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有诰、王念孙关于至部的讨论及对脂微分部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乔秋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在清代著名古音学家中,王念孙和江有诰的学说极为相似,但二人在至部独立与否的问题上曾有过讨论,王念孙认为至部应当从脂部中独立出来,江有诰认为不应独立,双方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却未能令对方信服。这种讨论启迪了王力等后来学者... 在清代著名古音学家中,王念孙和江有诰的学说极为相似,但二人在至部独立与否的问题上曾有过讨论,王念孙认为至部应当从脂部中独立出来,江有诰认为不应独立,双方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却未能令对方信服。这种讨论启迪了王力等后来学者,最终将阴声的脂部和微部分离,完成了脂质真、微物文阴阳入三分相配的完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诰 王念孙 至部独立 分部
下载PDF
《经典释文》“视”字音注及所涉脂、之混并考辨
2
作者 罗毅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经典释文》中“视”字所注“常旨反”“市止反”“常止反”“市志反”等四个反切皆是后人所改,“市至反”“如字”音才是陆氏原书中的音注,而所注“音示”乃以注音形式表通假,并进一步指出《经典释文》中为“视”字所注音切脂、之不混... 《经典释文》中“视”字所注“常旨反”“市止反”“常止反”“市志反”等四个反切皆是后人所改,“市至反”“如字”音才是陆氏原书中的音注,而所注“音示”乃以注音形式表通假,并进一步指出《经典释文》中为“视”字所注音切脂、之不混,且脂、之混并的时间当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视”字音注 之混并 考辨
原文传递
试论后来学者对段氏古韵十七部的补充和修订 被引量:1
3
作者 乔秋颖 《河池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91-94,共4页
段玉裁古韵十七部有几处不足 ,一是真质相配 ,二是萧部侯部无入声 ,三是歌部无入声 ,后来学者对此作了可贵的探索 ,从而使古音学在段氏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关键词 段玉裁 古韵十七部 古汉语 语音学
下载PDF
海安方言撮口韵研究
4
作者 顾海洋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0-83,共4页
海安方言撮口韵在方言音系里成系统地出现,较周边方言如南通、如皋、泰州等地丰富,值得研究。考察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古以后,汉语的韵母介音增加,导致声母腭化,声母的腭化又反过来影响韵母介音的撮口化;二是海安方言"... 海安方言撮口韵在方言音系里成系统地出现,较周边方言如南通、如皋、泰州等地丰富,值得研究。考察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古以后,汉语的韵母介音增加,导致声母腭化,声母的腭化又反过来影响韵母介音的撮口化;二是海安方言"支微入鱼"所含韵摄较多,也是造成撮口韵丰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撮口韵 腭化 推平链 介音 “支入鱼”
下载PDF
晋陕甘方言的“支微入鱼”现象和唐五代西北方音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军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支微入鱼"指止摄合口三等字读如遇摄合口三等字。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的方言中,而且存在于山西、陕西和甘肃三省方言中。追溯历史,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就已经有此现象。
关键词 “支入鱼” 西北方言 读音 鱼韵 虞韵
原文传递
早期吴语支脂之韵和鱼韵的历史层次 被引量:14
6
作者 秋谷裕幸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7-451,480,共6页
(1)早期吴语中有一个层次仍能区分支脂之三韵(开口)。(2)早期吴语中鱼韵至少有两个层次来自早期的[i]。这两个观点均与梅祖麟教授《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关键词 吴语处衢方言 之韵 鱼韵 音韵史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沿岸方言“支微入鱼”的地理分布及成因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黔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长江中下游沿岸是官话与吴语、赣语等方言的交界地带,是多次北人南下的接受地,"支微入鱼"情况复杂。吴语"支微入鱼"的范围主要为止摄合口三等,另有少量蟹摄合口三等;江淮方言则是蟹摄合口一三四等与止摄合口三等一... 长江中下游沿岸是官话与吴语、赣语等方言的交界地带,是多次北人南下的接受地,"支微入鱼"情况复杂。吴语"支微入鱼"的范围主要为止摄合口三等,另有少量蟹摄合口三等;江淮方言则是蟹摄合口一三四等与止摄合口三等一同"入鱼"。文章在长江中下游沿岸江苏、安徽、江西境内57个方言点,以止摄"嘴"、"醉"、"喂",蟹摄"岁"为例,调查"支微入鱼"的地理分布,发现"支微入鱼"分布在东西两端,中间呈断裂态势。南京、扬州、合肥等自古即为通都大邑,北人南迁的必经之路,"断裂带"是北方方言不断冲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沿岸 入鱼 地理分布 成因
