,计算出2012年~2019年的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为205万元。研究退耕还林地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小规模普通林地,对林地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鉴定评估环节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退耕还林地 理论公式法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鉴定评估
下载PDF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华 陈涛 +6 位作者 韩严竞 卢隆瑞 李海滨 况帅 田鹏 颜石 王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50 cm处理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土壤碳氮比提升效果最好;各处理烟叶氮、磷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深松与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量较高;粉垄50 cm处理烟株上等烟比例最大,深松、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值较高。因此,粉垄50 cm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提升烟叶品质,显著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有机质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分析后续回击对线路反击跳闸影响研究
10
作者 甘艳 柳双 +3 位作者 肖劲松 顾德文 汪旸 杜志叶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探究后续回击对500 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影响,文章统计出后续回击的次数及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规律。通过组合赋权法分析了不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的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对线路反击跳闸的影响。根据后... 为探究后续回击对500 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影响,文章统计出后续回击的次数及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规律。通过组合赋权法分析了不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的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对线路反击跳闸的影响。根据后续回击次数与雷电流幅值在反击跳闸的影响比重,确定后续回击次数是线路反击跳闸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组合赋权法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后续回击的反击闪络模型,通过ATP-EMTP模型分析后续回击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可知:首次回击未跳闸时,考虑后续回击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会降低,降低程度与导线工频电压周期有关,平均降低原反击耐雷水平的36.4%。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为输电线路运维和防雷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回击 组合赋权法 反击跳闸 ATP-EMTP
下载PDF
基于3DEEM-PARAFAC方法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WSOC的组分与荧光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楠楠 孙冬梅 李玉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以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3DEEM-PARAFAC)为主要分析方法,分析秸秆未还田条件下3种耕作方法(免耕、浅翻、深翻)及相应还田方法(秸秆免耕覆盖、浅翻还田、深翻还田)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组分及不同土层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 以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3DEEM-PARAFAC)为主要分析方法,分析秸秆未还田条件下3种耕作方法(免耕、浅翻、深翻)及相应还田方法(秸秆免耕覆盖、浅翻还田、深翻还田)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组分及不同土层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土壤WSOC解析出4个荧光组分,分别为2个类腐殖质物质C1(310,240/410 nm)、C2(270/465 nm)和两个类蛋白物质C3(280,230/340 nm)、C4(220/300 nm);秸秆深翻还田在>35 cm土层有不同程度的促进类腐殖华物质C1、C2组分向类蛋白物质C4组分转化的趋势;土壤WSOC的来源均为植物源与微生物源的混合贡献,深翻还田在>35 cm土层腐殖化程度最低。秸秆还田与深翻对深层土壤WSOC中结构较为复杂、芳香性高的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碳(WSOC) 耕作方法 秸秆还田 3DEEM-PARAFAC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文干旱事件重现期计算方法
12
作者 郭娜 洪兴骏 江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5,83,共8页