原文传递
论南部吴语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 被引量:9
8
作者 施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8-442,480,共15页
本文讨论南部吴语上丽、瓯江及婺州三片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指出上丽片支韵有五个层次。除上丽片开化、江山、广丰及玉山部分方言点有支韵Ⅳ层读音外,瓯江和婺州片各方言有支韵Ⅰ层、Ⅱ层、Ⅲ层、Ⅴ层(文)这四个层次。其中支韵Ⅰ层与歌... 本文讨论南部吴语上丽、瓯江及婺州三片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指出上丽片支韵有五个层次。除上丽片开化、江山、广丰及玉山部分方言点有支韵Ⅳ层读音外,瓯江和婺州片各方言有支韵Ⅰ层、Ⅱ层、Ⅲ层、Ⅴ层(文)这四个层次。其中支韵Ⅰ层与歌韵读音相同,是上古音的遗留。支韵Ⅱ层与咍灰韵合流。支韵Ⅲ层在上丽和瓯江片方言中有较多的读音变体,前者主要表现在高元音i后裂化为ie而形成的读音对立,后者主要体现在高元音i在不同声母组下的读音变体,其中一个变体为i前裂化ei,这是两片方言相区别的重要创新音变之一。文章指出南部吴语支韵的ie或ei不是反映《切韵》时期与脂之韵相区别的古老读音。支韵Ⅴ层是文读层读音。最后,文章还讨论了高元音裂化形成的读音对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文白读以及能否从某些层次中发现方言音系格局的本来面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吴语 之韵 读音层次 创新音变
原文传递
近代语音史上轻唇化音变的纠葛与《蒙古字韵》中的“明、微”声母
9
作者 宋洪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4,共13页
《切韵》"东三钟微虞废文元阳尤凡"十韵的唇音字发生了轻唇化音变,而其中东三和尤韵的唇音次浊字"梦目谋"等今读m声母,形成两个例外。但这几个字在《蒙古字韵》中标作轻唇音微母,我们认为这些字并没有发生轻唇化音... 《切韵》"东三钟微虞废文元阳尤凡"十韵的唇音字发生了轻唇化音变,而其中东三和尤韵的唇音次浊字"梦目谋"等今读m声母,形成两个例外。但这几个字在《蒙古字韵》中标作轻唇音微母,我们认为这些字并没有发生轻唇化音变,其之所以标为轻唇音微母,这是遵循等韵门法的规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唇化 《蒙古字韵》 明、 等韵门法
原文传递
《王三》支脂之韻系的分與混
10
作者 趙庸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159-172,共14页
中古支、脂、之韻與上古支、脂、之部轄字有相當比例的重合,存在一定的演變關係。《王三》支、脂、之韻主體由上古韻部據語音條件和音變規律變入,三分格局儼然,韻系相混佔比很小。相混部分在韻系關係上表現為支、脂韻相近,與之韻相對疏... 中古支、脂、之韻與上古支、脂、之部轄字有相當比例的重合,存在一定的演變關係。《王三》支、脂、之韻主體由上古韻部據語音條件和音變規律變入,三分格局儼然,韻系相混佔比很小。相混部分在韻系關係上表現為支、脂韻相近,與之韻相對疏遠。在混韻方向上,則為之韻向支、脂韻趨近,與前中古期元音前化的音系變動大勢相合。支、脂、之韻的分、混情況支持《切韻》"單一音系"説和以"洛陽音"為主體基礎方言的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韻 《王三》 《切韻》 “單一音系”說 基礎方言
原文传递
论传统古音学的历史推进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民权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1,95,共10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传统古音学的历史推进及相关学术史问题,并就朱熹《诗集传》与吴棫《诗补音》的叶音关系、《诗经》古无叶音说的理论形成、清人古音同声必同部的研究以及王力脂微分部等,作了重点阐释和梳理,辩证了学术史的传承关系及其... 本文主要讨论了传统古音学的历史推进及相关学术史问题,并就朱熹《诗集传》与吴棫《诗补音》的叶音关系、《诗经》古无叶音说的理论形成、清人古音同声必同部的研究以及王力脂微分部等,作了重点阐释和梳理,辩证了学术史的传承关系及其是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韵注释 观念更新 埋没与发现 分部
原文传递
甘肃秦安(吴川村)方言韵母的特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蓝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6,共9页
本文介绍秦安方言韵母的一些特点。一,果摄分开合;二,蟹止合口三等主元音相同;三,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读音;四,“支微入鱼”问题;五,深臻曾梗通五摄阳声韵的读音;六,秦安方言的促声韵;七,舌尖元音的发音、记音及音系处理;八,高元音的... 本文介绍秦安方言韵母的一些特点。一,果摄分开合;二,蟹止合口三等主元音相同;三,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的读音;四,“支微入鱼”问题;五,深臻曾梗通五摄阳声韵的读音;六,秦安方言的促声韵;七,舌尖元音的发音、记音及音系处理;八,高元音的发音、记音及音系处理;九,秦安的清化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秦安方言 中原官话 韵母特点 入鱼 促声韵 清化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