针对以径流相对亏缺状态表征的水文干旱事件,采用3种常用的概率分布函数Log-normal、Gamma和Normal,拟合了赣江外洲站实测年径流资料;利用外洲站年径流的统计特征,推导了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2种典型干旱特征变量的理论概率分布函数的参数... 针对以径流相对亏缺状态表征的水文干旱事件,采用3种常用的概率分布函数Log-normal、Gamma和Normal,拟合了赣江外洲站实测年径流资料;利用外洲站年径流的统计特征,推导了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2种典型干旱特征变量的理论概率分布函数的参数;计算了期望间隔时间定义下干旱历时内累积干旱强度达到某一阈值的干旱事件的重现期,并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年径流统计信息解析推求水文干旱事件的重现期,具有较强的统计基础和可信的精度,能够一定程度克服依靠有限观测水文序列进行干旱事件重现期推断的样本偏差,可为定量评估流域干旱风险,支撑流域水安全保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重现期 计算方法 年径流 赣江流域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杰 鞠梦倩 +1 位作者 李心月 刘世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为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从2001年秋播开始在扬州大学校内实验农场开始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稻麦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S)、稻季免耕麦季翻耕(RT1)、麦季免耕稻季翻耕(R... 为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稻麦周年产量的影响,从2001年秋播开始在扬州大学校内实验农场开始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稻麦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S)、稻季免耕麦季翻耕(RT1)、麦季免耕稻季翻耕(RT2)、稻麦连续翻耕秸秆还田(CTS)、稻麦连续少耕秸秆还田(MTS)、稻麦连续翻耕秸秆不还田(CT),在水稻成熟后,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与CT处理相比,20年NTS、RT1、RT2、CTS和MTS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3.29%、4.76%、8.18%、19.88%和21.34%;(2)NTS处理对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影响更大,比其他耕作方式提高14.49%~39.02%,RT1、RT2、CTS、MTS处理则可以均衡提高耕层有机碳含量;(3)CTS和MTS处理稻麦产量较高,与CT处理相比平均分别增产3.68%和4.09%,NTS处理则减产3.48%。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适量秸秆还田与少耕相结合对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和产量的提升效果最显著,是最适宜本地区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产量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红菜薹农艺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唐熙雯 周旋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9-32,37,共5页
以冬季广泛种植的红菜薹为研究对象,在湘潭县杨嘉桥镇金福村开展了秸秆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红菜薹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的空白对照相比,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 以冬季广泛种植的红菜薹为研究对象,在湘潭县杨嘉桥镇金福村开展了秸秆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红菜薹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的空白对照相比,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接覆盖还田3种技术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酸碱环境,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提升耕地肥力水平,促进红菜薹的生长,3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7.48%、10.35%和6.19%。综合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方面分析,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结构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秸秆“池窖式”堆沤还田处理效果最佳,优于秸秆“野外露天式”堆沤还田和秸秆粉碎直接覆盖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红菜薹 农艺性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基于前瞻信息的广义风险与收益率预测
15
作者 黄金波 尤亦玲 李仲飞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11,共21页
当预期资产价格可能会下跌时,投资者可以交易期权来对冲风险,因此期权价格中隐含未来市场风险的前瞻信息,理论上基于这部分信息预测未来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本文综合运用有限差分、约束最小二乘和广义极值分布等技术构建一种非... 当预期资产价格可能会下跌时,投资者可以交易期权来对冲风险,因此期权价格中隐含未来市场风险的前瞻信息,理论上基于这部分信息预测未来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本文综合运用有限差分、约束最小二乘和广义极值分布等技术构建一种非参数方法,提取我国上证50ETF期权中隐含的前瞻性分布信息,以测算我国股票市场的广义风险.实证结果发现:隐含广义风险指标对未来风险调整收益具有显著预测能力,在其它预测因子基础上加入该指标可以显著改进风险调整收益的样本外预测精度;隐含广义风险指标还能反映收益率的高阶矩和尾部信息,进而能预测未来收益率发生下跳风险的概率.以上结论在控制一系列其它风险因子及不同样本区间和不同预测窗口下是稳健的,说明基于前瞻信息的广义风险指标含有其它风险因子所不具备的额外预测信息.本研究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提供新的前瞻性管理工具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信息 广义风险 收益率预测 非参数方法 上证50ETF期权
下载PDF
基于地区线性矩法的四川省24 h极值降雨频率分析
16
作者 胡静 王帅人 +2 位作者 覃光华 黎小东 兰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探究四川省24 h极值降雨在不同重现期不同频率下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区线性矩法划分四川省水文气象一致区,确定最优拟合线型,并验证地区线性矩法在站点稀疏地区的适用性,随后估计四川省24 h不同重现期降雨频率值,分析其时空分布特... 为探究四川省24 h极值降雨在不同重现期不同频率下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区线性矩法划分四川省水文气象一致区,确定最优拟合线型,并验证地区线性矩法在站点稀疏地区的适用性,随后估计四川省24 h不同重现期降雨频率值,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可划分为40个水文气象一致区,经线型拟合优度检验,主要线型为GLO、GEV和GNO,其中川西高原地区的最优线型大多为GLO,盆地区域的最优线型大多为GEV。(2)地区线性矩法在站点相对稀疏的川西高原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3)四川省内不同地区24 h极值降雨空间分布十分不均,同一重现期下不同地区降雨频率估计值的最大值可达最小值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降雨 多重现期 降雨频率 地区线性矩法 四川省
下载PDF
从“教有三变”看王阳明的静坐教学方法
17
作者 程昱郡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静坐是王阳明及其弟子治学的一种方法,据钱德洪“教有三变”的表述,王阳明静坐教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正德八年(1513)之前,是王阳明静坐教学方法形成的起始期,以王阳明贵州龙场静坐悟道为例。第二阶段为正德... 静坐是王阳明及其弟子治学的一种方法,据钱德洪“教有三变”的表述,王阳明静坐教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正德八年(1513)之前,是王阳明静坐教学方法形成的起始期,以王阳明贵州龙场静坐悟道为例。第二阶段为正德八年(1513)到正德十四年(1519),以王阳明在滁州等地讲授静坐教学方法为例,是王阳明静坐教学方法的发展期。第三阶段是正德十四年(1519)之后,王阳明将静坐教学方法纳入其“致良知”心学体系之中,认为“致良知”是静坐的要诀;而静坐也是可以在“致良知”过程中随时援用的工夫,这标志着王阳明的静坐教学法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 致良知 静坐教学法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设计
18
作者 白旭普 王振华 +3 位作者 翟改霞 吴海华 周海燕 杨葆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牧草免耕播种机进行退化草原补播作业时存在土壤扰动明显、播种深度不均匀、种沟保墒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一款集切根、开沟、回土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该装置采用平面圆盘破土切根,随后采用倒“T”型开沟器形成结构稳... 针对牧草免耕播种机进行退化草原补播作业时存在土壤扰动明显、播种深度不均匀、种沟保墒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一款集切根、开沟、回土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该装置采用平面圆盘破土切根,随后采用倒“T”型开沟器形成结构稳定的种沟并清理种子周围土壤内的根茎,最后由回土机构将开沟过程中被挤压至地表的土壤回填至种沟内对种子进行掩埋。采用离散元法辅助开沟装置设计,选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创建土壤离散元模型。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开沟器连接柄与地面夹角为90°时作业效果最佳。通过分析回土机构工作过程受力情况,确定仿形机构弹簧劲度系数为0.6 N/mm,弹簧初始压力为60 N。开展田间试验与离散元仿真试验检验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作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最佳作业速度范围为0.8~1.2 m/s;作业过程土壤扰动较小,侧垄宽不超过50 mm;开沟深度稳定可控,种沟深度波动不超过5 mm;回土机构作业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种沟保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沟装置 离散元法 草原补播 开沟器 回土机构
下载PDF
论彩礼返还的裁判困境与规则完善
19
作者 郑思清 《时代法学》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对于彩礼返还争议,司法实践多依据《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进行判决,但现实情况已溢出该司法解释的文义范畴,导致同案不同判多发。对于未登记结婚且未共同生活、已登记结婚但未共同生活的情形,应分别适用《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 对于彩礼返还争议,司法实践多依据《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进行判决,但现实情况已溢出该司法解释的文义范畴,导致同案不同判多发。对于未登记结婚且未共同生活、已登记结婚但未共同生活的情形,应分别适用《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之规定,予以全额返还;对未登记结婚但有短暂共同生活的,依据《民法典》第158条规定,予以部分返还;对已登记结婚且有较短共同生活情形的,应结合公平原则予以部分返还。若判决部分返还的,可结合彩礼制度的目的,分别以共同生活时间、过错归责为关键、重要考量因素,并结合是否有婚约公示等其他影响因素,依比例原则减少返还数额,但若存在以夫妻名义生活的外观且共同孕育子女的,则阻却彩礼返还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礼返还 共同生活 婚约公示 比例原则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返乡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
作者 朱辰杰 丁婷 《江苏商论》 202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为提升共同富裕背景下返校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业素质与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筛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74、0.887;协调系... 为提升共同富裕背景下返校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业素质与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筛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74、0.887;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09(P<0.001)、0.335(P<0.001),最终形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的返乡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该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现实意义,可为返乡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返乡大学生 创业素质 创业能力 德尔菲法 评估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